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黄河送教案

黄河送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0 09:57:05

『壹』 有关幼儿园“黄河”儿歌教案

师:让你感受最深的词是哪个?为什么?(叫苦不迭) 师:谁叫苦不迭?为什么会叫苦不迭,你能从课文中举例说明一下吗?(引导学生体会第一自然段)那你能说说叫苦不迭是什么意思吗? 小结:这真是一条祸河(板书:祸河) 师:黄河一直都是这样的吗?(生:不是,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说说它以前的样子。(生读第二自然段,体会黄河以前的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生分小组对比读一、二自然段) 小结:这样的环境,难怪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 师:以前的摇篮,现在的祸河,这真是太让人感到吃惊了。 问题B、黄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生默读课文) 出示句子: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引导学生体会泥沙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出示句子: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引导学生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一是自然灾害,二是人为破坏) (本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文中的数据,让他们从这些数字中去体会黄河的变化,感受到环境对人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问题C、黄河怎样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齐读课文) 生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出能使黄河恢愎原貌的办法。 a、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b、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你能说说你收集到的黄河现在的情况吗? 2、现在,我想在班上组成一组保护黄河的环保小卫士,在黄河边上竖立警示语,你会怎么写呢?(用多媒体显示警示语) 3、在你身边的环境中,有类似黄河一样的经历的地方吗?面对这些改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总结: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板书: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摇篮” 祸河 原因: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悬河) 解决办法: a、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b、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课前安排了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延伸至身边的事物,让他们能更快更好的获得不同的体验。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理解,让他们自己去感受黄河的变化,发出不同的感叹。教学中,我尽量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每个人都学会思考,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在孩子们读书时,我让孩子们用不同方式的读书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1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维护大自然,维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办,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原先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的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是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教学重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明白为什么要维护大自然。

【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教学准备】
《黄河颂》录音带和抗洪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黄河颂》录音带导入
黄河是母亲河,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俺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

二、初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变化
1、学会本课生字词:
⑴读字,读准音,记住形。
⑵读读词,明其义。
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有哪些变化?想象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以自身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三、汇报学习效果,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汇报形式:
1、资料展示(抗洪)。
2、绘画演示。

四、设计治理方案,增强环保意识
1、说说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所设计的方案。
2、小组合作,为治理黄河提建议。

【板书】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原来现在
气候温暖自人含沙量大
森林茂密然为河床抬高
土地肥沃因原经常决口
素因
(摇篮)原因(祸河)

『叁』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带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导放结合,合作学习,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垫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
(2)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办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黄河知识的资料,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数据,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采取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用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办法。
2、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资料。2、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谁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哪条河?你所知道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2.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关黄河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视频展示黄河过去和现在)
3.视频看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生看后说感受,质疑)。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师:课文读完了,现在我想检验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请一位同学把词语读一读。齐读。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黄河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4.引导概括:原来——摇篮 后来——祸河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相机板书。
5.现在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课文先讲了 ,接着讲了 ,然后讲了 ,最后讲了 。)

三、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一)师:同学们,高老师不仅是一位语文老师,而且是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老师,最近我遇到了一个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现在就请全班同学帮助我一起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A.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C.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D.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二)请各位同学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三)学习黄河的过去。
1.导语:刚才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指名回答,课文中说原来的黄河流域可以与今天的江淮流域媲美,现在就请看一下今天江淮流域的美景(课件展示昔日黄河流域,出示第三段)
3.黄河的水哺育了炎黄子孙,所以人们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面对这样美好的河流,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什么样的语气读?热爱、向往、感激、自豪、骄傲、赞美)指名回答。
4.请各位同学怀着热爱、赞美、向往之情一起向全国人民展示过去黄河之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黄河的现在。
1.过渡:这样美好的摇篮,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你是从课文哪些自然段了解到的?)出示课件。
2.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你从这些数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小结:作者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今天我带来了一段洪水泛滥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课件展示黄河泛滥)
4.看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读这部分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指导朗读。
5.好,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下1、4段,第一段我读黑字部分,同学们读红字部分,要读出你们的悲痛、伤心来。第四段大家齐读。(师生合作读、学生齐读)
6.刚才,我们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原来的黄河和后来的黄河,全国人民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一个什么问题呢?请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
7.本自然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段)这句话哪个词承上,哪个词启下呢?(摇篮、祸河)板书。
8.现在的黄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自然段了解到的呢?指名回答。
9.写黄河泥沙多的时候运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10.作者列举了哪些数字?找一找,请同学们动笔用波浪线画出。请学生汇报。
11.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由于含沙量大,大量泥沙在下游河道沉积,黄河变成了什么?悬河。
12.出示悬河录像,解释悬河。
(五)学习黄河变化的原因
1.是啊!第5段用一系列惊人的数据,说明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那么造成黄河含沙量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第三个问题。
2.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指名回答,自然、人为。
3.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了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更严重的是。出示“更严重……频繁”师生合作读。
4.这一部分一连用了12个越字,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六)学习治理黄河
1.师:黄河的水患使两岸老百姓叫苦不迭,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呢?为了拯救黄河,科学家为黄河设计了哪些治理方案。
2.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小结学法
1.同学们,该我们为黄河出一份力了,拿出纸来写一写你为治理黄河设计的方案。
2.黄河的变化并不能亲眼所见,但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过程提示得如此清楚、具体?(采用了大量详实的材料)作者是如何获得这些材料的呢?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些材料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阅读、搜集、记载)我们也要向作者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材料,这样作文就能意之有物。)
3.黄河发生的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启示?(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善待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你能联系实际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受到处罚的例子吗?(沙漠化、温室效应、酸雨、洪旱)
五、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黄河从过去的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后来变成祸河,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破坏,同时也了解了科学家为治理黄河想出的方案,让我们也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

六、布置作业
任选作业(课件出示)
1.写一条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
2.写一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3.出一期有关环境保护的手抄报。

『肆』 黄河 母亲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写出第二段各层的提纲
2、朗读课文,并能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了解科学家们假象的黄河象骨颌化石的来历及假想,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能收集资料,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背景课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指名一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幻灯)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师板书课题:19、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 ——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幻灯示答案生齐读这句话。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石头。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一)、抓住关键词导入,理解课文内容
1、师问:什么是假想?
2、生答:假设、想象。
3、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4、生自由谈。
5、(出示幻灯,示假想依据)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6、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并能复述此故事;(2)、对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7、指名一人复述此内容。
8、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9、质疑:对于科学家的假想,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10、学生自由质疑。
12、自由感情朗读。
(二)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幻灯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三)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1、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2、让学生提出不懂的生字、词,共同交流、讨论。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附板书

19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陷进

化石

『伍』 设计教案《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

学生看大屏幕,抢答下列问题。)
1、黄河全长多少米?
2、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3、黄河流经哪几个省区?
4、黄河在哪里注入渤海?
第三篇章 忧患篇:拯救母亲河 ——黄河的未来。
A、学生相互讨论回忆,了解黄河的现状。
断流:从1972年至1996年的25年间,黄河下游有19年发生断流,累计断流57次,共计682天,平均每年断流36天。进入90年代,断流尤为严重。1997年2月7日,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断流,断流河段曾一度延至河南开封市柳园口河段,断流长度达700多公里。
污染:对 7247 公里长的干流和主要支流进行水质评价,其结果是:7 成以上的河段完全失去了饮用水源功能,其中,有 1779 公里受严重污染;劣于 5 类水标准,这种水实际上已成为“毒液”。
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
1999年初,黄河潼关以下河段发生了历史上范围最大、程度最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严重水污染,造成了一些城市供水困难,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威胁。水质恶化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大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在三门峡市,许多市民感到自来水有异味,只好花钱买邻近地区的井水、泉水吃,从而出现了“守着黄河买水吃” 的怪现象。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本来土壤肥沃,森林覆盖面广,却由于历代的砍伐,使土壤失去保护,任由暴雨冲刷,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淤积下游河道,引致泛滥成灾。再者,光秃的地面,亦使地面径流加速集中汇入河流。黄河现在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B、爱我黄河,我为黄河出点力。
(一)、让学生畅所若言,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1、你知道黄河容易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使下游河床逐渐抬高,甚至高于农田、乡村、城市,一有大水,必然泛滥成灾。
2、你知道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吗?
参考答案:是人类对水资源的用量超过其自然的限度,及人类的需求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剧烈的反映。
3、面对着黄河,你最想对黄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4、如今,黄河的现状令人堪忧,你为黄河最愿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5、请你为改造黄河献一计。
(二)、学生4人小组展开活动,完成下列两则题目:
1、请你为保护母亲河设计一则公益广告
2、请你为黄河母亲和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
优秀的广告语如:
1、 母亲河消失的每一滴水,都是我们心中的每一个悔——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
2、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3、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4、万里黄河在咆哮,祖国母亲泪满流。风吹雨淋黄土坡,水土流失愈严重。炎黄子孙同携手,积极保护多绿化。
5、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优秀的公益广告赏析:
1、 黄水滔天,浊浪滚滚中,祖国地图上满目疮痍:一棵棵残树在洪水中随波逐流,一根根树桩无奈哭泣。画面中,一座小楼在大浪冲击中岌岌可危,小楼上的人哭叫着抛出了残缺的斧头。
标语:我“爱”黄河母亲,砍光了“绊脚石”,永远在她“怀抱”中!
点评:画面布局合理,含义一目了然,色彩鲜明,令人有触目惊心之感。标语言简意赅,颇具讽刺意味。
2 、标题一:曾经——
一条碧蓝的河流蜿蜒流淌,绿树成荫,鸟儿在蓝天白云之下欢快的飞翔。伴随着悦耳的音乐,河水中浮现出“河”这一古老的名称。
标题二:现在!
刺耳的闪光灯声中,拍摄着黄河的现状:触目惊心的树木残桩中,浊流肆虐,天空不再澄澈,鸟儿不再歌唱,沙尘弥漫在画面上。“黄河”这个名称的出现,发人深省。
标题三:未来?
只有一片干涸龟裂的土地。
点评:富有节奏感的画面,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三个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做连缀,简洁明了,标点的使用颇见匠心。
活动小结:我们的黄河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我们对黄河、对地球的悠悠关爱之情是永远不会结束的,本次活动我们将语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加强了环保意识。小组汇报的形式激发了同学们的主角意识,人人参于,互助合作,又有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整理资料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同时,请从下列各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祝愿。
2、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广告要件应包括图画或照片、广告词、设计思路说明。可以用手绘,也可以利用电脑设计,力求有创意。

阅读全文

与黄河送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