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七年级 音乐《我的中国心》教案 详细一点 按教案的一般格式
〖教学目标〗
1.知道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以中国人勤劳、刻苦的美德创建并开拓着事业,为所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的努力。
2.知道海外华人、华侨有着割舍不断的祖国情结,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88~191页。
〖教学准备〗
1.歌曲录音:《我的中国心》。
2.工艺品:中国结。
3.了解一些有关海外华侨和外籍华人的爱国事迹。
〖教学活动及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我的中国心》。
2.导入讨论。“你们听到过这首歌曲吗?你们明白这首歌曲的含义吗?”(这首歌曲表达了浪迹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对中国的深厚情感。)
3.阅读教科书第88页“爸爸的话”和华侨、外籍华人在世界上的分布图,知道华人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4.出示工艺品中国结或观察教科书第89页照片中的中国结,并讨论:“这是什么工艺品?它表明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中国结,它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对中国割舍不断的情结。)
5.阅读教科书第89页豆博士的话。
6.交流讨论。“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勤劳刻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品质。那么,走遍世界的中国人表现出的是怎样的特点呢?”帮助学生认识到:(1)海外华人、华侨以他们的勤劳、刻苦不懈地创建和开拓着,为所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海外华人、华侨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发扬光大;(3)海外华人、华侨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只要有条件,他们就会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交流讨论:“你们的亲友中有海外华人、华侨吗?你们知道他们的情况吗?”
8.教师总结。
或
《我的中国心》教案
(一)、引入新课: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通过FLASH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请你仔细聆听下面的歌曲,听后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2、播放《爱我中华》FLASH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A、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低
B、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中
C、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高
二、重点与难点:
1、体验歌曲的情绪。
2、分辨演唱形式。
(三)、音乐知识:
声乐的演唱形式
1、 独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
歌曲《笔记》周笔畅
2、 齐唱与轮唱:由两个以上或更多的人演唱同一个旋律。
歌曲《保卫黄河》
3、 重唱:多声部的作品,根据声部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等。
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黑鸭子组合 《走》彝人制造组合
4、 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
歌曲《河边对口曲》
5、合唱:包括几种形式
A、 混声合唱:四个声部的演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歌曲《中国颂》
B、 同声合唱:男生合唱、女声合唱、童生合唱。
歌曲《蓝色多瑙河》女声两声部
C、领唱加合唱:一领众和形式。
D、小合唱:人数较少的合唱。
E、无伴奏合唱:无乐器伴奏,由纯人声演唱的合唱。
歌曲《牧歌》
(四)、感受鉴赏:
1、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请学生仔细聆听,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作品简介:
《我的中国心》由黄沾词、王福龄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
3、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4、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5、再次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五)、探索创新:
下面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表演,看哪组同学表现的好。
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可以用各种演唱形式.......。
(六)、互测自结:
仔细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分析一下是下面的哪种演唱形式?
A、独唱 B、齐唱 C、重唱 D、对唱 E、合唱
再或
一、学习目标:
1、品味歌词语言
2、体会爱国情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赏歌词
三、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法、情感熏陶法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凡是飘荡着《我的中国心》旋律的地方,人们都记住了那位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的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是《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把亿万华夏儿女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让我们零距离的感受我们是骨肉相连、血脉相承的一家人!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会唱的同学一起跟着唱。
2、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3、过渡语:这首歌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经演唱,它那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就深深打动了亿万听众的心,,尤其是这首歌的歌词更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家国之思。读来震撼人心,让人刻骨难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词《我的中国心》。
4、学法交流:
通过师生交流,明确学习这首歌词的方法——读歌词、赏歌词、联现实、唱歌曲
(二)读歌词
1、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2、学生自主感情朗读歌词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 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3、学生表演朗读
4、学生齐读
5、过渡语: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这首歌词浓浓的爱国情 感,而这种情感又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歌词。
(三)赏歌词
1、析文本:
①指导语:赏歌词主要是品味语言,你认为这首歌词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你的理由。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等都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②学生讨论、探究、回答。教师相机评点。
③过渡语: 欣赏完这首歌词的语言,接下来我们就来给这首歌词配上形象的画面。请同学们任选一句歌词,发挥你的想象力,配上一到两幅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2、配画面
①范例引导:欣赏《公元1997》的画面配置。
②学生讨论,合作教学设计>设计,为《我的中国心》配置画面。
③学生发言。教师相机评点。
3、过渡语:《我的中国心》已经过去20年了,可是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仍然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这是因为它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香港和澳门已经相继回归,只有台湾还飘零在外,两岸的亲人隔海相望有说不尽的相思之苦,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写的《乡愁》。
(四)联现实
1、学生自主感情朗读余光中的诗《乡愁》。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教师范读《乡愁》。
3、过渡语:余光中的诗道出了无数台湾同胞的共同心声,他们多么渴望早日回归大陆,与家乡亲人团聚!但是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弯当局不顾广大台湾同胞的心声,一意孤行,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作为期盼和平统一的中国人我们能不能答应?
(五)唱歌曲
1、过渡语:我们唱着《我的中国心》香港回归了,我们唱着《我的中国心》澳门回归了,我们唱着《我的中国心》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
2、师生起立,同唱《我的中国心》!
② 幼儿教案 学习儿歌apple song
目标来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自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③ 学跳舞儿歌教案中班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红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学习歌曲《小红帽》歌谱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式,一句一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红帽》。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四二拍,C大调,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每个乐句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乐句则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阶式的级进与分解和弦的跳进穿插运用,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一定变化、既流畅又活泼,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优秀少儿歌曲。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哪位同学知道《小红帽》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2.欣赏《小红帽》动画,教师向学生讲解《小红帽》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播放进程讲解故事,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小红帽》歌曲(或教师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观察老师范唱时的表情,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再次有情感地范唱歌曲(或播放范唱音响)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3.歌词学习
(1)运用节奏朗读法,学生齐读歌曲的歌词。(歌词节奏朗读)
例:
2/4
X X X| X X |X X X|X X X |
我 独 自 走 在 郊 外 的 小 路 上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字、生字或复杂的节奏型。
(3)指导学生分小组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诵读歌词。
(4)全班学生再次齐读歌词。
(5)教师可让学生在诵读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教学要求:教师可先范读,对复杂的节奏型给予引导;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可让学生创编简单动作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小红帽》歌曲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2)学生随《小红帽》伴奏(或教师伴奏)小声地学唱歌曲。
(3)教师用琴指导学生感受八度大跳的音响(学生静听—默唱—轻唱,反复多次),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不要让学生的错误重复发生多次以后才纠正,否则会事倍功半。
教学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声跟琴模唱,对八度大跳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歌唱方法(呼吸、姿态)与状态;用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歌曲开始,小红帽带着糕点到外婆家,情绪欢快、力度中强;歌曲后两句表现小红帽担心有大灰狼,力度轻柔;最后是轻松欢愉地和妈妈进入梦乡,力度渐弱。
5.巩固复习
(1)播放《小红帽》歌曲学习,学生跟唱。
(2)分小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
(3)学会歌曲以后,学唱唱名。
三、集体创编歌表演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创编歌表演(根据歌曲提示的场景变化及三个情绪转换,进行创编,动作可由歌词提示,也可参照动画或其他想象情景)。
(2)学生小组表演创编成果。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及时指导,多鼓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小红帽》,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还能够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希望课后同学们可以创编出更好的表演。
④ 小学音乐教案 沉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唱好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歌曲第六乐句的节奏及唱法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音磁带、实物投影仪、歌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听《我爱我的家乡》,问生: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歌中“家乡”指哪儿?抒发了什么感情?
2. 抒发这类感情的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能再列举一些吗?你能唱两句吗?有一首歌我想同学们都会唱,那就是《娃哈哈》,歌中第一句就唱道“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说明我们的祖国怎么样?
三、学习新歌:
1.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一听这首歌你们是否熟悉?(录音播放《我们美丽的祖国》)。这首歌叫做《我们美丽的祖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录音上唱的,现在老师再将这首歌唱一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发一下“lv”这个音,注意发这个音时口腔打开,嘴型要圆,声音往眉心靠,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在发这个音时,你有什么感觉?
3.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这种声音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刚才同学们哼唱了一遍,请你们自己来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唱得不是太有把握的。(师指正)再哼唱一遍。
4.唱第一段歌词:
请同学们把第一段歌词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轻声唱词
纠错,特别指出第六乐句。
完整唱。
5.唱第二段歌词:
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中与上一段不同的地方,唱一唱。
唱第二段
6.歌曲处理: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要唱得优美、流畅,为了将这首歌唱的更加动听,第六乐句可以唱得欢快、有弹性一点,师示范,生模仿,后完整唱歌。
7.创作:
刚才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
分组排练。
表演
四、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多种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演得非常好。但是光有这份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那就是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在将来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富强。
五、下课。
⑤ 幼儿中班《学习歌》的教案怎么写
1.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⑥ 小学音乐教案
钟声叮叮当》:即兴表演丰满了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维也纳的音乐钟》
2、欣赏乐曲《灵隐钟声》
3、编创与活动: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自己的歌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感受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引导学生聆听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感受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并能参与进行即兴表演。
三、引导学生学习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四、通过乐器演奏自己的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维也纳的音乐钟》
1)初听,(完整听全曲)(提示学生随乐曲轻轻拍手)。
2)谈谈所听内容;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设问:你能否听到钟摆的滴答声?
学生讨论:出示:ⅰ5 3 5 ⅰ 0 5 │ⅰ5 3 5 ⅰ│唱一唱主题曲调
设问:A、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B、你能想象宫里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师生交流
4)复听:结合音乐情绪自由地随音乐即兴律动。每当主题曲调出现时,边哼唱,宾合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2:聆听《灵隐钟声》
1)导入:你们去过寺庙吗?(学生说说庙里的情景)
师:你们听到过庙里的钟声吗?请你用声音模仿一下(学生自由模仿)介绍杭州灵隐寺
2)放录音,学生听引子部分——钟声(师: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吗?)学生讨论
3)看书上谱例学生哼唱(再次聆听乐曲主题音乐,学生边看谱例边听边哼唱,边思考听了这曲调,想象这是哪里的场景?师:在寺庙里除了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你觉得如何加上木鱼伴奏呢?练习用弹舌模仿木鱼声(随音乐用弹舌模仿木鱼声为乐曲伴奏)
4)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5)小结: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很多人前往聆听
3: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 X│X — X│X X X│X— 0║学生拍打节奏
学生分组试编——展示——修改——唱——用竖笛演奏(加即兴表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2、表演歌曲《美丽的黄昏》
3、音乐唱名学习。唱准 4、7、1音高,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5、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有感情地唱好《美丽的黄昏》。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旋律。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复习七个唱名,唱准 4、7、1音高,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能用七个唱名组成简单旋律。
四、通过乐器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表演《美丽黄昏》
1、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2、听录音——学生谈感受——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放音乐——学生试拍——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引导学生用动作即兴表演(放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4、跟着录音轻唱(连唱,注意及时、敏捷地换气——能够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
5、说说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
速度 表达的情绪
稍快 轻松、愉快
中速 宁静、美妙
稍慢 低沉、压抑
6、轮唱(聆听录音学生感受——将学生分成二组,甲组先开始唱,唱至2时,乙组从头开始唱——教师指挥,学生轻唱,要求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又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的歌声——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有感情地进行三部轮唱,注意三拍子的韵律)
7、学唱歌谱——学生用竖笛演奏A、重点唱一唱第一乐句前六小节,并画图形谱
1)学生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2)连起来唱——进行轮唱
8、选择三角铁、串铃、小鼓、双响筒在“叮咚”处伴奏
分组尝试——分组展示——学生评价
用竖笛和三角铁伴奏,学生自由表演。
第八课 爱鸟(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一只鸟仔》
2、表演歌曲《一只鸟仔》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一只鸟仔》,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素材统一,形象完美的音乐作品,有感情地唱好《一只鸟仔》。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纯洁的性格。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通过乐器学习歌曲《一只鸟仔》,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初听歌曲《一只鸟仔》,听后说说,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听后学生自由说)
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发现,在这首台湾民歌中出现了许多衬词和象声词,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更加与众不同。
2、学唱歌谱(音组“5、6、1、2、3”)
1)教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跟唱(二遍)(唱谱是不加下滑音记号,注意八分休止符)
找出难唱的地方重点练唱
2)竖笛演奏《一只鸟仔》旋律
3)读一读歌词(重点读象声词,模仿出鸟的叫声)
4)轻轻地跟着范唱录音唱(二遍)
重点练唱:
2 3 │ 2 3 2 1 │2 0 5 5 │2 0 0│
透 早 起来(伊嘟)拐 一 下 拐
2 5 6 │ 5 0 0 │
哮 啁 啁
注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唱好衬词和象声词,把歌曲生动有趣的爱鸟心情表演出来、在四分休止符“0”用 ⅩⅩ 拍手
3、识儿童玩鸟行为图
出示四幅儿童玩鸟行为图,请学生说说哪一些行为是对的?哪一些行为是错的?为什么?
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增强学生护鸟、爱鸟的环保意识)
4、表演
分小组自己按照乐谱练习——分角色演唱和伴奏——展示——集体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表演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音乐游戏:曲调接龙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旋律婉转、流畅、动听,歌词形象生动,,作品充满深情地叙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一片爱心。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四、引导学生通过听辨、曲调接龙等游戏形式,进行师生互动互动交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水平。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导入新课:(放伴奏音乐,同学戴着小鸟头饰飞入教室)
教师谈话后(放录音范唱)问题:歌曲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准备给歌曲取个什么歌名?生:答
⒉、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师: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这组节奏型共出现了几次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读——拍——唱——吹(竖笛)——交流,一起唱
3、指导学生随着音乐读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细细体会小乌鸦是如何爱妈妈的。
4、学唱歌词
1)模唱—讲解连音线的唱法——区分 5—3与 5—2 音唱准——有感情地轻声唱歌
2)表演(完整地唱一边)分组讨论该如何表演?可以加入打击乐器与竖笛伴奏——展示
三、听辨活动
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听一听曲调的色块中,老师弹奏的是哪一组音?)
教师弹奏两边,学生听辨——连起来唱一唱——听辨快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曲调接龙
1、复习学过的 1、2、3、5、6一起唱一唱
2、将范作唱一唱,让学生找出接龙的特点(即第二个曲调的开始一个音与第一个曲调的最后一个因是同一个音,曲调与曲调的衔接要按节奏衔接,不能脱节)
3、小组即兴接龙(师生接龙。开火车接龙,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接的最好、最快。
⑦ 幼儿园的教案 学习问答歌
一 活动目标: 1、学唱问答歌,学习问的清楚,听得明白,答的准确。 2、学习用歌唱问答的形式来交流。 3、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 重点:学唱问答歌,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学习用歌唱问答形式来交流 二: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大象、兔子、松鼠、长颈鹿,猴子,课件图片(毛绒玩具)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 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学习节奏和歌词) 1、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大象)教师边出示玩具边回答: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幼儿跟教师学说歌词二至三遍 2、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兔子)教师边出示玩具边回答: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最长。 (二)、学唱问答歌。 1、师:刚才的游戏老师还可以把它唱出来呢,来听我唱唱看吧! 2、教师范唱一遍(语速适中,动作表演) 3、师:小朋友,这首歌好听吗?(好听),“现在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学唱这首歌吧!” 幼儿学唱歌曲二遍。(引导幼儿拍手学唱,采用分句教) 4、理解问答歌形式 师:小朋友你们唱的真好,这是一首有趣的歌,一个问,一个答,所以我们叫它问答歌。 教师和幼儿采用问答形式唱一遍。 幼儿分两组演唱歌曲,一组问,一组答,合作演唱歌曲(幼儿面对面坐) (三)、延伸:仿编问答歌。 1、师:我们唱了这么有趣的歌,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听到了,它们也想让小朋友把它们编到我们的歌里去。你们猜猜是谁来了? 2、教师仿编: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尾巴大?(松鼠)尾巴大是松鼠,松鼠尾巴最最大。 3、仿编(长颈鹿,猴子)长颈鹿,重点把握三个字的节奏,要唱的快一点。 4、集体唱仿编歌曲。 (四),教师小结:本次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问答歌曲,小朋友们不但唱得很好,而且还知道了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大?谁的脖子长?小朋友们回家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你们可以继续接着编,明天来幼儿园唱给大家听好吗? 五,结束:放音乐,出活动室。
⑧ 学前班音乐游戏星期之歌教案
大班歌唱教学《星期之歌》案例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较多的经验积累,对于乐句已有了认识和感知,也掌握了语词节奏。而本次活动的设计关键就是在于使幼儿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并且让他们在所学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新的歌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即注重语言的创造力,培养其对语言的兴趣,并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活动。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注意升降音节的准确
2、感受歌曲的节奏,激发孩子歌唱的欲望。
3、教幼儿学习根据“星期之歌”的结构形式,进行仿编歌曲的活动,以发展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并学唱歌曲,认识一周中的每一天。
难点:培养幼儿大胆的创编歌曲,并能大胆地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活动准备
歌曲挂图1幅,三角铁、铃鼓、鼓槌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发声练习:
老师弹奏音阶,引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老师用手拍打铃鼓,分别拍打出2拍子、3拍子、4拍子的节奏,让学生模仿
二、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歌曲的兴趣。
师:小朋友每天都要到幼儿园上学,经常会听到老师说第几周呀星期几呀,那么你们知道一周有多少天吗?都是那几天呢?
老师出示日历。
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一天、两天……七天,哦,一周有七天)都是那几天呢?我们再来数一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叔叔将这几天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叫《星期之歌》,你们想听吗?
三、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理解歌曲。
1.教师示范唱《星期之歌》,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
2.朗诵歌词
老师指导幼儿朗诵歌词,使幼儿能够独立朗诵出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打节奏朗诵歌词;
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拍打节奏,边打节奏(拍手)边朗诵歌词
分别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节奏并朗诵歌词。
2.试唱:
教师弹奏曲谱,引导幼儿逐句学唱,直到幼儿能够独立唱出歌曲和旋律
3.乐器伴奏唱歌曲
一部分孩子分别使用三角铁、铃鼓、鼓槌敲打出音乐的节奏
另外一部分孩子合着节奏唱歌曲
五、表演唱
组织幼儿进行分角色的表演唱,请七个小朋友分别代表一天,例如:星期一由一个小朋友来唱,星期二由一个小朋友来唱,以此类推,最后合唱。
六、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老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可以用颜色来代替星期,可以用水果来代替,还可以用身上的器官来代替……老师要充分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反思
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能正确使用乐器,并能根据歌曲打击出正确的节奏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及。导致使用乐器的幼儿和唱歌的幼儿配合得不是很好,但创编歌词这一部分很成功,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他们也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会随时随地观察幼儿的兴趣,随时完善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