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各位老师考幼师证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活动设计或者教案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分
1.教师要写自复己认为有制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2. 贵求幼儿园大班比较新颖的趣味性强点的教案一篇,谢谢各位同仁!!!!
一、教学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孩子在咿呀学语的期间便对汽车产生浓厚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汽车能发声,能行驶,能将人或物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幼儿每天都能看见各种不同的汽车。他们爱观察车辆,特别是中班的幼儿已能辨认出一些常见的汽车,而且喜欢把各种汽车玩具拆拆再装装。于是,我就设计了这节“关于特殊功能车”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复习、巩固对各种车辆的了解。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各种汽车的名称和用途,增强了幼儿的社会性常识,揭开了幼儿的在生活对各种车的好奇与困惑!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幼儿对于汽车的结构、种类有简单的了解。
2. 学习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行为。
3. 知道这些多功能的车与人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生活关系。
4. 简单了解紧急电话的用途
5. 激发幼儿表述的愿望,能大胆的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各类汽车,并且了解每种车的特殊功能和用途,(如消防车是用于灭火的,邮政车,是用于运送信件的), 认真比较各种特殊车之间的外型与功能的不同(如消防车是红红的,有梯子,而救护车却是白色的,等)
说明: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有些车型的特点不是很明确,有的时候也很难分辩出各种车的真正用途,以致于在生活中感到好奇和困惑。因此,应对各种车的外形和结构有所感知!
难点:幼儿可以用完整,明了的语言,说出各种车的特殊用途,并能说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要用什么样的车!(如。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消防车 等)
说明:幼儿年幼无知,语言不流畅,只有时常纠正,改变幼儿的说话说“后半句”的习惯,才会真正的让幼儿说出完整,明了的句子,积极的讲解才会引起幼儿的重视并能主动地响应,真正地“导之以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完整话语的引入才会真正的使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说出心里所想,所感。
三、材料准备
1. 教学挂图《各种车型的图片》
2. 提供若干场景的图片如:“受伤现场”和“路边花草枯萎”。
3. 收集各种车辆的模型,及玩具
4. 各种车辆的卡片
5. 紧急电话的图片及红绿灯的图片
6. 各种特殊功能车的声音录音磁带、录音机
四、 活动设计思路
一、布展与认知
1. 看教学挂图及车模型
认识这些特殊功能的车辆;如:洒水车、消防车,救护车、垃圾车、吊车、等,老师在把车模型拿出来与幼儿分享,老师进行提问,让孩子们说一说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车,并且说出这辆车的用途
2.猜谜语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教师用语言引入:“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换个方式考考你们,那就是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不好?那规则就是,请你 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 回答这是什么车?明白了吗?那好,现在请听题咯。”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开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盖楼房时运重物,长长手臂真神气。(吊车)
——失火,救人都要它来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信件信件用啥运。 (邮政车)
——警察拿枪保护它,银行门口经常停。 (运钞车)
3.交流
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谈一谈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倾听,适当的介入幼儿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语言(如:我见过公交车,公交车是给人带来方便的交通工具)
4.观察比较
——出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图片
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
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救护车上有红十字。
观察这些车的车轮,有些车的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车子有两个,四个车轮或六个车轮等。
提示幼儿:中班幼儿仍然保留着直觉行为性思维的特点,对自己行为的计划性、预见性较差。因此,生活中的交通安全事故时 有发生。据此 对幼儿进行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拿出安全知识图片让他们在看看、讲讲、议议中初步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哪些是危险动作,怎样做才是安全行为,通 过一些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地自我保护的方法, 逐步建立起新的安全文明的行为方式。
5.互动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各种场景的图片,幼儿手中哪着各种车的卡片,让幼儿想一想,(如,有人受伤了需要什么样的车,发生火 灾了,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车)让幼儿到前面来自己粘贴,这样互动游戏可以提高自我参与学习的乐趣,并能巩固加深幼儿对特 殊功能的车理解
五、活动流程
通过图片,认知车的外形及名称——通过谜语,了解特殊车的功能——通过交流,使幼儿可以用完整简单的语言说出车的特殊 功能——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各种车的外型不同——通过互动游戏,巩固加深了幼儿对各种车特殊功能的理解
六,活动延伸
1.听各种车的声音
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
警车和卡车等)
说明:经常听一些声音,会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有所提高,激发孩子们爱探索的精神
2.紧急电话及红路灯
教师用话语引入: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他们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吗?
幼儿自由回答
出示110 120 119 的图片让幼儿说说,这些电话都是什么电话?在什么情况下拨打?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纠正引导
出示红绿灯图片 让幼儿说说在过马路的时候遇到红灯时怎么办,绿灯怎么办,黄灯怎么办?
学习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说明:教给这些紧急电话和交通安全知识,是让幼儿们可以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常识
七,活动结束
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教师:小司机们,我们出发吧!
这是我的教案,按照上面的上,应该没问题··但是你一定要用儿语说话·
3. 幼儿园大班个位数分解1 2 3 4 5 6 7 8 9 10
1+9=10
2+6=8
3+4=7
4. 幼儿园大班两位家长授课,一个是做糖三角,一个是讲了沉与浮 写一篇听了两位家
设十位上的数字为X,则个位上的数字为7-X。【原两位数为:10X+(7-X),所得的三位数是100X+10X+(7-X)】(根据三位数是原两位数的9倍列出方程) 9【10X+(7-X)】=100X+10X+(7-X) 9(9X+7)=109X+7 81X+63=109X+7 ...28X=56 X=2 7-X=7-2=5 即原两位数为:2×10+5=25
5. 急!!!请各位能人帮我设计一个以“菊花”为题的大班讲述活动(生活经验)
好神奇诶!我们复的考题跟制你们的一样的诶。我们14号考,你呢?我们不会是一个学校的吧?我写了个活动目标你要不要参考一下,不过如果咱俩真是一个学校的,你可千万别照抄啊,怎么也得改几个字。活动目标:一、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菊花”进行讲述二、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植物说实话,这题目真难写,我也就这个水平了,你也就参考参考吧。
6. 怎样教大班认识十位个位教学视屏
1. 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掌握数与量的对应,知道数字逐渐增大;认识数字0;会规范写数字0—10;完成练习P5(一),P6(二、三),P10。
2. 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认识“>”、“<”、“=”,学会运用(结合课本P7);完成练习P18(一),P19;1—100数字表。
3.能根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按两种属性(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4.学习10以内序数,学着顺着数和倒着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感受数的连续性,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单双数排列的规律,并能发现规律知道接下去该排什么,中间漏掉了什么;能分辨10以内最大的单数、双数和最小的单数、双数。P37-41.
5. 学习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初步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6.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认识“+”和“-”,理解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7. 学习6和7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进一步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理解6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完成练习P21-22.
8. 学习8和9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进一步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理解8和9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完成练习P23-24,26.
9.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能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理解10以内的加减运算;完成练习P25.
7. 大班数学20个位是什么意思 大班数学20个位是( ) 十位上是( )
0 2
8. 怎么教大班孩子加减法
20以内的数的分成及加减法,是幼儿对数与量的基本认识。是幼儿园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如何教好“20以内的加法”呢?我在这里谈几点自己教女儿学习“20以内的加法”的心得。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
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开始倒数。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前后关系:
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从5往前数,往后数,从
11往前数,往后数。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7与8哪个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念题。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的方式,
却不知道读法。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到“加”时,就是
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候就是往前数。
第五步,教会孩子认识个位与十位,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
例如: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
1、数手指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
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
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
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是14,
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2、个、十位相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加就是5+2=7,十位与十位相加就是
1,那么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减就是5-2=3,十位与十位相减
1-0=1,那么15-2=13。
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数手指”只适合两个数中有一个是单数的加法算式,因为如果两个数都是双数,那么手指就不够用了;而“个、十位相加减法”虽难学些,但能适用于所有算式计算,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建议用“个、十位相加减法”。
9. 急需大班语言故事《眼镜哪去了》的教案 谢谢各位了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及角色粗心的性格特点。
学习独立保管好自己的专学习用品,属不遗忘、不丢失。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幼儿用书《眼睛哪里去了》。
活动过程:
听故事录音,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谁找不到眼镜?他的眼镜到哪儿去了呢?”
师生共同听故事录音前半段。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交流:
——“熊的眼镜会在哪里?”
“为什么他会找不到自己的眼镜?”
“他的眼镜应该放在哪里?”
听看结合,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
阅读故事,边听教师完整的朗读故事。
幼儿自由结伴讨论故事内容,教师巡回聆听:
——“我们帮助小熊想想办法,怎样改正自己的缺点呢?”
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提升相关经验:
引导幼儿积极讨论:
——“我们的学习用品增加了,那怎么样使这些学习用品不丢失呢?”
师生共同归纳统计保管物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