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课程理念下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应做好哪些方面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
内容摘要:对怎样一堂课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是不同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观逐渐进入教师认知领域,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了一些思考:评价好课离不开对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把握。
关键词:新课程 好课 标准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铺开,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给广大老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中小学生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还要求广大老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针对这次课程改革,老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针对这些疑惑,我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一些思考和想法。
一、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理解。传统的教育认为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看法就是认为教学是特殊的认知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来认识。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涌现,对于这种只强调“讲——听”式教学,不仅无法顺利完成传递文化的任务,而且会使学生因其处于学习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改变以往的“讲——听”式教学。新课程体系下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这里的“沟通”是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合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不应充当“领导者”“权威”的角色支配课堂教学。而应当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是沟通与合作过程中的两个主体之一。由此得出:教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过程。也就是说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具体表现在:(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2)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内部和外部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3)现代课堂教学还应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时采用“我会读”、“我会算”、“我会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而不是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4)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努力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检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能力。
三、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教师应选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完全由教材决定的,教师根据教材写教案,课上就是“教教材、走教案”。今天的课堂教学,提倡把教教材改为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做教材的奴隶,一步步“活化”教材,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教师再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加以灵活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其次,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顺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数学知识各种功能的全方位挖掘,培养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美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师采用“猜谜”的方法导入。“今天我要让同学们猜歌谜”。一听要猜谜,每个学生都很有兴趣,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谜”上来了,“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于是,谜语一出,学生就各说不一,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时教师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对学生说:“请看,刚才谜语中的“哥哥、弟弟”各指什么?它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第三,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须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
第四,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它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总之,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看通过这堂课堂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当然上面所讲的,也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应当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做到每节课后不断总结、反思,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上出更多的好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