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12 14:04:12

㈠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目标,主要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真正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自己的情绪理性地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将自探问题确定下来。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必须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点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和是否进行过课前预习,适当增加和减缓问题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实践中发现,教师直接提出自探问题,能直奔“主题”,节约课堂时间,但学生思维必须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运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大部分支离破碎,教师需要引导归纳,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还要补充,占据了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认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因此,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如果课型允许,应该先让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就是一切把学生让在“前台”。
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通过巡视的方式关注学困生,通过赞许的目光关注提前完成任务的优等生),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不需思考或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程,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已无关,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情况下低效学习。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
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另外,评价还包括对评价的评价,评价最好能用有关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原来答错的学生,要让其倾听后找出错因,更新回答。
二是讨论。通过检查,如果学困生做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教师就不需要在此着力,而应直接转入下一个问题的检查,以免浪费时间。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自探”中巡视发现的虽属个性,但带有普遍指导意义、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后发言的顺序,同时要注意好中差不同水平学生的相互搭配和成员的相对稳定。
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不是优先“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了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这两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可能在课堂反复出现,如设疑自探一、解疑合探一、设疑自探二、解疑合探二……目的是防止问题一次出示过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质疑者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质疑的某个具体问题很可能与本节学习目标无关,甚至同样的问题如果换成教师提出则属于画蛇添足。但我们应该明白,对于学生来说,“质疑”本身的意义就在于是学生自己主动发现了一个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了一个别人提出的问题。质疑再探之所以要做为课堂的一个固定环节,根本目的就是再次让学生发现和挖掘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创新精神。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它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解决的办法,包括一些甚至是荒谬和错误的想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它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试想,如果预设的问题属学习目标的要求则应作“设疑自探”的最后一个问题出现,或放在“应用拓展”的拓展部分出现。如果预设的问题不属学习目标的要求,作为教师,根本就不应该提出。因此,此环节如果确需教师“置疑”,应该是帮助学生“质疑”而“置疑”,引导学生解决“质疑”问题而“置疑”,而不可代替学生的质疑,更不可代表此环节的全部。
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置 ”疑代替学生“质”疑,重新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被动思考,把“质疑再探”变成“设疑自探”的延伸。三是教师变成答记者问,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忽视了教师的“三讲三不讲”。四是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当学生突然提出,要么不知所措,要么不懂装懂、搪塞应付。
运用拓展,是指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这是本节教学任务的“底线”,即学习目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
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
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即围绕学习目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同时编拟难度不同的习题,通过展示,让学生评价所编习题是否属于本节所学知识运用的范畴,是否具有新意,是否对加深或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以让编题者自己说说编题的动机和目的,通过对典型试题的训练,还可以验证所编试题是否切合生活实际。
以上两个步骤适应于使用此模式的初始阶段,第一步属于教师对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全面把握,也可以理解为教师让学生进行编题的典型示范,第二步让学生编题实际上是拓展延伸的“变式”。按此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好处是便于教师把握课堂进程,如果时间不允许,甚至可以取消学生编题这一步骤,因为学生在教师拟题设计下已训练完毕,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但最大的缺陷也就在于容易让学生失去编题的机会。
因此,我们主张学生具有编题的习惯和能力之后,这两个步骤可以合并成一个步骤:即让学生围绕本节所学知识先编一些最基本的习题,教师通过巡视有选择地展示给全体学生练习运用,然后再引导学生编拟一些拓展延伸性习题,同时教师还必须在备课时原原本本地进行预设习题,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
从学生被动做题到学生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学生自编自练更具有亲切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
三是反思和归纳。反思归纳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梳理,是对学习过程中解决某个重要问题的感悟,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回放和体会。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多数学生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以上仅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操作中的基本模式和要领,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西峡教研室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深深的个性烙印。就目前而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本身还只是一个“毛坯”和“框架”,还有许多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从实践中已检验到它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最可贵之处不是从某个现成的理论出发,也不是从引进什么国外的教育思想出发,而是从社会和人的发展所需的实际出发,从课堂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怎样去培养这个关键性问题出发,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的“学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这就是我们必须理解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科学实质和深刻内涵,也只有理解了这个内涵,我们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力戒形似而神异,才能达到心中有模而实际无模的境界。

㈡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体现了什么教学原理

所谓"三疑来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自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1.设疑自探: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教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并形成自探提纲。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

㈢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㈣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怎么上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单元整理课

㈤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㈥ 三疑三探教学中设疑的方法有哪些

一、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弟子规》中说到:“学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 与“探”的妙处是:一方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思考和释疑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地运用与拓展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地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模式、好方法。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还是减不下来,究其原因是课堂效率低下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只好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加大课后练习的方法来弥补不足,过重的课后作业和严格的课前预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而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认为课外预习实际上是占据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属于变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地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并通过探究去迅速解决问题;而过于繁多的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倦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此外,由于学生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所以学生不存在课外负担的问题,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媒体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异军突起的成绩,轻负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的革命”,我认为一点都不夸张。
3.增加了教师教学的乐趣:教师多年来一直做着枯燥的重复劳动:教同样的教科书,说同样的话、讲同样的习题,课堂上喋喋不休地传授知识,工作显得单调而无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真正“活”了起来,虽然课堂上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迫使倦怠的教师忙碌起来,他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才能上好每堂课,才能回答好学生的各种问题,现在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疑三探”促使教师必须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于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着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享受着教学的乐趣。
4、解决了课程改革的难题:课堂教学的操作方式不改变,即使教材再变,要求再多,课程改革也不会有质的变化,从我们近几年来的课改情况看,虽然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有生存的土壤,老师们也知道培养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可是面对各种考试和排名,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两全其美,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步步升华的过程。从设疑、解疑、质疑到最后的编“疑”,四个环节实际是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用问题创新问题的思维递进过程,学生能编拟习题,说明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从西峡县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看,全县中小学学生疑探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素质也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得到突破性进展。因此说“三疑三探”为广大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找到了一个抓手和载体,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课程实施“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㈦ 语文学科使用三疑三探模式的好处有哪些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二)
语文是语言,是感性的载体,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日常生活的应用。

说语文是语言,是因为即便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生活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下,若非是先天的缺陷,定然会使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会使用词汇形成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与心得等。而通过学习语言进而写下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与主张,只不过是把生活语言变为书面语言,使自己的见解,感受与主张等表达得更为合理。即把生活语言表达的更有文采、更为委婉、更为深刻、更为简洁等好处。所以语言教学活动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与其他学科相较而言,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我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知识交流的形成与深化。

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几年的探究,我的教学过程大致分如下几步走:

一、预习

问题设计固定形式:

1、
阅读课文,至少找出你最喜欢的的话或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说说理由或为什么?(指导:可以从表达方式,个人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

2、
针对文章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说出你的疑惑。(指导:可就某一词的使用某一句的表达效果与作用等提问。)

此预习非彼预习,学生不能是只走过场,必须要深入文本,才能解决以上看似容易解决的问题。诸如: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把握文章大意等都可以相应的解决,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深入探究文本,有自我的感知与认识,而教师在此后的讲解,可以修正学生的认知与偏差,并相应的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感受。

二、课堂教学

自主设疑——找出疑问点——发挥主动性(与预习可同步)学生点评文本或是提出问题质疑文本,检查预习成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全力以对,凝神而为。因为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对问题的回答也是出乎意料的。这样,教师掌握课堂的能力得到考验,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考查。教师不仅要参阅相关资料,熟知文本,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受,更要有敏捷的思维,体现出课堂机智,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予以化解,才能拥有精彩的课堂,活跃的氛围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要轻易否决学生的观点见解,而应予鼓励,不必迷信参考书上的答案。因为在同一文本面前,教师,学生以及各种参考书,都应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是由于“读者”(包括教师的各种参考书)的经历,学识,见闻感受等各不相同,应当产生出的不同的体验效果。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即是如此。教师应是疏导者,而非答案的统一者,所以对教师的点评,就是产生了以下两个要求:

1、
行动要求:抓准时机,适时化解。

2、
素质要求: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其中,第二个要求可谓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下,主动性被激发。思维敏捷而活跃,甚至于很多的问题都体现出时代特征而与时俱进,所以我们不能再被动的等待问题的解决,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就要求教师务必提高自身素质,开阔自己的视野,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否侧,是难以满足第一条行动要求的。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信息交流的透明度,都是愈来愈多。而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远强于教师,如果只按文本的各种参考资料,是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的,没有新鲜感,学习的兴趣是难以激发的。所以我们万不可做“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汲取不到新的知识养分,更换不了日趋老化的知识体系,甚至于落后于时代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怎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埋怨学生厌学,不知学语言。大约如同韩愈在《马说》中所发的感慨:“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要做“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则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问与答,是不必大惊小怪或以用色眼睛来看待的。也可以给学生以疏导,解惑,更有利于建立和健全学生的性格,完善其日渐成长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其所应明的好恶,并有所希望,有所追求。

有人说,语文不是政治课,不要说教。我赞同不要说教,但语文同政治历史之间的关系如同是孪生兄弟,密不可分,如将其完全割裂,可能吗?如:司马迁的《史记》是历史著作,不妨鲁迅生评定:“史记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王安石的《伤仲永》,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等政论文,也只有在政治课上讲,可以吗?适当结合,加以取舍,适时利用。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况且,传统的历史观,政治观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被修正,被更新、被替代。语文知识也在被细化,被更替。而我们还在以老眼光去看待今天学生所作所为,岂非是我们已经落伍于这个时代!如果按我们固有的眼光与理想去规范今天学生的观念理想,也不见得是全对的吧?!

我们可以给学生亮明自己的观点,但也应当允许学生有不同于我们的观点,错可纠,疑可探!一棍子打死是鲁莽的。不是“是“,即是”非“的观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是要不得的!须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也可能是面服心不服,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又有何妨?否则我们的满腔热情,都泼在冰冷的石头上,表面温温,内里冰凉!有什么教学实效可言?你伤心、难过、生气,那又能怎么样?说学生不理解你,那你又理解他们吗?结果只能是二者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鸿沟越来越深,结果越来越糟。

作为语文老师对事物我们应具备一定的洞察力,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激动时刻,义愤填膺,亦时有面红耳赤之举。但活法往往失之偏颇;落寞时候,天阴地暗,亦常有颓废失意之行,则语法往往失之消极。作为教师我们当然有激动和落寞的时刻,我们可以有激情澎湃,也可以有颓废抑郁,但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应有一颗宽容的心,以辩证的观点去解决问题,是还事物以本相,所以对于语文老师有三大忌:

一忌随波逐流

面对文本,不用心,不动心!教学都如参考答案,我们把自己置于何处?学生都买本答案书,看答案去就行了,还要我们做什么?那我们不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吗?这是我们自己看轻自己!!

二忌语言偏颇

课堂上的你,情感态度不再属于你个人!要知道,有几十双眼睛盯着你呢?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都在潜移默化着他们,要让学生跟你学些什么,你真得好好的想想啊。

三忌妄充“专家”

不要盲目自信,不要过分自大,因为自大多一点的话,就是“臭”!教师不是圣人,不是上帝,也不是万能的!古语说“教学相长”,说明教师是存在一定问题和缺陷的。何况,今天的世界,知识更新的势头如洪水汹涌,稍不留神,你就“out”了!躲在过去的光荣薄上是增加不了学生对你的景仰的。如不及时回头,有可能陡增学生对你的厌倦,何必呢?既然我们在教学中会出现“错误”,那就交给学生这个“挑刺“的机会,这未必会损害你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于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人”是学生能挑出“刺”来,换个角度来想,岂不说明他们认真听、认真想、认真思考了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你充分的调动。你获得的应当是欣喜和欣慰啊!怎么可能会产生“权威”被挑战的恼羞成怒?!由此,我们亦可以反省自己。认真准备,拓宽视野,避免“刺”的出现。诸如此,既是学生的大幸,也是你本人的大幸,因为你会因此而更趋向完美!

B、合作探疑——探究疑问点——主观与合作(常规教学)

C、集体探疑——归纳疑问点——总结与归纳(常规教学)

D、点解细节,概述内容,(常规教学)

长江后浪推前浪!廉颇老矣,不复当年之勇!所以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及时去学习“我”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加以筛选溶解归纳,努力跟上时代的节奏,尽力做一个不为人厌之“师”,方可在三尺讲台上大有作为!否则被历史淘汰的结局,必将会落到自己头上!为此文,与诸君共勉!

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能直奔“主题”,创设问题情景,占据了课堂时间,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和是否进行过课前预习、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适当增加和减缓问题的坡度,通过赞许的目光关注提前完成任务的优等生),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认真倾听,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真正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自己的情绪理性地调整到最佳状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设置具体问题,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还要补充,自探前。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认为学生自探与已无关: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学好,问题点设置的是否准确,应该先让学生提出,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因此;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音像资料,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实验操作等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归纳,即设疑自探。我们认为,如果课型允许,然后师生归纳梳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尽快形成问题氛围,教师都必须明白。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生疑”。实践中发现、会学,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时间安排不足,要么漠然视之,即围绕教学目标、质疑再探,把握不好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节约课堂时间,学生难以接受,有一个底线不能变,但学生思维必须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运行,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大部分支离破碎;要么思维跨度太大。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不需思考或没有思考的价值,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 设疑自探,主要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教师直接提出自探问题,因此:要么唠唠叨叨、解疑合探、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通过巡视的方式关注学困生,缺乏递进性,学会合作探究问题、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三是学生“自探”。自探中,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这也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通过口头(肢体)语言。二是自探走过程。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将自探问题确定下来。容易出现的误区,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情况下低效学习,要么一看就会??就是一切把学生让在“前台”?

㈨ 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需要预习吗

河南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面对即将在全县启动的“区域推进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准确把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正确解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无疑是一项十分紧迫且非常必要的工作。
感谢局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我的发言谈不上是解读,权作一次与大家的共同学习。更权威的解读,应该来自于一线的实验教师,来源于各实验学校的不断研究和艰苦实践。
一、主要环节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这样,共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还可以用八个字来说明和概括,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第一环节:设疑自探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本课的“自探提纲”并开展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解疑合探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初步完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第三环节:质疑再探
鼓励学生再次质疑,针对本节内容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深化认知的目的。
第四环节:运用拓展
师生围绕自探提纲和学习内容,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并进行适当评价。
二、操作要点 1.设疑自探环节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
步骤①: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教师就要设置问题情境,尽快形成问题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氛围,使学生生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步骤②:设置自探问题提纲。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产生。
步骤③:学生自探。学生针对自探提纲,开展自主探究。
“自探提纲”作为统领全课的核心问题,是本课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明确导向,其问题的解决程度体现了一节课目标的达成度。因此,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有深刻的理解把握,为学生的学习指明具体的方向。倡导在实施初期,使用“导学案”,在学生问题意识没有得到较好培养的情况下,教师应围绕三维目标补充设疑。
2.解疑合探环节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合探”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提问与评价。一般由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
第二种形式: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如果学困生回答正确,则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如果中等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后发言顺序。
第三种形式:讲解。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解之前不讲。
3.质疑再探环节
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勇于向教材、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㈩ 如何打造具有二小特色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第一步:“设复疑自制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编题时,可以借鉴平时考试习题的样题来出题。出题人要准备好答案,并且明确出题目的。

阅读全文

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