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的目录
自序
导言·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名课研习
1. 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魏书生老师《统筹方法》研习
2. “美”、“巧”、“活”、“实”——欧阳代娜老师《岳阳楼记》研习
3. 变“讲课文”为“教读法”——潘凤湘老师《(梦溪笔谈)二则》研习
4.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理据——黄玉峰老师《世间最美的坟墓》研习
5. 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研习
课例研讨
6. 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郭初阳老师《愚公移山》课例研讨
7. 引子、主题及 文章体式——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课例研讨
8. 对“非指示性”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郑逸农老师《再别康桥》课例研讨
课例评析
9. 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竹影》课例评析
10. 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米洛斯的维纳斯》与《金黄的大斗笠》课例评析
11. 从散文文体的引导作用看散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绝版的周庄》课例评析
12. 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 ——《哦,香雪》课例评析
课例兼评
13. 关于“鉴赏者取向”与“感受性阅读”的讨论——兼评语文新课程的几个课例
14. “用件”类型选文及其教学——兼评语文教改的几个课例
15. 谋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改善——兼评口语交际的几个课例
课例综述
16. 《人生的境界》教学内容综述
17. 《拿来主义》教学内容综述
18.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内容综述
结语·在两个关联中反思,审议语文课堂教学
② 《晏子使楚》用什么背景音乐
晏子使楚》用什么背景音乐
用春江花月夜可能不错
笑傲江湖 的古筝版也不错
我认为二胡的曲子好!!!!!!!!
③ ‘晏子使楚’故事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现已选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与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④ 《晏子使楚的读后感受,视频,写200个字.
晏子是春秋时期的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外文家。而今天,我们就学习了一篇有关晏子的课文——《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出国,在与楚王三次斗智中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我非常佩服晏子,因为他善于言辞的本领,他话中有意,意中有话。如:楚王第一次想羞辱晏子时,让人把城门关起来,开狗洞。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这个洞过去。晏子的这句话代表的意思是: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的话,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的话,就应开城门。晏子以机智的语言,还未见楚王就给了他迎头痛击。
我除了佩服晏子他善于言辞的本领以外,还很佩服他的爱国精神。例如:楚王用抓盗贼羞辱齐国人时,晏子用柑橘打比方:生在淮南和在淮北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水土不同,来说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是因为水土不同的原因。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国人能在自己的国家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说明楚国是个‘强盗国’。这样既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从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中,我觉得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随机应变的人。同时我懂得了——如果像楚王一样阴险狡诈,往往到最后都是自取其辱;如果像晏子一样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维护祖国的尊严的话,往往到最后的得到的都是大家的尊重。要成为有用的人,必须要经过许多风风雨雨,首先必须会随机应变,另外要有勇气、信心、智慧……和一颗爱国的心。在以后日子里,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勇敢面对,不能退缩。费兰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懦者,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敌人;但如果你是勇者,你自己乃是最大的朋友。
⑤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网络 文库 帮助 | 设置
网络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 2010-4-6 20:52 提问者: 緈鍢雪 | 浏览次数:1340次
1.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是怎幺对付的?晏子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2.你觉得晏子是一个什幺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
3.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幺关系?问题补充:
还有什幺更详细的答案啊?我会给最高悬赏分的!!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2010-4-6 21:36 满意回答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命人关城门,开狗洞,让晏子钻狗洞进去,晏子以访狗国钻狗洞来回击。第二次,楚王以齐国没有人来侮辱晏子,晏子以下等人访下等国来回击。第三次楚王以齐国人做盗贼没出息侮辱晏子,晏子以两国水土不同示意楚国是盗贼国来回击。
晏子是拥有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的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开头写楚国仗着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应答,这是故事的经过,结果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样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我是六年级生,不太会打字,这些字足足花了我二十分钟,望采纳。
(这些答案一定对,是课后题吧,我们老师以前讲过。)已赞同278| 评论(9)
向TA求助 回答者: 音乐飘飘美乐蒂 | 一级
擅长领域: 学习帮助 动漫 宠物 电影 交友技巧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嗯嗯、谢啦~很好哦。
相关内容
2011-3-29 人教版语文课堂作业本,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答案. 要正确详细 23 2009-3-13 浙江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里的问题。 81 2011-3-17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1课《晏子使楚》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 42 2010-4-19 五年级下册语文11课晏子使楚的中心句是??? 33 2010-6-10 五年级下册 课堂练习 第11课 晏子使楚 的互动实践的等三题怎么写 21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晏子使楚》 语文 五年级
五年级下册:作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 五年级下册:单元试... 五年级下册:教案 2012-2-26五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400字52012-2-26有没有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42012-2-2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急求302012-2-2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一口语交际第1题写成作文32012-2-23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1更多关于五年级下册:作文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6条 2010-4-6 20:55 热心网友
3次侮辱晏子 赞同1| 评论 2010-4-6 21:16 热心网友
英才教程上就有 赞同1| 评论 2010-4-6 21:34 乖leaf | 一级
1 楚王想三次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却说这是个狗洞,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王只好大开城门。第二次,楚王笑话他是个下等人,晏子说他们国家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去。嘲笑楚国是下等国。第三次,楚王捉住了一个齐国的盗贼,他想,这次该抓住晏子的把柄了,看他怎么办?哪知晏子用柑橘到淮南淮北的样子,表明了齐国人能在齐国安居乐业,可是到楚国却做起盗贼。让我们知道楚国风气坏。
2 晏子是一个机智的人。
3 开头写了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好显显楚国的威风。
中间写了晏子怎样用巧妙的语言反击了楚王。结尾写了楚王以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赞同1| 评论 2010-4-7 13:49 郑沙漠 | 一级
1、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命人关城门,开狗洞,让晏子钻狗洞进去,想借此侮辱晏子;第二次,楚王以齐国没有人来侮辱晏子;第三次楚王企图污蔑齐国人为盗贼来侮辱晏子,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每一次晏子都机智应答,巧妙地反击。既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有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2、晏子是个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热爱国家的人。
3、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开头、中间、结尾的关系是:起因-经过-结果。开头写楚国仗着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应答,这是故事的经过,结果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样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赞同1| 评论 2012-3-4 13:55 热心网友
吗vcn不错bgm和你夫人那麻烦修改都干嘛那么过分每年可每次给你看厨房给他开门 赞同0| 评论 2012-3-7 20:26 1018743953 | 一级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命人关城门,开狗洞,让晏子钻狗洞进去,晏子以访狗国钻狗洞来回击。第二次,楚王以齐国没有人来侮辱晏子,晏子以下等人访下等国来回击。第三次楚王以齐国人做盗贼没出息侮辱晏子,晏子以两国水土不同示意楚国是盗贼国来回击。
晏子是拥有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的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开头写楚国仗着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应答,这是故事的经过,结果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样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我是六年级生,不太会打字,这些字足足花了我二十分钟,望采纳。
(这些答案一定对,是课后题吧,我们老师以前讲过。) 赞同0| 评论
等待您来回答3回答求赛尔号2的辅助器0回答摩尔庄园换赛尔号 换的+Q1007021481 Q上发图 一大堆绝版装备 还有超级...2回答卖赛尔号啦加QQ1728275213聊绝对划算啊速度9回答赛尔号米米号129168519的米币帐户支付密码是什么1回答赛尔号牛逼号换个网络30区的3w+站的 号0回答5怎么才会努力2回答5赛尔号求个好用的免守护辅助!50QB!!发[email protected] 发完就打在...2回答谁会用wep修改赛尔号啊,加QQ1559012853,教教我怎吗用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
分享到: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⑥ 晏子使楚课本剧台词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
人物:晏子
楚王
接待人员
两个武士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楚王 (阴险地)哈哈哈!我们国势强盛,等会儿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我们楚国的威风。晏子身材矮小,你去在城门旁边开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接待人员 是!
[晏子来到楚国。
楚王 (急忙吩咐道)把城门关上,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接待人员 (急忙把城门关上,指着洞)晏子,从这边进。
晏子 (看了看,严肃地)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的人 (匆匆跑到皇宫里)报告大王!晏子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他的意思就是:“不开城门,这就是狗国,不是狗国,就得开城门!”
楚王 (无可奈何地)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过了一会儿,晏子随着接待的人走进皇宫,见了楚王。
晏子 (双手抱拳)大王好!
楚王 (端坐在宝座上,手里拿着扇子,瞅了晏子一眼,冷笑一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 (脸色严肃)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 (猛地把扇子敲在桌上,指着晏子)哼,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 (低着头,两手一握)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 (低头看了看晏子,摇摇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 (笑了,拱了拱手)敝国有一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 (面容僵硬)呵呵呵。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武士甲 (厉声)快走快走!
武士乙 (板着脸)要不是因为要侮辱晏子,宫廷里根本容不得你出现!
楚王 (瞧了他们一眼)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甲、武士乙 (齐声)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他刚在别人家里偷钱,被我们抓着了。
楚王 (笑嘻嘻)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哈哈哈!
武士甲、武士乙、接待人员 (得意扬扬)哈哈哈!这下晏子你丢尽脸了吧?
晏子 (面不改色,站起来)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苦又小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 (只好赔不是)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⑦ 求晏子使楚 典型课例急!
窦桂梅主题语文的经典课例《晏子使楚》
【课题说明】
《晏子使楚》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原人教版大纲教材安排在第10册,课标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语言艺术”主题里。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全文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本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课标教材选入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窦桂梅老师用她自己创立的主题语文理念和模式教学这一课,是一次主题语文的生动实践,非常典型,值得欣赏借鉴。
【课堂实录】
主题:尊重
步骤: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对个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
一、抓课题,隐含主题
生:背古诗……最后背《墨梅》。
师:“不要花开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看你们,坐得大大方方,规规矩矩,说得更是字正腔圆。我呢,也是这样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吧,彼此之间鼓励一下自己,送给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话。(出示“规圆矩方”牌扁,矩字的“巨”多加了一点,变成了“短”。学生齐读。)
【评点:看似简单地交流,其间,教师那充满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正所谓“入境始与亲”。】
师:注意观察“矩”字,和你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
生:“矩”的笔画都是横平竖直的。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
师:想象一下,为什么要在“矩”里多加一点?
生:是不是要强调自己规矩多一点?
生:是要告诉自己一定严格要求吧。
师:这个“点”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要规矩多一“点”儿。对外呢,更要讲规矩,懂礼节。比如对这个人(晏子)━━本来他叫晏婴,为什么称“晏子”?
生:古代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是女性,假如窦桂梅老师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对古代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评点:牌匾的解读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又巧妙地组织了教学,引出了本课教学的课题。】
师:晏子的故事很多。
生:我知道《二桃杀三士》,《越石父》。
师:还有《金壶箴言》等。同学们可以读读《晏子春秋》,你会知道得更多。今天,我们就走进晏子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题目出示,学生读出。)
【评点: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这跟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师:“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国)。让我们读读课文。
生:“春秋末期……显显楚国的威风。”(读1、2自然段,内容略。)
师:自评一下自己读得如何?
生:还不错。(学生表情得意。)
师:的确不错,比如“大夫”,现在我们读dàifu,过去我们读dàfu。你读得很准。
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谁来评价一下读得如何?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刚才读的时候“临淄”的发音要准一些;“晏子拱了拱手”,不是“拱拱手”。
师:大家很注意听。读人家的书一定要读正确,不能丢字落字。我理解刚才这位同学,她在创造性朗读呢。请你再规范地读一次,以后表演或复述的时候你就可以尽情创造啦。(该生又读,读正确了。)
生:“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学生评议,读得很流利。)
师:注意,这里出现了两个成语,是哪两个?
生:“面不改色”和“得意洋洋”。(要求学生把这两个成语画下来。)
师:通过全篇朗读,我们发现,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呢?
生: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齐国没人了;第三次,楚王讽刺齐国人在楚国偷盗。
师: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按理,双方一定要做到讲规矩,各方都要规矩多一点。然而晏子却没有得到尊重。
师:但,不管怎么样,最后的结果呢?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让学生再齐读课文的最后这句话,并板书。)
师:尊重的意思就是━━(生依次说出“敬重”、“佩服”之意。)
师:那“不尊重”呢?
生:侮辱,蔑视。
师:“不敢不尊重”呢?
生:尊重晏子了。
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
生:不能不尊重。(教师让学生把“不能不”送进句子中变成“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评点:在教师的牵引和巧妙地点拨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且牢牢地把握了文本的重点,紧扣“不尊重”和“不敢不”通过换词训练,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味极浓。】
师:那楚王佩服晏子的什么呢?
生:读了这篇课文,我认为楚王是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才华。
师:晏子靠什么来表现他的才华?
生:表现在晏子说的那些话,也就是说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
二、依文字,铺垫主题
师:那好,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给大家读读,看看晏子的话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读。而后发言)
生:我说说第二个故事中晏子的这句话:“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甩一把汗,真的就下一阵雨?袖子举起来,真的就是一片云?用夸张手法啊。楚王不是说我国家没人吗,这样一来,楚王没话说了。
师:晏子的语言修辞手法用得真好(笑)。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踵而在,何为无人。”后人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结合课文,看看是哪三个。
生:有“张袂成阴”,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有“挥汗成雨”,意思是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师:快把这两条成语写在课文相应的意思下面。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还有呢,谁再说。
生:“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的就是“摩肩接踵”。还可以说成“比肩继踵”(另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读别的书读到的,我平时看书看得多。
师:哎哟,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们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同学们赶快把这同一意思的两个成语写下来。也要工工整整地写,一边写就一边记在心里啊。
【评点:既有词语的积累,又有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举多得。】
生: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还说了这句话:“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晏子的理由真充分,你想啊,先说我们国家的规矩,然后再说我最不中用,最后呢,就得出结论━“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所以只好我来了。
师:晏子的话里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为”。
师:用上“因为”说说这句话。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这个“因为”还可以放在哪里说?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生:晏子说话真有艺术,避免了“因为”重复使用,语言不啰嗦,理由还充分。
生:我说第一个故事中晏子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绵里藏针,他的言外之意是既然给我开了一个小门,像狗洞一样,那我就将计就计,把它说成狗洞,推理出楚国是狗国。这样听着好像很有根据。
师:那就请你给同学推理一下(课件打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学生填出,大笑)
生:我说第三个故事中晏子的话:“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晏子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环境水土不同,植物生长就不同的道理,人呢,也是这个道理。我觉得晏子的知识真丰富,拿这个比喻反驳楚王,挺好。
生:晏子的意思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变成盗贼。他没明着说,而是做了个比较,不能说是比喻。
师: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话当作典故。老师给同学配的补充教材中就有这句话。
生:我知道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师让学生把这句背下来,提示今后可以适当用上。)
师:请总评晏子的语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厉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生:晏子运用夸张、类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
生:晏子验证了一句话: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补充教材上的这句话,在这里评价晏子,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学生回过头来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时语气很坚定。)
三、品文学,深化主题
师:不过,请同学们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话,难道都是事实?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生:也是。他从墙角挖的洞,就说是狗洞,然后推理出,既然是狗洞就是狗国,的确有一些狡辩的意思。
生:另外,晏子说自己国家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也不一定有这个规矩。
师:谢谢同学们的思考。今天的一位外交官也有这样的观点(课件打出):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某外交官
师: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己默读,静静思考一下,发表如下观点(板书如下):(赞成/不赞成/说不准)
生:我说不清。这位外交官考虑外交的含义,晏子如果得罪了楚王,楚国和齐国之间就会有矛盾,所以,晏子必须“绕口令”。不过外交官的话也有道理,晏子有点逞口舌之能。
生:“我怀疑这位外交官有些忌妒晏子的才能。(众笑)
师:有意思,我相信,你理解的妒忌是说晏子在你的心中━━
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师:人家有不同的意见,你就说是忌妒,是吗?(教师表情带有不同意该生意见。)
生:……是。(学生挠头,不好意思了。)
师:我尊重你的意见,但,我更相信你的观点不一定代表最后的观点。
【评点:正是课堂的民主平等,才会得以支撑学生袒露真实的心路历程。老师巧妙的引导正是教师育人的高妙之处。】
生:我觉得每个人说话是通过大脑来思考的。在那种情况下,他有智慧,才能说出一番话,我认为晏子的口才也是智慧。晏子能随机应变,把楚王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佩服晏子。
生:我赞成。晏子有做语言游戏的感觉,你想啊,真正的外交对话能那样吗?就是楚王逼的,要是我的话,我就保持一份沉默。
生:我不赞成。晏子不是在耍嘴皮子,他既为自己的祖国赢得尊严又不伤害对楚王的尊重,他的做法令我佩服。要是我的话,我说不出来。那位外交官怎么能这样说呢?
生:我说不清楚。晏子说的的确是有依据的显示出了自己的智慧,但外交官说“晏子是在做语言游戏,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也许外交官说的也是对的,所以我说不清楚。
师: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我尊重你们的意见。有的同学不赞成,有的赞成,有的说不清。我们的确要思考:越说不清就越需要我们去说说看。如果说晏子的话感觉是语言游戏,那么,晏子的智慧肯定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技巧上,那么,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儿?
师:好,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晏子说的这些话。我们先看这句话:“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是怎么说那番话的?(学生说,教师加上“晏子看了看,说”)
师:注意这个“看了看”,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生:这能表现晏子思维敏捷,随机应变能力强,压根儿就不用太长的时间想招儿。
生:不用想了想,只是看一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生:其实,“看了看”说明晏子是亲眼所见事实之后才说的话,如果用“想了想”,就不知是不是“看了看”才说的。其实,这个“看了看”也包括“想了想”。
⑧ 晏子使楚的故事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⑨ 关于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使楚的故事:
一、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二、总共讲述了三件小事
1、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晏子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2、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能人。晏子同样贬低楚王及楚国。
3、楚王讥笑齐国人没教养,晏子举了一个例子证明原因是两国水土不同。
(9)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时代背景:
1、春秋时期,很多谋士能臣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为其主,谋取霸业。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2、公元前547年,齐景公即位。前548年,由于齐景公在晋国访问时的狂妄态度,引起了晋国高层的不满,于是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齐景公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后来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软。
3、通过这次教训,齐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晏子使楚》即是记录晏子在这种情况下出使楚国的这一故事。
⑩ 晏子使楚 视频下载地方
http://you.video.sina.com.cn/b/5527789-126431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