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行为分析的特点
应用行为分析法(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简称ABA ) 是将目标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或者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儿童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它以操作制约的原理和方法为核心去更易儿童的行为,按儿童的学习目标,设计情境和选定可影响该目标行为的增强物,并以他们自发的反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消除或改善因孤独症征状而引致的不当行为。
应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
具体内容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技术特点
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
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
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
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
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
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 ① 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一对一教学,这是主要形式,适用于参与能力、模仿、语言、认知和精细动作等项目的训练,生活自理、听一步指令、粗大动作等项目。训练时一定要选准可以影响儿童行为能力发展的增强物;随着儿童在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中行为的获得和儿童能力的发展状况,逐步将儿童带入小组或团体中做泛化指导,使得个别指导中所习得的行为得以在团体或生活实际中发展。
② 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这适用于教儿童同他人游戏、交往、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等项目。
③ 偶发事件中的教学,在生活(家庭、社会等)中,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活动,抓住机会促使儿童运用已会的知识、技能和展示已养成的行为、习惯;抓住机会自然地教给儿童知识、技能、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周在家里有30—40个小时的训练,就是说每星期6—7天的训练,每天5—6个小时;每次训练的时间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整体水平(注意力、身体状况、情绪、刻板行为等等)综合决定。两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一般每次要10—15分钟;三—四岁的儿童每次15—20分钟;四—五岁的儿童,每次要20—25分钟;五岁以上的儿童,一般每次要30分钟左右;学龄前儿童,一般每次要35分钟,学龄期儿童每次要40分钟左右。从安排来讲,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20—40小时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逐步乏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操作练习课。
❷ 如何反思教学行为之我见
上个星期五,我在中午看班时,从一份刊物上,读到了苏州大学著名的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愿意开一个保险公司,给每一位教师办一份保险,如果教师坚持写课后反思,几年后还没有成名,我将负全额赔偿”。读完这段话,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认为朱先生不光在于激励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还告诉我们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的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教学反思我认为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有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每次教学一结束,及时动笔反思,精炼地记录其中体会最深处,日后再去回味,或许将受益无穷,既然教学反思作用重大,作为教师,应从那些方面来进行反思呢?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但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教学反思的重点:
一.从教学理念方面进行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在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在于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为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学反思才能促使自己观点不断更新与发展。
二.对教学中的亮点进反思
教学中的亮点应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以及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之后,如果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应及时归纳和总结,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假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出现一些精彩的片断,给人的感受是惊叹的,启迪是深远的。如引人入胜的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运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这些智慧的闪光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有遗憾。
三.对教学不足的反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发现疏露和不足,如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情景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忽视了一些知识的必要拓展,部分教材的处理太死板,忽略了某一类知识前后的本质联系,过于重视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及时的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改进教学设想,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人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对课堂中学生的反应的反思
教学效果往往通过课堂中学生的反应表现出来,课堂上学生正襟危坐、聚经会神或偶尔点头示意或面带笑容积极回答,或锁紧眉沉思,这说明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也表明教师教法适宜,方法有效,如果课堂表面平静,学生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或坐立不安、交头接耳、目光四盼,或眉头紧锁,目光愕然,说明教师授课不精彩,教学方法呆板,未引起学生共鸣,教师授完课后,应及时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❸ 教学行为
传统的课程观念只强调教材的作用,往往教师只根据书本内容传授学科知识,忽视了很多重要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夏因素的整合;尊重人的个性,倡导终身学习;这就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必须及时调整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即: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道外、还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来适应新课程。
一,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目标。
纵观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其局限性集中表现就是观念阵旧,培养目标狭隘以及教学方式单一化,所以衍生了应试教育。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只有学习和授受新的理念,才能去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念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作为教师对培养目标调整如下:其一,坚持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高社会的理念。其二,善于表达沟通,具有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利于实现终身学习。其三: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注重学生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培养。改变以往只重知识传授的不科学做法,坚持每节课确立三维目标(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做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认真实现,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全面型人才。
二, 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
为了追求升学率,得高分以往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中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与分析过程,似乎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答案。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分析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样的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
三,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探究热情
三﹑重视应用信息技术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知识;有利于学习实践能力,研究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想更地从事教学,追随时代发展需求,就必须积极采取信息化现代教学手段,掌握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能熟练地从网络的载体中获取信息,补充自我的知识不足,学习最新理念,接受最新信息。尽管我所教的是农村中学,只有少数学生家具有条件,但利于网络与学生相互交流,锻炼能力的需要,在以后教学中将不断完善更加重视。
四、一化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以往的评价内容过多地凭借于学科知识,(即考试行多少分)评价的对像大多集中在尖子生身上,甚至有和教师认为;学习不好考不上重点中学,更考不上大学,评价好坏没用;这样的评价是封闭的、静态的、缺乏灵活性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评价要多元化。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需要,关注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一位同学家庭作业写的很乱,一次稍有好转,我在作业本上写到有进步,下次会更好后来他的作业写得非常工整。积极正确的评价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与实践。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育人的功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❹ 怎么评析老师的教育行为
教师作为人生的启蒙者,人的行为的诱导者和知识的传播者,自身行为、内品格的优劣与否,容对下一代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教育有识之士都及为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古人曾把师德作为正本清源、纯正社会风气的重大措施,提出“唯师道立而善人多”。
孔子在告诫他的弟子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是有极其重要的示范力量的。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自教育和自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❺ 教师教学行为是什么
1.那些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如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板演,示范操作,表情姿势等.这种具有较强的可感性,很直观的显性行为,既有习惯因素,也有教学机智在行为上的体现.这种行为有很大的无意性和不由自主性.不管是知识传授还是技能训练都不可条块分割的逐个进行,他们交替互动的统一于教学目的上来 整体推进.通过这种显性行为传达知识,信息,实现以掌握教学内容为主体的认知活动,是纯粹的教书活动,为的是使学生能积极愉快的接受对其身心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有利的一切知识.
2.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这种教学内在行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显得扎实而专一.对教学行为的深刻性,持久性起制约的作用.教师通过这些深层次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反复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内化在自己身上,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是他们成为具有内涵的,具有修养的社会所需人才.
❻ 这种教学行为体现的是什么教学理念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我听课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某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某一环节教学活动时,要求全班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环节活动任务,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了活动,但是,学生并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要求的某一环节的任务,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并没有完成任务,这时教师看看了表,已经到了规定的时间,这时教师就大声对学生们讲,同学们,时间到,现在请大家进行下一个环节,学生们虽然没有进行完刚才的任务,但是,还是习惯地听从教师的要求,开始进行了下一个环节的活动。教师的教学就这样依次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课后我在和教师交流时,我问:“这节课按照你的教学计划你完成任务了吗?”教师回答说:“完成了,我计划的四个环节的活动都进行完了。”听教师这样回答,我并没有马上直接说什么,而是对这位教师讲,我们现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我提出四个问题,你来回答。我以非常快的速度一个接着一个连续问了她四个问题:1、一对天竺鼠每两个月生一对小天竺鼠,那麽一只天竺鼠每四个月可以生几只天竺鼠?2、工人在前院挖了一个大洞,长四公尺、宽三公尺、深三公尺,那么里面有多少立方公尺的土?3、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那么一年中几个月有28天?4、桌上有3个苹果,你拿起2个,你还有几个?当我把问题说完后,这位教师非常着急地说:“你说的太快了,第一个问题我还没记住,你就提出了第二、三、四个问题,这我能回答出来吗?”这时我说:“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你刚才进行的教学,你的教学不就是这样吗,当学生没有完成你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时,你就要求学生进行第二个活动,第二个活动没有完成时,你就进行了第三个活动……。”这时这位教师没有马上说话,思考了一会说:“如果我等学生们真的完成了第一环节的活动任务,再去进行第二环节的活动,那后面的几个环节的活动就进行不完了,时间不够,这样我就完不成我的教学计划了。”在教学中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下进行的,没有不受一定教学理念支配的教学行为,只不过有正确和不正确的教学理念之分,自觉或者不自觉在一定教学理念支配下行动之分。那么,教师的这一教学行为是受什么教学理念支配的呢?从上述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教师的行为是在“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支配下的行为。在教和学的关系中,我们知道有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一种是“以教为主”,另一种是“以学为主”。“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学生必须完全服从教师的要求,跟着教师的统一进度和时间进行学习。这种“以教为主”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而不考虑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这样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要教师把所谓的领导安排教学任务“教”出去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就算对上级领导负责了,至于教学对象学生能否接受和理解,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反正教师教完了,哪些走运学生能够学会老师教的知识就是“适者生存”,哪些没有学会老师教的知识的学生就成了“差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不得不恭恭敬敬、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学习,如果跟不上就自己想办法到处补习来适应“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有人说这也是“以人为本”,因为教师也是人,以教师为本就是以人为本,教师是人这我们知道,但是,学生难道就不是人了吗?同样是人为什么在教学中会这样不平等,为什么学生就一定要去适应教师,而不能让教师去适应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可以不按照教师的统一进度和时间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这种“以学为主”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既要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更要考虑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计划,按照这样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不是教师把所谓的领导安排教学任务“教”出去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不是为了对上级领导负责,而是为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培养的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学生,培养的是具有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的学生,而不是唯命是从的奴才。这才“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我们国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年,但是,在教师的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还一直支配着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什么原因?这方面原因很多,其中,我们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是最首要的原因。我们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现在仍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方式,国家用行政手段管理教育教学,什么都讲统一和一致,大多数学校领导的工作都是为了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不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负责,在某些学校领导看来,只要教师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把所谓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就可以,这样当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领导满意就可以,至于学生学习的怎么样与领导关系不大,所以,校长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师为了迎合领导也就认真地去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师认为只要校长满意了就行了。在这种体制下,即使有的教师想进行改革实验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改革会让那些官僚领导完不成上级领导安排的所谓教学任务的,这样校长花钱买来的乌纱帽就会丢掉的。在我们区关于这个问题我和许多校长谈过这个问题,和正校长谈这个问题时,正校长马上就说这是业务问题,请找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好了,因为各学校的正校长都在忙“正事”,那有时间研究这些业务。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校长都是上级行政领导的奴才,只知道服从上级领导。许多教师也都是学校校长的奴才,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也只能是按照“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家的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现在已经阻碍了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改革要能够继续进行必须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❼ 有没有教学云平台可以自动形成教学行为分析的
我们学 校用的是奥威亚的录播。他们的教学视频云平台可以自动形成教学行为分析,看起来很清晰。
❽ 教学情况分析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②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❾ 授课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是不是s-t分析
课堂观察不仅可以发生在真实教学观摩中,而且可以被用于教学视频案例的分析。 最近抽空一直在看这部分的东西,想带着学生做一个对比分析:对比的一方来自于我国的视频公开课程;对比的玲一方来自于MOOC中的课程教学。问题集中在,如何做出分析的框架? 从课堂观察在视频案例中的应用入手,S-T表和FIAS可以利用。 S-T分析方法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教学性格的分析方法,它可以被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与评价,判断课堂教学性格,获取具有共识的、客观的信息(傅德荣,章慧敏,2001)。 T:教师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视觉的、听觉的信息传递行为被定义为T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讲话行为(听觉的)、教师的板书、演示行为(视觉的)等。这些行为具体表现为:解说、示范、板书、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展示、提问与点名、评价与反馈等。 S:学生行为。课堂中,除了教师行为之外的所有行为都被定义为学生行为,如:学生发言、进行思考、做计算、笔记、实验以及完成作业,或者课堂中的沉默与混乱等。 利用S-T表可以进行的分析: (1)以S行为和T行为随时间变化的S-T图的方式表示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2)以Rt-Ch图的形式表示教学模式,并突出教师的教学性格或教学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