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诗教学的几个步骤
提到小学古诗词教学,我们马上想到就是理解诗意、会背诵、会默写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之所以总是对经典没有兴趣、对诗词经典传承不深的原因所在。我们的小语课堂中诗词的教学深度学习、多维度的培养不足。
现在我以一节古诗课教学课为例,这首古诗选自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诗词诵读部分—《凉州词》。执教刘老师教学效率之高,教学设计之巧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例背景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刘老师确定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新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分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刘老师大胆确定古诗教学的一个创新点:在本诗教学之初,从酒的话题切入,群读有关“酒”的诗词,以含有“酒”的词语展开品悟诗情,借“酒”学写作,用“酒”悟诗道。一节课中整合六首古诗内容,达到了小学高段古诗教学意境:有酒的芬香,有诗的味道。
课堂重现
其教学环节如下:
一、起——温酒,闻酒香启酒思:出示五首诗词,检查学生积累情况,会诵读,知道这些诗句都在讲酒,导出本次教学的切入点“酒”与“诗”。这五首诗分别是李白《月下独酌》、白居易《问刘十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清照《如梦令》。
二、 承——饮酒,乘酒兴解酒意:学生自由朗读《凉州词》,反复读,达到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读得流畅顺口;2、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3、想象画面,读出古诗的意境。三个要求层次递进,意在不断提高。
学生尝试着用几个带“酒”字的词语概括诗句,理解诗意。
葡萄美酒/夜光杯,
(酒)(酒)
欲饮/琵琶马上催。
( 酒)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酒)
(生自由读诗写词,教师巡视)
三、 转——醉酒,诉酒话悟酒情:学生读出这“酒”里面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怀;梳理边塞诗寄寓的情感,总结学习方法;诗文结合,练习写话,设身处地体验作者感情。
边塞诗情感分类:
1、对雄奇壮丽的大好河山的赞美;
2、对连年战争的不满;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不惜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
5、 对朝廷的失望。
想象出征前军营中酒宴的盛大场面,以“将军,今夜让我们开怀畅饮罢”为开头,发挥想象写几句将士们在酒宴上互相劝酒,互诉衷肠的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和军乐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将军,今夜让我们开怀畅饮罢!
四、合——余酒,品酒味识酒劲:学生再读出这些“诗”里面的“酒”,还能够读出这“酒”中的“诗”,“酒”里面的“情”。
课例思考
以上四个环节,落实到位,层层递进,把小学古诗课堂教学推到高潮。这样一个设计古诗课的教学程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好评。总结其特点如下:
1、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这样借“酒”悟诗道的创新型设计,能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之中,同时让他们用学习过的古诗温故知新。在学生探求诗意的过程中充公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生硬地理解诗意,而是通过讲脑中浮现的画面来表达出诗意,这种 教学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使孩子喜读、乐读,喜说、乐说。
2、注重整合,教学程序的设计优化。课堂学习的几环节层次清楚,紧紧相扣,步步深入,将学习引向既定目标。我把这样的设计模式简练地概括成为一句话:温一学二引三,即复习一首古诗,学习两首古诗,引出三首课外的古诗。而刘老师引出了五首。从此以往,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设计的浸润下,定是学富五车,触类旁通。
3、整节课各环节均以学生体验为主:读诗,填词,劝酒,写话。学习英语的经典教材《新概念英语》中有句话把学习者亲身体验的重要性表达得非常易懂到位“You hear you forget,you see you remember,you do you learn.”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每一个环节都引导了学生入境悟情,孩子们在课堂参与中自然而然就落实了我们传统古诗教学中的目标——理解诗意了。
4、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鷴一轮齐发理念下,老师的讲,主要应该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诗文的着急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老师都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如,在理解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时,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梯子,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利用老师的思路,能有效地分别边塞诗表达的情感,做到引导于无形。
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一直苦恼自己的古诗课堂总是拘泥于落实以上四个内容,导致教学总是游离于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之外,我称之为“肤浅学习”。观了刘老师的课后我醍醐灌顶:孔子教育学生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的古诗教学设计的目标只是定在以上四大内容,因此连基本的诗意的理解都不能很有效地落实;而刘老师的教学设计定位为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她的课堂自然就能达到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这样中等的目标了。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这句指导求学、读书的名句同样适用于一个老师的教学研究。古诗词教学,也要如这节课一样,具有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有效的40钟,设想突破传统一节课一古诗的教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激发点燃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从而打造深度学习。
B. 什么是教学流程
就是教学过程。来
教学过程是指师源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中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是对学习过程最早的概括。
(2)教学的基本程序扩展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逐渐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教学既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尽可能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同时,促进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
C. 教学步骤分为哪几个
赫尔巴特根据他的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各种观念的频繁活动。“兴趣”、“注意”、“统觉”在这个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他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在兴趣状态下可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专心”,一种是“审思”。专心是“集中于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其观念活动表现为:一种观念比较突出并对其余观念发挥作用,不由自主地压制与隐蔽了其他观念。审思是“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其观念活动为协调、同化新旧观念的一种统觉活动。只有通过审思活动后,那些被专心接受的新观念与儿童原有的观念调和起来了,才能保证儿童意识的统一性。因此,审思活动应当在专心活动之后进行。专心活动与审思活动交替进行,就构成了所谓的“精神呼吸”活动。观念无论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可以进行专心活动和审思活动。赫尔巴特依据他确定的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观念运动的规律,将教学步骤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主要阶段。
(1)明了。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由教师传授新教材。它要求教师在讲解时应尽量明了、准确、详细,并与儿童意识中相关的观念(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教师主要采用提示教学,也可辅之以演示,包括实物挂图等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了新观念,掌握新教材。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注意教师对新教材的提示,集中精力对新的概念、教材进行钻研,努力明了新观念。
(2)联系。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这种钻研活动可使学生新掌握的观念、教材与以往已有的观念之间产生联系。由于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的联系开始时尚不清晰,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期待,希望知道新旧观念联系起来所得的结果。此时教师应采用分析教学和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自由谈话,引起统觉过程,使新旧知识产生联合。
(3)系统。经过联合阶段后,学生的新旧观念,新旧知识已经产生了联系,但是还不系统,需要一种静止的审思活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并寻求结论、规律。这时学生心理上的特征是探究。教师可采用综合教学,通过新旧教材对比联系,将知识形成概念、定义、定理。
(4)方法。学生对观念体系的进一步深思,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这时学生会产生把系统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要求,其心理特征是行动。教师可以采用练习法,指导学生通过练习、作业等方式将所领会的教材应用于实际,并发展逻辑地进行思维的技能。
以上关于教学四阶段的观点即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后来他的学生加以完善和发展,将教学阶段分为:(1)“预备”,即问题的提出,对教学目的的说明等。(2)“提示”,即新教材的传授。以上两个阶段相当于“明了”阶段。(3)“比较”,相当于联合阶段。(4)“总括”,相当于“系统”阶段。(5)“应用”,相当于“方法”阶段。赫尔巴特的“方法”一词往往令人费解,他的门生莱茵将之改为“应用”后,更为确切地体现了赫尔巴特的原意。以上脱胎于赫尔巴特的教学五阶段即构成了19世纪下半叶后风靡世界的“五段教学法”。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学派的为五段教学法),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一教学法对教学的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便于教师编制教案,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建立在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层次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之上,并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都据此而定,这是对裴斯泰洛齐提倡的“教育心理化”运动的有力推动。他的教学过程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一些规律,是对教学论的一大贡献。但赫尔巴特把这一教学程序形式化、机械化了。他要求无论任何学生、任何课型、任何知识都要按此阶段,依次进行,这就把生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变成了刻板的公式。事实上,这一理论比较适用于班级授课制形式下,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的文科中学,较适合于教师按照逻辑编排系统地教,而不适用于浅显知识及技能科目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去学。赫尔巴特重视了教学中儿童的兴趣和心理特点,但这种重视是服从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知识的传授这一前提的。换言之,赫尔巴特重视儿童兴趣及心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更有成效地教,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地从经验中学。后来杜威将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批评他的心理学是“教师心理学”,而“不是儿童心理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D. 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个体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间接经验,即由书本、课堂和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二是直接经验,指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
2、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①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因为:a、间接经验经过特殊的加工并且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它掌握知识便捷而有效;b、学生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间接经验,可以不受个体时空的限制,避免走前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从而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础知识接受过来,使个体的认识达到同人类认识水平一致的高度;c、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和改造世界,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②就教学中教学的任务而言,学生在教学中主要的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即书本知识。
3、也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决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因为学生的认识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通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学生的间接经验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以间接经验为主并不是不要直接经验。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掌握,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的偏面观念。
E. 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包括 ( )等步骤.
正确答案选:“B”。
A没有确定评价内容
C确定的就是评价内容回而不是程序
D也没有答确定评价内容
拓展资料: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
F.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6)教学的基本程序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是教学设计的主流。
不足: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五成分目标陈述理论等,对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目标的制成和如何备课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G. 教学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教学过程的步骤是:
一.自学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内容,怎么自学,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效果,需要多长时间等。教案上也就是写基础知识网络构建。
二.合作探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文本中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教师督查一定要认真,不能走过场,放任自流,对表现积极的小组和个人要进行表扬,较差的教师要进行引导、提示。教案上教师可分层次预设几个问题。
三.交流展示:展示自学、探究成果,学生思想的交流碰撞,知识的整合和质疑,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教案上可写问题的答案,多预设几种。
四.精讲点拔:做典型题,找规律,写方法。
五.当堂达标:学生做题检测学习效果。
注意:教学过程大致包括这些环节,可以适当增减。
课堂是灵活的,很多教学事件是教师无法提前预设的,只有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完成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H. 教学古诗词的方法和步骤
您好。
首先、培养学生的诵读古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经典诵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经典诵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诗,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诵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其次、可以尝试进行古诗词吟唱,化难为易,激发兴趣。以往在教学古诗词时,总是强化理解诗意,背诵诗句,抄诗默诗,学生对此索然不感兴趣,因此,渐渐地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配上旋律,变成了歌曲,学生十分乐于接受。
再次、培养良好的诵读古诗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诵读古诗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次,“一天不练口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练就扎实的诵读本领,一定要保证多读多练。诵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得多了,诗句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诗句的感受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点、可以从导入环节入手,激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一半,所以在学习古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导入的运用。了解诗人的相关故事,给古诗的学习增添色彩。可他们关于古代诗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兴趣。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I. 简述命题教学的基本流程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答问活动等。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
(三)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1.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开始前制订出来。内容应该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要求,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个课题所需要的主要直观教具等。
2.课题计划
订好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后,在上课前,教师还要对教学大纲上的一章、一个较大的题目或教科书中的一课,进行全盘考虑,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课题计划。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本课题的教学目的,本课题的计划及各个课时的主要问题,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3.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往往在写课题计划时一同编写。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
J. 教学过程方法怎么写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