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数一数教学反思

数一数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12 12:31:41

Ⅰ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反思

今天王老师到我们学校对我们这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我有幸能得到王老师的指点,收获很大。
《一共有多少》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加法的起始课,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数数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现实世界过渡到数学的符号世界,认识加法算式;知道加法算式也是“继续往后数”的计数策略,体会加法的意义—合并。教学重难点在我的整个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实物演示—图像表征—符号运算”的过渡没体现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最好的手段,而在我这节课中考虑到符号表征在第一单元数数的时候已经有这个意识,在此基础上不必要太花时间,所以直接省略了。然而我忽略的一点是学生虽然会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小棒,画简单符号等)来表示数字,但是还没有经历过用图像表征,符号运算来表示加法的意义,也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从中我也更深刻明白,不能自己一味地自我以为,而是要真切的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明白他们缺乏什么,需要什么。由于我之前那错误的意识,也导致我在课堂上准备的学具,教具都不够充分。老师的教具用小棒代替了,孩子的小棒被手指代替了,也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与环节的链接比较散
第一环节:通过笑笑带着学习用具来做客,以笑笑这一熟悉的人物,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通过“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情境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然后教师模仿笑笑用小棒代替铅笔来演示,这里处理的不是很好。首先教师用小棒代替铅笔,学生思维有点反应不过来,到底要说铅笔还是小棒,其次由于下一步考虑到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是几支铅笔,所以就设计为把两部分合起来之后学生是看不到铅笔,想以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很明显在我的课堂上由于小棒很小,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今后教学中还是要注重模型。关于模型没用好还体现在原来准备好的贴图铅笔模型和圆片模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而没有及时应用在教学中。导致紧张的原因,主要是对课堂上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上不够得当,也就是对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有几只熊猫”这一情境图的设计原计划是想让学生理解有条件才有问题。没考虑到学生能说得那么好,结果在这里我就兜兜转转,走教案绕了一圈,主要也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对核心问题的设计上还相对欠缺。在这节课上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语言往往最有可能误导孩子,在后面圆圈图(主要是对前两个情境图知识点的巩固)出来之后,本来是想问“怎么这三个情景都能用3+2=5这个加法算式计算呢?”,我就说成了“不对呀!怎么就可以用3+2=5呢?不用其他的呢?”结果预设中的“因为他们都是求把3个和2个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答案没出来,而是说出了“你不喜欢3+2=5可以用2+3=5呀!”或者是“还可以用1+4=5”等等哪些算式结果是5的回答,也因此没有突出重点。
考虑一年级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到十分钟,在两个主情景过后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放松休息的小环节,可以伸伸懒腰,或者是趴着休息一下,时间不多,但是这对孩子们接下来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很好的帮助。这也是我每一节课上都有在实行的,个人觉得效果很好。
“一共有几支铅笔”和“有几只熊猫”这两幅情景图都有其特别的用意,“一共有几支铅笔”仅仅是让学生初步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最后并通过数一数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进入到算式解决问题。同时,这一情境图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经历从实物操作到图像表征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从用铅笔演示到学生用小棒演示这个过程。而“有几只熊猫”是在第一个大的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圆圈来经历了从实物到图像再到符号表征,最后懂得用算式表示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也就是说3+2=5是在学生经历了这样整一个过程,并明白了是要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这个加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再让学生说说3、2、5在这两幅图中表示的意义,最后再让他们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解决。在我的整一节课中都没有突出。
第三环节:练习的设计上量还是相对较少,设计不够合理。特别是最后一道“说一说3+2=5在图中表示的意义”,前面课堂中基本上都是在探讨3+2=5,在这练习中可以适当调整成“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4+1=5来表示?”
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主要问题是整节课看起来都是老师在说,而是缺少了让学生多说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没有体现小组合作意识,其实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推动力。这节课可以合作学习的地方有:铅笔图让学生用小棒演示时,可以互相演示给同桌看;熊猫图用圆圈表示之后如何数?可以先跟同桌说一说;3+2=5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时,可以先告诉你的同桌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老师教和学生教在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让不是很懂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慢慢懂了。
四、板书设计乱
一个黑板写了三个3+2=5,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很有可能误导学生。板书也体现不出重难点,黑板上都是老师的字迹,而没有学生的作品,感觉整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黑板上没有直观的模型,都是一些死板而且书写不是很好的文字;最后就是格局分布不合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谨记:板书设计要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还有一点我要提高的就是书写的能力。
今后要改进的方面有:
一、 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参,要吃透教材,对教材非常熟悉,理解知识点要到位,这样才能在生成的问题中抓到有价值的东西,为课堂所用。
二、 在课的设计上,环节与环节之间要做好整合,以防让人感觉课很散。
三、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力求做到每一节都训练。
四、 要加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特别要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大声发言的习惯。

Ⅱ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习惯。通过对该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新知。
这节课,主要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提炼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明确:在两数已知的情况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应该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并记住这一题型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与支柱。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摆飞机图,突破这一知识点,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2.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数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用数学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能根据图片提供的大量信息,选择一些有用的数据,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根据具体的题意,按要求提问、并解答。
3、注重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听课中,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爱说话,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注意坐姿,写字姿势。反复提醒学生专心听讲,不但要听老师的话语,最主要的还要听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发言,因此,我时不时的让学生重复别人发言中的要点以及问题,比如,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往往爱丢“除以”的“以”,这样不但引起回答错误同学的重视,更主要的是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
4、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中,往往缺乏时效性,因此,合作前,我注意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并及时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5、在课堂上对个别学困生指导不够,这些学生思维不活跃,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板书过多使用彩色粉笔,导致后面学生看不清楚。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Ⅲ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1、根据题意来画出线段自图,帮助理解题意,从而得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3、初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虽然学生的语言不够准确,线段图画的不够美观,但是他们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能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做了铺垫。

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关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小华家养了7只鹅,养了10只鸭,养鹅的只数是养鸭的几分之几?课前预设即使这节课不上,也会有许多学生会列式:7÷10=7/10,但是如果把例题稍作调整,变成“小华家养了10只鸭,养了7只鹅,养鹅的只数是养鸭的几分之几?”,估计很多学生会写成10÷7=10/7。怎样解决这个难点,学生理解了不仅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还能够为后面学习分数应用题找单位“1”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学生学不透,似懂非懂最后还是不懂,只要题型一变化就不会了。怎么办?我如何找到解决难点的切口呢?
例题很快教学完了,我想到了利用身边的资源,还是教室,前几节课我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分数,学生不是兴致勃勃吗?省时、高效!好,我就“故伎重演”吧!
“你能仿照例题在教室里找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吗?”
邱奥丽和我一样“故伎重演”,想到在上分数的意义这节课里举过的例子。
“我们班有22名男生,30名女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多好的问题,就在教室里,就是我们自己身上的问题,学生没有办法不产生兴趣,我立刻在黑板上做简要板书:男生22人,女生3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班上其他学生的思维被邱奥丽的这个问题激活,马上有很多学生举手。
看着数学成绩总是难以及格的卢义旺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一定要给他个机会。
“卢义旺,你会解决邱奥丽提出的这个问题吗?”
“会,用22÷30=22/30”
连卢义旺都会做了,看来这节课是成功的。举手的人又增加了。我继续问:“还有谁能提出问题?”
没想到比卢义旺还差一个等级的陶征虎也举手了。我兴奋极了,请他起来。
“我们这组有5个男生,9个女生,我们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尽管是邱奥丽的翻版,但对于这样一个平时数学只能考二、三十分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我又喊了不及格的凤良胜,他也成功地回答出:“5÷9=5/9”
太骄傲了,我!这几个学困生都会了。
提出问题、列式解决,学生一连提了四个问题,我都一一板书如下:
(1)全班有男生22人,女生3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22÷30=22/30
(2)第四组有男生5人,女生9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5÷9=5/9
(3)教室有2扇门,4个大窗户,门的数量是窗户的几分之几?
2÷4=2/4
(4)教室有4盏日光灯,5台吊扇,日光灯的数量是吊扇的几分之几?
4÷5=4/5
亏他们想得到,要是继续说下去,估计教室墙上的标语也会被他们挖掘出来。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什么,而是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
到此,应该说这节课已经高潮迭起,但是我没有罢休,继续进行引导。
“请仔细观察这四道题,你能发现什么?”
沉默了片刻,邱奥丽举手了。
“我发现这几道题都是用前面的除以后面的。”
瞧,你给学生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便会回馈你什么样的答案。要的就是它了,我继续发问:“你说的‘前面’和‘后面’是以什么来区分的?”

Ⅳ 一年级数学数数,读数教学反思怎么写

数学问题的解决在一年阶段涉及的题型还只有单一的加法和减法,只是深度从20以内数的加减逐渐提高到100以内数的加减。虽然用的数不同但题型是类似的,能否有固定的解决问题模式呢?在期中复习阶段给学生总结了做题4步骤:1、找已知条件:具体的体现方式是圈出题目给的数字。此步骤的目的是避免孩子列式时出现下列错误。例如依据题意原本要列的式子为:14-9=5会有很多学生列出式子:14-5=9。其实基本的计算学生已比较熟悉,而解决问题考察的就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错误的话和谈能力的运用呢.2、分析数学问题:体现方式标出关键词。由于题目考察形式的单一,故很多问题中的关键词就能马上判断出用加法还是减法解决问题。例如:一共:当一共出现在问题句时。肯定求的是2个数的和用加法。比:当出现a比b。。。。。。?这样的问题形式肯定求的是2个数的比较结果用的就是减法。比如求多多少、少多少、贵多少。。。。。。等等。还有\已经:当问题中出现这样的词语时肯定涉及到整体部分和另一部分的关系用减法。3、列式要求学生列式与计算分开。列式是要求学生看步骤1圈出的数字先将2个数字大的写在前小的数字写在后,再依据步骤2找到的关键词用+号或—号将2者连接起来。

Ⅵ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学反思

每分是一个圆,那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不可以用教学中我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出这个分数.

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教学时来,我是按照一般的课型进行自的。即“复习---新授---练习----拓展”。教学重点部分,我采取先找条件中单位“1”。紧扣分数的意义,先找单位“1”,看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分,比较的量有这样的几分。突出单位“1”,突出比较量和标准量的关系——转化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方法是先文字再出示图,先出现文字的目的是先找单位“1”,看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再看图,说思考过程。同时十分注意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倍比的结果,从而为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供了机会和保障。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最后的教学效果还感觉不错

Ⅷ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着重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它是学习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问题的分析解答的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对比观察两个问题的线段图,引导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画一条线段图,什么情况下画两条线段图。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为后面解决分数除法问题和稍复杂的问题做好方法上的指导和铺垫。
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学习效果上看,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真正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还需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

Ⅸ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教学反思

   “求一抄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最简单、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充分理解题意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全文

与数一数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