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式太极拳怎么练
你就当一般的健身操练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强身健体。反正太极再厉害也飞不上天吧
2. 怎么练陈式太极拳
济南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刘成德老师谈太极拳
洪传陈式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洪传陈式太极拳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脉,太极拳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陈、杨、吴、武、孙式五大流派,陈式太极拳是源头,其他四家都是源自陈式他几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流派。
在其他太极拳已经名满天下的时候,陈式太极拳一直湮没无闻,长期不为世人所知。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先生(1887-1957),1928年到当时的北平(今北京)授拳以后,陈式太极拳才为世人所了解,并广泛传播。陈先生对陈式太极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陈式太极拳能够在济南生根开花,归功于洪均生先生,也就是我的恩师。洪先生是河南禹县人,自幼随父在京,少年因体弱多病而辍学,后经人介绍从师于陈发科先生学拳,不但身体转健,而且很好地继承了陈式太极拳。1956年,洪老师赴京,经陈发科先生晚年亲自审定拳势,允许其传授这套陈式太极拳。洪师随陈师爷十五年,师徒感情深厚,时隔多年,每每提及恩师,言情间溢于崇敬之情。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济南积极传播太极,弟子及再传弟子遍及世界各地。过去民间把洪老师传的这套拳称之为“济南拳”,在洪老师仙逝以后,我们为了发扬光大洪老师所传的陈式太极拳,也为了永远铭记洪老师传拳之恩情,把这套拳称之为洪传陈式太极拳。
说到洪传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我们认为洪老师在自己的演练、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勤奋,的确在理论总结、技击实践等方面发掘丰富了这一拳法,他在太极拳理论上首次提出了手法的公转与自转,公转的正旋、反旋;自转的顺逆以及腿部缠法的具体要求;根据“腰为车轴、立如平准”的原则,提出太极拳要求随遇平衡;首次提出眼法上也有虚实顺逆之分;他特别强调“太极是棚劲,动作走螺旋”,对棚劲做出了更加具体的说明,对螺旋缠丝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这些理论都是创造性地见解,对后学研练太极拳有很大的帮助。洪传陈式太极拳也逐步形成了法精理密、技击实用的特点。
怎样才能练好洪传陈式太极拳?
这个问题要从源头上说起,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来源于太极,理论上是有来头的,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产物,符合中国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理解,符合中国的哲学、医学、自然科学思想,所以太极拳不仅仅是一个拳术,而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文化拳。
道以拳显,拳以求道。太极拳是小道,他和太极比起来是雕虫小技,我们追求的是太极这个大道。
太极着,无极而生。无极是混沌,太极是什么?是阴阳。太极图中用黑白两个“鱼”来表示阴阳。
学习、练习洪传陈式太极拳是一个充满乐趣,又十分艰苦的过程,每一个有志于此的人都要做好心理准备,把太极拳当成一种事业,当成一种文化,当成一种真理的求索,谦虚谨慎,不辞辛劳,持之以恒,充满激情地投入进来,经过日积月累地磨砺,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太极拳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练习中也有不同的要求,要因式而异,因人而异。济南洪传陈式太极拳经过两代人的研究整理,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我在几十年的练习和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热爱太极拳的同志有所启发。
一、 划圈和手
从对太极拳不认识到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应该从何处入手呢?我在教学中,强调从划圈入手,划圈是认识太极拳的开始,是基本功。
洪传陈式太极拳特别强调“圈”的运用,认为整套动作都是由正手圈和反手圈这两个圈所组成的。
描述一下正手圈的过程,以右手为例。下盘半蹲成侧马步,右脚尖向右侧与身体成45度,左脚向内扣,两脚成“川”字步;左手掐腰;右手自然伸展到最远端,与身体成45度夹角,右手手型为掌,中指领劲。
第一动为松肩坠肘,右手自然放松,随着肩、大臂、小臂的放松回落,保持指高于掌,手高于肘的状态,侧马步不变。
第二动身体向左侧转动,右手随之左转,腰裆调整,变正马步。
第三动松腰裆下塌,同时中指领劲,右手掌心对胸口,手掌斜对左肩井。
第四动身体右转,右手随之向右开出,手领肘,肘领肩,步型渐变成侧马步,恢复起始状态。
反手圈起式与正手圈相同,以右手为例。
第一动右手伸展在与身体呈45度角的最远端,松腰裆,松肩坠肘,右手以中指为圆心,向大拇指方向旋转,转至掌心朝前。
第二动身体左转,右手随之向左划弧,至胸前。
第三动松腰裆,右手继续划弧到掌心向内,随腰裆的下沉,松肩坠肘,右臂右手下沉至胸口。
第四动身体右转,松肩坠肘下塌外碾,右手随之向右侧45度开出。
左手的正反手圈与之要领相同。
这是正反手圈的外形动作,太极拳是内家拳,所谓内家就是身体内部有变化。这两个圈的动作,内里是变化的,最主要的是腰裆的调整,“暗换腰裆神不知”指的是腰裆的变化。我们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多转腰,尽量避免上身晃动,裆劲是通过髋关节的转动体现出来的,初学者可能找不到裆劲,没有关系,经过锻炼会逐渐体会到的。松肩坠肘,下塌外碾;手领肘,肘领肩;中指领劲等不仅是外形上的要求,要真正做到内里面松沉才是有功夫。
我们这套太极拳动作都是由这两个圈组成的,要领、角度、方位等都要遵守这两个圈的规律,可以说划好圈,是洪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洪传陈式太极拳的最高要求,划圈是贯穿学习太极拳始终的一件事,是尽快掌握太极拳要领的一个好的方法。
二、 学习套路,天天磨练
洪传陈式太极拳,源于陈发科老先生传授的陈式太极拳,分一路拳和二路拳两套拳架,我们在此基础上编排精选一套42式的套路,这三套拳架对于学习陈式太极拳,健康体魄,增长功夫,提高修养都是很有好处的。
人们提起太极拳,印象中就是指的太极拳套路,这种运动形式就是太极拳了,所以说一个人不会套路似乎不能算是会太极拳。但太极拳的精髓又往往不是表面化的,真正有功夫的人,从拳架的表演上能看出一部分,更多的则需要动手实验。
做为学习太极拳者,学习套路是必要的,一方面提高练拳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单纯站桩、划圈的枯燥;另一方面练拳校验动作,长期重复,产生动作定型,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太极拳套路的学习和练习要循序渐进,第一步按照老师的传授,模仿外形,追求形似,打出点太极拳的意思来;第二步则是不断修改,学拳易,改拳难,通过不断地休正拳架,追求每一个动作到位,进而追求每一个动作的内涵,用法,变化;第四步通过多年的练习,日积月累功夫上身,动作定型达到从心所欲,一触即发,身心合一,无处不太极的状态;第五步要把拳架打出自己的境界,或雄浑、或端严、或圆和、或超逸、或雍容、或自然……。洪均生老师说“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人的修养到什么境界,拳品也就到什么境界。此外还有第六步、第七步…….太极拳的追求是永远无止境的。
练习拳架要注意几个问题:
动作要到位。很多人满足于比着葫芦画瓢,不求甚解。平时一遍遍地练下去,动作虽然流畅,其实是错误的重复。我们学拳既求形似,更求精神,不要图多图快,要把每个动作分解开来,仔细揣摩,把每个动作做规范,一个个地连贯下来,整套动作才能有规矩。
动作要琢磨。练拳看上去是练的身体,实际是练的脑子。前人说“太极拳是个文化拳”是一点不错的,练拳关键在多思考,走脑子比走趟子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练拳不用脑不会有好的效果。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学拳的经历,进步快慢也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思考,结合体会去找规律。再一个,太极拳离不了老师,学生还要勤思善问,请老师指点,与拳友交流,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悟道。
不能离原则。许多拳友谈起太极拳,原理背得很熟,“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等,但到练拳上就把原则忘得一干二净了,肘也抬起来了,胸也憋上气了,上下摇晃,失去中正。太极拳不论何门何派,不论初学名宿,不论孩童老者,它的原理是一样的,都应该遵守它的科学规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可舍本求末,把太极拳练成广播体操。怎么样才能遵守太极拳的原则呢?一是练的时候有意识,随时提醒自己,是不是违背了总的要求;二是按照老师的示范做,不断地改正动作。
三、 与人交手,实践出真知。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门类,不是舞蹈,不是体操,更不是花拳绣腿。陈式太极拳更是一个实战技击性很强的拳种,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练拳练架子只是知己,怎么样知彼?进而验证自己?则需要动手交手,从实践中试验。
太极拳有一个很好的实验方法——推手。这是前人在总结实践中找到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在学习练习到一定阶段,可以通过推手来校验自己的水平,找劲逐渐到懂劲。关于推手的要求前人论述已经很多,简单地说就是要按太极拳的原则推手,要顺对方劲,既不能顶扛,也不能丢劲。自身要圆,随遇平衡;周身要松,棚在其中;粘连粘随,与人同步。初学者不要怕丢人,不要想沾光,更不能蛮力欺人,沾光就是吃亏。要有太极大思维,阴阳平衡,不丢不顶,把自己的事做正确就是有功夫,与对手同步就是知己知彼。
还有一些人怀疑,太极拳慢慢悠悠,能打人吗?能与拳击、散打等自由搏击吗?我认为太极拳既然是一种技击术,就不存在和什么人,什么派交手的问题,我主张与任何人、任何拳术都可以试验。推手是太极拳找劲的一个好方法,是师友之间切磋的好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试验办法,真理是不怕检验的,太极拳是真正的武术,不回避任何技击检验方式。进一步说,我们在练习和实践中,应该积极与各门各派友好试验,找出自身不足,学习各家所长,不断修正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一个追求真理的人,真正热爱太极拳的人是不怕丢面子的,失败是最好的老师,善于学习总结改正才能成功。
我愿意把我的老师洪均生先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多听多看多想多练,多问问为什么,多实践”,希望大家以此为座右铭。
太极拳怎样才能出功夫?太极拳怎么练?我觉得还是离不了太极拳的理,我的看法是一松,二圆,三意,循序渐进。
第一要松,松就不简单,任何运动都需要松,我们平时上讲台讲话也要放松,不松就会紧,只有松了才会心平气和,收放自如。从练拳讲,松了才会气血周流,打通经络。所谓内家拳不配合气是不可能的,气到血倒,气为血帅。比如枪,一个小小的弹头,产生这么大的冲击力,是因为有气在推动它,是气的压缩产生了力。没有气是不可能的,但松也不是瘫。所谓僵是一种生硬的蛮力,太极拳讲不用力是不用蛮力,不能僵硬。松了以后不是没有力,放松和有力不是一回事,两者不矛盾。
怎样做到松?是要经过多年的磨练,不要使蛮力,练的时候不要图快,欲速则不达,要按照太极拳的理去做。松本身就是很自然,不要拿捏,别过于追求什么东西。松肩转腰我们每次都强调,为什么做不到?“每见数年纯功不能悟尔”,悟不了没有关系,不定什么时候,豁然贯通!功到自然成。
因为太极是无极而生,根本是一个圆,所以要练圆,我们这个拳就是在圆里面找。练圆以后才能体现阴阳,体现对立统一,有了这两方面基础以后,用意念去指导,用意不用力才能达到。
要想练圆必须松下来,各处配合好了才能圆。内外都要圆。阴阳在圆上面表现出来,才符合太极拳的原理。圆上面阴阳才统一,统一就是不偏不倚,阴阳是平衡的。体现在圆是太极图,但这个圆是个球体,是立体的圆,我们追求的是这个立体的圆。
太极在腰裆,为什么?
因为“暗换裆劲神不知”,通过腰裆转动,把劲引化了。所以我说太极拳不是对抗项目,是引化,老百姓讲话是“诳人的”。对方来了力,借对方的力,引导他犯错误,诳对方的力,这就是太极拳。通过什么方法呢?走的是圆的切线,在圆的切点上擦出去,所以腰裆要松要圆。但话说回来了,你没有腰裆劲拿什么“换”呢?关键还是练腰裆,腰为主宰就是指的这个问题。
“牵动四两拨千斤”是指的什么?
:“牵动四两拨千斤”这个四两我认为是重量+速度。自己保持平衡,,引化对方失去平衡,在对方失去平衡的基础上,不是前引就是后加,加速其不平衡。有人误以为拿“四两”去拨动“千斤”,这是不对的,因为有个前提——“牵动”,只有千斤这个速度起来了,引透了,在后面在加点速度,更加其失重,帮着他犯错误,我说太极拳是“落井下石”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太极拳不是对抗,是引化。要想做到引化腰裆就不能死,要转起来才能分力。人先天不会顶,人的这种僵力也是后来形成的,小孩子不会用力,很放松。只有圆了才会滑,圆中有引。像车轮子,它按自己的运动规律旋转,投一个石子,马上会被打出来,并不是车轮子有意识,是圆的旋转造成的,接受石子的那一点对圆来说是接点,在外边是切点,石子被圆抛出沿切线飞了。
我们练太极拳就是练这个圆,八卦在手脚,五行在腰。四肢的方位是死的,腰中的五行是活的。腰好比电机,四肢好比是叶片,是电机带动叶片旋转,腰运动带动四肢动,转的快了就是一个整体,分不出正隅,因为成为一个圆了,外力来了自然一触即发,从切线引化出去了。这一点我们练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在往往是该动的没有动,不该动的动了,四肢晃动的太多了。
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棚劲”。
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这是太极拳前辈总结的八法,加上前、后、左、右、中定为十三式。这里面棚劲是一个关键,是贯彻其中的,没有棚劲什么事也办不了,八法用起来是一个整体,分不出正隅。前人对于棚劲有许多解释,我这样表述:棚劲是把对方的劲化开,破坏他的中心,提高他的重心,减小他脚下的摩擦力,使其失重无法用力。
棚劲有人理解为架住,有人理解为顶住,还有人从字面上寻找含义,都不确切。架住是在下面,实际上在上面一样可以棚;顶住是小力支撑大力,但棚不是僵力;棚不一定有胳膊上,腿上也可以棚,它是一种圆的引化,引中有放,阴中有阳,动摇对方的根基。
有棚劲才能懂劲,只有懂劲才能“制”和“止”人家的劲,才能“借”和“截”;懂了劲还得把人引透,引不透化不开对方的劲,化开了法才好使。
怎么样练出棚劲?
还是从腰裆里练出来。所以这个练是个综合性的,缺一不可。身体节节贯穿。身体放松了,上下相随了,外表敏感了,增加了灵敏度,才会所谓“听劲”,没有灵敏度听不了劲。拳谱上说“上下相随人难进”,自身是一个整体了,贯穿了就有了功夫。“沾连粘随不丢顶”是指与对方同步,能听对方的劲,能棚住对方的劲,达到同步,同步就是没有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控制对方,发挥我的优势,所以这个棚是一系列的结果,是太极拳有没有功夫的体现。
太极拳与站桩的关系。
站桩是内家拳练习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太极拳也讲站桩。太极拳是两方面的:由阴到阳,由阳到阴;由外到内,由内到外。我认为站桩求的是静,是松。所谓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安静。闹市中也可以求静,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为什么?专一了,精神高度集中,别人讲话可以充耳不闻了。所以静不是无声音,是内里的静。
站桩为何能达到静?用的是意念,太极拳的站桩我认为是意念练拳。平时练拳是外动内静,站桩是外静内动,用意念去调气,找里面的势。人们所说的大圈到小圈,小圈到无圈就是这个问题。从外形的开合,到外静内动,到无圈了。无圈是没有外形的圈,但它的意念圈是有的,是无形的,还是按圆的规律走的。
我自己有时也闭上眼睛琢磨,不一定是站桩,坐着也可以,用意念练拳,劲怎么走,手怎么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练拳,将来与外形的练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阴阳互成。但我不主张初学者就练站桩,因为初学者静不下来。
太极拳将来练的是无法而有法,无形而有形。
3. 陈式太极拳教学视频
朋友,中国太极博抄大精深!不要袭说细节东西(内练),就是动作看光盘也是学不会的。
当初我也想学陈式太极拳,无奈没有师傅教。自己在家看光盘压根就学不会,而且学了两天就烦了。最后在公园里遇到一位练杨式太极拳的师傅,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杨式太极。 后来才知道,原来太极中很多东西压根不是看就能看会的 ,一定要靠师傅的“喂劲”才行!
所以朋友想从网上学习,我建议那是不明智的。可以去公园里找那些晨练的老人跟他们先学习太极最基本的招式。
如果实在找不到人教自己 ,就去买套24式简化式太极拳光盘。那是最基本的,先学好它。然后找机会学习陈式太极!
4. 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都有哪些
太极是全身打局部,避实就虚。
5.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学学24式、四十二式,开始先学动作,把动作的路线(手上的和脚上的)练熟,把架回子摆得像时候,可以找答个师傅学学
再者太极是很讲究技击的,每个动作都有其技击意义在里面,认真琢磨能把攻防体现出来才算把太极拳打出来有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信息,办理过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找了好久也找不到陈式太极拳基本功,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真难找啊,到处问到底哪里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快告诉我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网址吧,我要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后来在这里找到了,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哪里办理最稳妥,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找了很多公司,但陈式太极拳基本功都不是很全,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也不是绝对的,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给你地址 你自己看一下吧 里面有更多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信息,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希望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可以帮到你,谢谢了。
6. 怎么自学陈式太极拳
我是学习马虹老师的,我这里有他大部分的学习视频,建议买书的话,买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 这本书包含了拳法 拳理2本书的学习内容.
建议先自学一段时间再找个老师指点一下吧,
当然有条件还是直接找个老师
7. 怎样自学陈式太极拳
想学太极拳的人,一般会向二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追求不同,则学习方法有异。
第一个方向:健身、表演。这是大部分人追求的发展方向。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人,可以学习各种流派的太极拳、剑、刀、扇等,配上优美的音乐,参加表演、比赛。
第二个方向:技击、内功。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人,集中精力主要学习一个流派的太极拳,但学得很深,钻得很透,天长日久可以功夫上身。
你如果想向第一个方向发展,可以去太极拳辅导站参加学习,也可以请会的朋友教。学会一套太极拳后,再学各式各样的太极拳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它们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学会各种套路后,自己细心揣摩,多与高手们交流,再练练基本功(压腿等),就成为一个优秀的太极拳表演家了,参加各种比赛还可以取得好名次,给外国人当老师,他们一定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如果想向第二个方向发展,就必须找一位“明师”当老师。“明师”不是“名师”。老师光有名气不行,还得明拳理,有真功夫。这种老师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找到了,他愿不愿意收你,还得另说。向第二个方向发展需要很长时间,还要看很多书、吃很多苦,所以不少人并不追求这个方向,或者曾有过这种想法,但不能坚持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学太极拳的人很多,但学成的很少的原因。
建议你先按第一个方向发展,找个辅导站学学24式、48式、42式,这样你会对太极拳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时,你再看一些太极拳方面的书籍,然后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愿意向第二个方向发展了。
无论追求什么发展方向,太极拳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8. 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是什么
缠丝、虚实开合、松活弹抖
桩功:无极桩,站桩时间至少达到半小时才出功夫。
须知:先从打单式开始,一个式子反复几十遍,上百遍地打,先慢后快,熟极之后,内气就自然有了。
9. 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是什么是单云手么
传统陈氏太极拳主要基本功包括:单手正面缠丝、单手侧专面缠丝、双手正面缠丝、前进弓属步、侧开马步,前进虚步。
单手正面缠丝也可以叫单云手,双手正面缠丝双云手,练习时要注意马步两脚全掌放松充分踏地呈45度脚,膝盖打开,身体要松腰后座,虚灵定颈,做缠丝动作时要意在指尖。
前进弓步主要是练习大腿前弓和后撑的力量,练习时要求前进开弓步时要向左前方和右前方弓步迈出,头顶放正,目视前方,两手叉跨,每前进一步压三到五下。
侧开马步主要练习配合身法和手法的开步练习,练习时可以用双手正面缠丝的手法,每顺缠或逆缠一次就侧开一步。
前进虚步主要练习虚步单脚点地(如"白鹤晾翅"式),练习方法及要求基本同前进弓步,只收脚改为虚步点地.
10.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的教学内容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包括桩功、震胯功、手型、步法、开肩、活腰,拉筋,单式训版练,绷、捋、挤、按、采权、列、肘、靠八法,及开合功,缠丝功,辅助器械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球等等……
其中基本桩功包括高架板凳桩、低架板凳桩和无极桩。常练的单式有左右单手云手、定步云手、前绷上捋、前绷下捋、挽花手等等。步法有上步、退步、横开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