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以苦难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左右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做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总是完全消极的吗?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不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多数时候,我们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做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委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为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他的人格。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警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譬如说,一个失恋者即使已经对爱情根本失望,他仍然会为了事业或为了爱他的亲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种苦难,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余一切价值的毁灭,因而不可能从别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气。在这种绝望的境遇中,如果说承受苦难仍有意义,那么,这意义几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难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凡是被关进这个集中营的人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希望,等待着他们的是毒气室和焚尸炉。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确实都遭到了这种厄运。但弗兰克极其偶然地活了下来,他写了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讲他在集中营里的经历和思考。在几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没有被集中营里非人的苦难摧毁,正是因为他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说得好: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贰』 以苦难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的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题记苦难是每个人都不希望得到的一种煎熬。可是,人生百年,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命运总是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障碍,让我们经历种种苦难。再回首,我们会发现走过的路是神圣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难竟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我渴望苦难,因为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的,人要有所成,必先经历苦难。司马迁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他还是写出了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是他开创了以记传体写史的先例,让祖国文化精神财富上更上一层楼。他的成就一部分是苦难的功劳,在狱中让他更有信心写好著作。还因如此,才有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才有孙康映雪苦读......只有苦难的金色,照在理想的道路上,才能使人到达成功的终点。
我渴望苦难,因为它可以磨砺人的品质。古语云:“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人经受过磨砺就会如脱胎换骨一般,霍金经受着轮椅上的苦难,是他意志坚强,智慧超群,从而为人里开辟了一片新的星空;贝多芬经受着耳聋的苦难,他学会了“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强地面对生活。苦难的金色,曾照着人的身躯;洗尽懒惰、狭隘、不思进取等铅华之色,给人留下如玉般的品质,留下人生该有的本色。
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呢?我想没有这样的人。你会说王子?不,他的一生也有苦难: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每听到天灾人祸的事他总说:“天呐!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苦难来到他头上了,在战争中父王被杀,母后自尽,自己当了奴隶,受尽折磨成为残废行乞度日。王子说过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身上都得受着,除非死了。
苦难不是绝对的,生命中虽然没有永远的快乐,但是,苦难的尽头就是快乐!让我们昂首带着微笑去迎接苦难,用乐观、坚强、拼搏去浇灌生命之花吧!
『叁』 以磨难为话题的作文 800字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筛选不出强者,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就必然会出现庸人得势、竖子成名、良莠不分、优劣难辨的可悲局面。这世界还有什么竞争意识?还有什么遴选机制?还有什么公正法则?还有什么高尚理念? 假如世人一生顺利,遍地黄金,随意拾取;满街美女,投怀送抱。那么这茬人及后代一定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古今中外均有一条社会规律:富贵不过三代。看来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由此看来,“自古纨绔无伟男”,此说信矣!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磨难”是上帝馈赠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的智慧将无异于三岁孩童。因为磨难乃系人类的良师,它教人振作,教人奋进,教人警醒,教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 所以,我们不能不由衷地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 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 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我们不必学那些宗教殉道者,将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及感觉作为一种享受和目的;也不必学那些大言不惭的虚伪学人、流氓政客包藏祸心地教唆、“指导”人们去履艰涉险、赴汤蹈火,自己却享受着种种现代文明成果。我们是具有正常生理及心理功能的人,有七情六欲,知道趋利避害,懂得享受生活。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所以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绝不......
『肆』 求一以困难为话题的800字作文
成长的道路上有痛苦和磨难,它们都是人生道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磨难中成长,心愈挫愈奋,超越自我。于是,磨难变成了财富。
有人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洒浆”。是的,成长的痛,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所有伤口的痊愈,最终会化成最瑰丽的玫瑰纹身。一个穿着破旧的男孩在非常有名气的农场主门前乞讨工作,场主给了他最繁重的工作——负责整个农场的杂务,而大农场里杂务多得令人难以想像。男孩用他的勤快,认真从容面对农场的杂务,在一天的劳累后,他还在油灯下读书,男孩是想用打工的钱上大学。后来,男孩被赶了出去。三十五年后,他已当选为美国总统。许多事情并不是一蹉而蹴的。詹姆斯在磨难中成长,磨难造就了他非凡的人生,心灵的坚韧,使他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一位女作家说:“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弹簧,外界施加给我的压力越大,我就能弹得越高。”她的人生经历也是痛苦的。她只读过小学,14岁就跟着姐姐去采石场采石,因此手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疤。后来,她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当服务员、缝纫工、广告推销员。在城市中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交往的“心苦”。后来,她尝试写作,《知音》招聘编辑时,她去应聘,她说:“文凭是别人的财富,我的财富是我的苦难,如果没有这些苦难,我恐怕没有这么强烈的改变现实的勇气。”她的勇气、经历、才华使她成为了编辑。有人把苦难当作弹脚石,整天叫苦叫累,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真正的苦难是怎样的。事实上,她们也不可能真正明白,那些内心深入最真实的东西,会鞭策着心灵走向很远很美的地方。女作家用她人生的磨难谱写了最美的乐章,人生的高度在磨难中更有弹性。
磨难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要正视它,理智的应对,才能活出应有的人生高度。
在逆境中坚强面对,磨难就会变成“金子”,你想得到的,都会在这些经历中凸现
『伍』 以《苦难》为话题的作文
苦难 幸福的源头
翻到语文书的后几页,你会看到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我把这几页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那些不幸的人一次次的出现在我的面前。粗粗看去,他们冷酷、谩骂、自私、殴打,漆黑一团。但是在这漆黑一团的背后,隐藏着外祖母和阿廖沙们善良的灵魂,闪耀着“人的光辉”。难掩内心的激动,我赶紧买了一本《童年》。
这部小说从主人公阿廖沙的父亲去世,他同母亲乘船远道投奔外祖父写起,以母亲去世,外祖父把他赶出家门“到人间混饭吃”作为结束,详尽地描述了阿廖沙童年在外祖父家中亲历的那些往事,真实的记录了他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见所闻。外祖父的冷酷,两个舅舅的扭曲变态,令人发指的残忍,外祖母的慈祥,染坊伙计的遭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悲惨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
阿廖沙,那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孤苦少年,面迎苦难,处于生活的艰难状态,经受着巨大的,难以言状的不幸,我弄不清楚,到底是他的什么打动了我,诱惑了我,感召着我,使我长久的深思,我在字里行间寻找着,我终于找到答案了:那打动我,诱惑我,感召我的魅力是苦难。肯定是!
看过阿廖沙的童年,再看看我的童年,我有了幸福感。是那种心醉神迷的庆幸,我不再只是抱着给父母学习的想法。阿廖沙的经历使我警醒,经历过饥寒交迫,更知道丰衣足食的满足;经历过生离死别,更知道情谊无价;经历过九死一生,更知道生命的含义。
不要害怕苦难,挺过暴风雨,就将迎来五彩斑斓的彩虹,《童年》告诉我,磨难是人生必经的,我们不能逃避,从容的面对他,这样才有细心驾驭自己的命运,当失败来临的时候,被别人误解、冷落、伤害的时候,依然能够坚定不移地迎接和承受。
『陆』 以困难为话题的作文
[以困难为话题的作文]
卖饭的高个子师傅递过了一把皱巴巴的一元票子,还没有等我一张张数完,他就递来了馒头,以困难为话题的作文。我只好把钱握成一团,装进口袋,用手接着几乎伸到我眼镜片上的馒头。转过身要走,就听见高个子的男人喊了一声:那个穿黄军装的学生,回来,给钱!我回过头来,不解地望着他。那人似乎以为我在装糊涂,便把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拿钱,没听到吗?我愣了,但随机就问:为啥?那人好像就在等待我问这句话已经很长时间似的:我找你多少钱,你没看见?就是试试你的,没想到你真把钱拿走。他似乎要给我个面子,没有继续说。我突然感到一阵燥热,赶紧把刚才握成一团的钱掏出来,数数,果然多了一张。此刻,我不知道是惊诧、羞愧还是茫然?我像一个被人当场抓获的小偷,要将物品悻悻地交到主人手里。随后在鄙视的目光、嘲讽的暗笑中快速逃离饭厅。那个高个子男人赢了自己打的百分百的赌,我则像一个没有通过考试的小学生,一个品质顽劣的坏孩子。高个子男人向周围瞟过胜利的目光,似乎他已经证明了一个真理:你们不是说我总是忘记找你们零钱吗?不是的,你们说的没有找你们零钱是你们自己在作假。而这个证明他论点的论据就是我。我突然觉得很难受,有什么东西堵在了胸口。我想大声质问他为什么要试探我,而不是别人。但我却止住了,即使我问了,我又能挽回什么颜面,他可以用刚刚结束或者说还在进行的事实回击我,那样,我同样是无言以对。我不知道是怎样走出食堂的,我突然想大哭一场,为什么要这样试探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圈套让我钻?为什么与我做这个无聊的游戏?为什么怀疑我的品质?难道我有前科?难道我脸上刻有自私、不诚实、爱占便宜的印吗?我上下看了看自己,也难怪。一身土里土气的打扮:一套生产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黄军装,是一年级军训时的,学校已经很少有人再穿;一对只有贫困生还再穿的布鞋,加上买东西时的小气动作,这难道不足以成为怀疑的对象吗?此时的我是如此脆弱,往日的自信、坚强如同房屋倒塌一样成了碎片。我恨自己的贫穷,我气自己这样容易被别人怀疑,我想把这军装扔得远远的。可是这一切都不可以,因为衣服没有错,不管美丑,它都是为我抵了寒、送了暖,他怎会遮挡高尚的心灵放出的光芒……我知道了:伤害你是为了使你变得更坚强,鄙视你是为了使你变得更高尚。贫穷只是暂时的,不要去品尝它给你带来的苦果,要去汲取它蕴含的无穷力量。别人的尊重、欣赏不是依靠外表换取的。事实上,很多的时候,打击是不能让我胆怯的。因为贫穷不是过错。话题6吉姆、休斯是乡下的两个陶瓷艺人。有一次,他们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陶瓷用船运到华盛顿,想卖一个好价钱,但是途中遇到了暴风雨,陶瓷成了碎片。到了华盛顿,吉姆提议到城里走走,但休斯认为瓷器碎了,哪还有心情去闲逛。吉姆说:我们失去了那些陶瓷,本来就够不幸的了,现在如果我们因此不快乐,那就更加不幸了。后来,二人在城里发现,城里人用来装饰墙面的东西很像他们烧制的陶瓷材料,于是他们就把陶器敲碎,但墙体装饰材料的马赛克出售,结果不值一文的破碎瓷器却卖了一个好价钱。吉姆、休斯的遭遇很有戏剧性,但分析吉姆和休斯对待事情的态度又有所不同,中学生作文《以困难为话题的作文》。你是如何理解二人的,请结合材料,自己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材料中有两个人物,吉姆是个开朗的人,当遭遇挫折时能够心情快乐,并能从其他的事例中寻找到成功的方法;休斯有些悲观,当遇到失败时容易气馁。从故事的结局中可以看出,由于二人把陶器敲碎,结果成功了。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我们在向着执着的目标前进时总有些副产品出现。行文中可以讨论看问题的角度问题、细心观察问题、如何看待成功问题等。【作文】无心插柳柳成荫王庆源收获是永恒的,只要一个人敢于做一件事,就会有一定的收获。当我们失败的时候,那只是我们对事情所追求的没有得到,而从一个方面看,我们也是有收获的,此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吉姆与休斯之所以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是他们在失败的时候,没有把脚步停下。当他们的陶瓷破碎时,他们当然没有想到碎片会值更多的钱。但当他们把磁片卖掉得到更多的钱时,他们一定会意识到:当下次做事情的时候,不论成功或失败,我们一定要敢于走下去。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上帝总不会亏待一个敢闯的人。收获是永恒的,当我们做事失败的时候,不要失望、不要灰心,也许在你不在意的方面有上帝赐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上帝不会亏待一个敢干的人。当一粒灰尘从窗口飞到弗莱明的细菌培养液上时,他并没有把培养液扔掉,而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终于,一项影响医学界的药物盘尼西林诞生了,这种药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弗莱明没有培养出他想得到的细菌,却得到了一种救人性命的新药。这是如此的惊奇,但却在情理之中。相同的事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者波义耳不小心把盐酸溅到了鲜花上,从而发现了指示剂。波义耳心爱的花没有了,却得到了化学上重要的发现。上帝没有把眼睛闭上,他时刻看着世上发生的一切事情,他把一个人的收获定为永恒,只要你敢于发现,即使你要追求的没得到,上帝也会给你相应的回报,甚至比你追求的更有价值。琴伦因把程序改变发现了X射线,为人类进步做了巨大的贡献;歌德没有得到追求的姑娘绿蒂,但文学史上却出现了经典巨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这个世界上,收获永恒的,上帝不会让一个敢于追求的人空手而归。如果你是一位为梦想追求的人,一定不要停止你的脚步,因为意外的惊喜就在你的身边……话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追求幸福,免不了要触摸痛苦。(霍尔特)一个人的崇高源于认识到自己的痛苦。(帕斯卡尔)令你忍受痛苦的事情,可能令你有甜蜜的回忆。(福莱)多受痛苦的折磨,见闻会渐渐增多。(荷马)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痛苦呢?我们是如何对待痛苦的?请以痛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柒』 求一篇以磨难为话题的作文要600字以上
①《磨难》
曾几何时,听到有人对酒当歌,慨叹人生苦短,道路漫长。身在摆脱不了的困境,有时很茫然,甚至看不到一条可以通向黎明的道路,有时也很得意,甚而可以忘掉身后那歪歪扭扭可怜的脚印。然而我们终归要行色匆忙地步入忙碌的人群里去,接受命运的安排——选择一种所谓的态度来面对新的磨难。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旅程无非两种,一种只是为了到达终点,那样生命只剩下了生与死的两点;另一种是把视线和心灵投入到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那么他的生命将是丰富的”。有些人总是想得到最完美的结局,觉得那样生命才有价值,但我们与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还不如真正投入到困苦中去搏斗一番,接受命运的磨练。
有些人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活着一辈子总摆脱不了磨难的纠缠?其实,人生是一个奇数,正因为它有除不尽的地方,才有丰富的韵律。如果生活中没有矛盾,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那么我们生存的意义何在?正是我们面临苦难而又去击败苦难,正是我们有过迷离而又摆脱迷离,才能在生命这一过程中拔节,使生命变得充实多彩。
就像我们在看山的时候,如果山不巍峨,便觉得这山没了山的性格,而宁愿去打量一块平地。我们在看海的时候,如果海无波澜,便认为这海没有海的骨气,而宁愿去欣赏一条小溪。所以,那些正在诅咒着所遭遇的坎坷与挫折的人,别再抱怨上帝的不公与冷落,因为这恰恰是命运的垂青。即使你第100次摔倒,也要第101次地爬起来。或许不经意间,那所经历的磨难,已成为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看那些曾从磨难中走出来的人的成功的背后,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正如孟子所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既没有面临生存的威胁,也不用去忧国忧民,我所经历的磨难无非是一次考试的失利,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面对这些,我知道我没有理由不去坚强地面对,从失败中奋起,我还可以重新振翅高飞!
笑傲磨难吧!——磨难也会望而却步!
笑傲磨难吧!——你的努力和付出永远和成就成正比!
笑傲磨难吧!——让你不屈的身影成为人生中最亮丽的风景!
②《磨难》
梅花因为经受信了风雪严寒,所以开出了不凡;王石因为经受住了千雕万琢,所以光泽传世;张素因为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与精细的切割有了钻石的光彩晶莹;天空也因为承受住了雷鸣暴雨的洗劫才让阳光更务灿烂动人。人的一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块璞玉。经得住打打磨经得住时光的检验与品味,就有了传世之光,经不住就只有埋没沙土,与石无异。
都道玉琢而成器,人学而致材。这“学”听去简单明了,可过程却是波折艰辛。名传万载的英雄不会是坐拥其成的幸运儿,不会是好逸恶劳的王孙分公子,他们往往是出身市井本是布衣却赤手空拳闯出自己的天地。一路由羊肠小道到康庄大道,途中艰险如人饮水。我们口口声声传颂他们的艰韧,他们的气度,他们的顽强,他们的不凡……而自己却往往在现实面前踌躇不前,被生活的猛虎拦道而心畏,不知所措。我们在这样的考验面前能够放弃吗?不!我们应大声地拒绝内心的胆怯。
是谁曾经轻声低唱“阳光意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是谁即便数九寒天也依然闻鸡起舞?
都道是人生短短数十载而已。生命,每个人都有一次,行将就木时谁也无权说“请让我重来一次”。难道这唯一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短暂的生命我们应当、我们可以弹指一挥间让它化白纸一般地就燃尽逝去吗?不!我们应是传世的美玉而非黯然的砂石!我们不能像地板一样伏在地上羡慕昂然的英雄雕像。我们应在年轻时激情面对重重挫折,以最坚韧昂扬的姿态迎接挑战,即便不能成为英雄也要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松柏历经酷暑而不凋,挺立山颠直指浩渺苍宇。它的根扎在坚硬的岩石,该经受多大的磨难才终于在寒风中长成啊!即便是那些折卧泥底的花枝也一刻不停地承受着时间的考验,最后让历史把自己锤炼成为黄金般的石油。
我总是想我的生命不知会有多长,也许很短吧?成长像是一条河流流向海洋的历程。有繁花盛开的幸福美好,也有流经荒漠戈壁的寂寞;可能是流在平滑的沃野,也可能需要淌过千沟万壑的高原;会经受尖锐石砾带来的刺痛;也会经历由万丈绝崖落下的粉身碎骨……如果我都承受住了,那么这河流的流程是多么精彩!它一定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烈动魄;一定会有令人浅斟低唱温婉柔媚,……当我经受住这重重的磨难,最后河流涓涓而来,闪着时间为它镀上的光彩,汇入大海汪洋。
也许我最后不能成为大树,不能成为英雄,只是平凡的无名小卒,但我一定会为我的一生感到骄傲,对自己的生命无愧。我知道真正有意义的一生就是能承受住巨大的考验,就是无怨无悔,是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作一条河,一条经受得住万丈考验的河,流泻下最壮丽的瀑布,流向最浩瀚的海洋,把困苦当作上帝的礼物,让人生更加光亮!用磨难作为火种,点燃精彩的生命!
『捌』 以磨难为话题的作文
什么是磨难?或许有人认为,磨难,必须是身患顽疾,或家破人亡。而事实上,磨难可以很小很小,小到让你不易察觉。 五岁的时候,妈妈让我选择一门特长班,我选择了英语,在我的印象里英语是最简单的,不象舞蹈,还要劈腿,下腰等。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或许刚开始有些兴趣,可时间一长,我就坚持不下去了,每天要花时间去温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十分贪玩,一看到那些英文字母,就感到厌恶,烦躁,每当那时,妈妈就会恶狠狠地说:“这不是你当初自己选择的吗?怎么,没兴趣了?既然选了就要坚持到底!”于是我只好流着泪继续读,记。 学英语有个过渡期,就是从简单的单词,句子到复杂的语法,时态,阅读,翻译等。九岁时,初遇到那些陌生的语法,时态,我就一阵茫然,感到烦躁不安,于是我只好更努力的读,记。 我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有得到很多收获。这些磨难带给我的是坚强,它让我学会了微笑面对以后的生活。 因为磨难,生命的光彩怦然而现;因为磨难,人们更加成熟,不断磨去了年少轻狂的棱角,磨去了冲动,爱表现的锋芒。 磨难,是坠入人间的天使,虽然有着恶魔的外表,但却具有着善良的心灵,因为他是为磨砺人类,教育人类而来。 学会感谢磨难吧。迎接磨难,昂首挺胸;一路微笑,灿若夏花!
『玖』 以苦难为话题的文章
原创
社会苦难的反思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十九世纪俄国文学殿堂里无与伦比的艺术大师,在其文学的世界中以其梦魇般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令人惊恐、战栗、窒息、压抑、绝望的现实,如同白夜里绽放了一朵令人眩晕的黑色之花,闪烁着阴郁与寒冷的光华。他将其苦难的生命体验和绝望的灵魂存在恶狠狠地压碎,然后压榨成其独有的艺术汁液,汲满艺术之笔的容囊,疯狂般的将其倾斜而出。于是,俄国文学的天空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他手中的笔,摧残了其绝望而苦难的生命,也是以其生命的毁灭为代价,拉开了现代派文学舞台的序幕……
苦难的诱因
任何生命的顿悟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是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军医之家,过着贫病交加、饥寒交迫的生活,一生差不多都在债主逼债的境遇中度过,受博利叶空想社会主义和别林斯基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带着不甘被嘲笑的强烈自尊,怀着对穷人和不幸者的深刻同情,以及对自由和人类幸福的向往,加入了彼得拉谢夫斯基进步团体,1849年,他和此革命小组中的另20名成员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一刹那沙皇谕旨,免去死刑,改服苦役和兵役,前后十年西伯利亚流放生活的残酷迫害,使他原来就有的癫痫病更加加重,生活更加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是与苦难结伴而行的一生,肉体与精神的折磨伴随了他一生。刑场枪决的刹那,赦免的诏令从天而至。死亡的体验以及存在的偶然与幻灭,无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中留下了一道至深至巨的沟印。十年的流放生涯,痛苦的经历,又巩固和拉深了这道沟痕,这一道灵魂的创伤,对他,是终生都难以抚平与愈合的,而且,这种创伤的存在并不是静止的,它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中渐渐成为时常躁动与喧嚣的梦魇,扩散成笼罩其整个生命与灵魂的毒雾。无法想象终生都伴随着这种梦魇生活,也同样无法想象这种存在的艰难与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于是分裂,心理于是畸形,然而,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他还要用一种正常的生活姿态来遮掩这种分裂与畸形。其痛之深,其苦之巨,是怎样的难以想象?一生的苦难磨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原先的少年意气,却为他提供了别人所缺乏的写作题材,亲见和亲历痛苦,让他从一个居高临下的同情者的地位骤降为一个并肩受苦的人,在苦难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寻找人类苦难的根源并探寻可以拯救人类的苦难救赎之路,这样的沉思造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坛独特而巨大的声誉。
苦难的解读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中,他最早看到贫穷是引发苦难的一个诱因。杰渥式庚同瓦尔瓦拉之间的通信和对话之所以能够进行下去正是因为贫穷问题,它是苦难的外在诱因。作者在描述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时,深刻的揭示了造成苦难的内在原因:腐朽的社会体制。杰渥式庚从17岁起便在衙门里勤勤恳恳工作,30年过去了,别的那些善于钻营拍马或玩弄诡计的人,都一个个升上去了,可他仍然呆在老地方。正是因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才造成小人物的贫穷和苦难。
《穷人》中的主人公杰渥式庚已经在开始思考了,思考的一个契机是因为怜悯而产生的爱,也包括被怜爱。他突然强烈地爱上了一个同样贫困交加,比他年轻得多的弱女子瓦尔瓦拉,正是对她的怜爱引发了他的思考,他开始萌生起一种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认识到“就算我外表上没有出众的地方,没有风度,没有气派,然而我毕竟是一个人,拿我的心灵和思想来说,我是一个人。” 他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得属于自己的那块面包,“那虽然只是一块普通的面包,甚至又干又硬,然而这是我劳动得来的,我吃它是合法的,无可指摘的!”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让杰渥式庚有这样的情感发出内心,那么,贫穷就仅仅是贫穷本身,还算不上苦难。
在经历“死亡”和苦役,经历了“炼狱中的生活”和精神上的极度孤独之后,我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与《地下室手记》中,才发现他获得了一种“新的视角”(舍斯托夫语),“才开始从死反观生,从痛苦反观希望,从‘地下室’来看‘地上的芸芸众生’。”他努力挣脱 “死屋”,然而他离开了“死屋”才发现:人还被更大的、更内在的、植根于人本性的“地下室”包围着。这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已不仅仅是关注弱势群体,而是将笔触伸向所有人的苦难,不仅是注意外在环境引起的不幸,而是更注意潜伏在人性深处、人的本性中的不幸。“魔鬼同上帝在进行斗争,而斗争的战场就是人心。”人心的煎熬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才是真正的苦难所在,是人的良知和善良本性对于一切人的不幸与遭难的反应,是有人的良知参与其中的祸事灾难,是一种强烈的不安、颤抖和无力感。
苦难的解脱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这条路上苦苦寻觅过。对于解脱他有两种出路:生或死,而且都做了深刻的思考。
第一种声音是肯定死亡,否定希望,摒弃一切想象的诗意的美化与安慰,正是这种美化和安慰使我们习惯于那些可爱的诗人们对人类生存的危险和恐惧的掩饰。在他的作品中,“自杀”是个不断出现的意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斯维德里盖洛夫、《卡拉玛佐夫兄弟》中的德米特里、《群魔》中的基里洛夫等等人,或者没有找到在这种困境中活下去的理由,或者他们相信根本就没有理由如此荒唐地活下去,于是,只有自杀。古罗马散文家、博物学家普里尼(Pliny)说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把“人生”拖到最后。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优厚的财富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死”,自杀是人的自决能力的极致,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谓的“理性的自杀”。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死亡是脱离苦难最直接的选择。可是人不能都怀着如此悲观的念头,也不可能人人都去自杀,那就要找到替代自杀的救赎。
陀氏作品中的第二种声音,即真正的来自“天国”的声音,它向我们显示了不同于死亡的因素,即另一种现实,另一种本质:人的良知。尽管人类生活处处有战争和苦难、卑辱与伪善,但总是还有另外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人面对上帝的良心和能力。即使良心也会引领我们穿越痛苦和死亡的恐惧,导致不幸与罪责,但它终究会使我们摆脱孤独而无法忍受的无意义状态,使我们进入与意义、本质和永恒的关系之中。这种对苦难的救赎精神体现在索尼娅(《罪与罚》)和梅思金公爵(《白痴》)的信念中。索尼娅(《罪与罚》)在苦难和不幸中坚持福音书的精神,她不顾拉斯柯尔尼科夫对自己的冷漠无情,却以自己受难不幸的爱终于感化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冷酷,让他可以“俯下身去,怀着欢乐和幸福的爱心亲吻了那片肮脏的大地”。梅思金公爵(《白痴》)则是带着童贞般圣洁的“痴心”进入了一个苦难的世界,他显示给苦难世界中的人们以爱心,他对菲里波芙娜和罗果静一样给予深切的同情,他没有把罗果静看作是“情敌”,而是同样流着泪亲吻罗果静,这绝非人的自然意志能达到的,“你们的仇敌,你们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这个至善至爱的象征才是俄国未来的希望。
陀思妥耶夫斯基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变动之中,他一直有意识地努力以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这种变动,来探索处在这种变动中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在陀氏所有的作品中始终渗透着一种宗教的、渴求永恒的精神维度,这一维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相对陌生的,我们无法抗拒它们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却又经常会受到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限制,理解这样的价值信念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有相当的困难的,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绝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一生来寻找摆脱生存困境的道路,寻找苦难的救赎之路,他对于摆脱人本困境给出的答案,与其说是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毋宁说是为活着的人们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任何个体的受难都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而陀氏的苦难救赎之路,无论你认同与否,都需要个体生命的经历!
参考书目:
1、《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故事总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3、何怀宏:《道德•上帝与人》,新华出版社
4、《卡拉玛佐夫兄弟》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雅斯贝尔斯:《人的历史》,见《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6、董尚文:《圣爱与反抗》,见《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一期
7、《卡拉玛佐夫兄弟》,前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8、《圣经•路加福音》
9、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10、参马利坦:《人与人类的处境》,见《哲学译丛》,1963年第十期
11、杜宗义:《小人物悲惨命运和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
12、秦得儒:《〈罪与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点》
13、考夫曼编著《存在主义--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萨特》,陈鼓应、孟祥森、刘崎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14、《地下室手记》,刘凯译,收入《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5、王圣思“《地下室手记》和存在主义小说”,见《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
16、卢那察尔斯基“思想家和艺术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见《论文学》,蒋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17、王婷婷 《同行于苦难的救赎之路——史铁生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