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校教育资源能否“共享”
翁美铩安涮
Ⅱ 大学为了腾教学资源,暑假上课合法吗
你好!
暑假里可以上课,但是我还不懂腾教学资源是什么意思?
Ⅲ 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介绍
中国大学抄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的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不仅有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与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并构建了适合在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的推出,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开放,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Ⅳ 民办本科的大学师资,教学资源跟公办的一样吗
民办大学的师抄资教学资源袭和公办差不多,除了比不上211985和一本院校,民办本科的大学更侧重于学生就业方向,师资力量甚至比一些公办本科强,民办学费比公办高多了,民办学校软件硬件设施比公办好,学生基本上家庭条件不差,吃苦耐劳的少,条件优越的多,上大学,要么上公办一本,要么上民办二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大型企业和一些效益好的企业招聘时更看重求职简历的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按先后顺序排名:211985是首选,一本,二本,如果高考成绩能上一本就尽量上一本,如果上不了一本就选一个好二本学校好专业
Ⅳ 有哪些比较好的,适合大学生的,有很多教学资源的学习网站
21互联,比较实用,你最好有自己想学的东西,不然很容易违背最初的意愿
Ⅵ 大学生该如何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一方面,知识剧增使得人们在数量上进行追逐已不可能;以如今知识产生和传播的速度而言,即使是“终身教育”,一个人所能掌握的信息也是极其有限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或信息多了不等于就是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处理、利用这些信息。 这就需要研究性学习。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的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也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类探究学习的样式。不同之处在于工具手段、环境,当然也包括由此而产生的具体行为方式变化。网络引入课堂、进入校园,它无法简单地取代什么,更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和人在火热生活中的激情体验。可以这样说:不存在通常我们经验性的“网络学习”的概念,网络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建构新型学习环境的各种可能性。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类型目前还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基础上开展研究,我们在这里介绍两个类型:1. 较为开放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型课程(一类Project Learning)——问题来自学习者、教师根据每位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开展辅导、网络则作为交流工具、资源来源之一、e档案袋等等。2. 充分运用支架策略的主题探究——问题由教师根据现实社会生活、学习者的现状,或者教科书来拟定,学习者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支架支持下经历探究过程,得出自己的学习产品。 跨学科的类型有WebQuest等成熟的模式,单一学科领域则有数理互动课程、MiniQuest等成形的模式。Webquest模式在一个教师精心拟定的学习过程框架支持下,能够降低研究型课程学习的难度,缓解师生配比的矛盾;数理互动课程充分运用java插件作为探究的工具,在数学、物理学科领域内开展学科领域内探究学习;MiniQuest模式则是一类短小的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通过探究活动来回答一些本质性的问题。这类模式既可以运用于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更可以运用在单一学科领域内的探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需要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与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具体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习者来说会十分陌生,这就需要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 事实上,不是每个学校都在大型图书馆附近,不是每个学校都拥有大量工具书,不是每个学校都拥有大量的期刊报纸……,现实的物质实体世界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源分布的局限性,使得资源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对研究性学习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寻求新的信息获取手段,而且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信息获取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因题而异、因人而异,不可预知、综合开放。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个别化的学习指导,需要更大的师生比。单位教师辅导学生数的上升,将增加教师的指导压力,影响教师指导的质量。教师的力不从心还表现为:一是在辅导领域上受深度和广度局限,二是单个教师进行辅导,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容易单一,问题的多视角分析受到限制。这意味着除了将师生比限定在一个合适的尺度上,有效的辅导还需要更多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与互助,以形成合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正逐步进入社会、学校、家庭及各项各业,信息时代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坚定不移走向我们,它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发展)(Learning to be)是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提出的全新要求,对大工业背景下形成的传统教育也必然产生冲击。 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方式、手段、组织形式成为时代的呼唤和教育跟上时代步伐自身的需求,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其相对稳定性,但不稳定性是绝对的,需要不断发展、完善。而且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同,个性的差别,风格的迥异,学生的起点不同,受环境熏陶不同,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工具熟练程度不同,同一教学模式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再加上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同,也不可能是同一种形式。网络环境中的研究性学习产生于时代,实践于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其本身可能是一种并不十分成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是永远的定势,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相信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逐步提高,学生个性的凸现,教学模式的内涵会扩展,形式会变化,环节更严密。 总之,只要有利于教育,有利于教师,有利于学生,新事物会不断产生,新模式会不断形成,新成果会不断体现。
Ⅶ 小城市的大学,教学资源一定比大城市差吗
可能很多人都发现好多大学都在大城市,特别是一些重点大学。大城市有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的优势。大城市交通环境好,经济发达,好的公司企业也比较多。因而,大城市有很多好的大学。我们都知道,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投入也是非常大。小城市的大学,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教育资源就比不上大城市。
一、大城市的大学有经济条件。
大城市的大学有经济条件,那么他们的教学设施就会比较现代化,比较完善。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环境学习,那么学生也会学得比较好。经济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小城市的大学经济条件不好,各项教学措施都比不上大城市的大学,所以教学肯定就比大城市的差。
总的来说,小城市的大学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大城市差,因而教育资源也会比大城市差。大城市的大学经济条件好,人才比较多,交通条件也好。这些各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大城市的教学资源就肯定比小城市的大学好。
Ⅷ 大学生如何充分利用教学环节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大学的教学资源确实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学校里有很多有优秀的老师,想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最简单的就是上课认真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Ⅸ 能告诉我几个免费的大学教育资源下载网站吗
http://user.qzone.qq.com/417526276/infocenter ,可以分享下!回答
Ⅹ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的教学资源
凤凰传媒学院传媒专业人才创新实验基地于年被苏州大学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培育点,由徐国源担任创新实验基地负责人,由徐国源、吴洪兴、倪健三人组成初始管理团队。
核心内容
实验基地依托苏州大学与香港凤凰卫视的优势资源,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业型的传媒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培育、打造产学研结合紧密、产业功能鲜明、极具创新活力和国际视野的多媒体节目制作和人才孵化基地,培养创业型的传媒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创新点利用香港凤凰卫视输入先进的传媒教育理念、丰富的课程资源及栏目资源,导入香港凤凰卫视及其合作伙伴已有的或拟开办的栏目资源,创立三个创新型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平台,即数字媒体创意产业板块、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传媒专业人才教学实验室,使全院师生参与创意、制作、市场推广的全过程,使该基地成为凤凰传媒学院的“产业观摩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凤凰传媒学院学生的创造力和职业竞争力。
目标思路利用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资源,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研究创新相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体系;紧抓“应用型”特色,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孵化基地的栏目策划、选题、运作、拍摄、编辑、合成、包装等节目生产过程。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竞赛活动,如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及各种竞赛活动。
管理运行
1.由学院领导和实验基地领导小组共同研究,选择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以及传媒实践经验丰富、技能强的实验技术人员担任课程和实践训练的教学任务。2.依托凤凰卫视集团、苏州工业园区动漫基地等十余家专业传媒、创意产业机构作为实习实训基地。3.做好学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正确评价并指导教学方案的修订。4.由产业孵化器管理团队实施生产经营管理。不断开拓市场,提升大学生文化产业孵化基地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教学创造真实的从业环境。 教材名称编 者出版时间备注新闻舆论监督研究陈 龙2004年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变
--大众传播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 陈 霖2004年中小城市户外广告控放体系研究王伟明2004年中国编辑出版史黄镇伟2004年深度报道:理念与操作徐国源2004年草根传播与乡村记忆徐国源2005年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学杨新敏2005年大众传播学导论陈 龙2006年视觉文化传播导论陈 龙、陈 一 2006年媒介批评论陈 龙2006年广告语言王军元2006年现代广告学王军元2006年商店名称语言王军元2006年第二作者商品说明书语言王军元2006年第二作者当代新闻传播原理陈 霖2006年新闻学概论陈 霖2006年当代影视学倪祥保、钱锡生
邵雯艳 2006年品牌视觉形象传播王伟明、赵丁丁2006年广告视觉设计王伟明、赵丁丁2006年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徐国源2006年当代传媒生态学徐国源、谷 鹏2006年文献学大辞典黄镇伟2006年网页设计与制作赵丁丁2006年广告策划创意张惠辛、马中红2006年电视摄像艺术新论王玉明2006年实用影视编辑系统应用王玉明2006年参编民生新闻概论曾一果2006年网络传播学程 洁、张 健2007年新数字媒介论稿程 洁2007年广告整体策划概论马中红2007年广播影视学倪祥保2007年新闻评论学杨新敏2007年当代新闻评论学杨新敏2007年媒介素养通论陈 龙、陈 一2007年大学戏曲鉴赏王 宁、任孝温2007年电影艺术通论倪祥保2007年参编广播影视学钱锡生2007年第二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广播影视类十一五规划教材
(1套23本) 陈 龙2008年总主编大众传媒与都市文化曾一果2008年传播的文化修辞徐国源2008年徘徊在“教堂”与“国家”之间张 健2008年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黄镇伟2008年中国传媒责任论杜志红2008年传媒文化研究陈 龙2008年动画剧本写作基础陈 龙2008年动画写作基础教程曾一果2008年第二作者广告学导论王伟明2008年电视学导论倪祥保2008年参编图书编辑规程论吴培华2008年参编被广告的女性马中红2008年新闻摄影学王玉明2008年参编电影创意产业王玉明2008年参编(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