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发布时间:2020-12-20 11:59:03

① 什么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科内在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吗

“序”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学科的逻辑系统;

二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③ 教育的八大教学原则

1.直观性教学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分类以及运用的注意注意事项在讲解时要突出。

2.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讲解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扩展阅读:

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则,它必然能够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能够为教师提供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原则确定之后,对教学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手、形式的选择,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巴拉诺夫指出:“教学论原则决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论证其效果有赖于作为这些方法基础的教学论原则。教学论原则体系,就是对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径的总的说明。”

科学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科学的教学原则在人们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灵活有效的运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顺利地开展,对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在共同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儿童存在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

2.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

小学阶段的课程和教学以所有正常儿童可以达到的程度为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获得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难度和深度。良好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

3.面向每一个学生。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必须接受的,完成小学教育是中国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不能够要求儿童适应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适应儿童。

④ 如何运用循序渐进原则进行教学

1、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以教学目的、教学的任务内、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年龄特征为依据正确选用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二是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年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⑤ 什么循序渐进原则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1)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内科的逻辑系统和学容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2)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④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⑥ 教师怎么理解和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就是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依次来学习,难易是根据学生已知的知识来看的。

⑦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有哪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体育教学大纲是法规性指导文件,本身就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大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一部分教材内容。在安排选用教材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材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衔接,使整个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教师对各项教材要有全面的了解
体育教师对教学大纲应作全面了解,小学教师应了解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大纲内容及其体系,中学体育教师除中学的大纲内容要熟悉外,对小学的大纲也应有所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做到胸中有全局,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才能把握住大纲的精神实质,把一个年级的教学置于大纲整体的系统之中。使自己的教学,做到各项教材之间,技术教材与素质教材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相互衔接。
3.全面系统与重点突出相结合
在全面贯彻大纲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找出各项教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加快量的渐进到质的转变过程。
4.安排负荷要循序渐进
学生的运动负荷从小到大,从低到高,是教学安排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一种负荷量,机体适应有一个过程。在安排负荷的时间、次数、强度、总量时,要注意渐进增加。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把握负荷的节奏,使体育教学过程的学生负荷在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⑧ 学记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育教学原则

1、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做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受困难。

2、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

3、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施之谓孙(逊)”,教学必须遵守一定的顺序。顺序可以理解为内容的顺序和年龄的顺序。如果“杂施而不孙(逊)”,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要“学不遢等”。

4、学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长善就失原则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这四种缺点又是“心之莫同”---个体的心里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差异,认识到它的两重性,即“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亦”。所以,《学记》揭示了学生学习中长短、得失的辩证关系,要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启发性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教学要注重启发。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频繁发问,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学生就会以为学习为苦差事,甚至怨恨,并很快把所学的东西丢的一干二净。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注意“导而佛牵”,教师引导,但又不能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而弗抑”,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开而弗达”,打开思路又不给现成的答案。《学记》以为,懂得启发的教师,才算懂得教学的教师。

7、藏息相辅原则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是说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可亲可爱,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二、教学方法

《学记》对一些教学方法也有精当的阐述。

1、讲解法 它提出:“约而达”(语言简约意思通达),“微而藏”(义理微妙而说的精善),“罕譬而喻”(举少量典型的例证而使道理明白易晓)。

2、问答法 教师的提问应先简易,后难坚,要循着问题的内在逻辑。而答问则应随着其所问,有针对性的作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无过与不及。

3、练习法 如学诗须多读吟唱,学乐则须多操琴拨弦,学礼则多按规矩去做。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必要的练习,练习需要有规范,并且应逐步地进行。

拓展资料:

一,《学记》

《学记》,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二、内容简介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师的思想。

资料链接:网络--学记

阅读全文

与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