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丽的公鸡>的原文,快
美丽的公鸡
从前有一只公鸡,
他自以为很美丽,
整天得意洋洋的唱回
:
公鸡公鸡真美答丽,
大红冠子花外衣,
油亮脖子金黄脚,
要比漂亮我第一。
有一天,
公鸡吃得饱饱的,
挺着胸脯唱着歌,
来到一棵大树下。
他看见一只啄木鸟,
就说
:“长嘴巴的啄木鸟,
咱们俩比一比,
到底谁美。”
啄木鸟冷冷得说
:“对不起,
老树长了虫子,
我要给他治病。”
公鸡听了,
唱着歌,
大摇大摆地走了。
公鸡来到一个果园里,
看见一只蜜蜂,
就说
:“古眼睛的小蜜蜂,
咱们俩比一比,
到底谁美。”
蜜蜂泠泠地说
:“对不起,
果树开花了,
我要去采蜜。”
公鸡听了,
有唱着歌,
大摇大摆地走了。
公鸡来到一块稻田边,
看见一只青蛙,
就说
:“大肚皮的青蛙,
咱们俩比一比,
到底谁美。”
青蛙冷冷地说
:“对不起,
稻田里有害虫,
我要捉虫去。”
公鸡见谁也不跟他比美,
只好往回走。
在路上,
公鸡碰到一匹驮粮食的老马,
向老马说了自己和啄木鸟,
蜜蜂,
青蛙比美的事。
他伤心地问老马
:“老马伯伯,
我要跟他们比美,
他们为什么都不理我呢?”
老马说
:“因为他们懂得,
美不美不光观看外表,
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
公鸡听了很惭愧,
再也不去跟谁比美了。
他每天天不亮就喔喔喔的打鸣,
一遍又一遍的催人们早起。
❷ 幼儿中班语言《美丽的公鸡》怎么写啊 急急急
美丽的公鸡
从前有一只公鸡,
他自以为很美丽,
整天得意洋洋的唱
:
公鸡公鸡真美回丽,
大红冠子花外衣,
油亮脖答子金黄脚,
要比漂亮我第一.
有一天,
公鸡吃得饱饱的,
挺着胸脯唱着歌,
来到一棵大树下.
他看见一只啄木鸟,
就说
:“长嘴巴的啄木鸟,
咱们俩比一比,
到底谁美.”
啄木鸟冷冷得说
:“对不起,
老树长了虫子,
我要给他治病.”
公鸡听了,
唱着歌,
大摇大摆地走了.
公鸡来到一个果园里,
看见一只蜜蜂,
就说
:“古眼睛的小蜜蜂,
咱们俩比一比,
到底谁美.”
蜜蜂泠泠地说
:“对不起,
果树开花了,
我要去采蜜.”
公鸡听了,
有唱着歌,
大摇大摆地走了.
公鸡来到一块稻田边,
看见一只青蛙,
就说
:“大肚皮的青蛙,
咱们俩比一比,
到底谁美.”
青蛙冷冷地说
:“对不起,
稻田里有害虫,
我要捉虫去.”
公鸡见谁也不跟他比美,
只好往回走.
在路上,
公鸡碰到一匹驮粮食的老马,
向老马说了自己和啄木鸟,
蜜蜂,
青蛙比美的事.
他伤心地问老马
:“老马伯伯,
我要跟他们比美,
他们为什么都不理我呢?”
老马说
:“因为他们懂得,
美不美不光观看外表,
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
公鸡听了很惭愧,
再也不去跟谁比美了.
他每天天不亮就喔喔喔的打鸣,
一遍又一遍的催人们早起.
❸ 如何进行童话课文的教学
在小学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比较大,通过童话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内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听、容说、读、写能力。 一、故事引入,培养听话能力。 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加之电教手段的运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并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在新授课前先让学生听录音故事,听时提出要求:认真听故事回答问题,美丽的公鸡和谁去比美?他们跟公鸡比美了吗?后来公鸡又遇到了谁?他对公鸡说了什么?从此以后,公鸡是怎样做的?听完故事后,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通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学生听懂故事讲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也要求学生听懂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讲、认真记忆的良好习惯。
❹ 阅读教学中都有哪些Teaching methods
(1)讲解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内容,应用启发式讲授有关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
(2)自学讨论法:俗语说:“文章自得方为贵”,“施教之功,贵在引路”,也就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替代学生走路,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以达到高效能,多效闪的学习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用讨论法授课,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接受老师的启发,创造性的进行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课上主人的主体精神。因此,老师要彻底改变自己是课堂主宰者的教学思想。教学实践证明,老师思想不解放,不相信学生,就启动摆脱不了以老师为中心“听我讲”的羁绊,学生也“永世不得翻身”的处于被牵着鼻子走的地位。教学中老师有目的的有意识有组织地对某些问题进行定向议论,经过集体的交锋议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订正和补充问题的认识,人而使学生对教材或与教材有关联的问题得以加深理解,明辨是非,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促进思维既有辐射性的发展,又 有集中性的提高。这是开阔学生思维的开放型教学方法,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益处很大。如《美丽的公鸡》一课,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叙述方法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公鸡来到什么地方?与谁比美?比美的结果怎样叙述的,所以我按照知识迁移规律设计“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教师详讲第二自然段。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方法小组自学讨论,这样既能达到知识迁移,又能达到学法迁移,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开发学生创造力。可见,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开放学生的创造力起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创造力要想得到开发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3)阅读指导法:教师根据知识,内容,对学生提出演示,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质疑、自己归纳总结。投影片、录像片等直观演示的方法,而且利用多媒体网络优势,指导学生阅读,优化课堂结构,提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而发展学生语言同时,发展思维。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结合课文,理解“千奇百怪”一词时。教师利用实物,把从海边捡来的贝壳展示在学生面前,利用贝壳的色彩美、形状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又想象出各种形状不一,颜色不一的贝壳,仿佛是自己在海滩上亲手拾到的一样。这样,抽象的词语与鲜明的实物形象地建立起联系,学生不仅真切地感知了美的形象,还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教师借助录像,让学生观察杨梅的生长过程。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这样,让学生学习作者写颜色时抓住“红”的特点,写出杨梅的颜色是随着成熟过程而变化的。从而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描写具体的写法。
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根据知识,对学生提出直观演示,让学生们大胆的想象中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4)案例教学法:针对一个实例,由师生共同讨论或教师讲解其创造过程,分析总结创造性规律与作用。
(5)情景教学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课题与条件,让学生思考寻找解决办法或开展创造实践。
阅读是一毓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要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而使精心,合理,但如果它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
《海底世界》一课,如果按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彩电播放出海底奇异景象。动画情境的创设,使抽象、枯燥的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减轻了学生的谁知难度,使其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当老师播放动画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波涛澎湃的大海,一望无际。海底却一片黑暗,但却有光亮在闪烁,那是有发光器官深水鱼在流动。海底偶尔付出动物的窃窃私语。多神奇呀,学生不由得赞叹到。一下子,学生全被吸引住了。可见,情景动画成功地创设了一种氛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注意力特别集中。由此,使我深深地感到多媒体计算机的魅力。
然而,创设情景,必须以突破教学难点为内容,并与优化教学方法相结合,与培养创造思维相配合,这样情景教学法才能切实可行。
(6)辩论法:针对一个主题,学生分组从不同层面、角度展开思路上的碰撞,形成对事物新颖、完整的理解、最终完成创造活动。
总之,在学科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灵活地应用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作用,可以更好地发展写生的创造性性思维,开放创造力。
❺ 美丽的公鸡除了用谜语导入还能怎么导入
《美丽的公鸡》说课稿
一、自我介绍:今天我讲解的是二年级语文课《美丽的公鸡》 二、说课文:
《美丽的公鸡》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公鸡”与“啄木鸟”“蜜蜂”“青蛙”三个小动物比美遭到拒绝,最后在“老马”的帮助下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塑造了三个爱劳动的小动物和一个爱比美、无所事事的公鸡以及语重心长的长者老马的形象,故事中角色对话简洁明快,并且结构和语言多次重复,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我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自己以一个教练的身份,适当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图片、朗读、各种形式的读,创造了一种形、生有机结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运用听、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9个生字 ,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人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而在于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
3、使学生受到初步的审美教育和热爱劳动的教育。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通过看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六、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公鸡动作、行为的前后对比,理解课文内容。 七、教学难点:
理解老马的话的含义。 八、学情分析: 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善于观察,倾听,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
2、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二年级学生可以较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
3、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二)、可能遇到的问题
1、答非所问,答案五花八门,天马行空,不能对老师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思考
2、课堂上捣乱,不能遵守基本的课堂纪律
3、行为混乱,对于见习的教师我来说,不听话,没有威信,不能很好的控制课堂气氛 九、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情景和谜语相结合,小孩子不能自己很好的照顾自己,老师要督促他们及时补充水分
二)引入课文对,他就是大公鸡,他是一只怎样的公鸡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板书美丽的公鸡)
三)验收非纸质作业情况:以防同学以后存在侥幸心理,非纸质作业可以不做;让全班同学不同的程度都举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四)分角色,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活跃氛围,有的学生注意力的维持状况不是很好,这样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增强持续时间
五)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基本能力:“这是为什么呢”语气要幽默点,引用小沈阳的口吻,增进师生和谐关系
六)深入主题,引入课文重难点,引发学生理性认知:让同学开放思维,说出自己的观点
七)升华,在原文中捕捉相关信息:最后大公鸡找到了谁?老马是怎么说的?那么大公鸡改变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大家?
八)具体分析课文
九)和同学一起回归到现实,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美”的真正含义,真正理解“什么是真的美”
十)结束语:在课堂结束时,总结一下课文,是学生再一次深刻主旨。 十、教学理念和策略
主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从学生的学设计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阅读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自认的融合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课文内容。
十一、板书设计与资源应用等
黑板的正中央写课文标题《美丽的公鸡》,左半部分简要写该课的重难点、目标、主旨等相关内容,右半部分是随笔写,在讲课过程中,想到了什么,讲到了什么,可以随笔写写画画。总之,板书以简单明了为主。
❻ 求小学二年级<美丽的公鸡>卡片式教学教案,
角色分别制卡抽签,分角色扮演来教学,快捷有效、形象逼真,印象深,效果好。
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你有什么有效的高招
.抓题眼提问,激抄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❽ 如何将所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
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去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谋略,它介乎于理论和方法之间,既包含用以指导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开展双向的互动;二是要求实施有效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中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有谋略的决策者。我校在进行《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实验研究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了一系列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这些策略有:情境创设策略、目标陈述策略、有效提供信息策略、多感官参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个人独立学习策略、学习内容生活化策略、学习方法指导策略、反馈调节策略、自我监控策略、成功展示策略、良好的师生关系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经过四年的实验,这些策略成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持性条件,教师也成了这些策略的自觉实施者。本文仅就其中四种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阐述。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策略
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就要在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上尽量以他们生活中已经历的事件作为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等。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但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该根据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数学应用题中的事理是学习的难点,而事实上这种困难主要是由于题目距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使他们理解起来有困难。学习人教版第八册教材中“三步计算应用题”一课时,教师将教材进行了改造,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购物及填写销货单的问题。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商品的单价,假设自己手中有55元钱,用这55元钱买两种商品,使买的商品数量最多,再填写购物销货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所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这个要学习的新问题。教师对学生销货单的分析,其实就是对学情的了解,也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学时首先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如果你手中有55元钱,按自己的喜欢选择两种,你会选择什么?在钱数允许的情况下,使买的数量最多,怎么买?请试填写在购物销货票上。
学生的票据交上后,教师进行整理,分出填写正确、不正确、不会填三种,上课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展开教学。
1展示两张填写正确的销票,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怎样填的。
2展示一张填写错误的销货票。(略)
(1)谈一谈对这张销货票的看法。
(2)如果帮助他重填一张,你想改动哪个数据,为什么?(有学生说改动钢笔的数量,也有学生说改变钢笔的单价,买另一种价钱的钢笔。)
(3)引导学生编一道求钢笔数量的应用题,并板书在黑板上,××同学有55元钱,买了2本书,每本2.5元,剩下的钱买钢笔,每支10元,可以买多少支?
(4)在小组内讨论分析这道应用题的解法。主要展示线段图、实物图,教师引导学生将条件和问题摘录下来,展示如下。(略)
自己试解答,请学生当老师讲解,并总结解答这类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找准对应的单价和数量,列综合算式时注意括号的使用。
接下来的巩固、迁移阶段,引导填错的同学自己修改,帮助不会的同学重新填写,其他同学再尝试购买三种商品并填写发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新知,还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有用,数学好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利用学生的销货单展开教学过程,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教学尊重差异,面向全体,提高了课堂效率。
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话题的选择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如学校、家庭、饮食、动物、颜色、数字等。教师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要充分注重提高学生对周边社会及生活环境的认识,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做到语言的学以致用。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elcome to our school”时,教师把本校各处的设施一一拍下来并输入了电脑,然后利用这些学生天天能见到的画面来进行新知的学习。教师放映画面,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英语表达。
This is our school----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Welcome to our school.This is our head master,Mr.Chen.(画面出现的是实验小学校长陈向党)This is our classroom,we often have lessons in it.And this is our library,we usually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Look,this is our language lab,we often do listening and speaking here.…随着屏幕上变换的学校各个不同的专业教室和学生们在其中活动的画面(art club,dancing room,music room,science lab,playground,etc),学生都非常积极地进行了语言表达。将语言的学习放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精神也都高度集中,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他们已经学会了大部分的新知。
学以致用是外语语言学习很实际的一个目标。美国外语学习标准流传着关于“五个C”的说法,就是将外语教学规律总结为五个以C开头的单词,其中一个是communication(交流),讲的不仅是口语的交流,还有笔端的交流。在学习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学习两封e-mail”之后,教师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每人给你的同学或朋友发一个电子邮件。这样的作业令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为了能给同学和朋友发一封有意义的e-mail,不用教师的再三叮嘱,学生自己便都能刻意地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很用心地去完成。从此以后,孩子们有了用英语写信、发邮件的习惯。
学习内容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能用英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那种成就感就会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二、情境创设策略
情境创设策略要求教师在一堂课开始,要采取各种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马上进入学习的状态,激发起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采用以情激趣、问题激趣、悬念激趣、信心激趣(如师生角色对换、让学生当小老师,以增强其信心)、魅力激趣(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信其道而乐其学)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英语学习需要更多的语境来支持交流。优质高效的课堂交际活动,能赋予抽象的语言以生命,学生学起来会更亲切、更自然、更有兴趣。因此,创设宽松、和谐、真实且有意义的英语语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通过大量的感知、体验、模仿等语言实践活动,形成初步的语感,培养其语言的交流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一般在新课导入和应用拓展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交际情景。比如购物、打电话、开生日party、交友、旅游、野餐、问路等等。
例如在人教版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七课(本课主要学习怎样介绍新朋友及询问所在班级情况)的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Teacher:Good morning,class.
Students:Good morning,Sindy.
(教师领过来一个小女孩向大家介绍)
Teacher:Hi,class.This is my new friend,Sue.
Sue:Nice to meet you.
(于是学生很自然地和Sue打招呼并交流一些有关的话题)
Students:Nice to meet you,too.
How old are you?
What class are you in?etc.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很自然地跟随教师进入新课的学习,又因为有新朋友的加入,都能学得兴趣盎然。
如果说新课的导入环节如一篇好文章的开篇一样重要,那么应用拓展这个环节就是画龙点睛之笔。比如,在人教版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十六课授新、操练之后,教师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一个“实验小学失物认领处”。细心的教师把近期学生们因为粗心大意而丢掉的东西都收集了起来,放到了失物认领处,然后由学生毛遂自荐担任认领员,那些丢失东西的同学上来认领。在这个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使用新学语言交流的环境,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Is this your…?”,而且通过语言交流,教育了那些平时粗心的孩子,使他们改掉了丢三拉四的毛病。
教师创设的真实、自然的语境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乐学、愿学、渴望学的语言环境。
三、学习方法指导策略
学习方法指导策略是指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课堂笔记的方法、考试的方法、作文的方法以及具体的学科问题解决方法等有意识地加以具体的指导,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由学会到会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能力,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学生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才能有效地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学习的方法,以求得主动发展。例如《柯里亚的木匣》一课的教学,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真实、具体”的写作特点。首先指导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2.重点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的课文内容,通过原句与“柯里亚把放着自己东西的木匣埋好了”两个句子作比较,体会出五岁的柯里亚做事心细的特点。3.总结出“真实、具体”这一写作特点。只有这样写,才能看出孩子的性格特点,因而真实、具体。接着学习柯里亚挖木匣这一部分,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学,同样找出这段描写“真实、具体”的地方。就这样,学生不断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技能和习惯。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验证学生对学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参与讲解。
有的课文几个自然段或结构段非常相似,可以先导读一个自然段,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老师,试着讲解后边的自然段,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美丽的公鸡》一课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公鸡去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结果人家都有事要做,谁也不和它比美。三个自然段结构、句式都相似,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先指导学生共同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段的学法,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安排一段自学的时间,随后请能力较强的学生试讲后边的内容。教师只是在学生交流、试讲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点拨。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提高了能力,掌握了学法,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分层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目标上,要分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分层教学。各科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多层次的实际,以面向中等生为基点。在教学设计时,增加对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要求及对有待提高的学生的补差要求,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的环节。如《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总复习》一课,是五年级最后一学期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连点成线,组线成网,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牢固掌握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课前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全班同学有80%的同学熟练掌握了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如果根据有问题同学的学情设计教案,必然会阻碍另外80%同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教师设计了分层次的教学活动。
首先共同复习周长面积的含义。然后分层活动,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两组,为第一组同学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几何画板中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图案,并计算出这些图案的面积和周长。第二组同学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思考记忆理解周长与面积公式。最后的巩固迁移中共同活动,让第二组同学介绍自己的体会,选择第一组同学担任老师,为其他同学出题,最后一起听老师讲狄多公主用牛皮圈地的数学故事,完成老师的分层作业。在这样的活动中真正落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使教师的教学具有了很强的操作性,同时由于教师的灵活应用,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树立“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教”的理念,关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相关策略探讨。
一、策略一即引趣激兴,创设情境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美丽的公鸡》,当公鸡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大公鸡,它红红的冠子,漂亮华丽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公鸡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 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中小男孩捡鱼这一片段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他在捡鱼扔鱼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为小男孩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策略二即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布衣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帅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问题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3.抓主要线索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朱熹也曾说过:“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好汉查理》一文中,查理的变化和杰西的言行是两条主要线索,为了让学生明确“查理有哪些变化?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让学生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提问: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然后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c.“当然可以。”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通过这几句关键句子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守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策略三即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策略四即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1.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2.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