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小鼓和大鼓》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大鼓和小鼓 活动目标: 1、认识大鼓和小鼓两种乐器,能听辩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2、在大小游戏中能听音乐作出相应动作,感受 ta ta , ti ti ta 两种节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各一面,活动道具一个,《大鼓小鼓》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伴随钢琴《大鼓小鼓》师生做相应的动作入场。 要求幼儿学习倾听钢琴声音的大和小。 二、游戏——极大极小,极高极低 在钢琴声中加入大小鼓的声音,让幼儿听到大鼓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立即反应的动作,感受大小、高低。 如:听到大鼓的声音手上举,听到小鼓的声音蹲下来。 听到大鼓的声音张大嘴巴,听到小鼓的声音闭上眼睛等。 三、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1、出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听辩声音的区别。(音量、音质、节奏) 2、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引导幼儿从肢体中获得大小游戏的方式,并在钢琴和鼓声中游戏: 如:听到大鼓拍手,听到小鼓拍腿;听到大鼓跺脚,听到小鼓拍手等。 3、出示活动道具,引出大象、小狗和大鼓、小鼓进行配对,并引出歌曲《大鼓小鼓》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4、听音游戏听CD玩游戏。 第一遍:听到大鼓、大象时走路,听到小鼓、小狗时跑步; 第二遍:听到大鼓、大象时手上举拍手,听到小鼓、小狗时蹲下食指相碰; 第三遍:听到大鼓、大象时做打大鼓的动作,听到小鼓、小狗时停住闭眼。 四、结束部分 出示活动道具,以教熊和猴子学习大小鼓结束活动。
② 爱打鼓的猫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戏剧表演》
课时: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剧,了解音乐剧的特点。了解音乐剧中的戏剧性。
2、欣赏和感受音乐剧中的各种音乐形式及多种舞蹈形式的完美结合。
教学重点:1、首先培养学生对音乐剧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查阅音乐剧《猫》的相关资料。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认真欣赏各种形式的音乐和舞蹈。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从《猫》剧入手,我巧妙的把问题放到了故事里留给了学生了解音乐剧的戏剧性。
1、导入:
⑴“在一个特殊的夜晚,每年一次的杰里科族的猫的家族庆贺会上,每个猫依次向来访的人类解释他们是谁,并且指出猫有三个名字:家庭里日常使用的名字、较高雅文气的名字和秘密的名字。年轻天真的白猫维克多利亚跳起了独舞"请到杰里科舞会来"作为开场,他们正在等待他们的领袖--英明的老杜特罗内米,今晚由他挑选一只杰里科猫,这只猫将被派到九重天上"获得"新的生命。每一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成为具有另一生命的杰里科猫”。
⑵ 介绍《猫》是音乐剧史上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每周8场,星期一休息,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据说告别演出那晚,一位在21年中先后看过700场《猫》的观众泪流满面,被剧组邀请走上舞台,与每一位“猫”热烈拥抱。全场掌声雷动,此情此景感人至深。充分的让《猫》剧的轰动效应再次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有一种渴望知道《猫》的强烈愿望,形成自觉自愿的想去探究的学习心态。
第一个问题是:上网查找出那一只猫最后被选出而获得新的生命?
目的:了解整个猫剧的故事
音乐剧《猫》剧情梗概
第一幕子夜的舞会使猫疯狂在一个特殊的夜晚,每年一次的杰里科族的猫的家族庆贺会上,每个猫 依次向来访的人类解释他们是谁,并且指出猫有三个名字家庭里日常使用的名字、较高雅文气的名字和秘密的名字。白猫维克多利亚跳起了独舞“请到杰里科舞会来”作为开场,他们正在等待他们的领袖-- 英明的老杜特罗内米,今晚由他挑选一只杰里科猫,这只猫将被派到九重天上“获得”新的生命。每一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成为获得重生的杰里科猫。 珍尼安尼朵茨是一只老刚比猫,她整天不是睡觉就是闲逛;“兰塔塔格”,是一只爱搞恶作剧、对异性魅力十足的猫;被遗弃的“富有魅力的格里泽贝拉”是一只杰里科猫,她已离群多年,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这次她发誓要回到家族里;强壮的“布斯托夫·琼”是只25磅重的猫,他把时间都花在吃上;
当仁慈而英明的领袖"老杜特罗内米"到场时,整个家族一片欢腾。它们准备了一些节目:群猫表演了一出名叫"波里科狗进行曲下的佩克族与波里科族的可怕的战斗"的戏。猫们穿着敌对派的狗的衣服向对方狂吠。表演被邪恶的麦克维第打断,猫们四散奔逃!老杜特罗内米平息了骚动,"杰里科舞会"如期开始,全体猫们跳舞欢庆。
③ 小班《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幼儿园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 完整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