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时间分配

教学时间分配

发布时间:2020-12-23 08:00:27

Ⅰ 如何科学安排教学时间

科学安排教学时间的方法:
一、时间要有计划性要周密安排时间做事情。
二、时间要有限制性要定时定量做事。
三、时间的有效性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四、时间的灵活性根据学习内容调配时间。

Ⅱ 如何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时间

一节课如果40分钟,老师讲课25分钟,留学生自行理解、提问回答15分钟。

一般情专况下,师生“合用属时间”在课堂时间分配上所占比例最大,达60%左右,但也不能占的太多,必须注意留出一定量的时间给学生单独使用,由学生自由支配。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情况,要适当加大“生用时间”的比例,通常占一节课的10%—35%上下。“师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一堂课占用不得超过5%,不少的教学经验也说明了,要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时间结构,必须尽量减少教师独用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熟记教案,以便减少课堂上独自活动。

Ⅲ 如何合理利用教学时间

随着“校本革命”的不断深入,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课改”的主旋律。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得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不能为可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能使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作用。

当前全国各地新课程改革蔚然成风,形势喜人;在我县也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比赛。但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缺乏经验,以致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得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效课堂教学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 ,高科技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信息量及音、像、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手段较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有其不可比及的优越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更能有效地为学生酿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信息。使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我想和各位老师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作用”。
从小的方面来讲: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上可以减少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它绿色环保,无粉尘污染,为减少教师的职业病带来了莫大的贡献。
从大的方面来说:
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效课堂上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把它利用到高效课堂上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学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我们曾有这样的教学感受,有时在课上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现象往往稍纵即逝,学生经常为没有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遗憾。如果重复进行实验,必然会造成时间和物料上的浪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师可以重复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调节图像的大小,远近,快慢,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观察,效果非常好。
而在信息技术中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形、声、光、色、图、文则能为学生积累感知创造条件。心理学实验表明,如教学信息的呈示是纯视觉的,学生学习时的注意集中率要比纯听觉的呈示高出许多,达81.7%比54.6%.。若单用听觉学习,三小时后的遗忘率约为40%,三天后的遗忘率约为80%;若单用视觉学习,同样时隔遗忘率分别为25%和50%;若视听觉并用,则分别为10%和18%。由此所见,现代化媒体对于获得和巩固知识十分有意义。因此把它利用到“高效课堂”中更能起到“高效”的作用。
例如:物理课中“波的图像”、“波的干涉、衍射”这几部分内容,若采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教师就课本来发挥、讲授的话,就会因为抽象而使学生很难接受,我们可以利用视频播放一段动画,通过静、动、快、慢准确地将波的振动与传播、波的衍射、干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化学教学中一些实验有毒、有危险,不宜在教室内演示,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反复观察,从而达到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在小学科技里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利用多媒体把植物的种植、发芽、开花、结果等过程通过视频简略化,只突出关健过程会使学生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在地理里也可以通过视频将酸雨、火山爆发或地震等不可亲眼看到的场景播放出来让学生去体验。
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打造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其不是百厌不烦,而是“熟视无睹”。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利用来高效课堂中,能给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顺利地进入新课,能取得简明高效的教学效果。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演示实验、生活录像、科技短片、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促进高效课堂的效率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扩大教学容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用老师口述,黑板书写,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效率低。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效课堂上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

Ⅳ 您是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112~115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
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Ⅳ 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

一、用“黄金分割”原理分析教学时间分配

近年来,一些教育专家把“专黄金分割”原理引用到课属堂教学中,以此指导

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的分配,即一节课(40分钟为例),教师的主导活动时间和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应采用黄金分割,教师主导活动时间:学生主体活动时间=0.618,老师主导活动时间为40×0.618=24.72≈25分钟左右,学生的独立主体活动时间为40×(1-0.618)=15.28≈1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40分钟的一节课教师要留给学生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思考、练习、讨论等。想想也确实如此,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高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15分,而低年级则不超过10分钟。

Ⅵ 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200字

一、用“黄金分割”原理分析教学时间分配

近年来,一些教育专家把“黄金分割”专原理引用到课堂教学属中,以此指导

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的分配,即一节课(40分钟为例),教师的主导活动时间和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应采用黄金分割,教师主导活动时间:学生主体活动时间=0.618,老师主导活动时间为40×0.618=24.72≈25分钟左右,学生的独立主体活动时间为40×(1-0.618)=15.28≈1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40分钟的一节课教师要留给学生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思考、练习、讨论等。想想也确实如此,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高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15分,而低年级则不超过10分钟。

Ⅶ 一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看情况,开新课直接导入5分钟左右。讲解要点20分钟左右。教学活动15分钟左右,含听,说,读等。最后5分钟总结,答疑,留作业。

Ⅷ 一份90分钟的教案时间怎么分配

《认识复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制 第81页及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 钟,教学用钟面模型,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 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 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游戏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报数”:我们5个5个的报数到60 。哪一大组来开火车呢?----学生活动
小火车开得真不错,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这样报数,好吗?要求数报完了,小朋友都象这样坐好了,做得到吗?
二、谜语导入:
今天这节课有个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我们看看他是谁呀?调皮的孙悟空还有一个谜语要大家猜呢?你猜对了吗?
钟表有什么用呢?它能帮助我们认识时间,每天我们都离不开时间。上学期我们学习看钟表上的整点和半点。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时间。

Ⅸ 浅谈如何教学合理安排时间

一、课前评价(一)教师制定教学指导思想和内容的评价体育课的指导思想是否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学科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的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健康深入的发展,内容的安排是否按学龄分阶段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以上是评价一节体育课的开山之笔。(二)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评价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会造成学生大部分不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造成在体育课中实施困难,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反之学生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过高或过低只能取得事倍功半效果。(三)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不等同于教案,教学设计是体育课中的总的纲领,而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一个节点,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组成部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对教学设计有个合理的评价。(四)教案的评价教案的评价是评价中的重点,同时是体育教师课堂中实施的依据和手段。故看教案的编写是否合理,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组织是否严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教案的编写是否充分考虑到差异学生的合理安排。二、课中评价课中的评价也是通常一节体育课的全部流程演练,教师的引导学生按教案的流程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所以人的因素是评价的重点。故课的评价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教师的能力评价首先评价的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评价;然后是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评价。(二)学生的综合评价第一是学生的学生主动参与程度,即是课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吸引程度如何,学生是否心甘情愿的参与到课的练习中。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特征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表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帮助和配合完成教学既定的目标,第二是学生身心特征的表现,就是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神态,面色等一些体表特征,如出汗、面色情况等来判断学生的疲劳度。使得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心理也得到一定的熏陶,也就是说的育智和育德,这与教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对该项的评价是从较高的要求出发的。(三)师生互动能力的评价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的时机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或是帮老师完成某个事情,这样一来,所有的同学就会争先恐后的举手参加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故评价师生互动,要考虑到合适时机、互动的效果、互动的艺术等。三、课后评价课后教案的实施情况的分析,是否按照教案的流程顺利的完成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的任务。是否有遗漏,颠倒顺序,与设想的有多大的差距等,然后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自评,要体现出的本节课优点及不足。总结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更正自己的教学方法。看教师是否意识到本节课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评价一名体育教师能否改进与创新的前提。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评价,才能是对一堂体育课的全面评价。

阅读全文

与教学时间分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