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亲和力

教学亲和力

发布时间:2020-12-20 09:05:58

A. 怎样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亲和力

亲和力在心理学上指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亲和力在现代社交活动中或在与公众交往、交流(如教育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衡量一个老师的成败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及良好的互动能力。 一、 亲和力要求我们发须具有良好的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我们传统教育中对教师的职责的定位,但二、三千年来固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 “稀奇古怪”却又 “妙趣横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纵深思索这个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种开拓的思考、思维的急剧拓开及知识的强烈渴望的表现,想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老师,我们更应该以一个微笑、一份耐心再加上一份天真,与孩子们一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一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客观必须以提高我们的良好素质、扎实的知识功底为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于课后去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进而使自己在孩子们面前成为禁得住问的 “不倒翁”。 二、亲和力要求我们树立起正确的师生关系 当代的师生关系应形成一种地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摒弃以往传统教育下的师为尊,生为从,“填鸭式”教育模式。学生们正处于天真无邪、稚嫩可爱、想象力丰富又十分需要老师鼓励和肯定的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在这一特定时期里,既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同时又要求教师要有非同常人的亲和力,因为亲和力是新时期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民主平等思想,只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合作者,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才能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树立起“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的观念,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和匠心去关注学生们的成长。 三、亲和力要求我们言行身教,以德为师 教师对待学生要平易近人,常怀宽容之心, 注意自己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才艺美、仪表形象美。经常对学生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和爱。让每个孩子意识到他们都是有用的人,有所作为的人。通过对他们的爱和关注,增加师生的亲和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哪怕只是微笑地看他一眼或关切地对他说上一句话,或一句淡淡的鼓励,可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强大驱动力。教师的亲和力本质是一种真爱的情感,教师只真心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拥有宽广的心怀,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以真诚的态度帮助学生进步、发展。

B. 对教学方式的建议和意见

教育教学工作是个良心活,相信我们教育工作者都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而且都在忠实践行着自己的道德操守,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什么有的教师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而有的教师即使非常努力,但仍得不到部分家长和学生认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根据和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学会和不同层次家长、学生的沟通的话术,用心去沟通。比如,农村家长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而且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的留守儿童,如果你在家长会或者是家长来访时,说一些立意高远的大道理,用很多社会流行的新词,则家长根本无法听懂,这样工作起不到效果,反而遭致家长反感。而对于学生呢,小学生的年龄层次感特别强,五六年级和三四、一二年级的学生无论认知还是智力发育都有很大差距,如果你无论教高段还是低段,都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使用相同的教学语言,可以说学生肯定接受起来苦难,教学效果也不会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把握学情和家长情况,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去沟通,去增加亲和力,时间长了肯定会得到认可,这样你的教学工作就能顺利开展了。

第二,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如果时间许可还是要多读书。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走来的,可以说读书就是我们的全部内容,而当老师后,由于角色的转换和工作的繁忙,很多老师根本无法静下心再去品味经典,研究专著了。有一句教育名言,教师想给学生一滴水,那么自己要有一缸水才行。但是长期的教学生涯,你的一缸水总有用完或枯竭的时候呀!怎么办,我们要开源,要多读和工作有关的书籍,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才是学生欢迎的老师。

第三,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多接触社会,站在流行的前沿。我经常非教育内部的朋友讲,我们教师的圈子非常封闭,因此教师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单纯的一个群体。这些话可能很多老师不太认同,但大家知道吗?我们面对的学生可能懂得网络知识和网络术语比你还要多,面对这样的学生你怎么能让他亲近你、信服你呢?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不信服你怎么会安心坐下听你去传授知识呢?而我们面对的家长呢,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有着不同的人生和事业经历,我们老师如果不多接触社会,和家长沟通起来懵懵懂懂,根本不知所云,这样家长会从内心感到你不称职不合格,更不会产生认同感了。

教育教学工作如果想做出成绩,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更离不开学生的认同和努力,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家长和学生的研究,注重沟通技巧,一旦家长和学生都对你信服和亲近,那么你离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C. 有没有关于教师亲和力的论文啊

浅谈教师的亲和力
摘要:教师的亲和力是现代教育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是教育的隐形资源,它是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有亲和
力的教师,能够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
关键词:亲和力尊重理解欣赏关爱批评人格魅力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面对呼唤人性的回归,体现人文关
怀理念的现代教育,教师的角色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师道尊严”无疑已不再是我们恪守的信条。一个即有教育教学
能力,又有高度亲和力的教师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亲和力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的素质。
教师与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因此
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需要师生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学家
赞可夫强调指出:“就教育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
的关系如何。”如果一个有亲和力教师能够营造民主、和谐、愉
悦、互动的教育氛围,就有利学生潜能的发挥、师生信息的沟通,
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反之,一个缺乏亲和力的老师,他的
教育活动很可能成为单边的独角戏,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因此,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建立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是
保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顺利进行的前提。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
方面:
1教师要了解认识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与现状,教师才有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的基础,才有可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所以教师都应主动去了解每
一个学生。
2教师要能够尊重理解学生
在了解认识学生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理解,
为学生创建平等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学生是有着主观能动性
的发展着的人,他们有着不尽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因
此,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其言行的合理性,尊重学生身心发
展的需要,尊重他们人格上的独立性;比如对学生崇拜的明星、
喜欢的歌曲书籍、从事的娱乐活动……教师要潜下心来揣摩,用
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
验,师生之间才能心相通、情相连的,学生的心灵才会向他们的
教师敞开。对于他们的劳动果实和思维火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
鼓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从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出发,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居
高临下地发号施令,必将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敬而远之。那么
他的话再有道理,也可能遭到学生的抵触。
3教师要欣赏学生,善于调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要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自己。教师要对每
个学生充满期望,这是高校教师必备的学生观,也是产生教师亲
和力的基础。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
异及其自身的优势对学生制定相应的期望目标,并通过具体的
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并依照它来规范自
己的行为,随着教师的期望值适度提高,学生也会不断的进步。
4没有比关爱与包容更能让人感动的了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关爱,更需要老师的包
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体察他们情感、
认知等方面的要求。当他们遇到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心理
上的困惑时,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呵护,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于
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及过失的学生,教师要有接受的心理准备,
因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是要走弯路的;包容学生,让他们有
重新开始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但这并不是说对
学生的毛病放任自流。教师有责任去教育学生,同时要用发展的
眼光去看待学生,切不可对过去的事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老
师的信任与爱护,会变成学生上进的动力。
5正确运用批评的方式
作为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是免不了的,批评既是一种重要的
激励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运用得好,会使师生的感
情更亲近,运用的不好,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会产生隔
膜。怎样的批评会更有效呢?在这里切忌直接了当的指责,偏激
的唠叨。它不仅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还会激起他的反抗情
绪。谈心式的批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宽松的环境下,从
赞美欣赏的角度开始与学生沟通,诱导学生对其自身行为进行
评价,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诙谐幽默的迂回方式既可以保全对
方的面子,又可以让对方意识到你的良苦用心。
6教师要善于学习,勇于向学生请教
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经常“充电”,不断的充实自己。教师要
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质和拥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才
能对学生的成长才能给予及时到位、准确的指导;学生才会从心
里敬佩老师。同时我们还要了解、认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尤其
要了解学生胜过老师的方面,并且愿意向这些学生学习。这样不
仅不会削弱教师的威望,还会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实事求是、虚心
好学的榜样;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有更多的话题可聊。教师
对事物的判断也才会更切合实际,而不是主观盲目的发表建议。
7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学生是否愿与其接近的关键,教师是
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学高为师,身
正为范”。也就是说教师既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模
范人物,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感召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
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庄重的仪表、幽雅
的举止,规范的语言,对学生始终如一爱护、诚信公正的品格,亲
切和蔼的态度,自信而充满激励的目光等等,这些美好的素养都
将在学生中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教师的亲和力是教育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之一,它如同师生
之间的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老师与学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消除
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大大地提高了教育的可接受性以及被接受
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
者与被教育者共同向往的一种境界。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进一
步培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强化科学文化素养;还要注重不断激
发自己的亲和动机。为学生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学生以
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D.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个主要看老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不课堂气氛很糟糕的。

E. 如何做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在当代的政治心理学内的语境中。意识容形态亲和力这个词被广泛提及,这是一种以心理学视角对传统社会政治学进行解读的新途径。在新的语境下,意识形态亲和力被认为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行为

F. 浅谈怎样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有亲和力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能够看到,有些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无序的活跃或死气沉沉,更严重一点的是部分学生会煽动一种拒听老师上课的情绪,但是也有些老师的课堂,秩序井然,各种教学设计都能够得到顺利进行,老师挥洒自如,学生如沐春分。为何不同的教师进行同样的教育却对学生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这个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 教师的威信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量。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教育效果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赢得高度的威信后,就会受到学生特别的信任和依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认为教师对他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总是对的,都是为他着想为他好,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教与学的和谐协调,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学生行为和人格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一旦赢得了威信,其言行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和榜样。

对教师的威信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它不应该是“师严然后道尊”,而应该是教师的亲和力的体现。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和学生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在人际关系上某人对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这种友好表示,使得双方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趋向意识,和共同作用的力量。它与师道尊严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以道貌岸然的姿态出现,而是以友好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下面是我在历史课课堂教学中,提高自身亲和力的几点体会。

一、充满活力的形象

每一个人都身兼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会给你带来烦恼或快乐,角色之间不能冲突,当你走进课堂是,只有一种角色:我是老师。精神上,要轻松,面容充满和善,眼神里流露期待与关爱;形态上,从发型到着装,常变常新。所有的一切准备,都只有一个目的:在轻松愉快中与全班同学交流与合作。把一种平等,具有合作意识的健康心态展现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历史可以让人睿智,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

历史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可以让一个人内心丰富,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如: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红军四渡赤水。当年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问毛泽东,三大战役是不是最得意的军事指挥行动?毛泽东摇摇头说,他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当时红军只有3万多人,国民党军当时是40万人,兵力对比悬殊。另外红军缺少枪支弹药。平均4个人一支枪,一支枪不到50发子弹。红军一路上被动挨打,没有打胜仗、没有缴获就无法补充弹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通过四渡赤水调动敌人,用3万人的兵力跳出40万敌军的重兵包围,而且还打了一场大胜仗! 毛泽东运用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战术,可以说是用兵如神。47年国民党20多万大军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毛泽东撤离延安后,在万分危急的关头,并没有渡黄河南下,而是一直转战在陕北,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和无比正确的判断力。为什么毛泽东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与他熟读史书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的历史教材里,这种充满智慧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这些例子的讲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撩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生的心灵里形成对老师、对历史的依恋之情。

三、教师要具备幽默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是构成教师亲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幽默可以把冷冰冰的气氛、情绪、关系软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意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在瞬间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老 师 好”,老师说:“接下来,你们坐着,我,站着。请坐下。”

幽默要能体现老师的睿智,其中少不了讥讽。比如《鸦片战争》这一课,老师:“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他们把矛头指向中国,他们向中国输出刀、叉(这里教师要适当的整合教材)”,-------停顿 ,学生的气氛马上起来,“卖不掉!”.“但是,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在英国却很畅销,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英国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后来,英国为了打开在中国赚钱的大门,终于发现中国人喜欢吃一样东西------”,学生:“鸦片”。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老师把“ 怒其不争”的情感也同时灌输到学生的心灵。

由于学生具有多层次,部分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严重,严厉的批评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还会增加他们的羞耻感,有的时候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来加以处理。有个开放性探究题,要求学生谈谈青少年该怎么做,老师在分析解题思路时,在黑板上写了“抱达祖国”四个字,而且加重语气读出来,学生立即沸腾起来,老师选出一位同学把正确的“报答祖国”写在黑板上,指出这就是某位(不说出姓名)同学的所作的作业,同时延伸,告知学生,在历史试卷中写错人名、地名、专用名词,阅卷老师一律不给分。

四、熟练掌握并运用课堂“布白”

老师课堂教学中的布白,是一种非语言艺术。按照心理学完形理论的解释,形式在感觉中生成,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美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刺激物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趋向。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存在一个从课间转入课堂的注意力转移问题,课堂上也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意外发生,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课堂纪律处于无序状态,教师的语言布白会变成一种非语言的刺激物,使学生意识到课堂秩序的不完美,从而情不自禁的要改变这种现象,让课堂处在一种有序的形式之下,这种布白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语,却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内容上的布白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凡尔登绞肉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形成等等,特别是在法国拍卖的青铜兽首兔首和鼠首,为何流落海外,均可布白;板书的布白是许多老师常用的手法;学生在面对历史波澜时,可以创造大量的情感的布白,比如让学生比较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华文明和南京大屠杀,体会军国主义的无耻罪恶,对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理解等等;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布白的地方很多,只要熟练运用,就能起到虚实相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提高了老师的亲和力。

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感知过程中,会对老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亲和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一,老师要公平对待男生和女生;第二,公平对待学困生和学优生。不论是《中小学生守则》,还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表述学生应该或不应该怎么做,对学生应该做的,做得好的,在多样文件里,都有如何表彰的做法,但是,对行为恶劣,违背守则和规范的学生,该如何对待,均没有意见。这是学生评价机制的缺失,极端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种缺失要靠教师来弥补,特别是对有过错的学生,其他学生都期待他们受到批评和惩处。教师在这时代表的是正义,处理不当,则会丧失威信,从而丧失亲和力。某生,学习成绩在年级前三名,但是他的课堂形象一直较差:塌腰、用大腿坐板凳、睡着写字,其他老师都知道,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在历史课上记笔记,是头低着,把笔记本放在腿上的姿态,咱们用历史方法解决。首先严厉的点他的名,然后和蔼的说了一个小故事:左宗棠收复新疆回京以后,任清廷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行走,而且管理兵部事物。有一天李莲英去给他送了个信,告诉他东太后死了,左宗棠张口就说,啊,东太后死了,昨天不是好好的吗?就因为这一句话遭到了慈禧的记恨,1881年夏天被调任两广总督,在京任职仅几个月。你的懒散行为容易让不了解的人感觉到你对他的敌意。教室里一片寂静,该生也摆正了姿态,但是他恶习难改,不过以后他在出现懒散行为时,只须一个眼神就可以让他改变了。

对待学困生,因为多种因素,许多人都无奈的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在一次随机抽样的学生座谈会上,某生发言时真诚的说:我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希望老师在我注意力不集中时能看我一眼。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的,对待学困生的关注尤为重要。他们的学习困难大多数来自于基础阶段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智力的因素很少。对待这部分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让学困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出来,多让他们发言,在鼓励他们回答正确时可以适当布白,因为他们对自己缺少自信,布白可以让他们也享受一下品尝成功的快乐。

六、通过肢体语言、语气、板书等形式,打造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灵性,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它的灵魂,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的风格甚至会影响学生终身。其中肢体语言包括身体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浙江教育学院汪潮老师在《情感性教学十大理念》一文中,引用了美国心理学家麦热滨通过体态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肢体语言和语气的重要性。由于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板书的作用虽然在淡化,但是它的作用却不能忽视。比如《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课,学生在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教师板书:原、计算机、航、生,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均可用一个字代替,但是计算机三个字却不能少,而且要写的大一些,工整一些。突出这三个字,为下文“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做了铺垫,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

G. 如何做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

我在信息技术国培中聆听观看了教育专家李冬梅作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视频讲座,被专家那种特有的气质——“亲和力”所吸引。感悟最深的是:在营造民主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需要亲和力的老师。什么是亲和力的老师,怎样做一个亲和力的老师,专家作了精辟的概述:1、具有亲和力的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愿意当老师,如果认为当老师是一种苦差事,就根本谈不上亲和力素养。2、具有亲和力的老师,你要平和与宽容。学生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学生错误要宽容,只要学生有放松的情趣,就有勇气去学习去挑战。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可忽视,微笑温和的话题与学生交流,有意亲切地看一眼学生,那种亲和力可让学生有一个安全感,可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力。3、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善于鼓励学生,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得到认可。教师一句赞赏的话,一个亲近安慰的动作,都能唤醒学生的情感力量,学习欲望。4、具有亲和力的老师是公平公正的,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成为一个亲和力的老师非下苦功不可。因此,我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不断丰富教学信息知识,提高适应信息技术新课标能力。从现在起,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按照国培计划课程安排学习、反思,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不抛弃、不放手,全身心地按照专家指引的学习目标向前挺进,努力做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老师。

H. 激情,亲和力和教学效果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能够看到,有些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无序的活跃或死气沉沉,更严重一点的是部分学生会煽动一种拒听老师上课的情绪,但是也有些老师的课堂,秩序井然,各种教学设计都能够得到顺利进行,老师挥洒自如,学生如沐春分。为何不同的教师进行同样的教育却对学生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这个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 教师的威信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量。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教育效果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赢得高度的威信后,就会受到学生特别的信任和依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认为教师对他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总是对的,都是为他着想为他好,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教与学的和谐协调,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学生行为和人格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一旦赢得了威信,其言行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和榜样。

对教师的威信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它不应该是“师严然后道尊”,而应该是教师的亲和力的体现。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和学生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在人际关系上某人对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这种友好表示,使得双方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趋向意识,和共同作用的力量。它与师道尊严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以道貌岸然的姿态出现,而是以友好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下面是我在历史课课堂教学中,提高自身亲和力的几点体会。

一、充满活力的形象

每一个人都身兼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会给你带来烦恼或快乐,角色之间不能冲突,当你走进课堂是,只有一种角色:我是老师。精神上,要轻松,面容充满和善,眼神里流露期待与关爱;形态上,从发型到着装,常变常新。所有的一切准备,都只有一个目的:在轻松愉快中与全班同学交流与合作。把一种平等,具有合作意识的健康心态展现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历史可以让人睿智,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

历史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可以让一个人内心丰富,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如: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红军四渡赤水。当年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问毛泽东,三大战役是不是最得意的军事指挥行动?毛泽东摇摇头说,他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当时红军只有3万多人,国民党军当时是40万人,兵力对比悬殊。另外红军缺少枪支弹药。平均4个人一支枪,一支枪不到50发子弹。红军一路上被动挨打,没有打胜仗、没有缴获就无法补充弹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通过四渡赤水调动敌人,用3万人的兵力跳出40万敌军的重兵包围,而且还打了一场大胜仗! 毛泽东运用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战术,可以说是用兵如神。47年国民党20多万大军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毛泽东撤离延安后,在万分危急的关头,并没有渡黄河南下,而是一直转战在陕北,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和无比正确的判断力。为什么毛泽东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与他熟读史书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的历史教材里,这种充满智慧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这些例子的讲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撩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生的心灵里形成对老师、对历史的依恋之情。

三、教师要具备幽默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是构成教师亲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幽默可以把冷冰冰的气氛、情绪、关系软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意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在瞬间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老 师 好”,老师说:“接下来,你们坐着,我,站着。请坐下。”

幽默要能体现老师的睿智,其中少不了讥讽。比如《鸦片战争》这一课,老师:“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他们把矛头指向中国,他们向中国输出刀、叉(这里教师要适当的整合教材)”,-------停顿 ,学生的气氛马上起来,“卖不掉!”.“但是,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在英国却很畅销,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英国许多白银流入中国。后来,英国为了打开在中国赚钱的大门,终于发现中国人喜欢吃一样东西------”,学生:“鸦片”。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老师把“ 怒其不争”的情感也同时灌输到学生的心灵。

由于学生具有多层次,部分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严重,严厉的批评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还会增加他们的羞耻感,有的时候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来加以处理。有个开放性探究题,要求学生谈谈青少年该怎么做,老师在分析解题思路时,在黑板上写了“抱达祖国”四个字,而且

阅读全文

与教学亲和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