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儿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5和书写5
幼儿园教案:认识数字5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5的实际意义。 2、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数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设计一个温馨的数字5的家,家中有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 活动材料: 1、1~5数字点卡、数字卡若干。同类,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5以内物品的图片若干,如4条小鱼、5只松鼠、3只青蛙、2只小兔、1朵花等。 2、同类的物品若干,如布置在饭厅中的5个小碗、4把勺子、6个盘子、5个苹果等;布置在玩具室中的6根跳绳等:布置在书房中的5把剪刀、5枝铅笔等。 3、同类,但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若干,如客厅中的花瓶中插有5朵颜色不同的花、镜框中数字5一家的合影、鱼缸中有5条不同种类的鱼;玩具室里有4只不同的皮球、6个不同的娃娃、5辆不同的汽车等。 活动过程: 1、创设到数字5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1)老师扮演快乐的数字5,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2)介绍到数字5家里的要求:经过5座小桥、穿过5片森林,最后来到有5座小房子的地方,根据房子上的数字标记找到5的家。(复习5以内的数,会手口一致的点数) (3)数字5的家门前有若干张图片,幼儿正确点数图片上的物品,并找出相对应的数字点卡或数字卡后,方可进入数字5的家。(复习计数和说出总数) 2、寻找数字5家所有5的物品。 (1)幼儿分成4组,分别进入数字5家的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 (2)寻找家中是5的物品,如5朵花、5个小碗、5条鱼、5个苹果、5个人的合影等。(启发幼儿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影响,将同品种物体归类) (3)将家中是5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卡作出标记。 3、寻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并想办法使其变成5。 (1)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如4只皮球、4把勺子、4本书、6个娃娃、6根跳绳等。 (2)鼓励幼儿想办法使其变成5。重点引导幼儿感知4添上1是5,6去掉1是5等等。 (3)将调整好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子卡作出标记。 4、请幼儿吃数字饼干,感谢他们到数字5家做客,并对活动作评价、小结。 活动延伸:寻找生活中的5,如5层楼、5点钟、5月、5岁、5元钱等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②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数字五》
课题 《数字5》
教学目标 1、感知生活环境中的数字符号。
2、了解数字在不内同地方所呈现容的不同意义。
3、积极交流对数字符号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幼儿用书《数字5》。
2、教学电子资源《数字5》。
3、完成的学习单《身边的数字》》
教学过程 请幼儿集体阅读幼儿用书第10~11页,然后说一说书里面出现最多的数字是什么以及这个数字在这4幅图中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已经和爸爸妈妈找过生活中的数字了,请看看书里面出现最多的数字是什么?
——这些数字都代表了什么意思?
再请幼儿分组阅读幼儿用书第12~13页,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说说他们发现哪里出现了5,这些“5”都是什么意思?
——你们组都发现了哪些5?他们都是什么意思?
——除了数字5之外,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东西的数量是5吗?
请幼儿借助学习单和照片回忆已有的经验,讲述生活中的数字。
——你在哪里看到过数字?看到了哪些数字?
——我们认识的这些数字出现在每个地方的意思都一样吗?
请幼儿找找教师里出现的数字,说说它们的含义。
小结 请幼儿认真关注生活中遇到的符号,并且理解它们的意思。
③ 大班社会活动《数字5》不是数学教案。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6与相邻两数的关系和排列顺序。专
2.使幼儿正确书写数字属5和6。
活动准备:准备小组用的练习单若干张,1~7数字卡片若干。教学流程:
1.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复习5的相邻数。
(1) 请幼儿找出5的相邻数,并按顺序排成一行。
(2) 问幼儿为什么找3和4做5的好朋友?要求幼儿能清楚说3个数之间的关系。
(3)共同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朋友,一个在它前面,一个在它后面,前面的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朋友比它多1。
2.请幼儿按照以上方法找出6的相邻数。问幼儿:你找谁做6的好朋友?为什么?
3.分三组操作练习。
(1)改成相邻数。提供6以内数的练习纸若干张,要求幼儿根据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进行改错:中间一排不动,其他排用去掉或添画的方法改成相邻数。
(2)印章。提供画有一排物体的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印出它的相邻两数。(3)填数字。提供带有空格的数字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在空格内填上相应的数字。
④ 幼儿园数学教案,我会写数字1到5
活动重点: 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苹果的内部结构。 活动难点: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⑤ 幼儿大班5以内数列教案
<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