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武当赵堡太极拳75式下载地址
http://..com/question/121408084.html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word=%D5%D4%B1%A4%CC%AB%BC%AB%C8%AD75%CA%BD
都有下载。我很对不起赵堡太极拳小时候没有好好练(大概很小)后来转了行。在此对赵堡太极拳说一声心里话;
“对不起!”
2. 求给个陈小旺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5式完整分解动作教学视频下载
这个没得下载,淘宝买吧,之前淘宝买过,也就100多块钱……
3. 陈氏83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招式的名称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在陈式太极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转腕缠绕等动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陈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挤、按手法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运用为辅,动作力求柔顺,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手法之变,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击作用。
拳谱
第1式 预备式 第42式 掩手肱拳
第2式 金刚捣碓 第43式 小擒打
第3式 懒札衣 第44式 抱头推山
第4式 六封四闭 第45式 三换掌
第5式 单鞭 第46式 六封四闭
第6式 第二金刚捣碓 第47式 单鞭
第7式 白鹤亮翅 第48式 前招
第8式 斜行拗步 第49式 后招
第9式 初收 第50式 野马分鬃
第10式 前螳拗步 第51式 六封四闭
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52式 单鞭
第12式 再收 第53式 双震脚
第13式 前螳拗步 第54式 玉女穿梭
第14式 掩手肱拳 第55式 懒札衣
第15式 第三金刚捣碓 第56式 六封四闭
第16式 撇身捶 第57式 单鞭
第17式 背折靠 第58式 云手
第18式 青龙出水 第59式 摆脚跌岔
第19式 双推手 第60式 金鸡独立
第20式 三换掌 第61式 倒卷肱
第21式 肘底捶 第62式 退步压肘
第22式 倒卷肱 第63式 中盘
第23式 退步压肘 第64式 白鹤亮翅
第24式 中盘 第65式 斜行拗步
第25式 白鹤亮翅 第66式 闪通背
第26式 斜行拗步 第67式 演手肱拳
第27式 闪通背 第68式 六封四闭
第28式 掩手肱拳 第69式 单鞭
第29式 六封四闭 第70式 云手
第30式 单鞭 第71式 高探马
第31式 云手 第72式 十字摆莲
第32式 高探马 第73式 指裆捶
第33式 右擦脚 第74式 白猿献果
第34式 左擦脚 第75式 六封四闭
第35式 蹬一跟 第76式 单鞭
第36式 前螳拗步 第77式 雀地龙
第37式 击地捶 第78式 上步七星
第38式 翻身二起脚 第79式 退步跨虎
第39式 兽头式 第80式 转身双摆莲
第40式 旋风脚 第81式 当头炮
第41式 蹬一跟 第82式 金刚捣碓
第83式 收势
4.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与新架一路有何区别
许多年来,在陈式太极拳门里所谓的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的问题上,不少文人、武人颇费笔墨争论不休,弄得后辈们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到底该以哪种说法为准。在一些地方,有些人硬是把从陈长兴一脉传承下来的拳反而说成新架(陈照奎在世时很反感这种说法)。我们从中华太极拳传承网上不难看出,陈长兴这一脉,其实是真正的老架套路,如果一定要分新、老拳架,那只有陈王廷的拳架是老架,其他拳架都是新架啦。
纵观陈氏太极拳的发展演变史,或从陈氏太极拳传承谱系中我们不难看出,陈氏太极拳老架大架式(陈长兴架)、陈氏太极拳新架大架式(陈有本架)、陈氏太极拳小架式(陈清萍架即赵堡架),都是从陈王廷一脉相传下来的,只是陈有本和陈清萍在老架(大架)的拳架上进行了局部的调整而已,所以最合理也最科学的讲法,应该在陈式太极拳这个大的框架里,只有陈式太极拳(大架式)和陈式太极拳(小架式),而没有新老之分。
陈家沟的陈式传统七十五式太极拳,以前很多人都是跟陈照丕学的,陈照丕过世后陈家沟专门派人到北京请陈照奎回家乡教拳,陈照奎回家乡教的,就是后来被说成是新架的八十三式。陈照丕是跟堂叔陈发科学的拳,陈照奎是7岁开始跟父亲陈发科学的拳,当时陈式太极拳大架一路只有这一套拳,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演练,已经很成熟了。父亲传给儿子的肯定是最好的东西,陈发科老师不会也不可能弃祖传的套路不顾而另造一套新拳来教自己的儿子。或许陈发科老师在长期教拳的过程中,发觉加几个动作的名称可使学生学起来更容易记和掌握,也许增加几个动作能使这套拳在技击上更为合理和严谨。或许陈照奎跟父亲练拳几十年,他的拳更细腻,节奏的变化更快更多,看上去似乎有所不同,这都是可能的,但不能因此而称之为新架,这在逻辑上讲不通。
我们看陈式七十五式和陈式八十三式太极拳的拳谱,不难看出这二套拳其实就是一套拳。如七十五式的预备势就是八十三式的起势;上三步为前趟拗步;搂膝为初手;斜行为斜行拗步;青龙出水为背折靠和青龙出水;肘底看拳为三换掌和肘底锤;白鹤亮翅为退步压肘、中盘和白鹤亮翅;踢二起为翻身二起脚;护心为护心锤;玉女穿梭为双震脚和玉女穿梭;猿猴献果为白猿献果;下步跨肱为退步跨虎外,其他的都没有变。所以应该按陈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来区分,陈式七十五式和八十三式都是陈式太极拳老架大架式,也可以叫陈式传统七十五式太极拳和陈式传统八十三式太极拳。这样更符合逻辑,也使后辈们更容易明白,方便大家了解历史和陈式太极拳的传承演变进程。
5. 跪求:陈正雷老架一路75式太极拳视频!
土豆网找到的,但不抄能直接下载到手机,需要用电脑中转一下,希望是你要找的。若想要下载的话,则先需要简单注册土豆网用户(免费的),然后下载并安装土豆网的软件,之后登陆用户,然后点击网页上的下载提示而下载文件(免费的),下载完成后用土豆网的软件将文件转化成为手机用的格式的文件即可。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4604689
6. 一百零三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一百零三式》对于普及杨氏太极拳,指导杨氏太极拳健康发展,发展太极拳运动将起到重要作用。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禄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创造了一套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形象优美的动作,并具有纯朴、独特、新颖、别致的特色,它在中国武坛上的出现,为人类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氏太极拳二十字口诀
习练杨氏太极拳的手法
太极拳之练习谈
太极拳术十要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练法、架式、风格
杨氏太极拳符合科学健身原则
杨氏太极拳教学口诀的说明
杨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
杨氏太极拳图解
第1式预备势
第2式起势
第3式揽雀尾
第4式单鞭
第5式提手上势
第6式 白鹤晾翅
第7式左搂膝拗步
第8式手挥琵琶
第9式左搂膝拗步
第10式右搂膝拗步
第11式左搂膝拗步
第12式手挥琵琶
第13式左搂膝拗步
第14式进步搬拦捶
第15式如封似闭
第16式十字手
第17式抱虎归山
第18式肘底看捶
第19式右倒撵猴
第20式左倒撵猴
第21式右倒撵猴
第22式斜飞势
第23式提手上势
第24式 白鹤晾翅
第25式左搂膝拗步
第26式海底针
第27式扇通臂
第28式转身撇身捶
第29式进步搬拦捶
第30式上步揽雀尾
第31式单鞭
第32式 左右云手(之一)
第33式 左右云手(之二)
第34式 左右云手(之三)
第35式单鞭
第36式高探马
第37式右分脚
第38式左分脚
第39式转身左蹬脚
第40式左搂膝拗步
第41式右搂膝拗步
第42式进步栽捶
第43式转身撇身捶
第44式进步搬拦捶
第45式右蹬脚
第46式左打虎势
第47式右打虎势
第48式回身右蹬脚
第49式双峰贯耳
第50式左蹬脚
第51式转身右蹬脚
第52式进步搬拦捶
第53式如封似闭
第54式十字手
第55式抱虎归山
第56式斜单鞭
第57式右野马分鬃
第58式左野马分鬃
第59式右野马分鬃
第60式揽雀尾
第61式单鞭
第62式玉女穿梭
第63式揽雀尾
第64式单鞭
第65式 左右云手(之一)
第66式 左右云手(之二)
第67式 左右云手(之三)
第68式单鞭
第69式下势
第70式右金鸡独立
第71式左金鸡独立
第72式右倒撵猴
第73式左倒撵猴
第74式右倒撵猴
第75式斜飞势
第76式提手上势
第77式 白鹤晾翅
第78式左搂膝拗步
第79式海底针
第80式扇通臂
第81式 白蛇吐信
第82式进步搬拦捶
第83式上步揽雀尾
第84式单鞭
第85式 左右云手(之一)
第86式 左右云手(之二)
第87式 左右云手(之三)
第88式单鞭
第89式 高探马穿掌
第90式十字腿
第91式进步指裆捶
第92式上步揽雀尾
第93式单鞭
第94式 下势
第95式上步七星
第96式退步跨虎
第97式转身摆莲
第98式弯弓射虎
第99式进步搬拦捶
第100式如封似闭
第101式十字手
第102式收势
第103式还原
7.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拳谱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在陈式太极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转腕缠绕等动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陈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挤、按手法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运用为辅,动作力求柔顺,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手法之变,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击、健身、养生作用。
拳 谱
第1式 预备式 第42式 掩手肱拳
第2式 金刚捣碓 第43式 小擒打
第3式 懒札衣第44式 抱头推山
第4式 六封四闭第45式 三换掌
第5式 单鞭第46式 六封四闭
第6式 第二金刚捣碓第47式 单鞭
第7式 白鹤亮翅第48式 前招
第8式 斜行拗步第49式 后招
第9式 初收第50式 野马分鬃
第10式 前螳拗步第51式 六封四闭
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第52式 单鞭
第12式 再收第53式 双震脚
第13式 前螳拗步第54式 玉女穿梭
第14式 掩手肱拳第55式 懒札衣
第15式 第三金刚捣碓第56式 六封四闭
第16式 撇身捶第57式 单鞭
第17式 背折靠第58式 运手
第18式 青龙出水第59式 摆脚跌岔
第19式 双推手第60式 金鸡独立
第20式 三换掌第61式 倒卷肱
第21式 肘底捶第62式 退步压肘
第22式 倒卷肱第63式 中盘
第23式 退步压肘第64式 白鹤亮翅
第24式 中盘第65式 斜行拗步
第25式 白鹤亮翅第66式 闪通背
第26式 斜行拗步第67式 掩手肱拳
第27式 闪通背第68式 六封四闭
第28式 掩手肱拳第69式 单鞭
第29式 六封四闭第70式 云手
第30式 单鞭第71式 高探马
第31式 云手第72式 十字摆莲
第32式 高探马第73式 指裆捶
第33式 右擦脚第74式 白猿献果
第34式 左擦脚第75式 六封四闭
第35式 蹬一跟第76式 单鞭
第36式 前螳拗步第77式 雀地龙
第37式 击地捶第78式 上步七星
第38式 翻身二起脚第79式 退步跨虎
第39式 兽头式第80式 转身双摆莲
第40式 旋风脚第81式 当头炮
第41式 蹬一跟第82式 金刚捣碓
第83式 收陈氏家谱
陈氏始祖:陈卜
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儒(独子思贵)等人。到七世开始分家立业。其中一支为七世陈思贵、八世陈抚民、九世陈王庭和陈王前兄弟……。
陈氏第九世:陈王庭(陈式太极拳始祖):太极长拳
陈氏第十世:陈所乐,陈汝信,太极拳第二代宗师。
陈氏十一世:陈正如,陈光印,陈所乐之孪生子陈恂如、陈申如;陈汝信之子大鲲、大鹏
陈氏十二世:陈敬柏,字长青,乾隆年间人;十二世的陈善(字嘉谟)
陈氏十三世:陈公兆,字德基,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三世的陈毓锦(字尚)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形成了完整的套路,即太极拳大架(又名炮拳或炮捶)一、二路。教有名弟子扬露襌。十四世陈有本创立以劲走立圆、手走小圈的套路新架(即小架)。十四世陈有恒。
陈氏第十五世:陈耕耘,字霞村(陈长兴之子);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杨式太极拳。陈有恒之子,兄弟三人(伯甡、仲甡、季甡):陈仲甡(1809~1871),字志曛,又字宜箎,号石厂。陈清平(1795~1868),赘婿於赵堡镇(陈家沟东北五里地)在那里传拳,世人称为赵堡架(小架里的“圈”架)。(其弟子武禹襄、和兆元、李景延、李作智,分别创衍出了武氏太极拳、和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忽雷架和腾挪架。)
陈氏十六世:陈鑫(1849一1929),字品三
陈氏十七世:陈发科(1887一1957),字褔生;陈子明
陈氏十八世:陈照丕(1883一1972),字绩甫;
陈发科之子陈照旭、陈照奎(陈照奎主要以83势新架为主),陈女豫霞,拳艺亦很好。陈发科传人沈家侦、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
陈氏十九世:陈小旺(陈照旭之子)、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均为陈照丕所授弟子,合称为陈家沟的“四大金刚”)
8. 陈氏太极拳48式拳谱
第1式 预备式 第42式 演手肱拳
第2式 金刚捣碓 第43式 小擒打
第3式 懒札衣第44式 抱头推山
第4式 六封四闭第45式 三换掌
第5式 单鞭第46式 六封四闭
第6式 第二金刚捣碓第47式 单鞭
第7式 白鹤亮翅第48式 前招
第8式 斜行拗步第49式 后招
第9式 初收第50式 野马分鬃
第10式 前螳拗步第51式 六封四闭
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第52式 单鞭
第12式 再收第53式 双震脚
第13式 前螳拗步第54式 玉女穿梭
第14式 演手肱拳第55式 懒札衣
第15式 第三金刚捣碓第56式 六封四闭
第16式 撇身捶第57式 单鞭
第17式 背折靠第58式 运手
第18式 青龙出水第59式 摆脚跌岔
第19式 双推手第60式 金鸡独立
第20式 三换掌第61式 倒卷肱
第21式 肘底捶第62式 退步压肘
第22式 倒卷肱第63式 中盘
第23式 退步压肘第64式 白鹤亮翅
第24式 中盘第65式 斜行拗步
第25式 白鹤亮翅第66式 闪通背
第26式 斜行拗步第67式 演手肱拳
第27式 闪通背第68式 六封四闭
第28式 演手肱拳第69式 单鞭
第29式 六封四闭第70式 运手
第30式 单鞭第71式 高探马
第31式 运手第72式 十字摆莲
第32式 高探马第73式 指裆捶
第33式 右擦脚第74式 白猿献果
第34式 左擦脚第75式 六封四闭
第35式 蹬一跟第76式 单鞭
第36式 前螳拗步第77式 雀地龙
第37式 击地捶第78式 上步七星
第38式 翻身二起脚第79式 退步跨虎
第39式 兽头式第80式 转身双摆莲
第40式 旋风脚第81式 当头炮
第41式 蹬一跟第82式 金刚捣碓
第83式 收势
9. 赵堡太极拳75式口令
1起势
2金刚(棚捋挤按、搬拦捶)
3懒扎衣
4右白鹅亮翅
5单鞭
6斜金刚
7左白鹅亮翅
8斜形
9高探内马容
10鹞步
11斜形
12高探马
13鹞步
14金刚
15退步伏虎
16擒拿
17串捶
18肘底藏捶
19倒碾肱
20左白鹤亮翅
21斜形
22闪通背
23右白鹤亮翅
24单鞭
25云手
26左高探马
27右插足
28右高探马
29左插脚
30蜷脚蹬跟
31鹞步
32青龙探海(鹞子翻身)
33二起插脚
34分门桩报膝
35蜷脚蹬跟
36(转身左右)分马掌
37掩手锤(左右七寸捶)
38抱头推山
39右白鹤亮翅
40单鞭
41前后照
42野马分鬃
43玉女穿梭
44右白鹤亮翅
45单鞭
46云手
47童子拜佛
48跌岔(双峰贯耳单震脚二郎担山)
49扫堂腿
50左金鸡独立
51右金鸡独立
52双震脚
53倒碾肱
54左白鹤亮翅
55斜形
56闪通背
57右白鹤亮翅
58单鞭
59云手
60十字单摆脚(左右十字手)
61吊打指裆捶
62金刚
63懒扎衣
64右砸七星
65(搬拦)擒拿
66回头看画
67右白鹤亮翅
68单鞭
69左砸七星
70擒拿
71(转身)跨虎
72双摆莲
73弯弓射虎
74金刚
75收势
10. 陈式太极拳老架74式与75式有什么区别吗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有人叫74式、还有叫75式,实际都是一样的套路,只不过有些人把内一个动作分解叫两个名称容,例如:摆莲跌岔,也有人叫1、双摆莲,2、跌岔,多叫一个名称也就多一式,不管74还是75,动作要领和链接顺序都是一样的,只是多叫了个名称而已。练好陈氏太极拳关键是要领准确、动作到位,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内催外,上下一致、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四肢百骸皆静。只有这些才是要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