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教学艺术论几个问题 希望学教育学的高手来解答
一、教学艺术的功能,指的是教学艺术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①高效果功能:指教学艺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并充分发展其认识能力的作用。A、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运用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有的教师的教学能引人入胜,有的教师的教学却使人昏昏欲睡呢?恐怕就在于方法的创造性与灵活性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内容一样,对象不同,其他各方面的条件不同,因而用于传授相同内容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B、能有效地“因材施教”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教师能否因材施教,既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测量器。大凡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的实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适合于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的长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C、有效地减少教学信息的损失首先,能有效地寻求“最佳剩余度”剩余度=一堂课的信息总量—教学信息量=非教学信息量(教学辅导信息、无用信息等)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剩余度过少,教师为能在极少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过分强调“高效率”,只考虑扩大教学信息量的传授,减少了一些必要的重复、提醒、及一些生动的实例。结果是教师语言压缩到象电报一样“精炼”,极少“剩余度”。学生听得干燥无味,实际效率也不可能高。一是说书式教学,这种教学,生动有余,学生所获真实有用的教学信息量甚少,“剩余度”过大,水分过多,也不足取。为此,必须寻求教学的最佳剩余度,使教学既生动有趣,又避免重复繁琐。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其次,可减少错误,避免信息量损失。在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中,如出现错误,整个教学系统的信息量就会减少,因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如此,一个经常出错的教师,不只是当时使教学信息量减少,且在后继的教学中,即使其讲解是正确的,基正确性往往会受到怀疑,从而使学生接受到的有效信息减少。以往的错误越多,减少的信息量就越大。②高激励功:指教学艺术具有明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作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存在着两种方式,一种是外部激励,由外在的刺激因素,如奖励、表扬及物质刺激所引发的动机,另一类则是来自学习过程的内部刺激因素,如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就会产生对学习的进一步需求。两种动机的诱发作用都是必要的,但两者的功能有所不同,外部激励会因外部的刺激而消失,内部激励则会不断地得到加强。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注意两种不同动机的诱发因素的作用,使两者作用定期更替,使外部激发作用转化为学习过程的内部作用,使学生真正生动活泼的学习。如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从方法入手,使学生会学、善学。美国的布鲁姆、布姆纳强调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③审美功能:指教学艺术能引起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艺术把科学美与艺术美嫁接,产生一种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美,融语言、造型、视听艺术于一炉,引起学生的美感,以美引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键全他们的审美判断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的目的、任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信息方面的、认知技能方面、情感态度方面的。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如:知识信息方面——选择讲授、讲解。认知技能方面——可选择练习实验法。情感态度方面——情景陶冶、欣赏法等。2)依据学科及其内容特点:学科:语文、外语——讲读法物理、化学讲——演示,实验法数学——讲解、练习学科内容:如外语,对话、课文——听说语法——讲解3)依据学生的特点:心理的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适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若一项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完全新的,可用讲解法;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包含有与新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概念,可采用谈话、发现、讨论等方法。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5)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6)依据各种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条件五、不正常。生搬教参、抄袭教案:即教案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强,教师上课发挥的余地不大。六、如何提高教学艺术?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必须有五个“一”基本功
五个基本功即是:普通话,好板书,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师有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天天保养一个好嗓子,在听觉上给学生以美感。教师有好板书,在视觉上给学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师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来,娓娓动听,就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听你的课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过钻研各种教法,发挥自己优势,形成自己特色,这样教学法就活起来了。
二、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引路人
教师是五种角色兼具的人,即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毕业事业的引路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师是社会的重要角色。有人说过:“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应成为什么样的人。”甘地说:“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课本。”因此德才兼备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基本保证。
三、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该学科的渊博知识,必须具有“一桶水对付一碗水”的本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教师如果有了渊博的学识,教学就有了源泉。实践证明,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决定了教师不但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情,虽然许多教师为科班出身,但所学未必精到,有的教师表面看来知识游刃有余,实则浅薄寒伧,学生很难从其身上体会到教师应有的文化底蕴,而教师也难于以识服人。因此,教师能够通晓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发掘知识渊薮,真正成为让学生佩服的教师,才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
学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力量源泉,教学艺术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光有渊博的知识,如果没有精湛的教学技艺,也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
四、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教学规律,即指研究教学内容的规律、教学方法上的规律和认知上的规律等。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学生普遍易于接受的规律是从具体到一般,即从感性到理性。当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对此,笔者认为,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强,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逻辑的连贯性、积极的创造性角度出发研究教学、钻研教学。例如,将书上的知识进行重组,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具体化等。这样使学生既学得具体、轻松,教师也教得愉悦,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互动。五、教师必须把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愤怒出诗人,激情见水平。情感之于教学,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把情感贯穿整个课堂,融入“精,气,神”,即精力充沛,气势旺盛和神采飞扬,就会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感情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使主体乐此不疲,而且思维敏捷,并富有创造性。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又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情感就很难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教师的情感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爱,这种爱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块”,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原动力;否则,教师搞好教学就是纸上谈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发挥情感的作用,即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合作、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教师充满激情的讲授,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取得进步的快乐。
六、教师必须把新的、正确的思想和理念贯彻到教学中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教学也如此。“教有教法,教无定法”,教学对象因时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诸多
差异,教学方法也不能一层不变。教师在教学艺术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浅层次上,这就要求教师竭尽所能,努力探究教学技法,以实现教学的真正高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层出不穷,教师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应该乐于接受新事物,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上“与日俱进”。
七、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学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才学得牢固,积极思维兴趣才浓厚。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的讲课能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优雅、亲切的姿态,炽热、动人的情感,清楚、漂亮的板书,准确、恰当的讲评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以激励学生求实、求真、求善、求美。
八、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预先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可能遗忘的知识点、上次教学没有听懂的地方、或是难度较大的课题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能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全面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进行教学评价,从而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
九、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数学教学为例。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它学科高,致使数学教学必须更加强调形象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仅善于运用严密的逻辑武器,而且还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法宝,通过直观性语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论与形象融为一体,完成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数学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于比喻、类比、模拟、描绘等艺术手法,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产生七、试分析当前影响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一、教学动机与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使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也就要充分调动个方面的心理素质。比较而言,在动机因素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成就心理和期待心理。
(一)、教师的成就心理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研究表明,个体追求成功动机的强弱,是以对成功概率的估计和对自己工作能力挑战度为转移的。
教师的成就心理是由强烈的心理需要产生的,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上作出一番成就,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成就心理使教师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动机,这使他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全力以赴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成就心理还使教师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即使课堂中出现偶发事件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千方百计的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定的目标发展;即使课堂教学遇到某些困难和曲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排除困难和干扰,使课堂教学沿着正轨前进。所以说,教师的成就心理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二)、教师的期待心理
期待意指自己对未来结果的预先性认知。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很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教师的期待心理是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体表现在向教学目标的接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等,教师则以期望和等待的心理处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心理主要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1.对教师来讲,这种期待心理实际上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相信形成的。2.教师的期待心理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处理中,给学生以思考和回旋的余地,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紧张,又可以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3.教师的期待心理使学生感到一种信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待心理,优秀教师都很注重期待心理的运用。
教师的职业动机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对教育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义务感,才能发挥教师的巨大潜力。奥苏伯尔指出:“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乃是他们对学生智慧发展个人承担的义务达到何种程度。大家一致同意,这是教师专业动机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教师是否施展了必要的努力,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发展,还是不过做出了教学上一般的、形式的姿态而已。”
二、教师的情感与教学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情感必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
1、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情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对学生的爱。他把自己对事业的爱迁移到学生身上,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给予温情厚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平等的,教师的这种良好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凡是得到教师爱护、帮助的学生,必然尊敬和喜爱老师,在心理上同教师有了亲近感和理解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经常训斥、惩罚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不满情绪,往往使学生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使教学获得成功,不仅要注意自己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使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 教师的情感决定着课堂的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的心理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作用。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受课堂气氛的影响。在愉快的情境中,人容易产生快乐的情感,反之,则感到压抑、痛苦。对课堂气氛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情感。有的教师无视自己的情感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常常是平淡无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则漫不经心地听课,这种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差。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严师出高徒,势必出现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作法,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感到压抑,教学效果必然不佳。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以赢得学生对教师加倍的爱,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感染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教师的情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师的教学必须热情饱满,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使智力得到发展。因为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当学生愉快地、积极地并能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时,才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学的教育性。教师不是教学机器,不可能纯客观地进行道德说教,对学生的教育必然是老师本人的信念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只有教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意去教育学生,以情动情,以心感心地去达到教育目的。
4、 教师的情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和所教学科的热爱,是他工作的巨大动力。他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认真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难万难,也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教师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必须注重情感的修养。
三、教师品质与教学效果
研究表明,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影响教学效果的往往是教师的个性品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师是学生效法的楷模,而学生的个性品质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
第二,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创设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愉快的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学效果就好。
自我意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意识到教师工作的崇高,就会产生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就会克服困难,自我奉献。教师必须能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剖析、自我心理鉴定。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自我体验,体验自己工作的愉快和光荣,勇于和学生交往,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在工作中就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不断地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困难,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
班级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教学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环节,搞好课堂教学管理,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师的自我管理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主要是管理学生。其实,搞好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素是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在课堂上自我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管理学生的水平,一个教师课堂上不能清醒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那就不可能管理好学生,其教学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学生管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只有把学生组织好、管理好,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完成教学与教育的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科学理论,组织好对学生的管理,那种课堂上只管教不管学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一定很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维持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毕竟是学生,还不成熟,他们能否遵守纪律常以外部条件为转移。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有密切联系。因此,当班级出现纪律问题时,不应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教师还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
(三)、信息管理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无论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都要求可靠性和高效率性。知识、信息离开一定的载体就无法贮存和传送,因此,除了主要管理知识信息外,还必须考虑信息载体,如教材、直观教具等的管理使用。信息管理中必须同时考虑信息内容与信息传送形式两个方面。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科学地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处理好师生关系,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尤其是生动活跃的教学心理气氛,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五、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准确性,而且取决于学生是否确信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学水平基本相同的教师,可以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同而教学效果迥异。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恶化,教师就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显著的特点是师生相互了解,情感融洽,彼此信赖,教师具有较高的威信。教师不仅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既要充满爱,又要严格要求。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交往形成的师生关系,尽管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教师决定的。
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有的烙印甚至是终生的痕迹。受尊敬的教师,学生总是把他看成自己效仿的榜样,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心理倾向,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乐于接受,并容易转化为内心的需要和愿望。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智力,也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学生的进步和对教师日益增长的要求,又成为鼓舞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动力。这不仅使教师得到安慰,感到生活充实,而且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更加热爱学生。如此良性循环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2. 论如何加强教师教学艺术修养
因此,重视教师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教学艺术?一、教师必须有五个“一”基本功五个“一”基本功是:普通话,好板书,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师有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在听觉上给学生以美感。教师有好板书,在视觉上给学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师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来,娓娓动听,就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听你的课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过钻研各种教法,发挥自己优势,形成自己特色,这样教学法就活起来了。二、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引路人教师是五种角色兼具的人,即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毕业事业的引路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师是社会的重要角色。有人说过:“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应成为什么样的人。”甘地说:“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课本。”因此德才兼备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基本保证。三、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该学科的渊博知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教师如果有了渊博的学识,教学就有了源泉。实践证明,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决定了教师不但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情,虽然许多教师为科班出身,但所学未必精到,有的教师表面看来知识游刃有余,实则浅薄寒伧,学生很难从其身上体会到教师应有的文化底蕴,而教师也难于以识服人。学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力量源泉,教学艺术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因此,教师能够通晓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发掘知识渊薮,真正成为让学生佩服的教师,才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四、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研究教学规律,即指研究教学内容的规律、教学方法上的规律和认知上的规律等。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学生普遍易于接受的规律是从具体到一般,即从感性到理性。以数学为例,当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强,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逻辑的连贯性、积极的创造性角度出发研究教学、钻研教学。例如,将书上的知识进行重组,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具体化等。这样使学生既学得具体、轻松,教师也教得愉悦,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互动。五、教师必须把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愤怒出诗人,激情见水平。情感之于教学,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把情感贯穿整个课堂,融入“精,气,神”,即精力充沛,气势旺盛和神采飞扬,就会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感情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使主体乐此不疲,而且思维敏捷,并富有创造性。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又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情感就很难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教师的情感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爱,这种爱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块”,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发挥情感的作用,即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合作、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教师充满激情的讲授,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取得进步的快乐。六、教师必须把新的、正确的思想和理念贯彻到教学中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教学也如此。“教有教法,教无定法”,教学对象因时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诸多差异,教学方法也不能一层不变。教师在教学艺术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浅层次上,这就要求教师竭尽所能,努力探究教学技法,以实现教学的真正高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层出不穷,教师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应该乐于接受新事物,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上“与日俱进”。七、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才学得牢固,积极思维兴趣才浓厚。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八、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预先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可能遗忘的知识点、上次教学没有听懂的地方、或是难度较大的课题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能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全面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进行教学评价,从而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九、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教学为例。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它学科高,致使数学教学必须更加强调形象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仅善于运用严密的逻辑武器,而且还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法宝,通过直观性语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论与形象融为一体,完成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数学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于比喻、类比、模拟、描绘等艺术手法,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原理、概念、公式和定理等。如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制造悬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十、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仍以数学教学为例,对于讲授《高等数学》,许多教师认为不能离开传统的“黑板”方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能使课堂由静变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的传统教法。如传统教学手段只能提供静止的画面,对运动、抽象的画面或过程则难以表现。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3. 简要论述课堂教学艺术有哪些特征
①、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专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属,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②、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计划以计划和布局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③、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④、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密切相关,其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4. 林立君:《声乐教学艺术论》
http://you.video.sina.com.cn/gechangdecuiyong
5. 简要论述课堂教学艺术有哪些特征
教学艺术具有四个特点:①形象性:是教学艺术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版的行为权,是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演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并借助预言、表情、动作、直观事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②情感性:艺术教学则主要运用的是情感,以情动人。教学的情感性和教育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③创造性: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表现在:首先,是备课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思考;其次,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最后,是教学方案组织实施的创造性。④实践性:首先,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次,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是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
6. 为什么说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多学科相互渗透,渗透的结果是使科学发展呈现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促使大量交叉性学科的出现,引起教学论的巨大反应和变化。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怎样运用启发式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怎样进行课堂提问、组织讨论、设计板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怎样进行科学管理,怎样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怎样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控制,怎样优化把握和运用教学情感和教学心理,等等,这些问题远远超出了一般教学论的范围,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教学艺术论,由它来解决这些理论和应用问题。同时,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新的教育、心理研究成果的问世也为教学艺术论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所有这些,使教学艺术论这门学科的研究和建立成为可能[王北生,1990(2);杨青松,1992(3)]。
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方面来看,教学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促使教学艺术论得到系统的理论论证,作为教学论发展中的分支,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和充实教学理论,弥补长期以来教学艺术问题理论研究的不足。从实践方面看,教学艺术论的深入研究,强化了人们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的认识,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教学艺术论非常重视应用性的微观教学技术研究,这可以帮助广大教师切实掌握教学艺术的规律,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由于教学艺术论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所以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对培养知情并重、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有积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价值[李如密,1995(3)]。
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关于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人们的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艺术,即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使教学得以成功进行的内部机制或性能[王庆芳、张荣琴,1990(3)];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艺术的双重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即科学再现教学内容而求实的科学性和艺术表现思想情意(心灵)而求活的艺术性(杨青松,1993);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艺术的本质、规律及其提高途径、方法和技巧(戚建庄、王北生,1990)。还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教学艺术活动规律及其具体运用。也就是说,教学艺术论研究的对象范畴是由两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方面组成的。因为教学艺术活动规律是在具体运用中表现出来的,离开教学艺术具体运用的现象形态,其所谓活动规律就成为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教学艺术活动规律的揭示和把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艺术具体运用的水平和效果。两个方面一内一外,构成了教学艺术的整体(李如密,1995)。
我们认为,说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艺术并无错误,但显然有简单化之嫌;说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艺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这双重特性,似乎又有不可把握之感;说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艺术的本质、规律或教学艺术活动规律则是有问题的,揭示教学艺术的本质或规律只能看成是教学艺术论的任务,它们本身不能构成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至于教学艺术的提高途径、方法和技巧或教学艺术活动规律的具体运用则是教学艺术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论人们对教学艺术论研究对象界定如何,这方面都必然是教学艺术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论属于一门应用理论的边缘学科[王北生,1990(2);杨青松,1992(3)]。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论作为一门学科,既具有理论学科的特点,又具有应用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学艺术论乃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同时,教学艺术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结合、多方面内容组成的高度复杂的教学实践活动,要揭示其内蕴的规律性,需要多种有关学科的协作研究,从而使教学艺术论成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李如密,1995)。
教学艺术论的体系建构及研究方法
教学艺术论的理论体系的建构不仅要考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概括出一个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要考虑为教学实践提供某些技术和方法。基于这种认识,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论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学艺术的基本理论、备课艺术论、授课艺术论、课堂管理艺术论和教学优化艺术论。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基础,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总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可采用以下五种方法,即观察法、总结分析法、实验法、比较法和系统法[王北生,1990(2)]。
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论体系的建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论、美学等相关学科为基础,在广泛研究、融汇当代教学研究成果和特级、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同时,又以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为依据,以师生内在心理流程与外显教学过程相统一而建构形成教学艺术系统的学科体系框架,以体现对教学艺术研究的整体出新,旨在把当代教育在应用领域内推向教学艺术的高度。由此决定了教学艺术论的基本任务在于:辩证系统地解决由教学艺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发展理论这三部分有机联系的内容整体[杨青松,1992(3)]。
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论体系的建构须与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保持一致。教学艺术论体系应主要由教学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教学艺术的应用研究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和意义、教学艺术论的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教学艺术论的理论基础、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原则和方法、教学艺术思想的历史发展、教学艺术的本质、教学艺术的特点和功能、教学艺术的载体与分类、教学艺术交流过程及规律、教学艺术辩证法、教学艺术风格流派、教师——教学艺术家等;后者包括教学组织结构艺术、教学启发艺术、乐学教学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非语言艺术、教学板书艺术、教学提问艺术、教学幽默艺术、暗示教学艺术、教学应变艺术等[李如密,1995(3)]。
教学艺术论体系的建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善的体系的建构有赖于对教学艺术的深刻研究。在教学艺术论建设的初期阶段,我们也许没有必要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追求,应该把精力用于对教学艺术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上。
7. 研究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用什么样的理论作指导
一、研究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的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成为WTO成员,无疑也对外语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学习某种语言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该语言进行实际交际,学习英语也正是为了能运用它来完成交际的任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因此,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小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小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但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外语教学法的束缚,在现行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千篇一律的弊端:“复习(问答)——呈现(教学单词、句型)——操练(听、读)——表演(模仿)——作业(WORKBOOK)”,教师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我们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但一旦要求他们将这些知识技能运用到现实的语境中,他们则往往“哑口无言”,无法交流。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新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概念界定
1、“任务+情景+活动”即课堂教学中“以任务为导向、以情景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与别人交际信息的能力。
2、任务(Learning task)即“以任务为导向”,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完成某一交际任务。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制定出明确合理、操作性强的任务,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3、情景(Situation)即以“情景为线索”。情景是指英语交流的社会情景,包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社会语言情景和用实物、图画、手势、动作及课件创设的社会语言情景等。以情景为线索是指每堂课设置情景,让情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而发,学以致用。
4、活动(Activities)即“以活动为中心”,围绕一定的主题和有关语言基础知识,设计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在语言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成就感、自信心和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支撑性理论
我们认为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外语教学法如:活动教学法、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全身动作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Task-based Approach),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活动教学法就是将教材内容按其交流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流工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3、功能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倡导课堂教学交际化。
4、全身动作反应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充满乐趣,特别适合小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与实验假设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为:
1、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灵活地运用英语开展交际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
2、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实验操作
1、谈话热身 Warm- up
在每节课前教师先设计好本课的学习任务(Learning task),并在Warm
-up这个环节中告诉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利用事先布置的学生表演,让学生在娱乐中开始新课;利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在笑声中开始新课。
2、呈现活动Presentation Activities
把教材内容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借助画画、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和录音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把教材中静止的无声的文字活化成有声有色的对话,再放到教材设计的情境中,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等,视听结合,刺激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对新语言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处于启发状态。
3、练习活动Practice Activities
这个环节以巩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逐步放手,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因为机械性的模仿和重复操练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在模拟语音、语调时,可设计一些“鹦鹉学舌”“请你配音”等小节目,模仿中英美人士纯正的英语。既训练了口语,又加强了语感。在练习句型时,可设计一些“角色表演”和“音乐舞蹈”以加深印象,可让学生戴上头饰,配上道具,表演对话中的角色。
4、交流活动Proction Activities
这个阶段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诸多活动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购物、问路、打电话、生日聚会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或半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在布置任务,给出话题后,不再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完成用英语交际的任务。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五、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法: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交际能力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介绍课堂模式研究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实验教师操作情况,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调整,使实验计划得以更好实施。
3、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研讨,撰写总结或实验报告,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六、实施计划
1、第一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10年6月)
(1)按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交际能力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调整操作方式。
(3)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对实验效果作出评价,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
3、第二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2月)
根据第一阶段的经验和已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操作体系。
4、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1年2月)
(1)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分析各种数据。
(2)汇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3)邀请教育行政部分及有关专家对实验结论进行科学鉴定。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课题组长孙金刚教师负责课题管理,制定计划,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撰写阶段报告和实验报告。
2、组员孙业芝老师负责课题理论指导与平时的理论学习。
3、组员王志芹老师负责相关数据收集、材料整理。
4、所有课题组成员都要按实验方案认真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提供一份案例,撰写一份课题论文和总结。
8. 论如何加强教师教学艺术修养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把教学艺术看成是某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某种创造性教学设计、某种教师的动人表演都是不全面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是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学艺术具有审美性,教学设计美、教态美、教学语言美、教学过程美、教学意境美、教学机智美、教学风格美、教师人格美等既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又使教学具有了审美价值。教学艺术具有表演性,机智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笑话等表演手段,使教育教学寓于娱乐之中。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教师独特的风格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 教师必须练就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大纲精神、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时代需求,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巧妙启发,有重点、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训练,从而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教学活动中,一旦具有了创造性和艺术性,那就进入了教学的理想境界。而这正是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 要提高教学艺术,首先要掌握教学规律的驾驭艺术。规律,又叫法则,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提示它,认识它,利用它。教学规律,就是教学中各种内部关系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些规律,是决定教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法则,也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教学规律的驾驭艺术,就是在认识理解规律的基础上,掌握规律、利用规律,使之服务教学,符合教学的客观实际,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规律的局部性,更要重视规律的整体性。教学规律的驾驭艺术,植根于教师对教学实质的深刻理解和雄厚的教学业务功底。凭借教师的创造思维和灵感,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纵横捭阖,才能控制得住,驾驭得了。 其次,要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一种精湛的教学技巧。是为了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而采用的符合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灵性、勉力性的规律、方式、方法的精美结合。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规律驾驭艺术的具体体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学的组织艺术,控制艺术、诱导艺术、应变艺术等方面。在一节课内,要把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目的与要求、内容与方法、知识与智能、内容与自悟、变故与化解众多复杂矛盾关系处理得合情合理,组织得严密紧凑,控制得协调一致,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师生情绪饱满愉悦,智能训练扎实有效,形成一个高潮迭起,张弛有度的有机整体,这就是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艺术。精品源自英语科
9. 教学艺术的认识和应用论文 1000字以上
对教学艺术的认识历程
摘要]教学艺术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着一个历史过程。在西方,关于教学艺术的认
识从昆体良就开始了,到夸美纽斯有了一个飞跃,而在20世纪50年代“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
论中,教学艺术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中国,虽然古代教育家也讲究教学的艺术,但对教学艺术的自
觉认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也有了积极的成果。
[关键词]教学艺术;教学理论
如果我们默认了教学艺术的事实,按照求知的
次序,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艺术是什么。
在哲学上,这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回答了这一问题,
我们关于教学艺术的讨论就有了必要的基础,教学
艺术的理论思考,往往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回
避了这一问题,一个人将无法走出常识性思维。然
而,在意料之中的是人们关于教学艺术的理解,因
人的视阈不同,并没有一个最终的共识,这也是教
学艺术话题仍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对
教学艺术的理解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还是走进
关于教学艺术思考的历史之中。
一、在西方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首先使
用了“教学艺术”这一概念,根据是他在1632年出
版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指出:“《大教
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
术”[1],他还在这本书的“致意读者”中指出“教学
论(didactic)是指教学的艺术”[2]。实际上,关于教
学艺术的自觉思考,最早可以从1世纪时古罗马教
育家昆体良那里看到。昆体良是夸美纽斯之前最伟
大的教学法学者,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思想
和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他的12卷巨著《雄辩术原
理》,是整个古罗马时代唯一系统论述年青一代的教
育的著作。在《雄辩术原理》中,昆体良就把教学
(雄辩)和艺术联系起来,并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思考。
昆体良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雄辩术究竟
是不是一门艺术”,并对此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他当
然认为雄辩术是一门艺术。他引用了克林提斯给艺
术的定义:艺术就是经由确定的途径亦即通过有次
序的方法以达到目的的能力,进而说到:“如果同意
这个定义,那就谁也不能否认,在好的演说中,是
有这种方法和次序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同意几
乎得到人们普遍赞同的定义,说艺术存在于一致配
合以达到某种有益目的的理解力之中,那么我们就
能指明,所有这些特征,雄辩术全都具有。”[3]对于
艺术本身的理解是具有历史性的,但昆体良对于雄
辩术是一门艺术的论证是逻辑的、理性的。这一点
在夸美纽斯那里是没有的。那么雄辩术和教学有什
么关系呢?的确应该说明,昆体良的教育是培养雄
辩家的教育,雄辩术则是雄辩家的核心的本领。但
是在昆体良看来,教师也是需要具有雄辩术的。他
认为,在教学中,方法是最重要的。“常常有这样的
情形,最有学问的人的教学往往比别人的教学更加
易懂,更加明白。明白是雄辩术的最大特征。……愈
是雄辩术水平低下的人,愈是教的晦涩难懂。”[4]实
际上,在昆体良那里,更为可贵的是他对于艺术的
分类性理解。他陈述了三种艺术的类型,一是纯理
论的艺术,它以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为基础,不要
求有行动,只要理解它所研究的问题就可以了,天
文学就属于此类;二是实践的艺术,与行动息息相
关,它的目的就是行动,这个目的在行动中才能实
现,所以一旦行动完成,就大功告成了,舞蹈属于
此类;三是生产性的艺术,通过完成某种可见的任
务以产生某种结果并达到其目的,绘画属于此类
昆体良没有直接论述教学艺术的类型,但他对于艺
术的认识,同样是可贵的。
昆体良之后,夸美纽斯无疑是教学艺术思考上
的重要人物。他指出了“《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
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又指出“我们这
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
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
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
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5]。表面看来
夸美纽斯好像是把教学艺术等同为教学的方法,实
际上,教学艺术并不指代任何具体的教学方法,它
所指代的就是理想的教学自身。质言之,教学艺术
就是教学。在这一点上,夸美纽斯已经超越了他的
前辈昆体良。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夸美纽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