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桂花雨的教案设计
《桂花雨》教案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2.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3.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阅读提示】
中国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当桂花开放时,很多百姓喜欢摘一朵桂花挂在胸前,香气扑鼻。但从未听说过什么桂花雨,它能下雨吗?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表达了纯真的思乡之情。 【难句解析】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并不是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而是仅仅打个比方,是说,在母亲的内心,时刻惦记着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没有什么比得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B. 桂花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桂花雨》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原文(节选):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
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2)中班桂花雨教案扩展阅读:
《桂花雨》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C. 桂花雨 赏析
7*桂花雨
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一小 詹 玲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 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7*、桂 花 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 王林)
D. 桂花雨五年级上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关于桂花的美好回忆如下:
有一天早上走到学校门口闻到了一股香味,妈妈说这是桂回花香,桂花一般农历八答月开花,别看小小的花瓣却很香。有一种茶叫桂花茶,喝起来很香。我想要摘一枝妈妈说这是公共财物不能随便采摘要爱护它们。
《桂花雨》是2010年10月1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散文,作者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引起人们很多美好的遐想。
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盈着桂花香。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的示范。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充分地朗读和对文本的扩充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E.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修订版哪一棵好说课一点
我们网站有很多,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小语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说课2007-01-31100分120KB-0页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小语二上教材介绍耗点:20点版本:未知下载:12次文件类型:上传:admin《和时间赛跑》说课材料说课[原创]2011-11-030分6KB-0页《和时间赛跑》说课材料一、说教材《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耗点:20点版本:新课标下载:0次文件类型:上传:人生需要感悟古诗两首之峨眉山月歌说课2011-08-310分6KB-0页古诗两首之峨眉山月歌说课。一。说教材。《望洞庭》这首山水小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湖而写,读来意境优美,让人回味无穷。“湖光秋月两相合”,在诗的开头,刘禹锡用简短的七个字,就把日暮秋月下的洞庭湖呈现在眼前。那粼粼水光与蒙蒙月色和谐地交融在一..耗点:免点版本:未知下载:5次文件类型:上传:因为有你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原创]2009-05-11100分5KB-0页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耗点:免点版本:人教版下载:129次文件类型:上传:cbsgfy美丽的西沙群岛说课2011-05-140分1KB-0页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说教材《美丽的南沙群岛》是苏教版小学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描写景色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与丰富的物产。全文..耗点:免点版本:未知下载:4次文件类型:上传:风灵草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说课[整理]2011-04-050分110KB-0页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耗点:500点版本:新课标下载:0次文件类型:上传:张海荣19760809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桂花雨》教案及说课稿[整理]2011-03-020分8KB-0页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桂花雨》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清文章主次,抓重点部分,发挥想象,描述文中情景。2、知道略读类型的课文学习方法,领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耗点:免点版本:新人教版下载:5次文件类型:上传:阿乡永远的一课说课2010-11-220分5KB-0页永远的一课说课。说课材料。一、说教材。《永远的一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板块《考验》一组课文中的第一课。课文讲的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欧阳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空旷的操场上经历风雪考验,站立五分钟的事。这一课在同学的心目中是“永远的一..耗点:免点版本:未知下载:9次文件类型:上传:因为有你浓浓的语文味《恐龙的灭绝》说课2010-06-080分5KB-0页浓浓的语文味《恐龙的灭绝》说课稿。浓浓的“语文味”《恐龙的灭绝》说课稿。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956。浓浓的“语文味”《恐龙的灭绝》说课稿。&nb..耗点:免点版本:未知下载:9次文件类型:上传:因为有你恐龙的灭绝说课2010-06-080分4KB-0页《恐龙的灭绝》说课。一、教材分析:。《恐龙的灭绝》这篇课文一篇科学类的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的介绍。。二、学生分析:。对于我们班级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男同学来说,对神秘的恐龙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外的时候,通过课外书、电视,对恐..耗点:免点版本:未知下载:6次文件类型:上传:因为有你乌鸦和狐狸说课2009-11-060分4KB-0页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国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板块中的第二课《乌鸦和狐狸》。。《乌鸦和狐狸》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乌鸦叼到了一块肉,停在大树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他对乌鸦讲了三次奉承话:假惺惺的笑着问候;假装关心小乌..耗点:免点版本:未知下载:17次文件类型:上传:admin《母亲的帐单》说课2009-05-190分6KB-0页母亲的帐单教学说课耗点:免点版本:新标准下载:18次文件类型:上传:wstjtjt月光曲说课[整理]2009-05-160分28KB-0页本课为人教版新课标六年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含有ppt和word两种格式.很适用的!。耗点:500点版本:新课标下载:0次文件类型:上传:tengw课题资源说课[原创]2009-04-250分304KB-0页好好耗点:500点版本:泰山版下载:0次文件类型:上传:郭连成修鞋姑娘说课及说课课件[原创]2009-03-140分508KB-0页参加区基本功大赛的说课稿,经市骨干指导。。修鞋姑娘。第2课时。上庄中心小学王晓芳。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我的阅读教学是在“立足工具,弘扬人文”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在教学中遵循“深入文本..耗点:500点版本:北师大版下载:3次文件类型:上传:yjft1979黑孩子罗伯特说课22009-03-120分41KB-0页说课参考资料耗点:20点版本:北师大版下载:4次文件类型:上传:狂野之风2008一夜的工作说课[整理]2009-03-160分284KB-0页一夜的工作说课耗点:免点版本:未知下载:34次文件类型:上传:因为有你一路鲜花说课[原创]2009-02-170分7KB-0页此说课的题目是《一路鲜花》,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11课,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解析说明..耗点:20点版本:河北版下载:16次文件类型:上传:尹杉杉笋娃娃说课2009-02-200分4KB-0页笋娃娃说课耗点:免点版本:未知下载:19次文件类型:上传:admin《庐山的云雾》说课及教案2009-02-070分9KB-0页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单元解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耗点:500点版本:苏教版下载:5次文件类型:上传:qiji
F. 小学语文五年级7*桂花雨 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