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素描头像的画法和步骤
1、首先用铅笔对抄素描袭头像开始打形,简单勾画下头发、面部、以及颈部的形态就可以了。这是一个三分之二侧脸的男人头像,平常画的也比较多,结构透视把握起来应该不难。
注意事项:
在这个三分之二素描头像的绘画中,造型和结构相对来说不是很难,比较难的应该是人物的形态,抓准仰视视角的形态是重点也是难点。
❷ 完美教学素描头像 与素描长期头像的区别
完美教学素描头像不管你处于绘画的初级、中级以及高级阶段,都可以持续使用文本,版直接脱离绘权画基础进入创作领域,而素描长期头像则是需要很扎实的素描功底,且画的标准不在于复杂,不在于细节,在于整体感和美感,刻画细节时不要为细节而细节,细节并不是越多、越精细越好,它主要在于整体关系,慢慢刻画。
❸ 素描头像怎样画啊,初学者该怎样学
多画,有一定的基础最好画写生,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人的面部结构,临摹固然可以,但是那是初学者做的事。对面部有一定的了解了,多画写生会对你有很大的提高。
写生多了,你记的东西也就多了,不管是考试的时候给你出什么样的题目你都可以在你的记忆里找到相应的内容。
你也不可能只考试默写,对你考试写生也是有好处的。
临摹有太多的弊端了,临摹在你还没有一点点基础的时候可以起到一点点的提高作用,但是想要临摹对个人的临摹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认真度和观察能力,但是,不一定你所临摹的画每一张都是很好的作品,我看过的这方面的书籍也有相当一部分,我刚开始学画画的时候看着都是很好,但是现在要我去看有相当一部分垃圾作品,如果是色彩可以多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但是素描头像就不行了,这类大师的作品是少之又少。
只懂得记是没用的,重要是对头部的了解。
我在我们省统考的默写头像考了93,我觉得还算可以。
对头部的了解才是最重要的。
抓特点…找骨点…重块面。不难理解吧?抓特点就是说看人的五官,脸型有何特点,然后抓好型。找骨点就是说找出头部的那些骨点的具体位置,然后深入刻画。重块面就是说,着重暗部的刻画,该暗就暗,该亮就亮。
其实呢…大多数人的默写都是建立在多画的基础上的…!
❹ 画素描头像的步骤
画素描头像的步骤如下:
1、起大形使用较长的14B软铅笔,找出人物大概的形象,以及构图。握住笔的末端,尽可能使用长直线,讲人物的头,颈,肩关系交代清楚。
构图:构图注意头的大小,大约占纸的长度的一半,半侧人物面朝的一面留白宽度大于后脑勺的留白宽度,用线轻一点,以便于修改,尽可能的使用长直线。
(4)头像素描教学扩展阅读
素描常见问题:
1、形体画得“歪”
这是由于起草不严格造成的错误。素描中物体的特点就是要“静”。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重心、对称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中心垂直线位置,垂直线画不垂直,就会使物体重心不稳,产生“歪”的错误。
解决的办法是:起草时,左右两边要同时起草,不要等到起完一边,再起另一边。
2、画面太“空”或太”满”
这是由于构图不当造成的错误。物体太小太集中,就会造成画面的“空”;而物体太大太散,画面就会“满”,甚至有时画面会“盛不开”物体。
解决的办法是:在一开始就要把整个物体的组合外形找准,按照构图的要求做好定位辅助线,在进一步深入的时候,不要轻易改动构图的定位线,否则,就会破坏构图的初衷。
3、轮廓线太“粗”
这是因为画者还没有树立起“体面”观念,不懂得物体的轮廓是由“面”的转折形成的,不懂得形体是用明暗对比出来的。
解决的办法是:加强观察感受,排除非素描习惯的干扰,将“粗线”的一侧向暗部或背景过渡。
4、轮廓线过“虚”
这是因为画者错误地认为:越是立体的物体,它的轮廓越虚;越是后面的物体,它的形体越虚。
解决的办法是:依靠观察,依靠感受,了解视觉的“双眼视差”现象,学习造型的“线面”转换关系,不受 “主观”影响,客观地表现对象。
5、透视面过“大”
初学者常常把物体的侧面画大,这是因为他们对视觉透视缩变现象理解的少,主观地认为,原来“那个面”没有那么小,没有完全按照客观观察的结果去画。这说明,生活中的习惯还影响着画者。
纠正的方法是:认真学习透视规律,严格掌握比例关系,客观地表现对象。
6、画面太“灰”
灰的直接原因是物体亮部画重了,这是由于明暗对比观察不足造成的,应该在调整时加重明暗交界线,提高亮部的明度。
7、画面太“碎”、太“平”、太“板”
造成这三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表现物体主次不清。
其中“碎”的原因是,物体刻画的部分太多、太强。“平”的原因是物体刻画不充分。“板”的原因是,物体刻画缺少变化。以上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整体观察,整体表现,主次技术掌握不够。
解决的办法是:在素描步骤的熟悉造型阶段,就应该综合整理出静物的整体印象,找到静物的主次部分,在刻画中严格按整体和主次的要求进行,并及时作出调整。
❺ 学素描,如何画好素描人物 素描人物基础教程头像图解
一,以线条定位,也就是整体构图安排,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头部和下巴线部位进行定位。先勾勒出头部简单轮廓,确定人物头像的大致形态,然后在头部与下巴之间用定位线找出眼睛的位置,再由鼻子和下巴之间的定位线确定嘴巴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头部的整体姿态。
❻ 如何画好素描(人物头像)
素描就是注意几个方面,1要细心观察,2注意个个不同处微秒变化与不同就是对比拉,3切记内部结回构要找准,要理解记答于心中.4对形体要敏感用线要准,要狠,5要时刻充满激情,6与老师和学长多交流不要怕丑,7要时刻信心满满但不是自负,7多看好书这是关建见多拉就是没吃过猪,也见过猪跑.见多时广就这理,不说拉,我的经验都告你拉自己试去吧.
❼ 素描图片,想学素描怎么开始,素描头像教学视频,美术
素描是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学画画都是从素描开始的,怎么开始,首先现在互版联网时代,学习的方法各种权各样,千变万化,最好的方法我觉得是报一个培训班,有老师指导,学习进步的更快,如果不方便,可以网上学习,网络教育,课后同样有老师指导,只不过是在线的。而在线学习平台也很多,比较好的平台,有腾讯课堂、潭州教育、等等。
以下几句话希望你记住:学素描一般是先画几何体,再到静物素描,再到人物,千万别一开始就学人物素描,你是学不会的。
❽ 如何画好真人头像素描画的技巧
素描头像教学一直是整个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衔接几何石膏、静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带手与全身人像基础。因而,教好它与学好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就高考美术而言,素描头像是我们每年经常碰到的考题。相对于半身带手、全身人物像,它是简单得多;但尽管如此能够切切实实画好的为数仍然不多,而存在的问题倒是方方面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 “大的基本形特征” 总是把握不住。主要表现在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画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画成老年形……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两眼的视线不统一,观察头像不整体,其距离画得过宽必然会拉宽脸部基本形,过窄脸部的基本形就会变瘦。2、五官画得过小,脸部就会挤成一团,造成脸部臃肿;五官过大,脸就会相对变小,从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头像也就变成了畸形。3、当眼睛移动向右时画左眼,移动向左时画右眼,画出来的两眼必然不会在同一视线上……
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1、调整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看形不看线,显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线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边缘变化而不看形的大特征。2、看形要花时间去比较线,找出大小、长短不一的正确比例关系。3、固定焦点透视的变化,观察形体时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画头像时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动,就可能导致画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与头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这些毛病的出现都是因为画者作画时没有注意到形体整体关系与透视变化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绘画进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时,我们就应该马上停下来,从画面整体性把握的角度,来认真思考,反复分析基本形大动态的变化,以及形体整体调子的轻重变化。
二、“花”与 “乱”的缺点在画面中表现也很突出。它们是指画面形象上所出现的许多黑白相间花斑,好像水面上的浮光掠影,要么暗面到处都是光亮区域,要么亮面到处都是黑斑区域,让人感觉形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异常凌乱。产生花、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是由于过于刻画局部而没有顾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关联造成的,东一块西一块杂乱无章。2、是由于铺调子的色度不够均匀,第一层色度画不均匀,用线过于凌乱;再加上第二层色度也画得不均匀,线条还没有第一层重,这种不均匀的色度多次重叠则会出现许多黑斑或光斑,从而画面显得到处都是乱蓬蓬的线条……
解决它的办法也有两方面,1、铺暗部调子时用笔一定要均匀,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调子的同时要注意与结构相结合。2、如果亮部的斑点过多就用橡皮把它轻轻擦掉。如果暗部过多则可以用手指轻轻的揉,以使得它的调子更趋于统一,3、就是作画时必须避免盲目用线,注意到线条一定要表现到形体、体现到结构的转折。
三、“腻”与“木”也是我们画面中常犯的错误。腻是指脸部找不到明显的形体转折面,到处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还没有色度变化,木跟腻的画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于过分夸张形体的转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块块被割成的木头组成的。
解决的办法是:1、人物都是有骨有肉、有方有圆的形体,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时,该方的画硬一点,该圆的画软一点,亮部转折轻而准确,用笔用线得当,其毛病是可以克服的。2、作画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为追求某种形体转折风格的话,还应是提倡正确的处理画面的“前、中、后”三度空间。
以上是我们在高考素描头像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学生存在的常见毛病,尽管它们随着教学的深化能够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这里仍希望部分学生特别是初学者认真对待。
在西方造型艺术体系中“无点不成线,无线不成面,无面不成体”曾经典地概括了点、线、面、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点是线的基础,线是面的基础,面是体的基础,在素描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辨证地运用三者的相关理论,来启发、引导学生,对我们素描教学上档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绘画学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那么怎样运用“点、线、面、体”的本体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并借此抛砖引玉。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是指大体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细的分析,反复的比较。通常情况下,正确的观察方式有利于教与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不同的专业老师对观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当的多。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要提倡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其理由有两个方面:一、大体、粗略地看有利于我们观察物体的视线总在整体之中。二、一开始就进入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是不利于整体印象的形成;相反,在其思维里面还会出现杂七杂八的形象。由此可见,我们不难发现先观后察的观察方法是合逻辑的、科学的,在教学中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
“先观后察”先观,观什么呢;后察,又察什么呢。这里要分为以下三方面来阐述,一、先观大的体积,大的动态。要求视线放得很宽,有些同学在这里很容易犯错误,因为他们的视线很容易集中到某些小的形体上去,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也始终盯着那个小地方画;其结果是到最后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但出不来,而且到处都是七零八乱的碎形象。二、观调子时先看主要的大的明暗交界线。两条主要交界线:后脑到下颌的与颞骨到下颌的,他们的起伏变化,将直接体现头部结构的转折变化,也将直接决定头像是否有体积,有空间。三、察小形中的大形,察小体中的大体。这要求我们始终要以一种整体的眼光来审视形体,坚持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统筹局部的观念。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表现”。这是因为它是整个素描教学实践体系的核心,无论是观察方法,还是不同的技法、技巧等等,都要围绕着“表现”进行;一幅画能否成功或者完整将直接取决于怎样表现。上面我们深入的学习了怎样观察,那么如何运用这些观察的成果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呢?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四方面:一、学会用大的长短线概括形体的大动态,强化形体的大印象。二、学会用排线概括形体的大明暗,表现形体的大体积。排线是点、线的结晶,由于它很容易形成体积,而且概括性极强,因而在素描作画中运用地相当频繁。三、找出两条主要明暗交界线,并加强其对比。注意要用大的长短线、大的排线去找,要用大的明暗去加强。明暗交界线不是两条单薄的线,它通常具有面的性质,体的厚度,加强它实际上就等于加强画面的大体积。所以,整个作画过程中要反复抓住这两条主要交界线,把握它的结构转折变化。四、深入刻画视觉中心,视觉中心是一幅作品所要表达情感,传达画者主观思想情趣的的地方;因此,需要切切实实重点刻画。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五官的形体,2、五官的空间3、五官的体积4、五官的质感。深入的刻画其目的就在于塑造形体的严谨,空间层次的分明,体感的强烈以及质感的真实。
最后,让学生学会整体“调整”。整体调整是作画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但其作用不会因为它是最后一步而减弱;有些时候反而在加强。这里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恰当地处理好作品的完整性即可,这种完整性必须包括:1、大的体积完整,2、大的块面清楚,3、大的线条节奏感强, 4、小的“点睛之处”精彩耐看。
综上所述,“点是线中的点,线是面中的线,面是体中面”深刻地概括了点、线、面、体作为绘画的本体语言辨证统一关系。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我们作画的全过程,并且大大地推动了素描教与学的往纵深方向发展。
动态速写技术是画家成熟的标志。人体的动态速写要求画者不但要具备较高的造型能力和整体意识,还要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熟练运用解剖知识的经验。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说,动态速写的学习要放在基础训练完成以后,相反我们应该在基础素描训练的同时进行动态速写练习。在欧洲,人物速写被当作主要的造型训练手段,现在国内有些地方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培养人物速写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动态速写与静态速写有很大不同,在随时变化的对象中,你无法用反复观察的方法捕捉对象,也无法用事先准备好的方法表现对象,动态速写依靠的是对对象动作变化过程中动态的“选定”和对选定动作的感受和记忆。“选定”是动态速写特有的技术。选定是指画者对活动的对象瞬间动作的特定选择,也就是速写者面对自由活动的对象人物,在对象一系列动作中选择最有造型意义的瞬间动态。动态速写动作的选定该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选定的动作要有“造型性”;另一个是动态要具有美感,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比方说,我们在选定一个人跑步动作时,要选定最能体现速度、力量和矫健意味的动态,也就是腿部跨度最大、手臂摆动幅度最大的动态,假如我们选择了手脚重叠时的动态,画出后的效果就会像是走路而不是跑步了。对选定动态的感受和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个一次性过程,而不像素描那样可以多次反复地进行。这种一次性记忆必须是感受性的,如果失去了感受性的记忆,我们所画出的动作可能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只有凭借对特定动作感受的特殊性,再辅之以对人体解剖知识的了解我们才有可能画出诸如疯狂的跑或悠闲的跑等等避免雷同的作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仅靠瞬间的观察来完成一幅特定动态速写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必须依靠对这个特定动作的一般性经验和相关知识记忆补充,才能完整地完成作品。要在动态速写训练中做到上述要求,必须学会“抓住”和表现“动态线”。动态线是人体中表现动作特征的主线。动态线一般表现在人体动作中大的体积变化关系上。人物侧面时,动态线往往体现在外轮廓的一侧;当人物正面时,动态线会突出于脊椎和四肢的变化。抓住动态线对于画好动态速写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画好动态线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动态线是由人体动作变化产生的,它是外形上最明显、衣服与身体贴得较紧的部位。
(2)画动态线时,要抓住大的部位,抓关键的动势并注意动态的重心。
(3)动态线是非常简练的线条,要根据动作的复杂程度决定动态线的多少,在每个动作中,主要的动态线仅有一条,其他的是动态辅助线。
(4)抓住人体的各个关键部位的结构关系,如头与肩、手臂与躯干、骨盆与腿、大腿与小腿的关节和小腿与脚的结合处
动态速写的作画步骤是:
(1)认真观察动态对象,选定典型动态,集中精神,全力完整地感受动态特征。
(2)迅速画出主动态线和动态辅助线。
(3)凭观察或记忆画出体积关系。
(4)迅速画出表现动势的衣纹。
(5)凭观察和解剖知识填补细节。
(6)按照画面结构要求调整形式节奏。
(7)刻画头部完成。作为初学者,开始画动态速写是有一定困难的。
初学者在刚开始画动态速写时可以选择重复性强的动态对象进行练习,如拉锯、铲土等,待技术熟练积累起经验以后,再进行诸如舞蹈、体育方面的动态练习。动态速写是一项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和培养专业精神的训练课程,只有常年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才能练就一手动态速写的硬工夫,为将来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熟的动态速写技术是画家成熟的标志。
❾ 素描头像打型方法
工具:模特、素描纸、6B铅笔、4B铅笔、擦笔、画架
1、绘画前,先观察模版型,感受其图像特权征,分析图片的处理关系。
❿ 头像素描基本理论知识
1.素描头像的概述
素描头像要做到形神兼备,首先要求形准,然后才是神态表现。画得像与不像,关键是能否抓住对象的造型特征,如脸型、五官特点等。
作画前观察了解对象,熟悉对象特征,作画时就不会顾此失彼,以致丢掉基本形。同时,画前观察,增强对对象性格的认识,也有助于以后的神态刻画。
真人有丰富的局部细节和表情,运动会造成形体的变化微妙。对这些复杂的形体,除了遵循一般的素描表现规律和方法外,必须对各部分结构作深入了解,从内部结构来理解外部的形体变化,而不是单纯地描摹形体的外表。这样才能做到主动完整地表现对象。
画好素描头像,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应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进行头像写生练习,再画半身像,最后才是全身素描。
在写生实践中,运用素描基本原理很重要,它能帮助解释难解的现象,但更多的是要在不断的作画过程中去体验与感悟,积累经验。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熟练地把握塑造对象。
2.头骨结构
头骨的形状决定了头部的外形特征。整个头骨的正面和顶面呈长方形,侧面则接近正方形。这个方形比例对于掌握头部的体积概念非常重要。头骨由脑颅骨骼和面颅骨骼构成,其中额骨、顶骨、预骨、枕骨构成坚固的球形脑颅骨。鼻骨、颧骨、上颌骨、下领骨等,构成面颅骨骼。
人的头骨上有一些突出的结构点叫骨点。骨点的位置决定着头像的轮廓和形体起伏。如果将骨点用线连起来,即形成头部造型的基础。骨点是头像写生中必须深人理解和划画的部分。
3.头部肌肉
额肌:位于额骨正面,眉弓上方,向上:提拉眼眶上的皮肤与肌肉。
皱眉肌:位于眼眶上沿,靠近眉心,拉动眼眶皮肤向中心运动。
眼轮匝肌:位于眼缝周围,负责闭最的工作。鼻肌:位于鼻孔上部鼻侧处,扩大或缩小鼻孔。额肌:位于颧骨到嘴角处,提拉上屏和嘴角。上唇方肌:星放射状分布于鼻子左右的面部,起提拉上唇等作用。
口轮匝肌:位于口缝周围,主要负责闭嘴和其他嘴部动作。
下唇方肌:位于下唇周围,做各种嘴部动作。颌肌:位于正领上方,上:提颌部皮肤,前送下唇,咬肌:位于下领角上至颧骨处,完成明嚼动作。
4.五官比例
人的五官位置和形态特征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头部的比例长有“三庭”,横有“五眼”。“三庭”是指发际至眉间、眉间至鼻尖、鼻尖至下巴,这三段的距离相等。“五眼”是指正面验的宽度可以五等分,左右脸边至眼角、两内眼角之间均为.个眼睛的宽度。
般成人眼睛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处,儿童和老人的在三分之一以下。眉外角弓到下眼眶,再到鼻翼上缘,三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两耳在眉与鼻尖之间的平行线内。
5.头部基本特征
脸形即头部基本特征。我国古代画论中将人的脸形分为“八格”,分别为“田,由国,用目、甲。风中”八字,以此来形容头部正面的基本形作画时,一开始就抓住脸形特征,然后找出造成这些特征的形体构造作具体表现,就不难解决形准的问题。
(10)头像素描教学扩展阅读:
人物头像素描
周向林
人物头像是基础素描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课程之一。长期以来被各美术院校作为入学素描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素描头像成为广大考生最重视的考前训练课目。但是,素描头像训练的作用决不仅仅是入学的敲门砖。由于绘画的一个主要任务是描写人,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头部骨骼、肌肉、五官乃至表情、特征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创作。素描头像教学一般安排在低年级,
作为“由浅人深”的教学内容之开端。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从观察方法、直觉、理解到整体关系、细节刻画;从形体结构、解剖、透视到体积、空间、神形兼备;从点、线、面到黑、白、灰,可以说,
它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素描因素。由于我们描绘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个性和特点的。因此,首要的任务是仔细观察,了解模特的性格特征,做到胸中有数。起稿时,迅速勾画出模特的动势,抓住基本形。
许多人往往忽视了头像也有动势,实际上,头、颈、胸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动势,最能反映出模特的神态。抓基本形需要概括,去掉细微末节,从大处着眼,找出轮廓线大的转折点和形的不同方向。注意头部的基本形是一个六面体,有正面、背面、顶面、底面和两个侧面;
颈部是一个圆柱体,由后向前倾,它的底在胸部的斜面上。眼部的水平线和面部的垂直中线非常重要,它们就像经纬线,标识着头部的仰、俯和扭转。耳朵位置的高低不可忽视,头部的仰、俯几乎是以耳朵为轴心的。大形勾完后,进一步校对形体结构。
注意头部的对称关系,通过横断面找到左右相应的骨点,它们是头部各个面的分界。围棋中有“金角银边”一说,在素描中同样可以借用。“角”即骨点,就像桌子角。其重要性在于它是三个面的交界处。
如:额结节分出了额头的正面、侧面和头顶;颏结节分出了下巴的正面、侧面和底面。两个“角”之间的连线即是“边”,就像桌子边,它是两个面的分界。如:颧骨到颏结节的连线分出了脸的正面和侧面;
额结节、眶子缘、颧骨、颏结节的连线则构成了头部正面的“内轮廓”,分出了头的正面与侧面、顶面和底面。横断面即切片,它是最能帮助我们理解体积和形体空间的方法。透视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普遍存在的。
如四分之三侧面像中两眼的透视大部分同学都不能正确表现。人的两眼并不是平面地长在脸的正面,而是随着头部的弧形向后弯曲。因此,我们从四分之三的角度看时,近处的眼睛是正面的,远端的眼睛则是缩短的,加上鼻骨的高度挡住了眼睛内角的一部分,
远端的眼睛显得比近处的眼睛要小得多。形体的穿插关系要认真研究,边线上的穿插关系对于体积感尤为重要。我们要仔细找出结构之间的前后关系,用前面的形通过穿插的线条或明暗将后面的形压过去,造成体积的纵深感。动态和形体关系确定后,开始画调子。
首先应找出受光与背光两大块,即白与黑。然后在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分别比较,找出次亮和较黑的层次。作画过程中离不开反复的比较。找形要比较,画调子更要比较。因为色调是相对的,黑、白、灰并不是要画得与对象一模一样,
而是将对象黑、白、灰的关系经过压缩、概括后画出来。亮部与暗部比,亮部与亮部比,暗部与暗部比,每个局部的色调都要经过比较才能确定。不少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受光部的灰色画得过重,背光部的反光画得过亮,结果画面显得零乱、不整体,
这些都是局部观察所造成的。整体对比来看,受光面的灰色怎么也重不过背光部,而背光面的反光怎么也亮不过受光部。另外要注意,最亮的与最暗的均不在轮廓线上。因为靠边的形有一个向后转的面,这个面通常不直接受光或有反光,仔细观察可以发现,
外轮廓的边上有一个很窄的灰面。许多教科书上都说明暗交接线是最黑的地方。其实不然,投影线才是最黑的。因为“黑”是相对的,明暗交接线通常有灰面过渡到亮部,黑与白之间隔着灰色带;而投影线是受光与不受光的部分直接相切的地方,
黑与白在一起,显得更黑。好的素描头像离不开细部刻画。而深入刻画与对解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想画好头像,必须首先画好头骨。此外要掌握面部表情肌的变化及五官的构造。外行人观察一个人时往往注意五官的细节特征,
而艺术家则考虑的是结构下面的头骨,这样才能处理好五官在头骨上的位置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画眉毛不能画成一条黑线。眉毛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眉弓骨。眉毛被眉弓骨分成了两截,其起点在眉弓骨下,由于不受光显得较黑,
当其向上越过额骨的外角突起时逐渐隐没在亮光里。上下眼睑覆盖在眼球上,上眼睑的曲线沿着眼球的形状达到它的最高点,这个点正好位于透明角膜的虹膜黑点上方。要注意上眼睑在眼球上的投影,尤其是在“黑眼珠”上的投影是眼睛上最黑的部分。
注意眼皮的厚度,用交接线和投影线将它表现出来。眉宇之间是表情的主要地方。鼎头的下降、上扬、紧缩、舒展,都会引起表情的巨大变化。画鼻子必须首先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与各个部分,要了解鼻子的基本形。鼻子分为鼻骨和鼻软骨两个部分,
它们的结合处有一个穿插关系。鼻子有两个斜的侧面,一个正面和一个底面。鼻孔处在底面,画的时候,要表现出空间感,不能画成平面的黑洞。注意鼻中隔和鼻翼在鼻孔中的穿插及前后关系。嘴巴的体积感很有表现力。表层与深层的肌肉从各个方向集中在口轮匝肌,
使嘴唇撅起、下撇和突出,并形成各种独特的面部表情。通常上唇比下唇长,下唇从上唇嘴角部向外翻。嘴角也是表情的主要部位。耳朵在头像中有其重要地位。耳朵的穿插关系和体积感、空间感是许多人所忽视的,他们很容易将耳朵画成一个平面的“饺子”。
耳朵的耳轮和耳垂是在空间中前后起伏的,要通过线的穿插加强这种起伏。头发的分面困扰了许多人。画头发一定要研究头骨,按头骨的结构来区分受光和背光。
画素描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尤其是对形体结构的理解。理解多少才能看到多少,继而才能表现多少。依样画葫芦,临摹对象是不可能画出好的素描头像的。(作者系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物头像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