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英语教案 课后反思 怎么写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尝试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与学的途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跟上新教材所蕴涵的新理念.为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⑴、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色彩鲜明,动感性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媒体课件的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如:《荷叶圆圆》一课,课的开始,媒体呈现“碧绿的荷塘”的背景图,同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的情境中,不一会儿荷塘里跑来一群小伙伴,伴随着青蛙的呱呱叫声,学生的情趣更被这生动活泼的画面所吸引.人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把自己的感想告诉大家.有的说,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多美啊;有的说,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多可爱啊;有的说,小蜻蜓展开翅膀的样子多像一架小飞机.学生情绪十分高涨,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⑵、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问题的设计上花点心思.如讲《称象》一课,我这样设疑:大象又高又大,能称吗?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好呢?我话音刚落,学生就迫切地寻找答案.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答案也就随着诞生了:课文里介绍了三种称象的办法,只有曹冲称象的办法行得通,而且很有创造性.学生在把答案告诉别人的同时,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整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劲头足,兴趣浓. ⑶体现民主,语言激励.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民产、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意识.因此,教师应创设情境,重视语言激励,给每一个学生朝代到台上来“试一试”“做做小老师”的机会,采取只要“试一试”就会得到一颗智慧星的激励手段.如:“语文园地大”里的“我会读”这一栏目,要求学生认读“团结、街道、勇敢、尊重”等12个词语,目的是积累词语、巩固生字.教学一开始,教师用充满神秘感的语气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也来当当小老师,到台上来把你认识的词语带着大家读一读;同时,我们还要比一比,看看哪个小老师当得最好、认识的词语最多,就给他一颗智慧星.”教师的话刚说完,同学们个个像战士一样,进入备战状态.有的借助课后生字表,学习不懂的字;有的悄悄地问老师;有的同桌互相帮忙,目的都是想当一名最出色的小老师.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益大大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力量.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时下,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探讨、研究的空间.根据一年级的年段学习目标特点:重点是识字、写字.而大修订后的一年级语言教材,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识字量大大增加.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识字效果,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两只小狮子》一课,要求认识的字有咬、洋、呑、狮、苦、靠、扑等.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识记生字的方法,有的人换偏旁认记“咬、洋”;有的从编儿歌法认记“呑”(“一口呑下天”或“口上有个天”)有的用组合法认记“狮、苦、靠、扑”等等.同学之间通过互助互补,既发挥了个人潜能,又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而且在合作实践中,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民主、愉悦.可见,合理地、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能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⑵ 两只小狮子的课本教案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教学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1.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自主认读生字,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会读、会认本课生字的目标。
2.教师范读不容易读准字音的字,如:声母是翘舌音的“狮”,韵母是后鼻音的“整、洋、将、应”。
3.鼓励学生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下列识记生字的方法供参考。
换偏旁法:咬、洋。
编歌法:吞:“一口吞下天。”(或“口上有个天”)
组合法:狮、苦、靠、扑。
4.本课六个要求写的字,比较难写好,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练”字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要少了横。(2)“习”字中横折钩的折笔不能太向左斜。(3)“苦”字中间一横要长。(4)写“学”字时,上半部分一定不能超过横中线,要给下面的“子”留下空间,“子”字的横不能写得太靠下。(5)“非”字要写得左右相等,两竖分别写在竖中线的两侧,“非”字的笔顺要提醒学生注意:两边都是先竖后横。(6)“常”字的上半部分比“学”字的上半部分写得还要靠上,给下面的“口”和“巾”留下余地。提醒学生注意,“”和“”的笔顺不一样。
(二)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要通过朗读,使学生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在读中感悟文章内容,在读中受教育。
1.设疑,激发阅读兴趣。
狮子被人们称为“林中之王”,你知道他有哪些本领吗?为什么他的本领那么大?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或许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朗读形式:指名读,朗读接力,小组齐读,赛读,等等。
(3)你知道狮子为什么能成为“林中之王”吗?说给大家听
3.再读,感悟课文内容。
(1)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图画内容。先后观察图一和图二,说说两只小狮子分别在干什么。
(2)找出文中描写懒狮子和勤狮子不同表现的语句读一读,然后通过看图、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这两段话的意思。
(3)观察画面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说的话。学生练习朗读。
(4)朗读课文,对比两只小狮子的表现,说说自己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
(5)朗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出对两只小狮子的不同感情。
(6)朗读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要把小树的两个疑问读出来。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
(7)看图,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你能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吗?
(8)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
4.表演读,深化对课文的感悟。
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
(三)实践活动
1.“读读说说”。学生先练读题目中的几个短语,然后仿照例子说短语。为了降低难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选择词语贴在横线上,再读补充完整的短语。
2.以“懒狮子的变化”为主题,用童话剧或图画的形式续编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读题识字
1.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兽中之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可不一样呢!那么他们是不是都能够成为勇猛的动物,成为兽中之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狮”。提示:“shī”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怎样记住这个字?(反犬旁加上“老师”的“师”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作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全文。
3.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认识其中的生字。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根据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整”是翘舌音、后鼻韵母;“懒、练”的声母是边音“l”;“洋”是后鼻音。
(2)学生各自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这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如,“整”的下面是“正”,把“正”换成第三声就是“整”的读音;“滚”,水烧开了就是滚烫的,所以是三点水旁。
(3)练习用这些生字组词。
(4)再朗读这个自然段,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5)指导学生写本自然段中的五个字。①教师边示范边提醒学生注意:“练”的右边不是“东”;“习”的笔画虽少,但不容易写好,要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
(6)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设问导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第一只小狮子练本领非常刻苦?(整天,滚、扑、撕、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看图朗读
1.投影显示两幅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讲的内容。
2.指名读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懒狮子真的很懒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组讨论、探究。(整天晒太阳;不学本领;不愿吃苦头)应该怎样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3.你觉得懒狮子这样做有道理吗?结合懒狮子的话说一说。
4.朗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你从懒狮子和妈妈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分角色朗读第三至七自然段,读出角色的语气,体会其中的道理。
6.读读说说。①学生看课件(或投影、或课后题),读“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兴冲冲地走进来”。②填词补句:懒洋洋地。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多说一些短语,可提示学生要填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7.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指导认“将、靠、应”等三个生字。
(三)举行朗读比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每个小组在人人朗读的基础上,选出一个代表,大家协助他准备,然后到全班朗读,评一评谁读得最好。教师根据读的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四)扩展训练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中狮子妈妈的话。想一想:懒狮子听了狮子妈妈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发言,然后全班集中讨论交流。
2.根据讨论的意见,一人扮懒狮子,一人扮妈妈,表演懒狮子和妈妈的对话。 1.有关勤学的谚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2.狮子的生活习性
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喜欢群体聚居的动物。一个狮群约有二十到三十个成员,其中往往包含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宝宝。母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它们极少离开出生地。狮群可能有几头成年雄狮,但是只有一头是领头的。幼小的雄狮长得足够强大(一般为五岁)后,将击败狮群的老国王而成为新的统治者。多数雌狮成熟后留在原来的狮群里,个别被赶走加入别的狮群。狮群的成员一般会分散成几个小群体来度过每一天,而当聚猎杀戮或者集体进餐时它们又汇集到一起。
一只成年雄狮一顿吃下三十千克以上的肉后,可以休息一个星期再去猎食。猎物充足的话,雄狮和雌狮每天在凌晨、黄昏或晚上花两到三个小时捕获猎物,其余时间都在休息、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