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教
在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改变一味讲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标准,推进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是本列王荣生教授主持的“案例·课程内容建设”栏目这两年所致力的工作之一,这方面相关文章有《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达成》(2004年第1期)、《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2004年第4期)、《对两个课例的评议》(2004年第4期)、《语文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现状调查及分析》(2005年第1期)等系列文章。另外王教授还在其他刊物发表了《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第1期)、《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师之友》2005年第3期)、《在两个关联中反思、审议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年第5期)等文章。本文是上述研究的小结性论述。
一、什么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观课评教的角度,因各种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不同。但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这在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也被鼓励从教学方法上着力,讲究教学过程,探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观课评教的角度上升到了“教学理念”,而理念的落实处,往往也被理解为教学方法,主张平等对话、体现探究学习等等,在许多教师和评课专家的心目中,似乎都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建构主义的引进,使我们观课评教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在实践探作中,所提出的“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等指标,很大程度上又被还原为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既可以从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察,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
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很有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询、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及程度。
二、怎样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一)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
观课评教的最直接目的,是对一堂语文课做质的评价,以判断它是好课还是讲课。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我们提出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较低标准、较高标准和理想标准。
最低标准
●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
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按道理讲,一个教师上课,不会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对所教的内容或多或少总该有些专业上的理据。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扰:“不知道教了什么”,是语文教师课后的普遍感受。从接触的大量课例看,我们的许多语文课,任课教师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常常连“教参这么规定”“考试这么出题”这种极为勉强的理据都找不到、对不上。就看见师生在课堂里忙活,但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这在语文课是常有的现象,恐怕也是语文课所特有的现象。鉴于此,我们把“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这一看起来有些怪异的条目,列为语文课“好课”的最底线。
有些语文课,老师在讲解、在运用多种资源,学生进行着多种活动,包括时不时地“四人小组讨论”,师与生的“对话”也频繁,教师似乎也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有时还能说出一些道道来。但稍一考察,就可断定其所教的内容与“语文”的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可以说是许多语文课的真实写照,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往往就表现为一堂课充斥着大量的与“语文”关联不大甚至明显无关的东西。尽管对什么是“语文”什么不是自己的“地”与别人的“田”如何辨认由谁划分,这些都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在课例研究中也需要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但在原则上,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应该是语文课“好课”的底线。
教学内容少而精,本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但我们的语文课,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通常是十几、二三十个内容,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其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有教、什么也教不会。比如关于“比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一直到高三的高考复习班还在教,结果是学生仍然学不会。十二年语文课教不会一个比喻,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没教过──老师每次遇到比喻都要“讲”,但每次都是在同时要“教”二三十个内容的情况下点一下、晃一眼,或者50秒,或者1分钟,其结果等于从来没有教!对阅读教学来说,40分钟左右教数十个内容,势必是对课文的肢解,如果一堂语文课有十几、二三十个内容在教学,那么大致就可以断定这个老师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也是语文课“好课”的底线之一。
较低标准
●教学内容正确。
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
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首先要强调与常态的一致,即语文课所教的听说读写,其取向、其姿态、其方式,要与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运用的一致起来。常态的对立面是变态,如果我们所教的“语文”只有在考试试卷上才体现它的用处,随语文考试的改进甚至连在考试试卷上也用不上了,那么就是变态的“语文”。比如阅读小说,看到第一句,喔唷“开门见山”,看到人物出场,喔唷“肖像描写”,然后分析“从上写到下,从装饰写到面容”等等,接着进入“动作描写”,又接着过渡到“心理描写”,最后“通过……会现了……赞美了……”。除了语文课、除了语文教师的备课,没有人这样读小说,那么教学内容显然就变态了。教了一堆语文教师除了“讲课”、除了“备课”之外自己也从来不这样读、写、说话、聆听的“语文”,能说是一堂好课吗?是我们所希望的语文课吗?
与学术界认识相一致,实际上就是与正确的专业知识相一致。应该说,目前的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高师院校中文系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问的话,多数教师也能正确地说出这些知识。比如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有区别,唐诗和宋词有区别,浪漫主义诗歌与现实主义诗歌有区别等等,对此多数老师是知道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从小学到高中,诗歌教学解题、作者介绍、背景介绍,然后是段意、主题、语言特色,老师“知道”的区别不见了,教学内容与一般文章也几乎没有多少差异,至多加一点音韵或意象的胡椒面。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这人人都知道,小说的“虚构”这也人人都知道,议论文的关键是“问题分析”而不是观点的表态,这虽不是人人都知道但好些老师是明白的。那么,为什么要在黑板上列出某篇散文写了什么景而抽空了粘在景上的情?为什么把小说中的故事当成日常事件在评说?为什么议论文只讲这观点如何对如何好,只讲结论、本论、结论的“格式”?
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与学术界认识相一致,实质是要求教师反思、审议在语文教学界被“通行”的“语文知识”,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修学习并体现为教学内容的除旧纳新。
② 高中语文名师有哪些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05.《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彭小明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06.《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李颖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0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蔡高才,袁光华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08.《教学技能应用指导》,李冲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9.《教育实习全程解说》(师范院校学生读本),朱绍禹,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语文教学案例基础
0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李山林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2.《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课例分析》王荣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3.《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李镇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4.《听袁卫星老师讲课》,袁卫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05.《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6.《听韩军老师讲课》,韩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07.《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8.《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郭初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9.《听郑桂华老师讲课》,郑桂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雷玲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12.《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雷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文心》,叶圣陶、夏丏尊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③ 蔡朝阳的人物论著
《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教师之友》2004年01期
《魏书生“民主管理”的实质》,《教师之友》2004年03期
《第三场 “那一代”·新生代》,《教师之友》 2004年05期,与李玉龙、商友敬、窦爱君、卢军、魏智渊合作。
《阅读会内化为血脉与骨髓——兼谈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之友》2004年06期
《生活,是其本身》,《教师之友》2004年07期
《引导学生自由探究文本——高中语文<烈日暴雨下的祥子>教后谈》,《教师之友》2004年12期 (与郭初阳合著)
《一个人的<教师之友>》,《教师之友》2004年12期
《我的阅读史》,《学习博览》2007年01期
《在语言中栖止》,《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7年09期
《认识冷峻的鲁迅可以从其温暖的作品入手》,《教学月刊(中学版下)》 2007年12期
《网友范美忠》,《学习博览》 2008年02期
《因为你不知道我的悲伤》,《语文新圃》 2008年03期
《对汉语的感情》,《语文新圃》 2008年06期
《郭初阳:他为语文课堂重新立法》,《教师博览》 2008年04期
《变脸》,《杂文选刊(中旬版)》2009年08期
《影响近代中国的实业传统——读傅国涌<大商人>》,《民主与科学》2009年02期
《阅读是一种还乡——关于刘发建老师的课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教学通讯》 2009年32期
《语文是公民教育的通路》,《教师博览》 2009年12期
《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两篇课文中的母子形象研究报告》,《视野》 2009年23期
《孩子眼中的母亲形象——由两篇课文中的母子故事引发的点评》,《杂文选刊(中旬版)》 2010年01期 (与冷玉斌、袁建刚合著)
《有一种精神密码世代相传——影响我至深的<唐宋名家词选>》,《教师博览》 2010年11期
《重新发现的任务》,《教师博览》2012年11期
《用孩子的逻辑启蒙哲学》,《内蒙古教育》 2012年13期
《2012:一位教师的阅读笔记》,《辽宁教育》2013年10期
《用思想启明教育之光》,《福建教育》 2013年Z4期/《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3年10期
《在书中追寻教育的真意 2012:一位教师的阅读笔记》,《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11期 《阅读抵抗荒诞:蔡朝阳中国教育观察》,2009年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与郭初阳、吕栋合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宁波出版社,2012年
《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一种有趣的孩童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但得爱书人似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④ 各位湖师大的学长学姐们,想问一下,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育综合和中学语文教材研究,要看的是什么书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中学语文教学艺术专业书籍大全
李卫东讲语文 蔡明讲语文 胡明道讲语文 黄厚江讲语文 程少堂讲语文
尤立增讲语文 李海林讲语文 邓彤讲语文 褚树荣讲语文 肖家芸讲语文
严华银讲语文 吉春亚讲语文 李平讲语文 张祖庆讲语文 李胜利讲语文
祝禧讲语文 余映潮讲语文(无货)
2012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 中学语文 2012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 小学语文 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 郭初阳:颠狂与谨守
王开东:深度语文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 干国祥: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 闫学:我负语文 叶开: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王晓春:语文课如何是好 程翔: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 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 程翔与语文教学 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 周庆元:宏观视野下的语文课改价值取向
(台)廖玉蕙:如何教出精彩的语文课 刘正伟:语文教育意蕴篇 陈日亮: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 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王君: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 杜永道:缺失的语文课 潘新和:语文,审视与前瞻 黄厚江: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沈坚: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
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 夏丐尊、叶圣陶:文话七十二讲 传承与嬗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吴松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张彬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
商友敬:语文教育漫谈 宋运来: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 施平:中国语文教材经纬 曹明海:本体与阐释——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吕叔湘:语文常谈
吕叔湘:语文杂记 周有光:语文闲谈 蔡明: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加)约翰斯顿:重构语文世界 后殖民教学实践 王鹏伟:语文教育 世纪之变的嬗变
怎样上出好课——语文卷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朱晓民:语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语文课程教学技能
语文教学对话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中美语文教育比较研究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 李瑞山:语文素养高级读本 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素养 彭小明: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
中国语文人(第一卷) 中国语文人(第二卷) 语文教育人文论 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 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上海名师课堂:小学语文(周云燕卷)(附光盘) 赵景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例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百例 让小学生爱上学习的语文故事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新秀大辩课 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
⑤ 郭初阳的人物论著
《黄宗羲小传》,编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7年
《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与蔡朝阳,吕栋合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
《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与朱自强、徐冬梅、王荣生、李庆明、周益民、张学青合著,长春出版社,2010年
《颠狂与谨守:课堂实录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初中语文读本2》《初中语文读本4》,与蔡少军合编,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
《大人为什么要开会:运用规则获得自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让性回归常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丑小鸭>课堂实录(第一教时)》,《教师之友》 2004年04期 (与干国祥合著)
《教师的自我坎陷》,《教师之友》 2002年06期
《魔鬼词典》,《教师之友》 2004年10期
《为什么要用“纺”》,《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26期
《引导学生自由探究文本——高中语文<烈日暴雨下的祥子>教后谈》,《教师之友》2004年12期(与蔡朝阳合著)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教师之友》 2005年03期
《<项链>:掩耳盗铃的莫泊桑》,《新语文学习(教师版.中学专辑)》 2005年03期
《笼外之笼——我是如何解读<珍珠鸟>的》,《人民教育》2005年05期
《用思想撞击课堂——<珍珠鸟>教学实录》,《人民教育》2005年Z1期
《<项链>教学实录》,《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05期
《我们无可补救的罪》,《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05期
《拒绝谎言 不再扮傻》,《小学教学(语文版)》 2007年04期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茶博览》 2008年05期
《午梦醒犹蝶,灵草庄晚芳》,《茶博览》2008年06期
《草根教育 回归教育本质——以<雷雨>为例》,《浙江教育科学》2008年01期
《删节与窜改:从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一篇课文谈起》,《语文新圃》 2008年03期
《从<国学基本教材>看大陆的传统文化教育》,《内蒙古教育》 2008年09期
《什么叫写作——兼谈“中学作文”》,《人民教育》 2008年10期
《为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评周益民<皇帝的新装>的教学》,《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陈毅探母》,《半月选读》2010年19期
《<弟子规>课堂实录》,《人民教育》 2011年08期
《彼此的礼物》,《教师博览》 2011年04期
《<爱莲说>:出水妙善》,《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1年01期
《<沉重的时刻>课堂实录》,《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墙》,《初中生世界》2011年26期
《逃离评价体系》,《教师博览》 2013年01期
《列那尔作品教后对话》,《语文学习》2013年06期 (与褚树荣合著)
《经典阅读:行走在意思和意义之间——<苍蝇>课堂实录及教学解析》,《小学语文教学》2013年25期
《阿啃小传——兼论<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语文学习》 2013年05期

⑥ 中学语文名师有哪些
名师见过不少,自我炒作的不乏其人。我以为没什么名师。过去的名师不是总烟消云散了吧?
⑦ 请各位初中语文老师推荐几本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不是教案),谢谢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王荣生蓍 大夏书系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 余映潮蓍 大夏内书系
言说抵抗沉默容 郭初阳课堂实录 大夏书系
构筑理想课堂 干国祥蓍 天津教育出版社
构筑合宜的大脑 铁皮鼓蓍 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