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太极舞教学

太极舞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18 12:59:35

A. 太极拳教学 如何正确学习武当太极剑

在这里我要纠正前一位答者的观点,太极剑属于中国传统武学,即使没专有经过影视作属品的宣传也会永远存在我国人民的心中。武当以太极拳、太极剑法著名,武当山又是道家名山,这也就导致太极剑并非用于搏击,通常而言都是修道者练习剑法以防身。可以想到在古代,武当山猛兽横行,修道者必须在修习道学的时候勤练武功。
武当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棍、太极掌均具有实战意义,若是仅知道这些浅显的武学外号就可以称得上了解的话,那武学也太过于简单。
武当师和功夫馆中的武术师傅均师武当三丰派,如果想要正确学习太极剑、太极拳,完全可以前往武当师和功夫馆进行交流,与武当武学正统弟子进行交流,武当武学是神话、吹捧,还是真材实料立见真谛。
另外再说一句题外话,武当太极拳、太极剑,除实战作用外,可养生、减脂、治病均有学术讨论证明,武当拳属于养生引导术。道家向来注重养生,太极拳综合我国传统医学养生之妙,是养生集大成者。
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太极拳、武当太极剑的学习确实不易,前往武当与道长师傅进行交流,能够有助于题主对于武学的理解。学习武当功夫,还需多多努力。

B. 有太极舞<福满乾坤>的教学可以看吗

简介:福满乾坤—以导引养生为运动目的,以传统武术和中国古典舞为动作基楚版,以意境高雅的民族权音乐为韵律,形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健身运动,其动作舒缓圆活,既稳健庄重又不失愉悦..完整介绍 简介:福满乾坤—以导引养生为运动目的,以传统武术和中国古典舞为动作基楚,以意境高雅的民族音乐为韵律,形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健身运动,其动作舒缓圆活,既稳健庄重又不失愉悦欢快,用攸美的音乐语言及丰富的形体语言,是身心灵舞蹈,也是修心养性的运动
http://www.56.com/u11/v_NDg0NTYwNjY.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thlqgYJ1eM/

C. 跆拳道品势太极一章舞 分解动作

其实这个让教练教比较好些 学的快。并且清楚 太极一章也要会

D. 太极拳24式教学视频下载

用优酷直接输入太极拳24式就可搜到

E. 初学太极拳要怎么学

传统太极拳先练的是身法,步法,并非桩功

F. 零基础怎样学太极拳 学习太极拳的方法

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创编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四十二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太极剑等。现将五派太极拳按起源先后简介如下:
1、陈氏太极拳:
主要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2、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3、武氏太极拳:
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4、孙氏太极拳:
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5、吴氏太极拳:
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另外太极拳按架式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6、大架式:
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7、中架式:
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8、小架式:
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零基础学员如何练好太极拳?

首先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
比如24式简化太极拳就很好。它动作不多,时间短(4-5分钟),式子较全面。当时全国一些名家编这个套路时,还考虑到它的动作符合人的运动生理,既能得到锻练又不易造成运动伤害。然后再学些稍复杂一点的套路。再就是练过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于练器械,有了扎实的功底,再去练刀剑枪棍就会简单一些,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再就是要方法正确。
买一些教学碟和书看看。找个自己觉得练得不错的老师学练会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师练,注意手、足、身的运动状态、轨迹及起始位置。最重要还得多练。练拳,练拳,多练才能出拳。俗话说:“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以前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叫人们耐心练习,所以武术又叫“功夫”。不过现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练就了。现在的师傅开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抢自己的饭碗。再说还有那么多书。买张光碟,你叫他给你练几遍他就给你练几遍。很方便的。学拳时要学习一些基本功。如压腿,踢腿,蹲马步等拉韧带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松”。
学拳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自我保护。
练前做好功前准备;练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压踢腿时不要过猛,以免拉伤韧带;练拳过程中注意膝关节弯曲方向尽量和脚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盖前弯不要超过脚尖。还有大家在做其他体育运动时的一些保护措施都可以借鉴。总之,要搞清楚我们练拳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让自己再受到伤病的缠绕。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可以强身健体。
如何快速学太极拳?

太极的基本姿势要领
太极拳的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我个人认为此种“气”是通过练拳的过程中调节呼吸的节奏而形成的),这是作为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
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练拳要领2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太极对于身体的各个要求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身体要求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总结:练习太极要有恒心,有不少人练到半路放弃了,也不是不想练了,就是半路想偷个懒。可是放下时间长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来。坚持练习,有空多练,没时间抽点小空琢磨一两个动作也可以。

G. 太极拳怎么练好

第一、关键是找好老师

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首先是模仿,老师路子不对,学生模仿的动作自然就走偏。经过我市体育部门认证确有教学资格的老师,您可以看到他(她)在练拳的时候,意念、呼吸和形体方面密切配合,动作有一种美感。就像现在比较热门的郑多燕减肥舞一样,将节奏、动作配合起来,收到很多人的热爱。

一位优秀的太极拳老师有以下特点:

1、轻松柔和:架势平稳舒展,动作柔和。

2、连贯均匀:从起势到收势的整套动作都紧密衔接,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身体重心始终在一个平行线上前后左右移动。

3、圆活自然:在打太极拳过程中手臂的动作带有弧形。

4、协调完整:整套动作上(手)下(脚)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一体,以腰为轴,用腰部力量自然带动四肢。

5、刚柔相济:既轻灵又稳重、既柔和又有力。

第二、人到心到

学习时要保证内心的宁静,找到与老师能互动的感觉。边聊天或者边看别人扭秧歌边打拳是毫无效果的。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内心不能安静下来是学不好太极拳的。

第三、准备活动

正规的老师有一套规范的准备活动,大约需要30分钟。它吸收现代运动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结合太极拳的项目特点又重点突出。首先从颈椎的小关节开始,严禁快速旋转颈部的活动。要慢慢进行,以防有颈动脉型颈椎病的发作(头晕甚至导致跌倒)。

肩部关节是我们身体内可以做动作方向最多的关节,但生活方式和老化使得很多方向的活动退化了,因此肩部动作都要拉开到位,并停留几秒钟。在做上肢肌肉活动时,心率开始跳得快一点,身上开始发热。然后腰部脊柱关节缓慢左右旋转,接着髋关节、膝关节都分别进行旋转牵拉。接下来是四肢和全身较大范围和力度的活动以及整理活动。做完后全身发热,肌肉韧带拉开,以保证习拳中不受伤。

第四、动作到位

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每一个定势动作先做到位,然后搞清楚定势之间的过程走向。与做广播体操不大一样的是学习过程要长得多,前者可能只需要一周就能大致比划的做下来。后者例如最简单的太极拳简化24式至少需要2个月能比划到位就不错,真正掌握精髓还需要长期演练。

第五、马步适度

很多人中年以后开始学习太极拳,总有一部分人因为膝关节疼痛而退出,一方面马步不宜过低,保持在100度以上,膝关节不要超过足尖的高位马步即可。还要注意足(脚尖)、膝、肘相对,意即膝关节与脚尖保持一致方向,以免膝关节扭曲受伤。

第六、坚持不懈

习练太极拳至少保证每周3?4次,最好每天一次。坚持数年必有效果。锻炼虽不能返老还童,但到老年后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人想要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

第七、重内轻外

李连杰的师傅吴彬原来是北京武术队的总教头,他有一句精辟的话“走内不走外”。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基本武术动作的人,要体会身心放松的感觉,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姿势上,看起来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无论对于防身还是健体作用不大。这也是针对现在大多数打拳的健身者的忠告。

H. 对于太极拳初学者,有哪些基本功需要练习

太极拳是非常有益的一项健身体育活动,也是中华名族的一个传统项目。

对于没有任何学拳基础的人来说。练习太极拳就要从基本功开始学起:

一,基本动作

1,松肩:通俗的说,肩膀放松,柔软,这是入门的第一道难题。

2,手沉:松了肩才会感受到手沉。

3,贴肩胛:学会前面两步之后,将胸腔往后背方向推出去,让肩胛骨饱满。

4,学会了固定住空胸圆背,又保持肩松手沉的时候,开始调整命门后贴,这个时候会出现翻裆拧胯,丹田前卷。翻胯到一定程度,会感觉到达极限,这个时候要把重心放低一点,保持膝盖向上延展,,同时五趾抓地。

二,基本功

1,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 (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 (2)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四肢乱动,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上肢松软沉坠这是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抬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是要改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动习惯,非改不行,因此称为基本功。

2,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不会拧腰就不会就不可能把足手动作相连作好,达不到上下相随,全身动作完整的要求。

3,坐腿:

太极拳对下肢足腿的要求,称之谓底盘根基功夫,极为重要,确也相当难练。许多练拳人多年功不上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足腿的锻炼不得法造成的。“坐腿”是练底盘功夫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单腿屈膝负重练法”,也难掌握,因此仍应把它看作是一项基本功。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缓移动重心(不能冲)。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坐腿”法用单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般都采用打搂膝拗步掌的办法,连续打上几十个搂膝拗步,到出一身汗、腿部酸疼为度,只要酸疼感减少,自感不甚吃力时,下盘功夫就有一定程度了

练习太极拳注意事项:

一,练习太极关键还是在一个练字上。要坚持,要慢慢自己领悟。

二,呼吸通畅,万万不可憋气训练,这在所有运动中都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是在太极这项气身修炼的项目上。

三,初学过程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量力而行,不要逞强。慢慢增加自己的练习量。做到“戒骄戒躁,踏踏实实”。

四,有条件的初学者,最好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要经过由简单到复杂这个过程,练太极拳更要一步一步地走,要一层一层地练,没有牢固基础的奠定,没有每天持之以恒的数量,就没有正确质量的飞跃,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必须遵守这个规律。

(8)太极舞教学扩展阅读: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将该项目的申遗紧迫性写进了提案。来自河南代表团的李光宇等33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的建议》。

好处:

一:不受性别、年龄、场地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二:能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去提高心肺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有着一定的改善。

三:提高平衡力,增加骨密度。

基本知识:

1,无极桩:

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双手在胸前微曲手臂,手指自然展开,指尖相对,掌心抱球状。

2,开合桩:

在无极桩姿势的基础上,两手臂作外展和内收练习。开时为吸气(小腹鼓起);合时为呼气(小腹内收)。

3,升降桩

两脚开立,下颏微收,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两手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打开肩宽,两肘微下垂,手指微屈,指尖向前,手心向下,眼看两手方向。

吸气,此为“升”式,当两手臂升至肩高时,转为下落,两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微微下塌,舒指展掌,眼看前下方。这时为呼气,气沉丹田,此为“降”式。这样两手臂随两腿的屈伸,做前平举和下按的反复练习即为“升降”练习。姿势的高低可根据体质情况和腿部力量自行掌握。

当基本功练习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继续练习简化24式。

I. 怎么自学太极拳

如果你真心喜欢,就先从24式开始学,网上就有老师教,另外多看看这方面的书,个人悟性很重要,太极拳不是舞蹈。

J. 太极拳教学 修炼太极拳如何加强腿上功夫

喜欢练拳的朋友总希望自己独立时站得稳,蹬脚时蹬得高,可总是不那么如意。
1、准备姿势
身体直立.中正.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两眼平视正前方。
太极拳是一种缓和的有氧运动,有的人练拳半个小时也不觉得累,但是修炼中我们要适当的休息,太极拳会消耗掉身体里很多能量。
2、旋脚运动
重心移至左腿,向前提起右膝.大腿与地平行,小腿自然下垂,以踝关节为轴,脚尖稍用力,先顺时针向外画圆圈,旋转l6圈,再由外向内逆时针旋转l6圈。
然后换左脚按照同样方法旋转。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利于在动中控制平衡,又有利于踝关节柔韧度和小腿肌肉群力量的练习。
3、转膝运动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上体前屈两手扶膝.两膝弯曲稍下蹲,以膝盖不过脚尖为宜。先两膝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6圈,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6圈。
我们观察太极拳运动,我们可以发现,在练习中,身体多处于半蹲状态,关节承受整个身体重量,因此,腿部扎实有力才能支撑身体重量。
然后两膝分别同时由外向内旋转16圈,再由内向外旋转16圈。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关节磨合升温,减少关节和肌肉群的惰性。
4、踢脚运动
两手叉腰.先重心在左脚.右脚稍向后抬脚尖点地.再向前踢出,踢16次,再换左脚踢出l6次。踢出的同时脚尖一定要下扣,这能加强大小腿的肌肉力量特别是小腿肌肉的收缩力量。
5、蹬脚运动
姿势和方法同第4动,只是向前向上蹬脚时.脚尖尽力向膝盖方向勾起.脚跟用力蹬出而且要蹬直。左右脚各蹬l6次。这对大腿和小腿的力量练习极为重要。
6、踢腿运动
姿势和方法同上。两腿分别向前向上勾脚尖尽量高踢16次。膝盖不可弯曲。
7、下蹲运动
姿势和方法同第1动。两脚跟离地,身体向上和向下压蹲颤动8次。这对脚趾、脚掌、踝关节、膝关节和腿部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阅读全文

与太极舞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