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哪个多哪个少
<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回际情况。教学答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B. 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
C. 学前班数学《数一数,比一比》教案
学前班数学教案
目的:
1
、学习
10
的组成,并知道一个数被分出的两个数小的数之间的
递增与递减的互补关系。
2
、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准备:贴绒教具
过程:
1
、
学习
10
的组成。
(
1
)
教师出示
10
个苹果教具,让幼儿说出名称和数量,然后在旁
边贴数字卡
10
。
(
2
)
教师请幼儿想一想,将
10
个苹果分为两个人吃怎么分,有几
种分法?并请幼儿用教具在黑板上表示。
(
3
)
教师分别用数字卡贴在
9
种分法分出的数量旁边。
(
4
)
教师拿掉所有的苹果,留下数字卡,让幼儿知道数字
10
可以
分为
9
组不同的数字。
(
5
)
教师引导幼儿用计算袋中的石头和数字卡自行学习
10
的
9
种
分法。
2
、
认识一个数分出的两个部分的数的增减规律。引导幼儿观察上
面
10
的分合排列,
分出的两边的数各有什么变化?
(左边的数
一个一个地减少,右边的数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没
有改变。)
3
、
小结。
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
一个数一个一个地减小,
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的总数不变。
4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根据
10
像什么创编一个故事,帮助幼
儿学习
10
的组成。
(
1
)幼儿先一起讨论,互相讲述。
(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故事。
(
3
)评选出最佳故事奖,并要求幼儿都会讲述这个故事,帮助幼儿
记忆
10
的组成。
5
、练习,写出
10
的组成。
学习
10
的加法
目的:
1
、
学习
10
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
、
练习从多种角度编应用题,并能正确列出算试进行解答,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扩散性思维能力。
准备:贴绒教具
第
1
课时
过程:
1
、
学习
10
的加法。
(
1
)
复习
10
的组成。检查幼儿是否掌握。
游戏:碰球
玩法:
首先教师提出双方碰球的数字合起来应该是
10
的要求,
然
D. 小班数学教案《比一比,连一连》
一一对应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熊一家”“大象运木头”“方方的搭” 2、学具准备:“大象运木头”;“方方的塔”. 3、《操作册》第1册第10页. 1、出示“小熊一家”导入. 今天小熊一家人又要来我们小二班了,我们来看一看.(熊爸爸、熊妈妈、熊哥哥、熊姐姐、熊宝宝) 2、集体活动. (1)演示教具“大象运木头” 今天小熊家要造房子,可是盖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头,(在黑板上出示木头随意排列),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大象一家人来帮忙了.(出示大象并按大到小排列) 教师扮演最大的象爸爸:这么多的木头,我应该运哪一捆呢? 幼儿:象爸爸应该运最大的木头. 教师将最大的木头放在象爸爸下面. 教师:象宝宝应该运哪一捆木头呢? 幼儿:象宝宝应该运最小的木头. 教师将最小的木头放在象宝宝下面. 教师分别找到给其它象找到对应的木头,再将木头一一对应摆放在大象的下方. (2)利用学具“方方的塔”进行大象与塔的一一对应. 小熊的房子盖好了,小熊一家要住到新房子里去啦!(教师出示方方的塔),这些房子一样大吗?请你们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房子,好吗? 熊爸爸应该住哪个房子呢?(最大的) 依次给小熊一家找到对应的房子. 教师小结:大小不同的小熊分别住在合适的房子里. 3、幼儿操作. 大象一家给他们盖好了新房子,小熊他们真高兴呀,他们决定回去也要盖一座新房子让自己 住.请你们帮忙和大象一起盖一座漂亮的房子,好吗?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物体对应的关系,并将学具收拾好. 我们帮大象盖好了新房子,大象真高兴呀,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 5、活动延伸. 有几个小动物找不到它们的新家了,请你们来找一找他们的家在哪里?用笔将小动物和他们的家连起来.
E. 小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哪个多哪个少
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并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具体感知物体的多少。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重点:让幼儿学习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难点:会自己动手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下方。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小狗8只,猫7只,鱼6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堂内容。
(1) 首先将8个小狗排列整齐。
教师:今天有许多的小客人来到我们小二班作客,看看是谁来了呢?
教师:哦,原来是小狗呀!有多少小狗呢?(引导幼儿说出许多)
二、演示提问。
(1)将7只猫一一对应排列。
教师:今天小狗还请了许多的小猫去它们家做客,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
狗和小猫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多)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狗和小猫不一样多”。
(2) 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多1个,猫少1只。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小狗和猫变成一样多呢?(添1
只或减少1只小狗)。
(3) 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办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
样多。
教师:小猫去小狗家做客,小狗端来了小猫最爱吃的小鱼招待小猫。
师边演示边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猫和小鱼是不是一样多呢?(猫多
1只,鱼少1只)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狗和小猫不一样多”。
教师:那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仔细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小猫和鱼变成
一样多呢? (添1只鱼或减少1只小猫)。
教师小结:我们这样一一对应的排列物体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来两组物体谁多谁少,并且给两组数量不一样的物体添一或者减一就能使两组数量不一样的物体变的一样。
三、小结活动,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教师:现在小朋友们学会了给两种物体比较多少,回家以后也可以在家里给家里的东西比一比谁多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