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教案
1、依据来教案的具体内容,审度教源法是否适用;
2、重点难点确立的是否准确;
3、多媒体教具的配用是否适当;
4、教案的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清晰;
5、学习目标是否恰到好处,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6、教学流程的各个部分时间安排合理否;
7、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
8、当堂测试的题目梯度适宜否;
注:评价的时候,要尊重个人特色,切不可以千篇一律框架式的给予鉴定。
Ⅱ 如何分析幼儿园教案
从设计的原理评价,比如有木有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上课形式是否多样化,教育学,心理学有没有很好的切合,过程和目标是否一致。
Ⅲ 如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必须以课程标准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
一、制定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准确能够体现一位教师专业水准.平时在检查教案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老师在备课时虽然把教学目标写得很全面,但大部分是参考别人或教学资料的目标,考虑的中心主要是知识,大脑中很少有学生的存在,这就无从谈起目标的针对性,这时如果用三维目标来衡量的话最多只有知识目标.三维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节课三维目标都要面面俱到.应根据教学内容、班级情况、学生学情等方面来制定.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改革,不管怎么改,怎么创新,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和方向就是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各方面.
二、制定教学目标应考虑的四个要素
1.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具有法定性、核心性、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可以说,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如何,将直接决定着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如果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那么“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而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不管教学如何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都不能脱离这个中心.
2.学段目标
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段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教学目标.如: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认识:分一分(一)》是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一节课.本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3.教材内容及表现形式
新教材本身就是按三维目标设计的,除了知识点也考虑了方法、情感因素,需要教师去仔细体味,充分挖掘.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教师在使用时必须要进行加工处理,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需要适当展开或补充,如何取舍增补,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探讨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材,进而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发挥好教材应有的作用.
4.学生学情
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确定双基目标;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去审视制定教学目标;三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以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及出发点,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同时,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心灵上读懂学生,贴近学生,以使教学目标制定的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是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
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制定教学目标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基于三维目标的关系思考的.尽管课程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陈述,其实质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桥梁、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渠道,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终结性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动力,在探索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但它不能独立或直接进行,只有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2.主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陈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出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由理念到实践的真正实施的开始;体现出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的真正转变.
3.层次性原则
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是某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
4.可测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因此,要求目标陈述精确、标准、具体、规范.
5.动态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各因素在上课之前制定的.课堂上,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常出现偏离原来教学目标的情形,此时,把课时目标作些微调,关注学生即时表现,加以适当影响、引导,既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又保护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此方式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正确制定“三维目标”的技术要领,简要地概括为如下“六化”:目标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操作化,操作过程化,过程系列化,系列一体化.这“六化”为正确制定三维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操作保证.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如何在教学中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时时刻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下面我就新课改下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要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全面领会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掌握课标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要求,了解各个学段知识之间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领会教材意图,尊重教材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只是个例子,不能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用教材教,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广泛搜集资料,设计适合我们学生的活动.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这是因为: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只有钻研教材,才能掌握和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实现“知识、能力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只有深入地分析教材,才能对教材的结构、教学程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清晰自如,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只有对教材的作者、编者、与读者的意图、了然于胸,才能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多元目标.因此,教师必须钻研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Ⅳ 怎么写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A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B. 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部分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 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Ⅳ 如何写教案学情分析
包括班级现状分析、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对任课教师的建议四个方面。
1、班级现状分析:
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
2、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班级里的优等生学习非常自觉认真,在班级里起了引领与带头作用,比学习,比进步蔚然成风。
3、改进措施:
鼓励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他们与优等生逐一雌雄。多帮助下游生,使两极分化最小化。
要做到勤说(每天每时常提醒)、勤问(每天能够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勤查(每天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加大管理力度,让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阐明各校之间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有忧患意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4、对任课教师的建议: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后续学习前提条件,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会给以后的教学带很大的隐患,缩小差生面,杜绝出现低分。
(5)如何分析教案扩展阅读:
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Ⅵ 教案分析怎么写
《鲸》教材分析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鲸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种动物,因专为形体像鱼,人们管它属叫鲸鱼。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热情。 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重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选做题第1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形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选做题第2题"鲸的自述",其意图是通过口语交流,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热爱科学的兴趣。并把学到的说明方法,运用于口语交际的实践。
Ⅶ 怎么样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必须以课程标准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
一、制定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另外,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准确能够体现一位教师专业水准.平时在检查教案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老师在备课时虽然把教学目标写得很全面,但大部分是参考别人或教学资料的目标,考虑的中心主要是知识,大脑中很少有学生的存在,这就无从谈起目标的针对性,这时如果用三维目标来衡量的话最多只有知识目标.三维目标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节课三维目标都要面面俱到.应根据教学内容、班级情况、学生学情等方面来制定.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改革,不管怎么改,怎么创新,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和方向就是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各方面.
二、制定教学目标应考虑的四个要素
1.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具有法定性、核心性、指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可以说,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如何,将直接决定着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如果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那么“课程标准就是课程的核心”.而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不管教学如何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都不能脱离这个中心.
2.学段目标
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段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教学目标.如: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认识:分一分(一)》是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一节课.本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3.教材内容及表现形式
新教材本身就是按三维目标设计的,除了知识点也考虑了方法、情感因素,需要教师去仔细体味,充分挖掘.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教师在使用时必须要进行加工处理,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需要适当展开或补充,如何取舍增补,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探讨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材,进而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发挥好教材应有的作用.
4.学生学情
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确定双基目标;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去审视制定教学目标;三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以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及出发点,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同时,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心灵上读懂学生,贴近学生,以使教学目标制定的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认识分数:分一分(一)》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是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
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制定教学目标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基于三维目标的关系思考的.尽管课程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陈述,其实质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桥梁、纽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渠道,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终结性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动力,在探索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但它不能独立或直接进行,只有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2.主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陈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出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由理念到实践的真正实施的开始;体现出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的真正转变.
3.层次性原则
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是某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
4.可测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因此,要求目标陈述精确、标准、具体、规范.
5.动态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各因素在上课之前制定的.课堂上,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常出现偏离原来教学目标的情形,此时,把课时目标作些微调,关注学生即时表现,加以适当影响、引导,既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又保护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此方式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正确制定“三维目标”的技术要领,简要地概括为如下“六化”:目标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操作化,操作过程化,过程系列化,系列一体化.这“六化”为正确制定三维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操作保证.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如何在教学中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时时刻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下面我就新课改下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要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全面领会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掌握课标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要求,了解各个学段知识之间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领会教材意图,尊重教材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只是个例子,不能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用教材教,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广泛搜集资料,设计适合我们学生的活动.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这是因为: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只有钻研教材,才能掌握和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实现“知识、能力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只有深入地分析教材,才能对教材的结构、教学程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清晰自如,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只有对教材的作者、编者、与读者的意图、了然于胸,才能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多元目标.因此,教师必须钻研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希望采纳
Ⅷ 教案分析怎么分析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专求,属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二)讲授新课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四)归纳小结(五)作业安排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Ⅸ 教案分析怎么写。麻烦简单点
写教案的具体来内容包括以下十源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Ⅹ 教案学生分析怎么写
01
一、什么学情分析
所谓学情分析就是所教授班级学生的情况分析,包含本次授课知识点分析、学生对本次所授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有可能遇到你的困难、课堂生成期望、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等。
02
二、知识点分析
对于本次授课知识点内容要详细分析,包括知识点难度系数,那类学生有可能接受那些学生接受不了,做到心知肚明,这也是教师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之谈。
03
三、学生以往知识储备情况
对于本节授课内容学生以往有那些知识储备,能为本节课所授内容提供那些帮助,同时由于以往认识对本次授课有可能造成那些障碍,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望。
04
四、课堂生成期望值
对于每次授课内容学生能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作为教师要详尽客观地分析预设,课堂达成目标有一个事先预计。
05
五、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
在教授知识的时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可能产生新的疑点难点,而这些疑点难点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解决方法进行解决,这些也是我们事先要考虑的问题,当然课堂生成也不会按照自己的预设生成,但是必须做到预设。
06
总之在撰写教案时,学情分析越完备详细,课堂生成度就会越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就会越好,反之亦然,所以撰写学情分析是必要的,并且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