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班数学《4的分成》教案
幼儿园大班复数学教案:还剩制多少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2、幼儿认识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幼儿初步掌握10以内数减法的运算技能。
重点: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难点:掌握10以内数减法的运算技能。
活动准备:挂图《加法和减法》,蜡烛,橡皮泥,数字卡,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用橡皮泥做一个10根蜡烛的蛋糕。
--这是一个神奇的蛋糕,我们可以对它许下心愿。
请一个幼儿先许愿,再吹灭蜡烛。
--数一数还剩几根没有吹灭。
写出算式10-1=9。
再请一个幼儿吹灭一根蜡烛。
--数一数还剩几根。
写出算式9-1=8。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请幼儿看挂图,做一做上面的数学题。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⑵ 中班数学《认识分解号和组成号》教案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内目的(或称教学要容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⑶ 中班第一堂数学分成课教案
建议给每个小朋友多准备些实物,让他们去分,自己动手才会加深理解,加深印版象。
另外权,在幼儿园阶段,只要学生会分,会说出自己怎么分的即可,千万不要让孩子去读、背数字形式的分成。
因为一年级第一学期,有5、6课时专门学习数的分与合
⑷ 怎么写中班数学4的分成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学习4的分成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由于刚刚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不过前两次主要是由老师拿实物进行分合,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然后让孩子们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那么,在已具备这样的条件下,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来学习4的分成,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摸索中去获得知识,找寻答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分成。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活动准备:
教师:4条大鱼,3个鱼缸,12条小鱼。
幼儿:每位幼儿4条小鱼图片、一张记录表、操作题。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学习4的多种分法。
活动过程:
1、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复习3的分成。
今天,我们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3个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3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1和2……2、幼儿操作:"分小鱼",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教师:徐老师接到了猫妈妈的电话,她请全班的小朋友帮小猫分小鱼,把4条小鱼分成2部分分到两个小鱼缸里,可以怎样分?(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4条小鱼分成了几条小鱼和几条小鱼?(用完整的语句回答)幼儿:4条小鱼分成了1条小鱼和3条小鱼。
教师:那么4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4可以分成1和3.(请全班幼儿复述,教师帮助记录在黑板上)教师:猫妈妈请大家想一想,4条小鱼分成2部分还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篓子里每人拿4条小鱼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并把它记录下来,写在记录表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单独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做练习)
教师:请你介绍下你是怎么分的,4条小鱼分成了几条和几条?4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4条小鱼分成了1条和3条,4分成了1和3;4条小鱼分成了2条和2条,4可以分成2和2;4条小鱼分成了3条和1条,4可以分成3和1.
教师:很好真棒,其他小朋友有不同的分法吗?
幼儿: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幼儿叙述教师记录)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好记吗?
幼儿:好记。
教师: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第一种叫按序法,第二种叫倒序法。猫妈妈很高兴我们班小朋友帮她把小鱼分好了,她觉得我们班小朋友都很聪明。
4、巩固游戏:分组练习。
猫妈妈说: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请小朋友帮她分一分水果。请小朋友听清楚要求:1,2,3组小朋友填一填根据图片,用数字表示分式;4,5,6组小朋友分一分将水果分到2个盘子里并用圆圈表示;7,8,9组小朋友数一数,根据图片内容数一数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请小朋友一人拿一张操作题做题目。注意铅笔不要对着其他小朋友,不要戳到自己或者小伙伴,做完请仔细检查一遍。
做完后请个别幼儿展示练习成果。
5、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猫妈妈很开心觉得我们班小朋友帮了她大忙谢谢我们班小朋友。她请我们班小朋友到户外做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吧。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⑸ 幼儿园中班数学6和7的分成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的: 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2、继续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知道7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准备: 1、贴绒教具,吹泡泡的熊猫1个,大泡泡7个(红5个,绿2个),小泡泡6个(红2个,绿4个)不同动作的小熊猫7个。 2、每人一份玩具小熊猫、小皮球(将画好的熊猫头和皮球贴在青霉素瓶盖上)各7只,每人一袋拼图材料(圆形、七巧板、小棍、积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全体小朋友围在黑板前,出示贴绒教具组成的熊猫吹泡泡图。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小朋友看是谁?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吹泡泡)教师:它吹的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都什么颜色啊?(红的、绿的)它吹的泡泡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坐下来听小熊猫要请你们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点数小熊猫吹出的大小泡泡。(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教师:小熊猫请你们数数它吹了几个大泡泡,几个小泡泡? 大泡泡和小泡泡哪个多?哪个少?(大泡泡比小泡泡多1,小泡泡比大泡泡少1)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让大泡泡和小泡泡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添上或去掉1个)2、请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再次学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许多小熊猫图片,请小朋友猜猜比6多1只是几只?请把小盒里的小熊猫图片取出来,数一数是不是7只。 小熊猫很喜欢玩皮球,老师敲几下,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几个皮球。 教师:小熊猫多还是小皮球多?用什么办法使每只小熊猫都能玩到一个皮球?(藏一只熊猫或再拿出一只皮球)请小朋友把小熊猫和小皮球全部放在盒里。 3、出示不同动作的7只贴绒小熊猫。让幼儿理解7里面有7个1。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熊猫,请小朋友数数看是几只(7只),出示数字“7”。 教师:有几只小熊猫拿着飞机玩?(1只)请它排在下面,老师同时出示数字“1”。有几只小熊猫拿着手绢?(1只)依次类推。 1只小熊猫在爬杆,1只小熊猫在写大字,1只小熊猫在跳舞,1只小熊猫在提小篮,一只小熊猫在举红旗(将它们依次排列整齐并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1。让幼儿数数,7里面有几个1)4、用数字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幼儿可能集体或分组回答。 教师:比6 多1的数是几?比7少1的数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打开自己的小袋取出拼图材料数一数,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7个材料,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讲给老师听。
⑹ 幼儿园分成教案17-8
儿园大班数学操作活动:8的分解组成妈咪
⑺ 幼儿园大班数学7分成的教案怎么写
1、添画想象:“如果树有眼睛会是怎么样的呢?”通过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现大树的内眼睛。
2、换位想象:“容如果大树站在马路边上它会看见什么?”想象和表述马路上的热闹。
3、自由操作,引导孩子们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
“你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大胆创作,表现心中“树”;并通过添画不同的色段来换位想象“我看到了(马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