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个好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简而言之,要有爱心,专业知识,教育方法。复杂的说,具备了这些,基本就是一个好教师了。。。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其内涵的主要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一) 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素质的行为。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热爱教育事业。
第二, 热爱学生。
第三, 献身教育事业。
第四, 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五,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 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条呢?
第一, 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 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 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 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呢?
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第三,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四)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第二, 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 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第四, 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 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五)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
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第二, 要懂教育规律。
第三, 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第四, 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六)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七)教师职业作风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八)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老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教师荣誉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教,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教师必须认真履行职业素质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做出的贡献赢得社会的肯定与褒扬。
第二,教师必须掌握现良好的职业道德。
㈡ 教师的素养包括什么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
大部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上来体现的。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
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其中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
“本体性知识”
,
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如何将
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
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
较高的教育机智
)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
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
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
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
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它主要表现为:
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
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
创新品质。
㈢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创造自由活泼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努力钻研,学为人师。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温家宝总理讲话:
温家宝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要结合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一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注重启发式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事。二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既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与时俱进;又要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三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四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创造自由活泼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温家宝强调,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一名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温家宝说,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温家宝: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㈣ 现代教师需要哪些素质
学识渊博。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版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那些课权外知识是令学生钦佩的,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这是作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优秀的教师能主动为学生减负,善于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
学艺术取得优异的教学质量,而不是从时间里抠、工夫里磨、题海里捞,从不布置有形的课外作业,占用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进行有偿辅导,从中获得最大暴利,达到名利双丰收。
只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亲之、信之、爱之。
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有爱才有教育,教师不仅要回关心学生,更要答懂得大爱和包容,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爱”的是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的学生,这是片面的,会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这不是真正的爱;还有一些教师喜欢高高在上、高谈阔论,不顾学生的实际感受,一副师道尊严之面孔,不能俯下身来与孩子们交流,这样的教育只能称之为说教,不就是真正的教育。
说到底,爱的教育过程应该是通过心灵之间相互碰撞所激发出来的情感互动的过程。
2、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代表机械性、重复性的职业,好的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钻研,提升教学水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充满生机的教育,才有可能让祖国的花朵更好地绽放。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有良知的教育者应从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培养的不是做题机器,需要的是具有社会担当和具有创性精神的人才。而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条件。
即使大的教育环境我们一时无法改变,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可通过方法上的改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引入社会实践项目、扩大信息获得途径、帮助孩子规划未来等等。
㈥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你好,21世纪的教育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而且应具有探索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把握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熟练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完善的能力。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教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
2、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渊博的科学知识,在文化修养上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
3、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确保人才质量,教师必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运用教育规律,教师要学习普通心理学、教育学,通过学习掌握教育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研究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使教育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
4、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育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建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因此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探索授课的新模式,设计好每一堂课。努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创新的表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学习,到知识,学到方法,开启思维。
5、教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素质
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这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因此,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融洽,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教师要具有吸收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通过传递信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再按照规律改造世界。教师要有创新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包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善于提出尚未和多种答案的探索性能力;演算和阐述的能力;善于运用口头和笔头形式有效地交流和研究的能力;善于组织学生,使学生迅速地增长才干的能力,总之,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7、教师应向“创造型”的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创造性的人才,这需要有创造型的教育,即热爱创造活动,在课堂中,表现出创造性、灵活性、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㈦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教师角色认知。指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的关系的认识。只有清楚的角色认知才能在社会情境中找准定位,恰当行事,做到与现实保持一致,达到良好的角色适应。
2.教师角色体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社会及家长、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和期待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教师角色体验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避免“自我牵连”或“殃及无辜”。
3.教师角色期待。是教师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对自己角色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4.教师品格。如果把教师看成学生的楷模,则更注重于对教师人品上的角色规范。在教师人格上,西方学者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效能的教师要具有合作、民主、体谅、忍耐、公正、了解学生,给予鼓励等12种特征。
5.教师自我意识。主要指教师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教师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它支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教师心理素质的制止内容大致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也可以说是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或称言下之意,包括对
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4.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有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承受力强的教师,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挫折状态下,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
5.教育表现力——教师机智的基础。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表现为良好的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
参考资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1期
㈧ 谈谈怎样才能具备一个新时期教师的优秀素质
浅谈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
王俊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怎样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个人认为,崇高的师德、现代教育观念、优秀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观念、创新精神应当是当代师表必备的基本素质。现将各项素质分述如下。
一、崇高的师德
“热爱学生,平等待生”的老师最值得学生尊敬和热爱。只有师德崇高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决定教育力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各项素质的动力,是教师形象的突出体现,也是办好一所学校、取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原因。《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5日刊登的“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的调查中提到,有41.6%的人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3.2%的人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55.2%的人认为教师是一种“事业”。这说明,有近一半教师仅仅将自己从事的教师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即作为一种职业。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而不倾注全部情感和心智,那么这样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绝对成不了教育专家。
爱生,是师德之灵魂。只有具有崇高责任感、事业心,具有高尚人格魅力,把教师当作毕生的“事业”、“专业”的教师,才能穷尽毕生精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专家。
二、现代教育观念
事实证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对人才的培养。传统的质量观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学生潜能的发挥,是人的个性的塑造,是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差异性和个别性即个人特长的发挥,是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没有现代教育观念,教师就会“穿新鞋,走老路”,以旧观念教新课程,把新课程的方向搞偏了。但当前大多数教师仍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技能”,而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要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等现代教育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任重道远。
只有主导中国教育的深层价值观念真正体现时代精神,课程改革才能在高起点上实施,而这一点是不少教师所没有充分认识到的。一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仅局限于教材改革,只要按新教材教学就行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教材改革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教师进修制度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都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构成因素。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不可等闲视之。
三、过硬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的总和,这些能力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法、语言、专业知识、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基本功的主要方面。但老师们比较忽略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作用。试想,在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上,教师如何取得教学的成功?只有教师把强烈的感情带入课堂,真正进入角色,以情动人,既生动活泼,又循循善诱,师生间感情水乳交融,才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与教师开展讨论甚至争论,进行思维碰撞,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师过硬的基本功。
四、心理素质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学生很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但中学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如何?科学研究表明,能做到克制自己,意志坚强,乐观大度,心理健康的教师不足1/5!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何等重要与迫切。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善于自我维护。要经常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保持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具有正确的认识观念和自我意识,热爱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对教育有执著的追求,乐于奉献,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心境愉快,要善于自我调节,做自我情绪的主人。窘境中以幽默方式排解,遇到麻烦时多想高兴的事,学会自娱自乐,保持心理平衡。
其次运用合理有效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工作有创造性,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并能迅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适应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化的形势。工作上始终有成就感,生活中觉得顺心如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时调整思维认识的偏差,善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勤于内省,检查自己的认识是否有偏差,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保持健康的心理还要学会适应,乐于合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积极和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多称赞别人的优点,能够悦纳他人并能自尊自信。面对新环境、新领导、新班级,要很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乐观大度豁达宽容。
教师保持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五、终身学习观念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仅有一桶水就够用了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观念新,教师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
但广大中学教师对终身学习的看法如何?
据统计大多数教师认为需要不断进修学习,以吸收新的营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对“应终身学习”“向学生学习”“要学习非本系统专业知识”等新时代教师必备的要求上认识并不明确,尤其是初中教师,不少人认为教个初中,大学毕业,知识够用了。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收活化新知,厚积而薄发,对实施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六、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课程改革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质疑、争论还不能采取悦纳的态度。
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立体工程,在学生的各项素质中,创新素质应当是最基本的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才能尽快尽好地成长成才。教师的创新素质,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方面,更应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爱护和培养;要保护并支持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质疑,敢干同权威争论,敢于同教师展开思维对话。让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生前进的助推器,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跑人。
现代教师所具备的崇高的师德、现代教育观念、优秀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观念、创新精神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观念、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教学基本功的集中体现,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核心作用,教师的教育观念、师德、基本功都是通过教学能力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含教育科研能力)是各因素的物化,是各种素质的综合反映。德是师之本,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教育观念是灵魂决定教学质量,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和条件,身心素质在教学能力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创新精神又是培养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所不可缺的重要素质。以上六个方面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相互影响,互相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课程改革大潮奔腾而来,它呼唤高素质的教师的参与。一个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具备以上六种基本素质,才能傲立潮头,成为教育专家,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英才,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