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幼儿园教学中应怎样利用直观教具
幼儿园通常运用的直观手段主要以下几种: 【实物直观】 【模具直观】 【电化教专育直观】 【语属言直观】 【动作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使用需要注意: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 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以教学为主,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是目的。
㈡ 什么是幼儿园教具什么是幼儿园学具两者的区别
幼儿园教具,是幼儿教师在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内幻灯等器具。
幼儿园容学具,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时用来帮助理解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等器具。
教具和学具的区别是:
1、使用对象不同。幼儿园教具是幼儿教师上课时使用的。幼儿园学具是幼儿在学习时使用的。
2、器具功能不同。幼儿园教具是教师讲解说明事物的器具,幼儿园学具是辅助幼儿理解事物的器具。
3、结构性能不同。相比较而言,幼儿园教具的结构复杂,而幼儿园学具的结构更加简单一些。
㈢ 幼儿园教师为幼儿教具选择应该注意什么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运用相应的玩教具来辅助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要合理选用玩教具及其它相关的学习用具进行教学。玩教具作为幼儿学习的辅助工具,它起到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是引导和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如何恰当地使用玩教具来促进教学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总结了一些体会。
一、明确玩教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合理使用玩教具对幼儿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玩教具,这与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有直接关系。对幼儿而言,有了玩教具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会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自由发挥其想象和创造能力。
有效使用玩教具,有利于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有利于增强幼儿对认知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可以很好地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有效使用玩教具,会使枯燥变为有趣,使抽象变为具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学中玩,玩中学,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有效使用玩教具,既陶冶了幼儿情操,又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用玩教具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的情景感受,如让幼儿戴上头饰,使其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使幼儿身临其境,兴趣盎然,增强和发展了幼儿自身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有效使用玩教具,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用纸箱做成的山洞,在纸箱上面贴上动物图案,让幼儿练习爬;用布和棉花做成的套圈,让幼儿练习跳;将挂历纸刷上油漆做成金箍棒等。不仅使幼儿在情景游戏中锻炼了走、跳、爬、平衡的能力,而且使幼儿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玩教具的选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用玩教具
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要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来选用玩教具,既要考虑玩教具在哪些环节来使用,又要考虑如何运用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切忌因为选用玩教具的种类过多,或选用样式不当而起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或是因为选用不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教师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导言部分出示了一个角色玩偶,她告诉幼儿今天请了一位“小客人”,可是她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没有丝毫联系到这位“客人”,就仿佛“客人”从未来过。有的幼儿看看老师,又看看“客人”,表情很疑惑。既然这类玩教具与活动无关,就不要出示。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很多的玩教具,从多媒体课件到玩偶、操作卡片、头饰,活动过程中让幼儿目不暇接。活动中孩子们玩了个不亦乐乎,可是对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情感的培养却未见成效。可见过多的使用玩教具,分散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并没有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玩教具的使用不宜过多,也不能过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环节、合理安排,使用得当,充分发挥玩教具的辅助作用。
2.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玩教具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发展水平也不相同,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等都存在差距。不同年段的幼儿对玩教具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中、小班幼儿的故事课中倾向于看图片和手偶表演。而大班幼儿则适合用操作式图片和戴头饰分角色表演。一般来说,中、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游戏来学习的。而大班幼儿是通过观察、模仿、操作、体验和与他人(教师、同伴)相互作用来学习的。为中、小班幼儿提供的玩教具既要美观有趣,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体验和游戏中学习。为大班幼儿提供的玩教具,要在此之上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求,促进幼儿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3.玩教具的选用数量要适宜,并确保质量和安全性
目前,幼儿园中可供选择的玩教具很多,有的是从市面上购买的,也有的是由教师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或者是利用自然材料(沙、土、水等)直接呈现给幼儿。无论是何种材料,首先应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如果是废旧物品制成的就应消毒后使用,如果是市面上购买要看其是否含有害物质,是否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低龄幼儿咬或打玩具。同时,玩教具投放的数量要合理,分配均匀,避免幼儿间相互争执。大班年龄的幼儿所使用的玩具或材料需要合作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协作配合,培养幼儿间分享和合作意识。
三、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在玩教具使用中的指导作用
充分发挥玩教具在教学活动中的促进作用,离不开幼儿教师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及幼儿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恰当合理推荐使用玩教具。其次,教师在发挥好示范作用的同时,鼓励、启发、引导幼儿在运用玩教具过程中的创新性活动。最后,幼儿教师要对每次幼儿玩教具的使用效果进行记录、分析、总结,为更好的发挥玩教具的作用积累经验。
总之,玩教具的使用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合理选用,正确指导,充分发挥玩教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㈣ 幼儿园配备了很多玩具和教学用具,我想问具体都有些什么
幼儿园有很多玩具和教学用具,比如说积木七巧板就是幼儿学习和锻炼智力的很好的玩具和教学用具
㈤ 幼儿园老师如何有效的使用教学具
教学器具多样
如何有效利用
这个关键在于结合教学
把教学器具用在里面
㈥ 幼儿园大班教学用具怎么做
什么道具
㈦ 幼儿园美术手工教学需要哪些工具
工具不外乎彩笔。剪刀。绘制多种图形的尺子(很多孔的那种)。小刀(最好是塑料的)...... 材料就多了:各种纸板。干净沙子。彩色胶泥(有模具的好用)。小木棍等等。这些都是常规的。
㈧ 幼儿园里需要安装哪些必要的教学工具
是指软性装饰还来是硬件源的?硬件设施的话就是楼上说的桌、椅、矮柜、孩子每人一个的抽屉、挂衣服的大架子之类的。软件的,也就是幼儿园老师最辛苦的,需要跟着不同主题更换的环境布置,首先,因为环境材料是要和孩子互动的,所以要注意几点,1、富有童趣,2、具有教育意义,3、安全(避免用钉子、尖锐的物品或玻璃等),4、牢固(不用一直反复修补的)。材料可以用:卡纸、手工纸、瓦楞纸、橡塑纸、KT板、双面胶、封箱带等等。
㈨ 浅谈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教学具使用价值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 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今天,进行幼儿科学教育就必须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途径等方面去探讨,通过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和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 二、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在我们当前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有的把传授多少科学知识,掌握多少科学技能作为评价科学教育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样“舍本求末”的做法,花时多多,效果微微。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明确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对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一起来回顾。 互动问题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互动问题二: 在《纲要》提出的这五方面的目标中,大家能不能提炼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中的核心是什么?(也就是它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纲要》中非常突出的强调: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幼儿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的核心是: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三、明确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动物、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自然现象等许多方面,教师要对幼儿探究的活动所涉及的探究内容和关键经验、相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要有准确的把握。 互动问题: 在《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中,运用了哪些语言来强调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求中,提到了“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些都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预设的教育内容或者操作材料远离幼儿的生活,或者超出幼儿的年龄阶特点和认知规律,尽管浪费很多时间讲解,幼儿并不感兴趣。例如:在中班的一次有关物体弹性的探索活动中,师生共同收集了松紧带、弹簧、橡皮筋、海绵、乒乓球、木块、石头、铁钉、布等材料,教师问幼儿哪些材料有弹性,一些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因为它能弹得那么高;另一些幼儿则说乒乓球没有弹性。这时,老师犯难了,因为从理论上讲,乒乓球应归于没有弹性的物体一类,但从直观上说乒乓球又是有弹性的。解释来解释去,幼儿还是不理解,最后不了了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些偏难,因为有关乒乓球是否有弹性的探索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乒乓球也没有必要在本次活动中投放。 因此,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易操作的、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所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及周围的人有用处,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省编教材中《我的小手》、《有趣的关节》(中班)、《认识五官》等内容都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科学活动的内容,有的是老师预设的,也有些内容是随机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带领孩子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启发幼儿联想自己和周围人的衣着、饮食以及环境的变化,感知四季的明显特征;在课间,我们带领孩子们玩“找影子”的游戏,幼儿在玩中很自然地就能发现在什么情况下看得见影子,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影子,有的时候影子在前,有的时候影子在后;小朋友们都爱吃冰淇淋,有一定的“冰会融化成水”的经验。有一次,在玩冰块时,我拿了玻璃杯,装了满满一杯冰块,问小朋友,如果冰块化掉,那杯子里会有多少水?许多孩子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一杯冰块会变成一杯水,于是我把杯子放在太阳下,很快,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一杯冰块融化后只有半杯水,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感知了“融化”的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光靠猜想是不准确的,要亲自动手试一试、看一看才能得出结论。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在农村有很多便利的条件,比如菜地多,饲养的家禽、家畜比较普遍,树木、竹林等也便于幼儿观察,是很好的活教材。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科学活动和生活紧密的融于一体,让幼儿感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身边处处皆科学。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流程一般包括:猜想、操作、验证、记录、交流、总结,我们应该怎样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呢? 四、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刚才我们提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有了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