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爱情闺怨诗为什么都是男诗人写
1、中国古代没有几个女子是诗人的,古时的女子能读书的本来就少,而且还被封版建主义压权迫,
2、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为何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中国的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
3、男子怀才不遇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跟女子遇不到良人的情感是差不多的,所以才能理解女子的哀怨情感,至于会写诗有怀才不遇的男子一抓一大把```````
❷ 闺怨诗表达的情感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和弃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1.闺怨诗的主要情感
①自己独守空闺的寂寞、孤独。
②对所爱之人的思念、关心。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尤其是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夫死财散、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堪称闺情诗的上品。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
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
断白苹洲。
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的那种对所爱之人的思念、期盼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❸ 求有关爱情闺怨诗的政治隐喻、人生寄托方面的赏析(分析)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专
作者的属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是的不安期待,进士考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见爱是和女孩子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以夫妻或男女关系比拟君臣、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是从楚辞就开始的传统表现手法
❹ 《古诗十九首》中有哪几首是闺怨诗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诗十九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这十九首诗歌表现的都是“普遍的人性”,梁实秋先生说过:“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作品之基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古诗十九首》中描写“闺怨”的诗歌堪称古人爱情的经典之作。
《古诗十九首》中属于“闺怨诗”的一共有7首,它们分别是:
1、《行行重行行》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方;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2、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赤裸裸的情热的呐喊。
3、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作者将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对于声音的描写细腻生动,歌者与听者遥相呼应,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冀全面地展现出来了。阅读时,要细细体会诗中那种若隐若现、缥缈空灵的意境。
4、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
5、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该诗或云是婚后夫有远行,妻子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恐不然。或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此诗也表现了主人公对于感情含蓄的表达,可以看出古代女子的婚姻观和爱情观。
6、迢迢牵牛星(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著名的)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7、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
注:回答问题应该用自己的话说,“复制”“粘贴”意义不大。
❺ 闺怨诗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来描写少妇的什么情感
闺怨诗用了拟人话艺术手法来描写少妇的思念爱人的情感
❻ 爱情闺怨诗人有哪些
李清照的词有代表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专中谁属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❼ 爱情闺怨诗题材特征的标志
崔护的《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诗就是爱情闺怨题材的诗句。
❽ 闺怨诗代表作
望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过尽千帆皆不是”版出自晚权唐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原文为: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该诗以白描手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幽幽”意思是成千成百的船只都已过完了,却全不是伊所坐的船只。眼看一天又过去了,千帆已过完了,伊人仍不见,只有那落日的斜晖,默默无语地照着那悠悠的江水悠悠地流。多用这二句来形容痴痴苦等盼待伊人,伊人却久久不来的痴情怅失与无奈,说不出的幽怨。
唐代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❾ 爱情闺怨诗
闺怨诗多为爱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情有独钟,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
司马迁说: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士者死。良禽择木而栖,猛兽择穴而居,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妇女一样从来没有获得过独立的人格,始终是权贵的附庸,他们的生与死,喜与悲,升与降,浮而沉,没有握在自己的手中。
1、闺怨诗
大致说来,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人心弦。
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著名的闺怨诗有:张仲素的《春闺思》,王昌龄的《闺怨》、朱庆馀的《闺意》、李白的《子夜吴歌》《玉阶怨》、金昌绪《春怨》、温庭筠《忆江南》等。
宋代闺怨诗以词为主,著名的闺怨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也是值得一提,感情细腻,更贴近于女子的心理思想,比如《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欧阳修的《蝶恋花》、
2、宫怨诗
宫怨诗是闺怨诗中一种特殊的分类,它一般是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著名的宫怨诗有:元稹的《行宫》、朱庆馀《宫词》、司马札《闺怨》、杜牧《秋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