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春诗教学

春诗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19 04:00:39

Ⅰ 怎样点评语文课中的古诗词钱塘湖春行教学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版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权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Ⅱ 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描写春天的古诗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难度较大的一环。古诗词博大精深,意蕴绵长,是中国文化的根。然而,现代人的生活中,却缺少古诗词的美化熏陶。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重视古诗词教学,并力求探索出一条有时代感的适宜学生发展的创新之路。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被充实到教学中,学生诵读、咀嚼、品鉴这些诗篇,能增添文化积淀,获得美的享受。但由于古诗与我们的时代相去甚远,一些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其中精妙之处。人教版七至九年级的教材明显加大了古诗词的量,这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在信息时代,又该怎样教学好古诗词呢?有鉴于此,谈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一点心得。一 ﹑古诗词教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古诗词素养,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抓住古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启迪。鲁迅先生论美学时曾说:意美以感心,音美而感耳,形美以感目。一般讲,古诗词都具有意美﹑音美﹑形美这三个特点。古诗词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美的教育。教学每一首古诗词,都要让学生得到一次艺术享受,受到一次美育的熏陶。因此,抓住这三个特点进行古诗词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意美,就是意境美。欣赏古诗,要特别注意欣赏古诗的意境。意境,是诗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的凝聚和升华后的艺术表现,是诗人通过具体物象描写所传达出来的一种整体的艺术氛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这种统一,既是情与景的融合,又是虚与实的结合。”意境就是诗(词)人内在“情”(意)与外界的景物(境)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词)人往往依靠它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展开联翩的想象,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一次美育的熏陶。在教学古诗词时,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诗词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诗(词)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深刻的含义。要做到这一点,再现诗词的意境是个关键。音美,就是音乐美。古诗词和辙押韵,字数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因此,古诗词教学应以朗读为主,而且可以吟唱。通过吟唱,通过配乐,以显示古诗词的音乐美,把学生引入诗词的意境,细细玩味其中的深刻含义。这就叫“音美以感耳”。形美,就是形象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相通,两者相发,相得益彰。因为诗情与画意是融为一体。如杜甫脍炙人口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林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古诗,不仅对仗工整,显示了形式美;而且色彩艳丽,显示了形象美。若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会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黄鹂在翠柳上歌唱,白鹭在青天中翱翔,远处有皑皑的雪山,近处停泊着东吴的船只。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先找出那些寄寓着作者情思的意象,然后通过形象再造,体味意境。如欣赏杜甫的《春望》,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诗中出现的一组组意象,一幅幅画面,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想象再造,学生借助画面,可以感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形美。国都沦丧,到处是衰败的景象,然而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到故都长安,而眼前却杂草丛生,惨不忍睹。在诗与画的交融中,有利于学生进入作者所创设的艺术境界中。我们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同时,通过形象思维,把诗词变成一幅幅风景画或生活画,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这就叫做“形美以感目”二﹑古诗词教学,教师应顺应新形势,转变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古诗词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丰富的情感。在提倡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古诗词教学是一个含英咀嚼的过程。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应在情感体验和创新上下功夫,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朗读﹑编辑﹑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特长,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1、激趣——让学生爱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古诗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喜爱古诗,赏诗的欲望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学中首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依据学生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课前“名家诗句接力”、“诗词名句抢答”等竞赛;依据诗画交融的特点,利用电脑让学生“据诗绘画”、“据画写诗(句)”等等。这些活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爱诗、赏诗的热情,为学好古诗奠定基础。 2﹑搭建多媒体平台。或音乐渲染,美化想象;或课件展示,化无声语言为动感画面。如教学《石壕吏》,可以用如泣如诉的曲调,揭开安史之乱民不聊生的惨痛现实;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制作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差役的横暴,老妪一家的悲苦无奈。通过诸如此类的烘托点缀,学生受到的艺术感染,心灵震撼,自不可同日而语。3﹑举办朗诵会。格罗塞曾说:“每首原始的诗,不仅是诗的作品,同样也是音乐的作品。”不同的诗(词)人,不同的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通过朗诵,感知作品的音乐美,步入诗歌的意境,最终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朗诵会的形式不拘一格,或个人表演,或小组分角色进行;内容多样,或以时代为限,或以同题材为主,或以诗(词)人为切入点。可以专题朗诵,也可以即兴表演。这样的效果就是一句话:悦耳有时胜过悦容。4﹑图文荟萃。擅长绘画的同学,在领会诗(词)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化无声的文字为并茂的图文。诗画交融,展示自我风采,又达到揣摩领悟情感的目的。如《望岳》(八年级上册),是杜甫在意气风发时期的作品,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诗人借山抒怀,豪放不羁,通篇充满想象。在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动手画画----泰山的神奇高峻,泰山的巍峨奇险。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诗人的雄心抱负就跃然纸上,溢满心中。5﹑寓学娱乐,情境表演。鼓励学生采用跨越式的夸张式的甚至怪诞点的形式,去模拟自己喜欢的诗(词)人。就这样,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寂,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思乡情,都在一言一行中得到流露再现。特别是叙述类的诗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年级下册),完全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把“秋风怒号﹑顽童抱茅﹑诗人无奈”等一系列情节活现过来。这样,学生学诗词的兴致浓了,欣赏水平审美情趣也高了,可谓一举两得。总之,古诗词教学是一种美的教育。只有抓住古诗词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三个特点,我们才能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得到美的熏陶;也只有转变观念,不拘一格,寓学于乐,多方位参与,学生学诗词的积极性才能得到解放,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提高。

Ⅲ 幼儿大班春日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赏春 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树叶舞蹈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的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走入课堂。 (二)、咏春 1、如此鲜活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的脑海中有没有也跳跃着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Ⅳ 春为主题的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屈原《离骚》、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庐山瀑布》、李清照《声声慢》、马致远《秋思》……

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艰苦思乡

《春夜喜雨》及时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

《天净沙.秋》清肃美丽

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在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首古诗词。我们将重点学习其中的四篇。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进行提前赏析,并填写了《同步阅读纪录卡》,请在小组内开始交流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3.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二)学生汇报

1.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诗歌特点:

a、凝练的语言

b、和谐的音韵

c、鲜明的节奏

d、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板书)

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硕鼠》控诉

《竹枝词》有“晴”

《赋得古原草送别》惜别

《采桑子》知愁

名句分享与精彩赏析

通过提前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中定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他们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

1.《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问题:何为“乐土”?当时的农民为什么要去寻找“乐土”?他们又能找到理想中的“乐土”吗?

理解:a、“三岁贯女”: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多年,贪得无厌。“逝”简短、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寻找乐土只是空想罢了。

b、“鼠”、“黍”、“顾”、“女”、“土”押押韵u韵,让我们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2.《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小结:“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只用了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来了,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3.《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a、学生谈谈理解,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的场景图,说说自己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愫。

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把你的同桌当做即将离别的朋友,对他吟诵这首诗。

4.《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理解。

b、全文贯穿一个“愁”字,运用对比手法,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传递的意味。

c、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生自由交流。

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你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凝练的语言

和谐的音韵

鲜明的节奏

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Ⅳ 设计幼儿诗《春天来了》教案,进行模拟教学

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 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 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 美丽的春天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Ⅵ 古诗《春晓》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软件,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越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2、电脑演示: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古诗。
3、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学生注意听):《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二、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二声。(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2、指名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思考)。
三、深入理解
1、结合插图与实际理解前二句诗。
(1)边读、边看电脑演示,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什么意思(看图自悟,讨论)。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所查字义来分析)充分想象。
(3)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
(4)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电脑显示古诗,学生答出来词义后,电脑再显示答案,最后,屏幕上清楚地展示古诗及注释,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2、仿照上面两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两句。
四、准确把握。
1、自读全诗,说说诗的意思。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1)确定读诗情感(赞美、喜爱)
(2)自己试读
(3)和同学交流
(4)指名读,读读评评,并配乐朗读。
五、课外拓展:古诗中,描写春天景色还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说一说大家自学一下,如《春夜喜雨》《咏柳》(学生自学,师点技)
六、总结方法:掌握了阅读方法后我们就能自学古诗啦,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学古诗。
设计说明:
遵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两个画面(电脑资料,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画面)的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师充分利用电脑课件,将春天早晨的绚丽图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看图,读词,品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本首诗并不难,因此我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当堂课就安排一首难度相当的诗,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阅读全文

与春诗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