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层走班究竟好不好
一、分层走班教学展现出来的益处
1.给学生带来的好处
(1)学业发展的自主定向。分层教学赋予了学生自己设定学业发展定向的自由。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以及研究兴趣设计自己的选修课程和学习层级。这种选择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专业结构,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方向,为将来深造就业找到了努力学习的方向。
(2)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部分学生在传统班级教学中无法立即掌握所学内容,这严重打击了其积极性,加剧了其学习的挫败感和边缘化。分层教学以后,这些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学习能力得到认可,产生被接纳的愉悦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追求,积极性得到提升,从而获得了自信和成就感,情绪乐观,心态平衡,乐于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促进学习成绩的普遍提高。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及学习方式,完成本层课程任务后进入更高层级学习。学习目标是适合本层学生的发展水平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成为可能。每个学生有了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信心。使得学习成绩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了普遍提高。
(4)人际交往上的多向化。多向化的交际,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有利于预防学生的自闭与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分层走班后,学生走出原来几十个人的小圈子,扩大了交往范围。在每堂课的学习中,又接触到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互相间的影响加大了,这有利于学生交流合作,更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2.对教师带来的促进
(1)激发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能够激发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如果教学方式、效果和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意味着选课学生就会大幅度减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备课,而且要努力加强自身再学习。有效开展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这会激发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2)促进教学环节的最优化。分层教学教师需要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策略,这促使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考虑最优化方案,使得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轻易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3)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分层教学使学习兴趣、基础、能力基本相当的学生聚到一起,便于教师确定教学起点、重点和目标,便于课堂上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其次,教师在备课时预先考虑了本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针对性的充分准备,使得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为家长省去诸多麻烦
(1)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再过多担忧。分层走班使得学生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掌握本层所授知识,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奋发向上的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克服困难的毅力。这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厌学心理也不用再过分担忧。
(2)减少了为学生额外补习的负担。分层教学实质就是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小灶,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教学与辅导,更有针对性,契合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开展查漏补缺教学,减少了学生再去课外补习的额外负担。
二、分层走班教学暴露出来的弊端
1.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弊端
(1)臭味相投的不良影响会发酵放大。分层走班使得学生的流动性大增,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四五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习惯态度各不相同,交往在扩大,不良影响也会扩大,臭味相投效应会更加明显。如何发挥良好影响避免不良影响,这是分层走班教学成败的关键。
(2)心有余而力不足,班主任不好当。分层走班后,学生不在原来的行政班上课,作为最了解学生特点的人,班主任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就会大打折扣,分层教学的教师更难有闲暇给匆忙走班的学生做细致的教育。如果要求班主任的管理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难度可想而知。学生走班后,师生交流少感情薄,做起工作来很费事,班主任不好当。
(3)散沙效应会滋长,纪律培养更困难。在固定班级中,集体荣誉感培养较容易,但走班后没有了固定班级,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必然会大打折扣。其次,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分层教学课堂上师生不熟悉,管理起来较困难,是否旷课了老师也不清楚。由于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给了学生广阔的自由空间,纪律意识的培养就更加困难了。
2.在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弊端
(1)导致自卑或自傲心理的滋生。分层走班后,低层级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自我评价,产生“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认为低人一等,滋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受到打击,心理失去平衡。同理,那些分到高层级班的学生也会产生“我是优生”的自傲心理暗示,这些不良心理因素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学生集体归属无着落、内心散乱。学生特别看重同伴的交往和团体的认同,分层后班级的流动性,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集体认同感,心理归属无着落,成了没娘的孩子。而且,由于学生来去匆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感到新鲜好玩,内心散乱,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专注。
(3)学生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由于学生的流动性较强,班级卫生的落实,公共财物的存放、电子教学物品的管理都成了问题,可能会出现被破坏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分层走班中的一个大问题。
3.在教师教学、辅导方面的弊端
(1)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走班学生对教学不认可,意味着无人来选课走班,上课没了气氛,也就没了教学效果。那些担任两个以上层次教学班的老师,需要准备不同的教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教,需要及时转化策略,拿捏不准就会出问题。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和负担。
(2)教师的辅导跟不上教学的进度。由于走班教学属于流动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不同层级班级的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安排某一层次的教师到行政班辅导很难。因此,学生的辅导就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的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知识得不到巩固,教学效果就会大受影响。
4.在教材与课程安排方面的弊端
现有教材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安排也无法满足学生知识结构个性化的需要,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所以要针对学生兴趣大力发展校本课程,如戏剧课。课程要细化分层设计,广泛增加选修课程,这是实施“走班制”的前提和关键。
总之,明晰分层走班制的利弊,才能抓住其成功实施的关键。进而运用科学的教育策略化弊为利。才能使分层走班真正达成因材施教的目的,给每一个走班的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Ⅱ 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简介
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实行,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 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编辑本段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户外分层教学
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即分层目标练习册),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就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要求动脑筋,有创新精神). 分班教学
“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5.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6.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这种模式多限于职业教育.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具体做法是:入学时进行摸底调查,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在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也反馈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正确定位.然后,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分成两个层次,升学班与就业班.两个班的主要文化课安排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只是教学的目标和知识的难度有区别,升学班更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就业班则突出文化知识与职业实践的结合.当二年级学生参加水平测试并合格后,学校又给学生提供第2次选择,升学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而就业班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 分层依据: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和家长意见决定分层. 分层范围:通常在主要科目实行分层,如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分层管理: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进步显著就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因为是按照科目分组,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在A组或所有科目都在D组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层次的组中学习. 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1]分层教学的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编辑本段国内外分层教学的研究概况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到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但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而对"高能儿童"则给予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由于分层,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 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抨击和反思,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精英)"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开展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经过再研究,教育家们发展儿童之间智力和能力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业化国家高度社会分工需要各式各样具有不同能力,资格和水平的人才.据调查发现,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存在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法国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根据现有的研究,至今对于分层教学是好是坏的问题仍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不同教学目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对分层教学的评价有赞有贬. 美国的"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但是我国的学校多数是大班额超负荷教学,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确实行不通.因此,在中国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语学科分层教学的教育实验取得显著的效果,在当时造成很大的影响.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13版) 山东威海第二职业中学在2001级学生数学,英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验,将数学,英语都分为A,B两个层次,变原来固定的班级授课制为固定班级授课制+流动的A,B两个层次教学制.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平均分差异不显著,但优秀率明显高于入学时;虽然A层(中差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许多,但是A层次教学压力很大. 沈阳市8所职业学校自2000~2005年进行了英语分层次教学,对A,B,C层的学生分别进行探索性教学,提高性教学和补偿性教学.实验显示成绩越好的学生进步越快,各层次学生在适应自己的空间学习,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在2002~2003年对四个B班(分A,B层)进行实验,通过对课型,教材组合,课堂活动,课外学习要求,评估标准等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实施,大大地提高B层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学习效率. 北京外贸学校在2003级的英语教学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其弊大于利,C层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建议用班内分层制. 温州教师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对2003级高一新生进行英语分层,探索利与弊,实验结果显示:分层有利于中高层次学生提高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但对于成绩处于低层次的学生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90年代末以来,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有的针对所有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也有针对某一门学科的分层教学,特别是英语科.十几年来,中职校内进行的分层教学试验,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改进,已提供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依据. 许多教育网页中刊登有关"分层教学"方面的文章,如刘树仁的《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蒋国平的《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探析》,程桂勤的《关于分层英语教学的报告》,刘少娟等的《突出主体地位 尝试分层推进——英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等.虽然分层教学的研究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很多专家曾经对此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提出分层教学的概念,并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在中国期刊网中关键词"技工学校英语分层教学"的连接没有,网络中搜寻也没有,这说明分层教学在技工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极少.虽然分层教学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而且以走班分层教学的形式居多,但这些方案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措施.因此,从技工学校的角度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Ⅲ 初中分层走班是什么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版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权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走班就是几个相同年级的班级,相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班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