Ⅰ 急需10个名人作文素材
(1)美国总统林肯
这个人物相信你不会感到陌生吧?
人物经历:
林肯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最受群众欢迎的总统之一。尽管如此,但在他成功的背后,却有着无数的辛酸和坎坷。
在林肯年轻时,家境一盆如洗,少年的他生活在农村里,然而林肯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他发愤图强,攻读政治学。后来好不容易成为了一名小律师。可是心怀大志的林肯哪会满足于小小的律师呢?他暗暗地下决心,在政坛上出人头地!
再接着的几年里,他多次竞选议员,可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生活的曲折,没有挫伤他的信心。林肯就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的往上跑。没有强大的“后台”,没有过硬的“靠山”,有的只是百折不挠的“意志”。终于,林肯成功了!他成功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总结一句,林肯的一生是奔波劳碌,充满坎坷的。他的成功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对自己的信任。
素材适用话题:生活的挑战、阳光总在风雨后、磨砺意志的宝剑、坚持就是胜利……
(2)朱镕基
人物经历:
朱镕基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清正廉明、作风过硬的好总理。对于贪官污吏,他毫不手软,一律揭发抹杀。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他得罪了不少高官权贵,于是他被“贪官污吏”孤立起来,至于在政坛上显得孤立无助。
然而,这并不能削弱朱镕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在政治上,他始终坚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使得新中国在新生之际得以茁壮成长,为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素材适用话题:驻守良知、良知是一种力量、热爱祖国、坚持自我……(只有说得通皆可)
(3)平凡与不平凡
内容: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素材适用话题:成功在于细微处、成败仅一步之遥、细微之处见真知,等等
(4)命运就在手里
内容:
一天一个遭遇生活挫折的年轻人,垂头丧气地来到佛陀前,向他询问道:难道世上的一切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吗?努力、汗水、拼搏……这一切只是多余“挣扎”?
佛陀笑着让他伸出手掌,指点着说道:这条是生命线,这条是爱情线,这条是事业线,那么命运在哪里呢?
年轻人豁然开朗。(原来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素材适用话题:把握自己的人生、自己就是人生的工程师……
好了,我就不多说了!就写到这里吧!你可以用闲暇的时间,去收集更多的作文素材。
希望上面的素材能够帮助你!
好吧,我就再补充一点:
(5)断臂的维纳斯
内容:
世界闻名的维纳斯,在被进入法国博物馆之前,是一樽完整的雕像。仅仅因为挖掘时的一次意外,这樽雕像失去了双臂。对于维纳斯,这是一次契机:失去双臂的维纳斯,非但没有因此黯然失色,而且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美感”。
她沉静的表情里有坦荡有自尊,她不是他人的什么人,所以无须取悦;她不想高傲,所以就没有必要装腔作势。因此,这樽雕像具有意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素材适用话题:得与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学会放弃、学会舍弃,才能拥有更多……
(5)米开朗琪罗
内容:
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琪罗,是一位具有非凡眼光的雕刻家。他那敏锐的洞察力,正是一件件优秀艺术品的“接生婆”。
一块普普通通的大理石,在众人的眼光里,它毫无任何艺术价值,就连有名的艺术家都认为“朽木不可雕也”。然而,当这块石头遇到米开朗琪罗,一件伟大雕刻就因运而生。在米开朗琪罗的高超的雕刻技艺之下,这块石头竟成为世界知名的艺术品,它就是著名的“大卫像”。
素材适用话题:学会发现美的存在、美无处不在、欣赏让世界更美好……
Ⅱ 求高中语文作文的名人事迹素材,要励志的,每个事迹200字左右
1、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2、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
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卡莉童年时代随父母游历了不少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对她成为一个有勇气、有魄力、自信并热爱生活的人也不无影响。
5、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经过不懈的努力,邓亚萍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励志: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汉 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励志也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大多数人都读不懂,学不精,进而形成了一个独立学科“成功学”。励志学,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财富欲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失去创造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而励志,便是让一个人重新焕发起这种力量。励志,并不是让弱者取代另一个人成为强者,而是让一个弱者能与强者比肩,拥有实力相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即是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创造力。惟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
励志句子
1、人人心中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起航,久了就是一片死海;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梦,自己不去做没人帮你做,久了心中就没了寄托;人人心中都有一朵花,自己不浇水,没人帮着芬芳,久了心中会一片荒凉;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爱,你不去珍惜,没人替你收藏,久了心中就充满空芜。记住:一切全靠自己承担!
2、奔跑着追求目标是一种境界,竭力地挑战极限是一种快乐。很多时候,累与不累,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最终取决于我们对事件的心态。我们常常会发现,做自己愿意做喜欢“握紧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可是,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当我们终于理解了“舍”的真义,才能将生命活得更充实!
3、行动的声音,比语言的声音大百倍,感觉的速度,比语言的速度快百倍。再好走的路不愿走,永远也走不到尽头;再不好走的路一直走,一定可以走到尽头。因为一个人有动力,远胜于有能力。能力还在其次,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Ⅲ 适合高考作文素材名人事例都有什么
现代名人:
着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场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走上讲台,挂着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Ⅳ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
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册学习了课文《鸿门宴》,让我们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文再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摘自《鸿门宴》
素材评析
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终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几起几落的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命运,陆续地写出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表白了自己不愿与黑暗腐朽的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决心。
高中课文《屈原列传》、《离骚》、《湘夫人》等,都说到屈原。
【原文再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传》
【素材评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诗中他自己写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受到奸臣谗陷,被楚王流放时,在愤激之下而写的。正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作诗《离骚》泄愤。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谄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适用话题】
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责任”、“理想”、“执著”等等。
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最能体现曹操的奸恶。
但现实生活中的曹操,却有着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有极高的文学造诣。我们学过的《观苍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都是曹操写的。
【原文再现】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素材评析】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
【适用话题】
曹操爱惜人才,胸怀大志,杰出的军事才能值得大家学习,但是曹操狡诈多变,性格多疑也常常提醒大家,适用话题有“智慧与狡猾”、“理想”、“抱负”及“诚信”、“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人与路”、“谈意气”等。
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足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义绝”、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失街亭》(《三国演义》)《蜀相》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一个人物——诸葛亮。
【原文再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摘自《出师表》
【素材评析】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甚赞诸葛亮的况世奇才的同时,也甚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从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已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济,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襟”,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
诸葛亮博学多才,担任蜀相期间,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适用话题有:“忠诚”、“谦虚与成就”、“大智若愚与成功”、“肩膀”等。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诚信”;诸葛亮不听刘备临终忠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等。
司马迁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高中第六册第四单元,专门用一个单元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及《史记》中的选文。
【原文再现】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自《报任安书》
【素材评析】
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我们的人生也遇上了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适用话题】
《史记》,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为了理想而放弃尊严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适用话题有“坚强”、“意志”、“忍辱”、“诚信”、“心灵的选择”、“肩膀”、“雕刻心中的天使”等。
杜甫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现】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素材评析】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我们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等诗,在高中第五册的第五单元还专门安排了李杜诗歌单元,学习了《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
【原文再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素材评析】
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适用话题】
李白的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赐还乡期间,还胸怀坦荡,对未来充满信心,适用话题“仰望”、“抱负”、“肩膀”等。李白在皇宫期间,要求高力士为其脱鞋,因此而招来放逐的命运,此话题适合“谈意气”、“高洁”、“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阮籍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他兴趣颇广,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攻读儒家经典,也爱读老庄,并且学习击刺武艺,能长啸,善弹琴,还喜欢喝酒。阮籍蔑视礼教,尝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后期变为“口不臧否人物”,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阮籍为了躲避曹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的牵连迫害而归隐山林,是魏晋名士风流的代表,也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他逃避现实,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无法实现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起舞的人生境界。
阮籍,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有篇文章写到《阮籍不拘礼法》。
【原文再现】
阮籍不拘礼法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素材评析】
阮籍的性格上尤为不群,一方面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从上文中在母终时的表现以及喝醉酒后的行为中,可以一斑。而他的这种有放有敛的性格还能得到人们的理解与信任。阮籍的诗写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着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能统一在他一人身上的缘故。
【适用话题】
阮籍佯狂而歌,蔑视礼教、洁身自爱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适用话题:“符号”、“走与停”、“雕刻心中的天使”、“路”等。
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如《归园田居》组诗的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我们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它们的作者就是陶渊明。
【原文再现】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素材评析】
本文从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适用话题】
陶渊明远离尘世,视功名如粪土,宁可穷困潦倒,住破烂的房子,也坚持只读书自娱自乐,而绝不为了温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适用话题“高洁”、“荣辱”、“谈意气”、“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李清照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与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原文再现】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素材评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适用话题】
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的灵动”、“纪念”等。
苏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仰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
苏轼,《题西林壁》《明月几时有》《赤壁怀古》《江城子》《赤壁赋》等(高中语文第三册),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文。
【原文再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摘自《赤壁赋》
【素材评析】
《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选文中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适用话题】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丰碑”、“谈意气”、“沉稳与灵动”、“高洁与志气”等。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Ⅳ 关于名人作文素材
1、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
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
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
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
奖。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
2、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为推行变法,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
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
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
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3、华罗庚的故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给予优厚的待遇,想把他留在美国。但当他得
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这故事表明了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
回归祖国的脚步。
4、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接到通知,一位官员专程来
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他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去了火车站。由
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
努力去做。"
5、狄更斯的故事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记下
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了精彩的人物对
话,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
大成功。
Ⅵ 求文档: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名家的故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