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电脑出示班上一个同学的照片。
师:仔细观察这个同学的腿上有什么?她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
生:是苍耳,只有苍耳才会黏在人的腿上,她是冯楚楚同学。
生:老师,我知道,我最有发言权。我和冯楚楚一起在小区找蒲公英的,找了一圈,回来冯楚楚腿上就粘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但是这不是苍耳,这种植物种子比苍耳小多了。
师:是的,这种植物就是通过黏在人或动物的身上把种子传播到远处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种子的传播方式。板书:种子的传播
二、探究
师:你知道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吗?
生:靠风传播
生:靠动物传播
生:靠水传播
生:靠自身力量传播
(教师相机板书。)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资料的。
师:你懂得请教电脑老师,真是勤学好问的好孩子。
生:我们二年级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我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通过风传播的,苍耳是通过动物传播的,豌豆是通过自身力量传播的。
师:你真聪明,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生:人也可以传播种子。
师:你讲的对,我们人类可以把植物的种子带到我们需要的地方,但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大自然中,没有人类参与的情况下,植物种子是怎么传播的。
生:蒲公英的种子细小,比较轻。
师:谁还有补充?
生:像降落伞,被风一吹,就飞得很远。
(师出示蒲公英的实物,请每个小组也拿出来仔细观察。)
师:蒲公英的种子是不是有这些特点?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生:蒲公英的种子还长有絮毛。
师板书:细小、质轻、有絮毛
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生:柳树、杨树
生:风滚草的种子也是靠风来传播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在网上看到的。
师:老师也在网上找到了风滚草的资料,请看大屏幕。
师:你还知道什么植物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生:枫树的种子也是靠风传播的。(出示枫树果实的实物)枫树的种子像鸟的翅膀,有利于飞行。
师:这是枫树的果实,种子在这个里面。同学们也把枫树果实拿出来观察。(课前老师每三人发了一个。)
师:像什么?
生:像一对翅膀
生:旋转的时候像飞机的螺旋桨
……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那你们说的这些特点主要有什么作用呢?
生:有利于飞翔,有利于风传播。
师:同学们的科学知识真丰富,是的,这是靠风传播的另一种植物,它的果实有着特殊的结构。板书:特殊结构
师:(出示芦苇的实物)这种植物的种子是靠什么传播的。
学生异口同声说:是靠风传播的。
师:冯楚楚身上的植物种子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呢?(这种种子大小如小麦,全身长满小刺。)
生:动物传播
课前每个同学发了一粒,请同学们把这种种子拿出来仔细观察。
生:有刺
师:那么老师在同学们进教室时,每人身上粘了一个苍耳,看看苍耳有什么特点?
生:有刺
师:请仔细观察刺的末端有什么特点?
生:有倒勾
师: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动物传播种子?
生:因为有刺有倒勾就会粘在动物的皮毛和人的衣物上,而且不容易掉下来。
师板书:有刺、倒勾
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动物传播的?
生:樱桃
师:为什么?
生:因为樱桃成熟后,颜色鲜艳,味道鲜美,动物会来吃。
生:我家的樱桃成熟后,经常有小鸟来吃。
师:小鸟吃了怎么能传播种子呢?
生:小鸟把种子也吃下去了,种子不容易消化,通过粪便排泄出来。
师边表扬边板书:果肉鲜美
师: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动物传播的?
生:花生、稻谷等
师:这些植物的种子为什么也主要靠动物传播?
生:因为动物喜欢吃,而且吃不完的时候就把它们储藏起来。比如蚂蚁和松鼠就喜欢储藏食物等到来年再吃,在储藏中没有吃完的种子就可能发芽。
师:你说的真完整,比老师知道的还多。
板书:被动物储藏
师: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植物种子是靠水传播的?
生:莲蓬
生:睡莲
生:椰子
师:靠水传播的植物有什么特点?
生:生活在水中
生:靠近水边
师板书:水里,水边
师:这种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生:浮在水面上,顺水漂流,就能传播很远。
师:还有吗?比如说椰子,它有什么特点?有谁曾亲自动手敲开椰子吃椰汁?请举手。
生举手说:老师,椰子里面很硬,太难敲了。
师:对,椰子外面纤维疏松,但是内果皮非常坚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为了保护里面的种子不腐烂。
板书:内果皮坚硬
生:我知道睡莲种子是怎么传播的,睡莲的果实长在水中,果实成熟后果皮腐烂,种子浮在水面上,顺水飘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网上看到的。
师:老师还真不清楚。
(我不得不佩服学生课前的准备非常充分,许多知识老师还没有他们清楚。)
师:(师拿出一棵油菜,上面结满了成熟的油菜果实。)你们知道这种农作物的种子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
生:自身力量传播的
生:成熟了会开裂,油菜籽从里面蹦出来。
师: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果皮有什么特点?
生:比较薄
师:薄对种子传播有什么作用?
生:薄有利于依靠自身的力量传播种子,如果果皮很厚,植物自身的力量就撑不开。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靠自身力量传播的。
生拿出长有萝卜、毛豆、蚕豆的果实的植株,一一介绍。
师:同学们知道农民收割油菜、芝麻、毛豆时是等到八成熟还是十成熟收割?
生异口同声:八成熟
师:为什么?
生:因为十成熟的时候,果皮开裂,种子就落到地里了,这样子会大大降低产量。
师:说的真好,原来我们农民收获时也要懂科学道理。
师:靠自身力量传播种子的,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喷瓜,喷瓜成熟后,种子从里面喷射出来。
师:老师这里也有视频,大家欣赏一下。
师:还有吗?
生:凤仙花,我奶奶家就有,果实成熟的时候用手轻轻一碰,种子能喷到很远。
师:刚才同学们讲了这么多,我们通过视频再看一下,种子传播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加深印象,并总结这几种传播方式。)
三:引申
师:(出示悬崖上的松树幻灯片)你知道这些松树是谁种上去的?
生:是松鼠
生:是风把种子带上来的
生:是靠自身力量
师:大家讲的都有可能。
四:总结:
师:植物妈妈真有办法,她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的孩子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旅行。我们的大自然真是太美丽太神奇了,同学们以后到野外,要多留心观察植物果实和种子,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的。
板书设计:
种子的传播
风传播:细小、质轻、有絮毛;有特殊结构
水传播:水里、水边;内果皮非常坚厚
动物传播:有刺、倒勾;果肉鲜美;被动物储藏
机械传播:依靠自身力量,(果皮)较薄。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黄山市科学课教研活动中上的一节公开课,本课是《植物繁殖的奥秘》第三课时,在教学中,我体会到:
1、课前学生和老师都要充分收集相关资料
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边看视频边说出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各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在上本课前,我们学校和歙县深渡小学进行教学交流研讨,我就在深渡小学上了这节课。由于学生课前没有查阅和收集资料,虽然边看视频边总结,但是课堂上几乎是平静如水,学生发言不积极,主要是老师在说。回来以后我深深地反思,布置学生上网查阅种子传播的资料,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找身边熟悉的植物,了解它的传播方式,并把这种植物带进课堂。布置任务时,我就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资料搜集的多给予加星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带来了蒲公英、戚树、油菜、萝卜、苍耳等等。正是因为课前学生收集很多资料,学生对这些传播方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奥苏贝尔曾在《教育心理学:认知的取问》一书的扉页上写有这样一句代表他的核心思想的话:“如果我只用一句话说明教学心理学的意义,我认为影响学习的首要因素,是他的先备知识,进而配合设计教学以产生有效的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我结合语文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补充,老师主要起组织、引导、总结的作用。
3、课堂气氛民主宽松,及时评价奖励
在上课时,我采用数学课中发言正确的就加分,各小组比赛,最后赢的小组加星。采用激励的方法,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下课时,有的同学就埋怨我,说她多次举手我就给了她一次机会,我只好摸摸她的头表示抱歉,因为举手发言的同学太多,一个人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在上课、交流或评价时,我始终是微笑的,就是学生回答不很正确,我也不会去批评他,只是说他这样的回答不妥,说明原因让他坐下。整堂课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环境下,所以学生发言自由,敢想敢说,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4、科学课教学要注意时间性
这节课还给我一个启示,我们科学课老师要熟悉全套科学课教材,注意不同季节去搜集资料,本节课需要的苍耳,在秋天野外很多,往草丛中走一圈,身上就能粘上很多。如今是春季,苍耳还没有开始开花结果,我们上课用的是一位同学的奶奶从菜园地里找来的,很可能是被草丛或土覆盖后才得以保留下来的,事先我自己反复发动学生到野外去找很难找到。今年秋天,我就要去搜集苍耳了,科学课、语文课都能用到。
在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有的学生在说某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时,我对这种植物却一无所知,还有的学生说睡莲也是靠水传播的,我也不是很清楚,课后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学生讲的是对的。科学课要求老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贰』 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教学设计
举例说明各种传播方式最好,可配合些照片。教学过程现需要自己写才行,别人的没有自己的特色。
『叁』 中班种子成长记主题反思
为了让科学课不再枯燥,我将植物们拟人化,让幼儿们将种子当成宝宝,告诉他们,种子宝宝长大了,需要离开妈 妈,去旅行,可是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办呢?如此一下子激起了幼儿们的兴趣,孩子们都是爱动脑筋,非常有爱心的,马上帮种子宝宝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在我揭示答案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讲,看看自己的办法有没有帮到种子宝宝们。为了让幼儿更清楚的认识到种子的传播方式,我还制作了小动画和PPT,让幼儿更加直观的去观察、发现,如此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记忆。
科学课很多时候是由老师去介绍小朋友听,然而此次活动,我主要让小朋友们看种子的传播方式小动画,让幼儿们自主发现,归纳,如此,孩子们更加有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幼儿们兴致很高,基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蒲公英、苍耳、水稻、橘子以及凤仙花的种子传播方式。
在孩子们认识了各种植物的种子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后,我为了更好的巩固孩子们的记忆,还制作了连线操作。让孩子们想一想、连一连,种子的传播方式。在在操作纸上,我特意将有的内容做了改动,例如,将橘子换成樱桃,看看孩子们能不能举一反三,正确连线。结果大家都做得很好。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教师在教孩子们时,要有耐心,不要急着帮孩子们找答案,可以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探索,如此,孩子们将更加的有成就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岂不更好?
『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是怎样传播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乐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学生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学生收集的各种种子的图片、图书或资料,四种传播方...式的字卡,分类展板。
『伍』 中班科学《种子是怎么传播的》教案设计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相关:◇ 大班科学活动:骑“白马” >>详细◇ 大班活动设计:种子世界 >>详细◇ 大班活动:种子旅行记 >>详细◇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旅行 >>详细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喜爱大自然,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科学认知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各种种子,实地观察体验,事先收集 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苍耳,蒲公英,莲蓬,水盆,放大镜 3、课件准备 【活动过程】 1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儿歌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仔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 2.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①外形: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③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根据幼儿对种子已有的认识合作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他可以随风飘扬?比较交流,最后教师启迪,帮助幼儿联想种子靠风传播需要的条件。 3.苍耳的传播方式 ①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大胆发言,对触觉有一定感知。 ②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放大镜里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形态能做总结性的描述。请小朋友利用刚才幼儿观察苍耳的相关经验,讨论为什么苍耳能紧紧抓住动物的毛: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4.莲子的传播方式 ①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将莲蓬放到水盆里,进行观察和操作,教师设置障碍:你能让莲蓬沉到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是漂浮在水中的。 ②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索:还有哪些生长在水中或水边,植物的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5.经验升华 《蒲公英的种子》这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凝练,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途径的知识,而且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