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国学《村居》教案
《村居》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高鼎。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前言】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村居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赏】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村居》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2. 小班国学课怎么导入
百家姓
3. 小班国学《时间很珍贵》教案
设计意图:
时间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观念淡薄,所以做事拖拉的现象随时可见,整理玩具时边玩边整理,作业时东看看西摸摸,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父母急急忙忙地拖着孩子上学,而孩子呢?却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边吃早点边欣赏着路边的风景;在教学中,我们也何尝不是因为幼儿的拖拉现象而影响了下一环节的开展呢……大班幼儿应逐渐培养起珍惜时间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才能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仅停留在"认识时钟"的层面上,时间概念在幼儿的脑海中还是模糊的、抽象的。因此,本活动设计是以体验和激发情感为主的社会活动,同时借助于《喜欢钟表的国王》这一绘本故事的启发,旨在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与人们生活、自身努力的关系,真正感受到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从而达到做事不拖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活动目标:
1.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表述表达。
2.在故事的情境中,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在体验中,养成珍惜时间、抓紧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PPT、勾线笔、白纸、定时器一只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时间的概念。
1.交流旅游的经历,体验路程远、时间长。师:小朋友,你们出去旅游过吗?那从张家港到**地方远不远?你怎么感觉到的?
2.在很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圆像什么。
出示一个圆。师:坐车**地方去要花很长时间,那我们能不能花很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圆像什么呢?大班小朋友要想的快,说的快。
3.提问:如果把圆变成钟还缺什么?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快说出还有数字,还有针,说明钟在孩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4.出示钟,简单认识钟的数字与指针。
教师: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钟,看看上面有几个数字呢?一起来数一数。那这些数字是按什么排列的呢?这个叫顺时针。除了数字还有什么?有几根针?分别叫什么呢?
教师小结:长长的叫分针,短短的叫时针,还有一根细细的看着在走动的叫秒针,谁能看出上面是几点了呢?小朋友大约说一下,有的小朋友能一下子说出几点,对时间比较掌握了。
5.提升经验:除了钟,我们还能怎么知道确切的时间?幼儿这个方面的经验很丰富,回答出:我爸爸的手机上有时间的、汽车上有时间的、还有手表上等等。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有观察能力,真棒。手表、钟表、手机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时间,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
4. 幼儿园小班国学经典百家姓教案
教学目标: 1、勇敢地沟通有关名称的来源,清楚自个儿名称的独特性与涵义。 2、通过解说、探讨,清楚百家姓的涵义。 3、体会我国姓氏的充实,启发孩子认知百家姓的兴致。 教学预备: 1、预先请孩子向爸爸妈妈们清楚自个儿的名称的写法、涵义与起名字的故事。 2、写着孩子名...称的海报,贴于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展示写着孩子名称的海报道入 1、幼儿教师:你能找着自个儿的名称在哪儿吗? 2、孩子到海报上找到自个儿的名称。并学习用“这就是我的名称,我叫ⅹⅹⅹ”的句式表述。 3、幼儿教师:我们的名称都相同吗? 4、幼儿教师总结:我们人人均有一个名称,人人的名称均不一样,有些名称有2个字,有些名称有三个字,另外还有一些是四个字的。 二、找寻姓的奥秘 1、幼儿教师:名称内的1、个字是啥?你们的姓是怎样来的?可不可以改姓哩?为何? 2、幼儿教师总结:孩子是大人的小孩,因此,有些小孩是跟父亲姓,有些小孩是跟母亲姓。 3、幼儿教师:你姓啥?你明白有哪一些姓吗? 4、孩子述说,幼儿教师记录。 三、加强认知自个儿的姓氏 1、幼儿教师:你的四周有没与你同姓的人?你明白哪一些人与你的姓一样吗? 2、幼儿教师:我们我国的地才能大啦,总共有十几亿人口,因此有很多姓,如此多的姓在古时候就编成了本书,我们便叫它《百家姓》。 3、幼儿教师展示《百家姓》的书,并读一读百家姓的内容,让孩子了解充实的姓氏。 四、探究名称的秘密 1、幼儿教师:我们孩子的姓是跟父亲或母亲的,不是任意起的,那你们的名称是怎样来的,有何小奥秘吗? 2、勉励孩子述说家里的亲人给自个儿起名字的过程或意义。 3、幼儿教师总结:原本我们大人不是任意给我们起名字的,我们孩子的名称是有一定意义的,表述了大人对我们的希望,与对我们幸福的祝福。 五、完结教学:《我为伙伴起名字》 幼儿教师:喜爱自个儿的名称吗?你除这一个名称,另外还有其它的名称吗?其它人会怎样叫你?你乐意为伙伴取一个既特别有美妙的名称吗? 相对于这一知识的接受,孩子还是较易的。对自个儿的姓的认知,及其涵义也较有兴致。一个个七嘴巴八舌的要说说。 在此一完结教学里,孩子能非常踊跃地讲出于己名称的好,发言比较热烈。
5. 小班国学教案,出则悌
活动设计背景《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大班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幼儿愉快、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作为简练、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幼儿灵性。
活动目标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幼儿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主动化解矛盾,友好的对待伙伴。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1、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小红花、字卡、教学图片、手偶、古筝音乐、曲谱
活动过程
一、 诵读导入,培养幼儿情绪:带领幼儿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二、 复习诵读古文,理解古文含义。
1、播放课件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爱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兄弟姐妹们友好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大朋是怎样照顾小朋的,我们可以向大朋学习什么?(关心友爱,不计较物品,说好听的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兄道友,弟道恭--言语忍,愤自泯。”
3、逐句讲解,梳理含义,着重讲解个别补偿用字的含义:“兄道友,弟道恭”是说大哥哥大姐姐要有好的对待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不要耍小脾气,要尊敬哥哥姐姐。“兄弟睦,孝在中”是说大家有好和睦的相处,就是爱爸爸妈妈,爱长辈的海孩子。“财物轻,怨何生”就向大朋一样,不计较吃的用的,乐意分享,互相关心,大家就不会埋怨别人了。“言语忍,愤自泯”就是说把不好听的话都人在肚子里,多说好听的话,那么愤怒、生气的情绪自然就消失了。
三、 复习诵读,巩固幼儿记忆。
1、请出手偶裁判,幼儿比赛诵读:瞧,熊博士听见小朋友们美妙的读书声,都跑过来欣赏了,欢迎欢迎!小朋友给熊博士表演一次怎么样?提醒幼儿富有感情的诵读,感受古文所传递的道理。
6. 小班适合的国学诵读
可以借由《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等进行简单的版识字教育。其三权言、四言的富有节奏的形式,也适合培养孩子的语感。
这都是蒙学很重要的作品,但是其中一些内容不是非常适用于现代社会,若要教孩子读,必须注意引导。
其他的书比如《幼学琼林》这种,其中包含非常多天文、地理、史事、常识等中国古代的典故,也可教孩子诵读。但前提是教授者应有较为广博的知识。
7. 春来啦国学小班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一些东西来描述春天的景物;
2、能够用手部动作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来表示这些动词;
3、能够了解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4、会用学会的动词描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
教学对象:小班幼儿
教学准备:课件《春天来啦》
教学时间:20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
小朋友:喜欢/不喜欢。
老师:有的小朋友喜欢春天,也有小朋友不喜欢春天。那么老师请小朋友说说,在春天来了,大自然会发生什么变化呀?
小朋友:(把春天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罗列出来)
老师:很好,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一个神奇的春天的世界里去玩。
2、开始上课:
首先播放课件的首页“春天来啦”
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太阳公公,他的眼睛怎么样啊?
小朋友:他的眼睛在眨!
老师:对了,太阳公公的眼睛眨呀眨。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个“眨”的动作。(先集体做,再请若干小朋友进行表演)。
接下来依次呈现春天的画面,要求小朋友根据画面上的内容用一个次动词进行描述,比如说“蝴蝶飞来了。”然后在用动作表示“飞”这个词。
3、巩固:
将课件回放,再次呈现画面,复习词语之后要求小朋友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可以用这些动词来描述。比如“眨”,除了眼睛之外,还可以用来描述星星。这一环节是为了使小朋友巩固这些词的用法并运用到生活中。
结束部分:
引导小朋友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万紫千红的春天——色彩学习
我眼中的春天——画出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春天在哪里》——儿童打击乐教学和歌曲教学
2、科学领域:外出观察春天的变化,也可适当养些小动物如蝌蚪,观察它们在春天的变化。
3、健康领域:春天要怎么样保持身体健康。
8. 小班国学经典的总目标
小班国学经典的总目标,我个人的理解如果是针对孩子的话应当达到以下几点:
一、生活习惯总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时间,睡眠习惯,排泄习惯,饮食习惯,进餐习惯,整理物品习惯等,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常规。
2、有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具体目标:
1、养成午睡习惯,能够独立安静入睡。
2、知道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不大声讲话、不东张希望。
3、有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
4、能根据自己需求随渴随喝。
5、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不穿反鞋。
二、卫生习惯总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初步的卫生常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帮助幼儿获得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初步培养幼儿不怕伤痛、乐于接受幼儿园体检、预防接种和疾病治疗的态度及行为。
具体目标:
1、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让幼儿知道并掌握洗手、洗脸、漱口、擦嘴的基本方法。
3、让幼儿懂得要保持自身的清洁(勤剪指甲常理发,按时洗澡、洗头、换洗衣裤等)。
4、初步懂得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
6、教育幼儿不随意捡东西或将脏东西放入口中,懂得讲卫生。
三、学习习惯总目标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好问乐学。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3、培养幼儿遵守学习纪律、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坚持性。
4、培养幼儿学习时能与同伴互助、合作和分享。
具体目标:
1、初步了解笔、纸等学习用品的用途。
2、学习上课坐姿端正,懂得举手发言。
3、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学说完整话。
4、正确、安全使用美术用具。
5、了解书的结构,学会一页一页翻书。
6、培养幼儿看书兴趣、懂得珍惜书、爱护书。
四、礼仪习惯总目标
1、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习惯,与人交谈合乎情理,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理解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划。
幼儿园礼仪:
1、知道入园、离园时的礼仪要求(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说再见)。能做到,并养成习惯。
2、培养幼儿要爱护公共设施。了解取放物品的礼仪,轻拿轻放,培养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家庭礼仪:
1、掌握敲门、开关门时的要求。
2、了解接电话的正确方法,明白电话铃声响起后要接电话。
3、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不打扰大人的交谈。做客结束时,知道与主人道别。
公共场所礼仪:
1、知道在公共场所如何讲话,学会倾听。知道别人讲话时,不打断别人的话,不插话。
2、学会在图书馆的注意事项(轻声细语、不污损图书,书归原位)。
基本礼仪:
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你好、再见”。
2、知道递接物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双手递接。
五、安全行为总目标:
1、培养幼儿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生活中安全标识。
2、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及重要性,懂得自我保护常识。
3、养成集体活动中规则意识,了解户外活动中自我保护方法。
具体目标:
安全意识:①认识红灯和绿灯;②行走时知道右行礼让;③知道火警119和匪警110;④远离火、电。⑤知道走失后不要动,原地等待父母。
自我保护能力:①不做危险性动作;②不完危险型游戏;
六、品德行为总目标
1、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2、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3、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培养幼儿尊重、真诚、友善的优秀品质。
具体为:
1、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能适应集体生活,能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
3、让幼儿知道“教师节”、“三八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的意义,培养幼儿热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感受新年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品质,即初步的劳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