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聋校数学二年级《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 关系。
2.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3.结合应用题教学,向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做好事,树新风的思想教育。
教具:投影片、投影仪、练习纸。
学具:12个圆片。
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1)摆一摆:学生动手摆后列出算式。
把9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圈一圈(在教师印发的纸上圈):把8个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①学生各自分。
②根据分的情况,交流算式和算式的含义。
③如果题目中没有“平均”两字,能不能用除法计算?为什么?
(3)完成课本第85页准备题2。
2.新课教学。
(1)教学例4。
①出示例4及投影片。
②讲图意,并结合内容对学生进行学雷锋做好事、尊敬长辈的思想教育。
③读应用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④分析数量关系。
A.“一共有12人,平均分成3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把12平均分成3份。 ”
B.“每组有几人?”就是要我们求什么?(求每份是多少?)
C.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引导学生讲出“求每组有多少人,就是把12平均 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板书)”
D,学生口述解题思考方法。指名说、集体说、同桌互说。
⑤列式解答。“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⑥问“12、3、4”各表示什么?“4”表示每组有4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和要 分的总数“12”的单位一样。
(2)试一试:王大妈买了12只月饼,平均装在2只盒子里,每盒装多少只?
①学生独立填写课本括号后,列式在课本上。
②同桌交流解题思考方法。
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3)小结。观察两道应用题。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板书课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得数的单位名称和要分的总数的单位 名称一样。
3.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第87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交流解题思考方法后再列式解 答。
(2)综合练习:完成练一练4、5、6题。同桌交流解题思考方法后再列式解答。
(3)对比练习。
①出示练一练第3题:二(1)班有6只皮球,二(2)班的皮球和二(1)班的同样多。两个 班一共有皮球多少只?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算式。问:你为什么用乘法或加法来计 算?
②出示:有12只皮球,平均分给二(1)和二(2)班。二(1)班分到皮球多少只?学生独立 解答并集体校对。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如果题目中没有“平均”,还能不能计算 ,为什么?根据这个算式你还可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
4.教师、学生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怎样的应用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