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性互动
1、精心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并向学生公布互动方式、内容等。如问答式、补版充完善式;权
2、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完善;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完善。
3、收集相关资料,开拓视野和思维。老师点拨,学生相互补充完善,加深理解和记忆。
4、征集学生相关意见和建议。
5、拓展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
『贰』 如何进行双向融合,更好的让技术支持教学,教学引导技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教育即指以征服、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版人们传授权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它是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为教育价值取向、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社会发展本位)的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
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以人文主义价值理性为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
科学教育和人方教育都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与实现价值,也各自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两者体现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文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主的人文教育),它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与人的技术行为相关联的人文素养,因此,可行的途径就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精髓。
所谓融合,通俗地说,就是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的状态。因此,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或相加,而是高层次上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全方位的,涉及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课程研制、课程实施等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同样也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叁』 什么是双向视频系统在教学中有什么应用
双向视频通过网络或卫星,将远程会议双方的视频和音频信号相互传递给对方,回达到远程交互沟答通的目的。由一系列的硬件组成起来实现双向视频的功能就成为一个双向视频系统。通过双向视频系统,各地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远程的学习与交互,形成一个跨时空的、实时的学习讨论环境,解决学习中共性的或个性的问题。
一般是远程教学用
『肆』 哪些是属于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内容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广大的教师都在努力认真地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着“目标把握不准”,重点、难点、易错点,把握不住,不知要“达到什么时候程度”;存在教师如何了解学生学得怎样?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如何?存在如何评价和测量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水平?如何进行学习质量和学习情况的监控?这些现象。但使用《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加强针对性,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它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把握重点,有的放矢。
第一次听到《双向细目表》这个名词是在2013年的一月份。那时学校请郭景阳教授做了讲座并下发了《双向细目表》。当时的我,觉得很茫然。后来在学校的要求下,我尝试制定了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虽然起初感到有点困难,也很辛苦,但结束后发现自己有了提高,同时,也一下子通过《双向细目表》发现了自己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改进的方面。虽然目前我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很贫乏,但是我至少对《双向细目表》有了实践意义上的认识。我也从刚开始时感觉麻烦,辛苦,困难,到现在认可《双向细目表》对促进有效教学的意义,并打算用科研来引领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与时俱进。以下就是我一年实践下来的几点初浅认识:
一、立足学生,目标导学——引导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为
要上好一节课,备课是关键,而制定目标是第一步,课堂教学的引入、过程的设计、练习题的精选、课堂测试等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之前,根据考纲要求,建立本单元的知识,能力体系,然后将他们落实到“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中,使每节课的目标更清晰、精准、适切,这样学生学习有了目标,教师引导有了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及时反馈和调控,同时也使每节课要达到什么程度有了可操作性的标准,使课堂教学具有可控性,使质量的检测有可操作性。以我们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为例,它分为:教学目标细目表和评价目标细目表,对教学内容和达成程度进行了细化和分解。纵向“目标分解”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分为听、说、度、写、语言功能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分解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总体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钻研课程资源,对学科有整体性的把握和分割。横向“学习、检测水平”列学习水平和评价标准:根据对不同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依据学情分解各知识点的思维坡度,这就要求教师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的班情可以酌情调整达成程度的要求。例如对目标二,“学习水平”要求达到能“应用”该知识点的程度,“评价目标”明确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来检测达标程度,均用“应用”层次的问题来检测。纵向“目标达成”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达成的途径,学生的“学习目标”与上面的“目标分解”中的目标基本对应,但不完全相同,学生的“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在“目标达成”里,还指出了学习的重点。通过制定这张表格,这使得我上课基于课本重点,从知识,能力,主题三个维度展开,有的放矢的进行。
二、设计过程和问题——监控“如何达成目标和学情个体关注度”
根据 “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每一目标指引相应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这样即使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不同,不同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基本的授课内容和过程指向性都是清晰明了的,每一步进展到何种程度有了明确的考量,课堂上因为语言琐碎、追求形式等造成的无效时间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有效实施教学过程自我监控的优化。
三、察看学情,检测评价——监控“目标达成率”
学生学到什么比教师教了什么更重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有效监测学情。每一个单元我们都设置了课内基础检测题,分配到每个课时中,每节课留五分钟,全面检测当堂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自我监控,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检测题的设计依据就是“评价目标细目表”。接着,在每天的作业中也要体现每堂课事先制定的知识,能力重点,主要是做课外基础检测题和提高题。最后在阶段测试,期中期末复习及考试中整合阶段的知识,能力重点,使学生反复循环,不断提升,体验学习的有效,感受学习的快乐。
目前我已制定了两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它简洁、具体的课堂质量临控方式,有力地保障了课堂教学目标的精准、务实、到位,使课堂的每个基本环节基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有了明晰、规范、可操作的学生和教师自我监控的方式,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让学生“减负增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伍』 什么叫做双向合作课堂教学复习模式
学习“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我校进行了“双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什么是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呢?“双向”是指我们的课堂遵循教学过程的递进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教师和学生双边,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的育人效果。“五环”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五个相连的基本环节,即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通过学习,听课,我更深入地认识到了“双向五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把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内在精神作用于学生多元智能开发上的主体性和多元性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学案主导,学生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等原则,把学生预习与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激励,学生探究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双向五环”教学模式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整个课堂都是由教师进行,从教师导入课堂到知识的讲解,再到学生的达标测试,学生由始至终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以前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大多流于形式,而“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关系和以学生为本的师生关系。在模式的构建上,我们把学生的“学”放在前,教师的“导”放在后,教师“教”的行为是由“学”来决定的,以一切立足于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充分体现教学过程是“以学定教、教者亦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总之,“双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质疑、补充,个个展示,人人交流,全员参与,个性张扬,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乐园。
『陆』 武术教学师生的双向活动包括什么
就是师生民复主的体现。教学活动制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要以鼓励学生为主。此外课堂互动形式要多样,在课堂上互动的形式除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应有学生之间的交往。...
『柒』 为什么说教学途径是双向活动,不是很明白,烦请教,谢谢
当然是双向教学活动:教师的传道解惑, 学生的求真求知,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捌』 双向互动型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问题
一、双向互动型教学管理模式内涵
教育的意义在于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价值引导首先是通过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而实现的;其次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而实现的。教育者价值引导和受教育者自主建构之间的中介是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即受教育者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教育者所提供的课程、教师和教学进度等。并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提供的必修课程,还可以在了解教育者设计意图的基础之上,进行主动接纳还是被动接受的态度选择。在漫长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尽管也曾出现过开办“学生学校”的尝试,但整体上说,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师、教学进度等都是由学校单方面安排,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非常小。在我国,逐步推行学分制成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
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管理与管理对象、教与学等多重作用关系。它们构成了“双主体”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把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多重作用关系看成是一个交互耦合的动态关系,两者相互渗透、互为主客体并实现相互转化,使双方都成为管理的主动者,以期收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充分反映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这一管理模式主要由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与学过程实施、结果分析与信息反馈三大模块构成,其中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涉及学校、社会、学生三方的共同参与,教与学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教学知情、教学选择、教学反馈、教学研讨、教学评价、教学决策等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中以选择、研讨、评价为基本环节,结果分析与信息反馈包括学生、学校对教学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代表的管理内容贯穿了学生、学校两个管理主体性这一理论主线。学生管理主体性体现在知情、选择、反馈、研讨、评价、决策六个方面。“双主体互动型”教学模式中,选择以知情为前提,研讨以反馈为基础,评价则以改进工作和参与决策为主要目的和归宿。学校主体性体现在人才模式制订、用人单位意见的采纳、教学管理决策的实施。
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代表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如前所述,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内容有教学知情等六个方面,其中选择、反馈和评价是三个主要内容。研讨则是协调教学矛盾的一种良好方式。而综合评价及信息反馈的结果又作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修订,进而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开展(图5-6)。
图5-6 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模式的模块关系
二、双向互动型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
1.体现了学生、学校两方面权力制约和平衡的管理理念
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的内在机制是学生和学校(包括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在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学校管理者占据着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管制和约束的地位。学生同时处于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制约下,成为更加需要关注及帮助的弱势群体。很多学生有一种因胆怯而不敢面对面探讨教学问题,不敢如实进行教学评价的心态,而冷漠、不信任的态度和应付式的参与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可以解决上述学生与学校之间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失衡状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选择阶段、信息反馈阶段等都体现学生与学校双方意愿。学校拥有制订和解释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人员、设计教学进度的职责与权利,学生则可以要求学校说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及介绍教师的基本情况,提供具有操作性的选课指南。学生在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师情况了解、认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
2.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互动式教学管理模式的突出优点是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学生学习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工作实际,高校学生学习主体性更要突出强调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四个方面。此模式恰好结合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特点,使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过程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选择性,结果分析和反馈过程体现学生的批判性、反思性。而且三个环节相互联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教与学过程的变动又会影响最后的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反过来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整,修整结果再次作用于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分析环节,不断循环的相互调节作用,促使各环节的紧密联系,各环节的不断完善,强调整体性、综合性。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环节少、方式少、参与程度低的问题。
3.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意义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主体教学管理观的具体体现。主体教学观是以尊重、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管理思想,符合高校实施学术管理、民主管理、人本化管理、有效管理及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需要。
(1)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实施学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活动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学术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高校学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布鲁贝克在《教育哲学》一书中,从学术自治和学术管理的角度对学生参与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高等教育与中等、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学问,而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高等院校学术自治首先是教师对学术活动的广泛控制。“顺着大学组织结构的阶梯向下,我们最后碰到的是学生及其在自治中的地位问题”。布鲁贝克指出,关于学生参与学术自治的问题,首要的是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与学院和大学的关系。在历史上,高等院校总是把学生家长而不是学生本人看作是当事人。布鲁贝克看到了这种做法的弊端,他明确提出要给予学生以学院或大学的成员地位。在这里,成员身份就构成了学术界的“公民地位”。确立了学生在学术界的“成员”地位后,学生参与学术自治,就由“允不允许”、“可不可以”的问题转变为怎么参与才“合理”和“有效”的问题。
学生被接受进入学术团体后,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使其在学术团体管理机构中起到有意义的作用,也就是起到超过作为课外活动的学生自治体的作用呢?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甚至针锋相对的看法。布鲁贝克引用了一些学者关于学生在学术事务方面“参与民主”的观点。按照杰弗逊的理论,所有与学生有重要关系的决策都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学生要求在确定课程和教师的任命、晋升、解雇方面拥有一定的发言权。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赞同这种高等教育的“民主化”。有人发出疑问:非专家(包括学生)在高深学问领域只不过刚刚入门,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在这方面作出有效的决策呢?如果学生在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方面享有与教师平等的权力的话,他们就很有可能成功地降低他们自己的学位质量。还有的学者从学生在时间、精力上的有限性、学生行动由人指导、能力由人评价与他们直接参与这个指导和评价自相矛盾等方面,对学生参与学术自治提出了怀疑。这实际上是学生参与范围的适度问题。在对比不同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布鲁贝克最后对学生参与学术自治作了两点归纳:一是解决学生参与学术自治问题的办法与其说在于大学管理机构中有没有学生代表,不如说在于一些不大正式的程序,如通过选修课提供反映“消费者爱好”的机会,学生就已经行使了参与权利;二是要求学院或大学对学生负责。为了使责任制切实可行,学院或大学首先必须愿意听取意见。除此之外,还必须公布所做出的决策及其理由。责任制的另一个方面是与这些决策有关的人的上诉权,既包括正式的,也包括非正式的。最后,责任制应该为评价和重新评价负责决策的人员提供机会。
(2)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
民主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内容,民主化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保证人们能够充分行使他们在教育上的民主权利,这也意味着他们有权参加教育机构的管理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民主化不仅要把更多的教育给予更多的人,也要有更多的人参加教育管理。教师、家长、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士一道,应该享有指导和管理教育这个共同事业的权利,包括规定教育政策和目标、建立和组织机构、筹措经费和分配资源、确定教材和教法等教学上的问题、聘请教师、调整薪金和制订规章制度并考核其结果等。
对学生和教师民主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从学习者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学习者责任的角度加以阐述。书中认为,学生参加教育活动的情况正在不断发展,但最有趣的实验要在世界各地的大学里面去找。长期以来,学生已经部分或全部地控制了学校的“社会部门”,如学生宿舍、体育活动、卫生运动和辅助的服务机构。此外,学校随时就一般政策问题与他们“商量”,或者通过专门为某种特殊改革而设立的委员会,与他们“商量”。近几年来,学生的参与已经进入到大学的一些部门里面,而这些部门过去一向被视为是极少数具有必要经验与资格的人所独占的领域。教学方法和学习项目目前正越来越多地在学生参加的机构中加以讨论。主要的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国家与部门委员会)正在进行改组,以吸收学生代表。某些国家的学生正在开始要求在决定招生、考试、财政和一般教育行政的机构中要有学生代表。在这一方面,学生们已经取得了某种成功。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所描述的民主管理思想在美国高校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充分的民主管理是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特征。美国高等院校设有各种委员会参与管理工作。其中,校一级委员会主要是校务委员会和教授参议会。校务委员会由校长兼任主任,并由若干副校长和院长、系主任、管理部门人员、教授以及学生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就学校发展、学校政策、员工及学生切身利益等问题提出建议,并制订具体办法。校务委员会内分设许多专门委员会,就其范围内的事务向校务委员会、校行政领导和行政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美国大学里的“学生政府”是校内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它由各层次学生代表和外国留学生代表组成,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学生政府”可代表学生利益向学校反映学生要求,并就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与学校联系、交涉。此外,它还依据自己的章程在学校内部发挥管理、协调、自律的作用。而在英国,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学生代表就开始进入学校行政管理的各种委员会,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的理事会和评议会中都有学生成员参加。
在我国,罗廷光教授是最早提出教育民主化管理的学者之一。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了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等思想。教育管理民主化主要是指:教员和学生有权参与学校管理;平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反对校长独裁统治。我国现代大学最早成功倡导学生自治和民主管理的,首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他认为,学生自治应该从组织上、制度上加以落实。他主张学校管理机构应设立学生自治委员会,负责引导学生自治;学生应组织学生自治会。学生自治会的三大任务是:以体育互相勉励;以知识及能力的增进互相勉励;以品性修养互相勉励。蔡先生的学生管理思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问题,但它一改以往学校把学生单纯看成是被治者的偏见,把学生当成学校管理和引导社会的重要力量。这种思想无疑是对长期以来忽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性原则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依靠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民主管理教学,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民主化趋势正在得到加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成为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
(3)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人本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社会,管理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理性行为,它的存在不但不应成为人性的束缚,恰恰相反,它应该成为人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人本管理理论也就应运而生。人本管理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组织展开一切管理活动,以尽可能少地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最终实现物的增效和人的发展相和谐的管理目标”。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有: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人本管理的人文理想就是追求管理最优境界,并使人性得到最大的 ‘解放’。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管’,而是‘引导’、‘解放’”。用顺应人性的方式对每个人的优势及潜能作出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使他们能发挥最大程度的创造力,这是社会发展和人的进步对管理理论发展提出的要求。
高校应该以人为本,把人放在应有的主体位置上,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来推进管理。肖菊蓉在讨论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创新策略时,提出未来教学管理将是人本化的管理。她认为,未来教学管理重视人的情感、培养人的能力,并以使其有效释放为着眼点,形成的制度文化是开放民主、和谐融洽的文化,造就的是主体性强、自主自律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自主人。人本化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营造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建立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展现和发展人的各种潜能及创造性的有效机制。
推行高校人本化教学管理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最早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院校“学生消费者第一”的思想观念。“以学生为本”,首先它明确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即学生作为消费者进入学校,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买方,学校则成为卖方;其次,它更加关注学生的权利,即学生应具有获取知识、选择专业、选择教师和安全保障等权利;再次,它提出了学校改革的目的在于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在近年通过的《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设有专门章:“校方与学生的权利”,明确规定了“大学应该竭尽所能为学生智力和创造性的发展提供最佳的机会”,并指出研究型大学的学生还有“学习和研究领域的多样选择以及通向这些领域为指导”等权利。这鲜明地体现了美国大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有很大的启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学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学生作为投资者、消费者和受益者身份得到确立及重视。以此为契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逐步被高校中的人们所接受,进而对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教育和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内含这样的思想,即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也是参与教育、体现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的主体;学生不仅是被管理者,也是参与管理、体现管理价值和管理质量的主体。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主要表现,也是高校人本化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4)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有效开展教学管理的主要因素
“有效管理”是一个外来概念,最初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尽管德鲁克“有效管理”是针对工商企业而提出的,但却由此引发了管理学界的“有效热”。在这股热潮影响下,教育管理学界也对如何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发生了兴趣,教育管理者把对教育功能的目标,转向到效能的目标。也就是说,从“应该做什么”发展到“怎么做最有效”。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向到学校的效能管理,成为早期现代教育管理向二战后的现代教育管理转变的主要特点之一。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管什么”显然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教学管理怎么管才“最有效”。如前所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教学管理造成了落后的教学环境,制约着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最终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是调动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三方面的积极性”。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动力,根本上是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按照“有效管理”理论,有效教学管理是计划、实施、评价等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在这三个阶段中,学生的参与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参与可以增加教学决策和计划的透明度、开放性及针对性。尤其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它能加强教学反馈,促进教学研究,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参与能帮助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发现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较准确地找出教、学、管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和原因,促使有关教师及管理部门做出有效的协调与控制。只有学生这个动力因素的作用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形成推动并保持教学管理系统良性运行的合力。因此,是否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成为高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5)学生参与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基本权利
高校学生(本科生)是处于发展之中而又尚未发展成熟的特殊青年群体,他们的体格、肌肉、各种身体机能等自然生命及他们的心理、思想等精神生命都正处在发展之中。在两者关系上,自然生命发展是基础,精神生命发展是目的和归宿。学生精神生命的发展是他们区别于社会成年公民群体的一个本质特征。精神生命发展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本质特征,这一结论在自然生命意义上是被人们所接受的,但是,当问题扩展到人的精神生命发展领域时,生命活动的主动性特征却往往被人遗忘、丢弃,甚至违背、践踏。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被剥夺,在我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即使是在20世纪末的学校里还顽强地存在。她指出,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持学校发的教科书,按课程表的规定上课;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题作答。教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为何教和如何教,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教师是每日课堂生活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在日常班级生活中,教师同样是主宰者,这种剥夺因其不会带来自然生命的死亡而被忽视,甚至还因所谓教师的好心和善意、学生的无知及幼稚、需要成人教导等理由而被视为天经地义。这种现象是与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违背的。因此,叶澜教授疾呼: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叶教授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提出来的,但高等教育同样存在学生精神生命发展权被忽视的情况。在教学管理领域,问题尤为突出。很多学生不了解教学计划,选择空间有限,更谈不上参与计划的制订和修改。他们只是被成批地送入学校早已设计好的培养模式之中,去被动地接受大多千篇一律的灌输式教育,最终从生产线的另一端“产出”标准统一、缺乏个性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压抑,参与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被抹杀。在我们组织的调查中,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参与教学管理是他们的一项基本权利,学生非常希望获得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对此学校应该予以尊重和保护。
『玖』 中学生物教学水分子扩散是双向的吗
中学生物教学水分子扩散是双向的
没什么内在关系,这个是两个影响水分子扩回散速率的因素。
1、浓答度差相当于是内部由于浓度的差别而产生的一种和压力等效的作用,是看不到的
2、水柱形成的静压是外在大气压的压力作用,是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知道水分子渗透的方向,是看得到的.
浓度高低是含水分的比例大小,你理解的时候可以比作是土壤中水分的流动,哪里浓度大相当于哪里土地干旱水分少,所以水分就会流向缺水也就是高浓度的方向;
漏斗中的蔗糖溶液靠的就是这种内在力支撑它比烧杯中高出的液注。蔗糖的浓度比水高,水分会不断的渗透到蔗糖溶液中,这就迫使蔗糖溶液的液面会比较高。
『拾』 教学楼的双向楼板的允许最大跨度是多少
教学复楼的双向楼板制的允许最大跨度具体要从实验,计算,数字,力学原理上来确定。
四边支承的长方形的板,如长跨与短跨之比相差不大,其比值小于二时称之为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将在纵横两个方向产生弯矩,沿两个垂直方向配置受力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