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体育课中的教学步骤有些什么
一、点名
当体委把学生带到操场以后,老师首先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清点人数,避免出现学生不来上体育课的现象。一些身体较虚弱,或者是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往往会出现私自在教室里边写作业或者是做其他事情而不去操场上体育课的情况,这是不被允许的。
二、热身
学生上体育课之前往往都是在教室里面坐着上课,身体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僵化,还没有做好高强度体育运动的准备。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这一点在冬季尤为重要,稍有不慎由于身体过凉,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引起扭伤拉伤等情况的产生。
各位体育老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带领学生做好充足的热身运动,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操都是对于学生的热身运动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些身体较为虚弱,或者是有疾病的同学,体育老师可以安排他们作为旁听生,切不可盲目的让他们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三、教授课程
体育课与其他所有的文化课一样,也是有着严格的课程标准以及详细的授课计划的。每堂课每一位体育老师都会给学生们准备不同的内容,当学生完成热身运动以后,教师就可以给他们教授本节课的内容了。
各位体育老师在做示范动作时一定要力求标准规范,将自己的专业素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示范做出正确的动作,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不可应付了事,这样只会降低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的兴趣,认为体育课只是玩玩球,跑跑步,这是不利于体育课的长期开展的。
四、自由活动
教师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以后,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如打羽毛球、踢足球、打篮球等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各位体育老师当学生自由运动时,老师一定要在现场。一是为了照看好学生,避免出现受伤等突发事件,第二是避免学生因一时的冲动,在操场产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影响了学生的上课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体育课
『贰』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体育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内容标准等,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的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体育教学、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体育新课程技术课教学设计建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上,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 教学设计要符合各地区与学校实际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各不相同。新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力求使《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在进行体育课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在体现新课程的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的具体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目标确立为:一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二是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给每位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体能。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的培养。 (四) 教学设计要注意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变化 体育隐性课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且内容及其丰富,而且隐性课程的接收机制是无意识的,具有持久性。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而这种转化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教学设计要使隐性课程向显性课程转化过程中发挥其积极的效应,避免消极效应。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新的隐性课程的产生所导致的各种效应对学生的影响。 (五) 教学设计要注重校本课程建设,突出学校和民族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校课程自主权,实现学校特色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新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新特点,并且打破了以往僵化统一的课程内容,赋予学校更多课程自主权,力求让每一个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六) 教学设计要重视体育课的教育功能。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国际激烈竞争的年代。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关系到培养什麽样人的问题,是关系国家存亡的问题。教育是各类各级学校的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学校各门课程教学的根本的任务。教师应将树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等贯穿于体育教学设计和一切教学活动中。
『叁』 小学体育的基本教学流程是什么
一般包括教师指导、 学生做练习、 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这 5项活动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核心是学生做练习,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体育的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其他各项活动都应围绕并有利于学生做练习。
最有效地、合理地使用上课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体育课的情况复杂,各项活动中什么算是不合理的运用时间,难以判断和掌握。实践中一般不去严格区分哪些是不合理的运用时间,而是客观地把5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求出其比重,供教师改进教学参考。
小学体育课的课堂运动比例,一般以20~30%为宜,在适宜的条件下,高于这一标准更好,但不要单纯追求运动密度。
(3)体育教学过程扩展阅读
课程计划
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助于全面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克服教学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便于及时地检查和总结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贯彻全面锻炼身体的原则,注意教材之间的纵横关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条件来安排教材。教学工作计划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即把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材,合理地安排为两个学期的教材,并确定各项教材的教学时数、考核项目及其标准。
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即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合理地安排每学期每次课的具体内容。为了使各项主要教材有系统地进行教学,还可制订按项的单元计划,提出该项教材的教学任务,和每次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它是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一种辅助计划。
③课时计划(教案),即根据教学进度和单元计划所提出的内容,确定上课的具体任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选择相应的组织教法。
课前准备
对上好体育课而言,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培养体育骨干、布置运动场地器材、教师本身的准备,以及进行课的评价等,也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明确的要求和方法。中国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随着年级的增长,选用教材的比重逐年增多。
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约占总授课时数的70~80%。这部分教材,既能够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又简便易行,方便教学。
选用教材约占20~30%,是在完成基本教材的基础上,为适应各地区和各学校的不同需要编选的,如游泳、滑冰、爬山、越野跑,以及基本教材以外的球类、田径、器械体操和女生的韵律(艺术)体操等项目。
除体育教学大纲外,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的《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包括动作要领、图解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是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导书。
『肆』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身体活动与认识活动相统一
体育教学过程中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种身心一元、身心统一的实践过程,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 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是身心一元、身心统一的实践过程。
二、多在户外实施教学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许多自然条件本身可以作为锻炼人体的因素,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有效地增强体质。 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许多自然条件本身可以作为锻炼人体的因素。
三、教学组织形式变化多样
体育教学是在活动中进行的,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还受环境的干扰,场地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由此决定了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在活动中进行,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受环境的干扰,受场地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四、培养意志品质,完善自我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竞争精神;通过规则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纪律的品质;通过在运动中克服自身生理负荷和器械、环境、自然条件等带来的困难,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同时,体育活动的交往多样性特征,可以加强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无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可见,体育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积极的锻炼,同时也可以使思想、道德、意志、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受到教育。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以智力培养为主的主要特点。
『伍』 体育教学特点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
体育教学要遵循教复学的一般要求制,但在许多环节上不能拘泥于一般教学的规则,因为体育教学有体育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为其特征。
(三)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特征。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技术性强,体育教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严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陆』 体育课中的教学步骤有些什么
小学生体育课常规
为抓好全乡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规范体育课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严密课堂的组织结构,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和训练,按照国家体育课堂常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体育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学生体育课“十不准”:
1.不准旷课、迟到或早退。
2.不准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拖鞋.
3.不准戴帽子、头巾和手套。
4.不准携带小刀或其他危险物品。
5.不准擅自离开课堂。
6.不准横穿跑道或投掷区。
7.不准擅自动用体育器材。
8.不准做危险动作。
9. 不准嘻戏打闹和做过于激烈的运动。
10. 不准做与练习无关的事。
二、教师常规
课前:
1.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好教学计划。
2.按课时计划布置和检查好场地,准备教具,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3.做好自身的准备活动。
4.穿整洁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带好口哨,保持仪表端装,提前3分钟到达上课地点。
5.对生病或身体不适的学生进行了解后,根据情况安排在旁边见习或休息。
课堂:
1.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着装情况,明确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安排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做好准备活动。
2.通过教学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耐劳毅力的锻炼。
3.讲解语言清晰简洁,示范动作力求规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做示范,合理组织课堂练习。
4.各种类型的体育课都要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密度,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利的安全防护措施。
5.每节课结束前带学生做好整理活动,认真进行讲评。
课后:
1.组织学生收拾器材,整理场地,并教育学生爱护器材,以保证下节课的正常教学。
2.注意观察学生运动后的身体反映,征求学生对体育课的意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3.了解学生缺课的原因并做记录。
二、学生常规:
课前:
1.体育委员上课前应主动与体育教师联系,明确体育课的内容与要求。
2.学生必须在上课前1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做好上课准备。
3.学生因病或受伤,不能上课时,课前应主动向体育教师说明情况。
课堂:
1. 准时集合上课:上课铃响,迅速到指定的地点集合,排队做到“快、静、齐”。体育委员要切实检查出缺勤人数,准备向老师报告。
2. 上课礼节:体育委员整好队伍,下达“立正”口令,然后向教师报告上课人数,随后师生相互问好。教师即向学生宣布本课任务与要求,迟到学生向老师报告,说明原因,经老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3.专心听讲,认真观察示范,要勤学、苦练,严格遵守纪律,努力完成操练任务。
4.人人要建立安全意识、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在练习中不得随意做其他动作,跑步时要按指定路线进行,不得推人、拉人或突然停下,不得攀爬乒乓球台、高坎等高处,不得任意升降和移动器材。
5.遵守纪律,按照教师布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练习,在分组练习时,各小组长要认真负责,做好队形组织和保护工作,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小组轮换时,要有秩序进行换组。
6.下课前听到哨声必须迅速到指定的地点集合,排队做到“快、静、齐”,做好放松的整理运动,并认真听取教师讲评。师生“再见”行礼后有序离队,不得奔跑,预防摔倒。
课后:
1.按教师要求收好器材。
2.学生在体育课后要坚持做到“三不要”:一不要大量喝水,尤其不要和生水;二不要在热天时用凉水冲身、浇头或在背阴、有“风口”的地方久留;三不要立刻吃食物,免得胃肠消化不良。
3. 并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以巩固、提高课堂所学的运动技能。
体育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集合 热身运动 徒手操 讲解本节体育课要教学的内容和注意要点 教学体育内容 学生自己训练 自由活动时间 下课前集合 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宣布下课。
体育课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1.准备部分:5——10分钟
2.基本部分:25——30分钟
3.结束部分:5——10分钟
体育课堂教学实例
课题:
1、武术基本功(摆掌勾手、分掌正踢)
2、25米往返跑3次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武术基本动作,了解学习武术的意义,同时能够展示简单的武术动作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讲团结,共同发展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
重难点:(见各内容安排)
教学过程:
课序 教学内容 教与学 组织与要求 时间(分钟)
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1、集合、师生问好2、体育委员清点人数3、向老师报告人数 1、集合、整队2、宣布内容3、热身运动 四列横队要求:集合:快、静、齐、气氛活跃 2—3
基本部分 武术基本功:1、摆掌勾手2、分掌正踢重点:姿势正确,勾手、踢腿动作的技术规范难点:身体平衡的保持,正踢要挺胸立腰侧踢要直臂立腰 1、复习武术基本手型和步法强调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2、教师讲解、示范勾手、踢腿动作3、学生练习勾手、踢腿动作4、教师指导。提示重难点6、各小组展示7、小结、鼓励 四列横队要求:动作整齐、到位、精神饱满 15—17
基本部分 25米往返跑 1、训练学生反应能力。2、提高学生跑动速度。3、如何在跑动中摆臂。 四列纵队要求:队列整齐、保持秩序,不违反纪律 15—17
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2、小结本课, 1、师简述2、师生共乐3、小结 要求:自然放松轻松愉快 2—3
『柒』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有哪些
一般规律有:
1、社会制约性规律
2、认识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教与回学的辩证统一的规律
5、教育答、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特殊规律有: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捌』 体育教学过程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大,不过可以简单给你说说,具体的你还得看看书。
一节体版育课主要分为开始部分,权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一般是课刚刚开始时的礼仪与相关的准备工作。一般的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和介绍课的内容和要求。
准备部分,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和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主要是你所上课的教学内容的传授过程。
结束部分,主要是放松练习和课上的小结。
基本就是这样
『玖』 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哪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体育抄教学的设计分为八个部分:
1、对学袭生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分析
2、对学习内容的分析
3、对学生的分析
4、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5、教学策略的设计
6、教学媒体的设计
7、教学过程的设计
8、教学设计的评价
『拾』 体育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五大规律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规律
2.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5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