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怎么写好
一、题目来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自,一个好题目,等于是一篇好作文的开端,题目要新颖,与众不同才能引人注目!
二、开头、结尾
文章的开头是龙头,结尾则是凤尾。开头多种多样,一旦想出好开头,笔头的文思就会源源流出。常见开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2、提问引人关注。3、概括揭示。4、描写环境。5、倒叙,制造悬念。这样,才会制造一个好开头,才是一篇好文章的开端。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中的结尾也是其文章精华之处,有的结尾发人深思,有的结尾自然收笔,有的结尾刁钻古怪,耐人回味,还有的结尾,要挑选一种比较与文章相配的结尾来写,收笔也美观大方。
❷ 任务驱动性作文如何结尾
缘起:“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词首先出现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对2015年全国高内考作文题目评价的文容章中,可视为对高考作文题目的最新界定,也是高考作文题的一种新走向。但是,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学生对题目中的“任务驱动”指令缺乏必要的敏感,甚至视而不见,仍存在作文时自说自话的现象;语文教师在复习备考或命制模拟题时,也缺乏对这种高考作文题目新方向的充分认识,在指导备考、评定学生作文等级时也不乏“对不准”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任务如何驱动写作。
❸ 任务驱动型作文怎样做好具体分析
审题需要具体分析、论证需要具体分析。实践中许多学生不会具体分析。所以有必要说说这个问题。
1、讲清概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从实际出发就是抓住具体问题。
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本质。
书上说的定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分析的前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就是承认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存在。
(2)事实要掌握清楚、准确。以事实为依据,不可主观臆断。
(3)要有较高的认识能力。
(4)先就事论事,后就事论理。
3、具体分析的对象:
分析具体问题的特殊性、特征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4、具体分析的目的:
(1)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在定义上,我以为应该加上一句,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为什么?在实践中,学生具体分析了,可是分析的结果是错误的、片面的。一是忘记了普遍性原则,一是被具体的问题给迷惑了,一是忘记了具体分析的目的了。目的除了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有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再说不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因为要揭示本质、规律,那么,得出的判断就得具有普遍性、哲理性。
(2)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5、具体分析后得出的判断,要考量一下。
有了揭示事物本质、规律这一条,学生在具体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就会衡量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事物的本质、规律,这个结论有没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具体分析后,认识了矛盾的特殊规律不能忘记矛盾的普遍规律。具体分析必须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性到普遍性。
具体问题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因此由此得出的判断,也未必就是一类事物的本质,所以要“回头看一看”。
6、具体分析的方法
见海城博文《任务型作文分析事实材料的基本方法》
7、示例:
审题的例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自此,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大部分人对导盲犬乘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比如车厢内有小孩,见狗就哭怎么办?车厢环境密闭,导致过敏人群感染怎么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涉及到“导盲犬”乘车问题。【材料提出的问题很具体,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
作为考生,可能对“导盲犬”有所了解,但可能不细。
要审好题,写好这篇作文,需要了解导盲犬和智障人群的如下知识,这是我们思考、权衡、判断的基础。【背景知识】
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狗,是工作犬的一种。经过训练后的导盲犬可帮助盲人去学校、商店、洗衣店、街心花园等。导盲犬习惯于颈圈、导盲牵引带和其他配件的约束,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走路,当遇到障碍和需要拐弯时,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导盲犬具有自然平和的心态,会适时站立、拒食、帮助盲人乘车、传递物品,对路人的干扰不予理睬,同时也不会对他们进行攻击。
导盲犬在我国大陆还算是新生事物,还没完全为人们所接纳。这里拿香港与大陆作个比较:
在香港,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都对导盲犬报以非常友善和支持的态度,据“知乎”介绍,公共交通设施方面,现在的港铁、专营巴士及山顶缆车的相关法例,均已列明陪同失明人士乘车的引路犬是可以登上有关车辆的。政府和公共机构,包括市民经常使用的公共设施(如康乐场地、文娱中心、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众街市等)均容许视障人士携同导盲犬进入。学校方面,如视障学生有需要携带导盲犬进入学校,校方会作出配合。
而在大陆,最近几年才形成法治氛围。2015年5月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研究制定了《视力残疾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此日起:盲人可带导盲犬乘全国火车。有关导盲犬的更细的法规相继在北京、山东、上海、杭州出台。尽管如此,还存在一些法规冲突的地方,如《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动物及妨碍公共卫生(包括有恶臭等异味)的物品被禁止带上列车。导盲犬最终属于犬类动物,虽然它很和善但若按此法规,还是有可能被排挤。
还有对待导盲犬的知识与素养还处于待培阶段。比如对待导盲犬要遵循“四不一问”的原则,不抚摸,不喂食,不呼唤,不拒绝,同时询问盲人是否需要帮助,拍照不要开闪光灯。
在我国视障人士这一群体,约有一千六百万,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盲杖出行,行动不便,安全隐患太多。免费申领的导盲犬自然是他们的最大依靠。
有了这样一些背景知识,我们还得具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导盲犬乘车的问题,我们可以有如下解决的思路:【具体分析,先做价值判断】
这就是“两害相对取其轻”。
意思是两种利益同时放面前,当然是选择利益较大的那种,两种损害放在面前,当然是选择伤害较轻的那种。一言以蔽之,利弊权衡,自然选利重害轻。
就导盲犬乘车来说,这是应该支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视障人士这一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安全出行问题。【得出判断】
至于小孩与过敏人群,也应该顾及,但相比较而言,他们的问题要容易解决些,也有办法。带小孩的大人可以劝导孩子,过敏人群可以心胸宽阔些,离导盲犬远一些。【注意分析的角度】
这样的问题的解决,说到底是人的心胸与素质问题。【本质分析】
导盲犬乘车,可以会出现与私家犬相混的问题,这也容易解决,加以标志即可。
现代社会,应当是充满温情,而不是自私狭隘的社会,不应该对视障人士冷漠,这就需要对导盲犬和视障人士友善,并记住“四不一问”。【联系分析,以小见大】
由以上审题个例,我们可以大致梳理任务驱动性作文的审题步骤:
1、审读作文材料与要求,明白任务指令
像成都二诊作文,就要特别注意“思考、权衡、判断",发表对导盲犬乘车的看法。
2、围绕材料核心,调动相关背景知识
就成都二诊作文来说,其核心就是导盲犬乘车利弊及其解决。
3、细致深入地思考,确立问题解决方案,做到“文以载道”
如何细致深入地思考呢?【深入分析,思考即分析】
一要注意运用哲学观念、道德思想对作文中的人与事加以审视;【分析要有高度,认识能力强:哲学知识】
如成都二诊作文,就涉及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公众健康”等哲学、政治、道德和社会众多理念。
二要从客观辩证角度进行分析【客观就是以事实为依据,辩证就是联系、发展、全面的分析】
从成都二诊作文材料来看,导盲犬乘车利于视障人群,这是无疑的,作为社会公德,政府与社会都应该给予支持,并保持友善态度。
不过导盲犬乘车,也会有些负面影响,这不能不顾及。
总的来说,前者是“利”,后者是“害”;显然“利”重于“害”。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虽然较轻,也不能不顾。
主次兼顾,标本结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作为考生,要特别注意“思考”“权衡”“判断”,显示出大气度、大胸怀、大境界。
而最终又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能切实解决问题,并具有可行性。
❹ 老师,任务驱动型作文到底该怎样写
宁夏来海原县中卫市海自原县海原一小一年级5班黄天乐
一个人,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他的人生轨迹里,一定会留下一群人的脚印,至于这些脚印是谁的呢?是老师的。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踏,那么老师,就
是最底层的基座,若没有老师帮你打下牢固的地基,你便无法再继续发展。在我生命中就有这样一位老师……教我学前班的语文老师,姓郭,是个充满活力与自信的
女老师,她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总能用几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都得我们哄堂大笑。因此,我们班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爱上她的课。但经过这件
事,我才知道,郭老师也有严肃的一面。现在已经进入一年级了,我还是忘不了这位在我生命中具有深刻印象的老师。现在我正在她为我打造的地基上,努力奋斗
着,建造着人生之塔的第一层!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谢谢您,我的好老师!感谢您,用一颗真诚的心,给予我们深深的爱!”
❺ 任务驱动型作文开头怎么点题,开头结尾怎么写
在我的复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制许多有趣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去年暑假里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八月十五日,妈妈带我做公交车从过江隧道去南京玩。到了万达广场后,我们转乘地铁去新街口。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地铁,因此我特别兴奋。当我步入地铁车厢后,突然大叫一声:“妈妈,这车厢两边怎么装了两面镜子呀?”顿时,周围的人大笑起来。我疑惑地望着妈妈问“为什么笑我?”妈妈笑着说:“这两边不是镜子,而是很多节车厢连在一起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把两边车厢里整齐的坐椅看成是镜子里的物体了。
这就是我的一件“丑事”!
❻ 任务驱动型作文怎样做好具体分析
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 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使其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技术应用 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 出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 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如今各行各业 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计算 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作为 公共基础课开设。计算机知识与其它学 科的知识存在突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 是一种处于应用层次的知识,更侧重于 能力的培养。现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本课 程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加强培养学 生应用能力的一些做法。一、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 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 促进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 学习动机。平时我们注重的是知识和能 力的传授, 主要是属于显性知识的范畴, 而忽略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动力的 提升。隐性知识的形成更多的是靠学习 者本身,对于计算机应用这门课而言,更 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怎样、从哪里 获取知识,如何在更高程度上拓展自己 的应用能力,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 隐性知识的形成,这才符合素质教育的 宗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协作性,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潜能得 以更好地发挥,在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 中,有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 力,将学生引入一定问题情境,使学生在 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顺应当前学到的 新知识。二、在上机练习过程中要选好实 例任务驱动
上机实践练习是进一步掌握课堂教 学内容使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
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 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 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 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 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 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 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 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 务。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 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直 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在设计 任务时切勿太随意,应注意以下几点:1、 任务的选择要有阶段性。任务要能够很 好地体现授课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对任务的要求不同。在教学单元开始的 时候,宜选用操作简单、结构明了的实例 做为任务,只要能够把该课需要掌握的 知识点内容涵盖就已经足够,目的在于 让学生能尽快掌握知识点的操作。在每 个单元的后期,则需设计一些知识点能 覆盖整个单元和前面几个单元,并且需 要学生认真思考后才能完成的典型实 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 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在课程快结束 的时候,那就要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有 一定难度和深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吃透 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借此培养学生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任务的选择既要有针对性、适合教学内 容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与学生相 关的东西,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才能把 学生吸引过来。3、任务的使用要让学生 有发挥的余地。任务教学不是要教师把 整个任务从头讲到尾,而是特别要发挥 教学中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特别是典型任务和综合任务,教师只需 提供相应的素材、任务完成的形式和要
求,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动脑筋,努力完成。同学 们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所以他 们学习十分主动、积极,有问题都会互相 讨论,或查书或问老师 www.591lunwen.com论文网。在自学、讨论的 活跃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 主动的、活跃的能动状态,从而对自己的 能力、潜质有了信心和肯定。他们不但很 快掌握了软件中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 而且还能根据自己作品的需要,提出课 本上没有讲过,但自己希望实现的功能。 这样做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而且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能力也得到发展。三、技能考核以获取证书做为通 过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的,在很多示范性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中已明确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取 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以及本专业的职 业资格证书。证书的取得与教学整合,与 课程结合,既使学生学得应有的理论知 识,又能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取得岗位证 书,为就业创造较好的条件。在计算机应 用课程中我要求学生都要考取“办公自 动化”中级证书,因为“办公自动化”这个 模块和当前所学的计算应用基础这门课 结合较紧密,证书所考范围和学生学习 范围很适合而且中级的要求与教学大纲 在技能上的要求基本相同。通过证书的 获得,即体现了实用性,又考核了学生的 综合应用能力还使学生在就业时多一些 把握,个人觉得很符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在 以上三个重要环节使用上述方法来刺激 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相信在 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将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计算机 应用能力的手段将更加有力。
❼ 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总体框架抄:引、议、联、结(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间主体:议(分析问题),讲清楚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好处/危害);兼谈对立面。
思维方式(即是“论证角度和方法”):因果分析、假设分析、结果分析、背景分析、辩证思维、比较分析、让步思维;
材料构成:以原材料为主就事论事,可以在其前后通过类比,联系相似名言、名人名事、现实事件以及生活中的现象。
论证分析角度: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国家),人与自然,人与传统历史等。
❽ 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
近,语文教学一线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谈及这个名词,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说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究竟是个什么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种作文究竟该怎么写?
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那么什么叫“增加任务指令”,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要从高考作文的本质说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的,大学当然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具备好的做学术论文的潜质。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而无论是学术型的论文,还是我们通常俗称的教学体议论文,本质上都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写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实、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经暗合了这样的要求,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最终给出解决方法。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中,就已经带有问题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带任务驱动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没有把写作任务明示了而已。
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从传统材料作文的隐含任务指令,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给出任务指令,这一变化意欲何为,值得深究。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老徐反而觉得,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写作角度有限的命题形式,为什么现在还要在这种命题形式上再加以任务的限制呢?我想原因应该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内在要求,在这些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材料作文命题的发展是日渐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全国一统天下之势,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现状并没有与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阅卷标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在这种现状和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只好选择倒退三步,从材料作文命题本质要求的源头上,通过在作文题材料中添加任务指令,介入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推断,并非凭空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任务驱动作文的对立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是话题作文
在我们不清楚一个概念真正内涵的时候,分析它的对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张开老师在文章里对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从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换句话说,任务驱动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但多年来,虽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线很多老师的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高考阅卷标准,用的还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套路。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这样的:作文开篇或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顾材料整体意思,强行给材料套上一个话题,比如“创新”。然后通篇以类似这样的几个句子串联起来:“创新是成功的捷径”,“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创新是文明前进的源泉”。
再高级一点的,是能对所论述的话题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递进论述,比如“创新,就是告别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创新,可以给个人带来成功,推动国家民族发展”,“创新,需要巨大的勇气”。这种写法一般还会被称赞很有深度。
以上的这些作文写法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它们充其量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的写法,完全不符合材料作文以材料内涵为核心,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推动文章行文的内在要求,然而这样的作文在多年的材料作文阅卷实践中,并没有通过判低分来引导,不知是这些地区本身的阅卷水平就很低,还是阅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现状作出的妥协。
我们再来看看,一线老师是如何教材料作文的写作。在《高考作文从零开始》的课程里,曾经讲过一个例子,2013年高考后,江苏地区一个老师为当年的江苏卷作文题写了一篇下水文。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讲的是一群探险者来到一个山洞,为了照明点燃一支蜡烛,导致山洞里栖息的蝴蝶离开原地,退到山洞深处,材料的结尾有一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个老师写的下水文叫做《细节决定决定成败》,文章抠出“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句话,然后给它关联上一个话题“细节”,接下来大谈特谈什么叫做细节,注重细节成功成才,不注重细节一败涂地。这篇文章被作者以满分作文的名义发在网上,还被广泛转载。我们姑且不说一个老师写的下水文标榜为满分作文合不合适,这篇作文本身明显就是把材料作文当作阐释型话题作文来写的。一个敢于写下水文发在网上的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千千万万不敢写下水文的老师。
纵观一线的高考作文教学,鲜有真正把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作为核心来教的,大多舍本逐末地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上。为了让学生写出形式结构清晰的文章,很多老师还总结了一系列所谓文章结构的样式,比如什么“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再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式。还有在文章语言上下功夫的,比如要求学生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在文章什么位置一定要联系实际等等。更有走极端的,要求学生按主题背范文以备套作,把高考作文分成什么“毅力”、“信念”、“创新”、“环保”之类的若干个主题,每种主题配几篇陈词滥调的范文,考场直接套用。
以上种种,做法本身无所谓对错,天下文章一大抄,为高考作文做形式结构、语言和素材上上的准备,本身无可厚非,做一定的准备也并非刻意的宿构和套作。但问题还是,这些基于阐释型话题作文的做法,早已经不符合材料作文的内在要求了,舍本而逐末,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大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话题作文时代。
学生写作水平的现状和一线老师的认知仍停留在话题作文的时代,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法不责众,劣币驱逐良币,以材料作文形式来命题的作文题,结果很多评卷组官方发布的标杆作文里的优作,依然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而这些官方发布的标杆性的优秀作文,又会成为一线作文教学和市场作文辅导书的风向标。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水平一直在升级,而这样的升级并没有给学生写作和一线教学带来多大的影响,命题的导向功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时代,高考作文的命题要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上任务指令,说到底,不是为了限制材料作文的写作角度,而是在高考作文命题权收缩的环境下,通过命题增一味药,来对抗多年来久治不愈的话题作文的毒瘤,让命题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真正的导向作用。
厘清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更清楚作文的训练目标和方向。
❾ 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安排结构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框架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9)任务驱动型作文如何结尾扩展阅读:
【文章写作思维模型•六段式】概念界定+因果分析+比较分析
1.【起】概念界定,概括比较,定任务,表态度。
2.【一承】具体比较一,原因分析。
3.【二承】具体比较二,原因分析。
4.【三承】由表及里,分析深层原因,文化原因或心理原因或历史原因。
5.【转】联系当下,背景分析,凸显其“最有价值”。
6.【合】再次概括比较,重申态度。
❿ 任务驱动型作文,怎样才能写得深刻
“深刻”要求的具体解说是“透过想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三项要求实际上是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表现主旨的要求.为什么高考作文要做到“深刻”呢?因为高考作文是对考生思想素质、认识素质、思维素质和表达素质的综合考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考查“理性认识和分析能力”,正体现了这一要求.一、什么是“透过想象深入本质”?怎样才能做到“透过想象深入本质”?“作文的分析就是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现象和本质之间有联系,揭示这种联系,就是作文的分析.怎样揭示?前提是“透过”,透过表象,透过局部,透过暂时,深入探究它们内在隐藏的本质的、普遍的、稳定的根本属性.这个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就是“透过想象深入本质”.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首先的和大量的是表象的东西,没有这些表象的东西,也就没有本质的东西.作文也是如此,本质的东西寄存在表象之中,通过表象反映本质.如果离开了表象,本质的东西就成了子虚乌有的东西,作文也就枯燥无味、面目可憎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写″现象″是不好的,没有现象哪来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