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一.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的意义
学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学质量的竞争,而不在于学校大楼有多雄伟,场地有多宽阔,规模有多大。学校办得如何,它在社会上的反响怎样,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与信赖,关键在于这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与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老师讲:把育人质量摆在办学第一位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上的教学干部才是好干部。
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课题,将实践行动与研究探索紧密结合的行动研究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实,作为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尝试着教学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反思→意识到教学问题所在→拿出新的教学行动方案→再尝试教学行动”。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学行动反思”一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明确今后行动研究方向,进而提高教学行动研究质量的前提与保证。
及时撰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进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就是教学干部或教师对自己所分管的学校教学工作、学科教学成绩状况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地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而拿出新的具体措施、制订出下一步行动研究方案的过程,就是不断接收、吸纳新的教学思想,不断调整教学改革方向的过程。可以说,它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器”。
二.我区各小学质量分析现状
通过一次性检查、督导评估以及调研,我们发现如下情况:
1.只有不到10%的学校有比较规范的质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试后能及时进行数据统计,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质量分析,且分析比较规范,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引起教师重视,为教学指明方向。
约有50%的学校每次考试后能进行质量分析,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过程不够规范,分析不够具体,改进措施笼统。
还有一部分学校的质量分析只是为了迎接检查,将老师的分析进行堆砌,简单的复制粘贴,缺少数据统计,缺少提炼,更没有有价值的建议和措施。
2.质量分析报告质量高的学校的教学成绩属于全区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没有正式的质量分析,分析不规范的学校成绩明显居于后列。
3.具体问题是:
(1)不重视: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质量分析的重要作用,并不进行系统的分析;
(2)不全面:要么只对考试学科进行分析,对考查学科置之不理,要么只就数字分析,浮于表面,还有的是一篇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从成绩入手;
(3)不科学:数据统计不全面不科学,缺少全面的统计、横向纵向的比较、没有目标的达成度,分析不完善、不具体,没有与学校工作联系,没有指导意义,改进措施笼统,缺乏操作性。
三.教学质量分析的程序
教学质量分析是一个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完整过程。一般来说要经历如下几个流程:
1.教师个人对任教学科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2.年级组长对整个年级、教研组长(主任)对整个学科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3.主管教学的校长对全校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4.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全校——分学科——年级组学科组内——教师个人——班级学生
四.什么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或称质量评价报告,是一种大型正规性考试或检测以及考查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分析并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或建议性意见的书面报告。其作用是汇报教学工作,剖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为学校强化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是教研员、学校管理者、广大教师常用的一种文体。
五.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种类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从分析者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2.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主管学科的主任或教研组长
3.教研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备课组长或年级组长(一般可以省略)
4.班主任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班主任(初中的经验)
5.教师个人质量分析报告——任课教师
6.学生个人的分析报告——学生(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而言)
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在某种考试或考查结束后,针对试题或考试效果所作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决教师所关心的考得怎么样、今后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2.功利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指出的是学科教学中所出现的确确实实的问题,提出的是实实在在的改进措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帮助作用,对下一步提高质量有促进作用,是对考试的理性认识。
3.时效性:教学质量分析的目的是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质量奠定基础,时间性很强。因此分析要迅速,报告要及时,如果时过境迁,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4.指导性: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其它的应用文,它要求我们分析试题特点、教学效果时要抓准典型试题,典型问题。分析典型时,要与当时教育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以及基层学校存在的倾向性结合起来,使分析报告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一篇好的分析报告,能引起反思、引起改进、引起调整教学思路和学习策略。当前,我们分析试题时,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指导作用强。
5.全面性:对于学期或学年的质量分析报告来说,如果仅仅就考试学科进行分析,很明显就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师生只注重笔试,忽视音体美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片面和狭隘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就数据说数据,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将考试结果与平日教学工作相联系。还要关注整个报告项目的全面。
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结构
1、考试及批卷组织形式介绍
这是数据是否真实客观的前提,对监考、批卷中出现的问题要客观的予以呈现,比如谁监考不认真、批卷漏洞多、数据统计不准确等情况都应进行总结,这既是为以后考试做好规范,也是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2、试卷出处及评价
主要有:
(1)创设试卷的策略思想;
(2)试卷考查的内容;
(3)试题分数权重;
(4)试题的难度及效度和信度。
如果是自己命的题,就更应该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即使是区里的命题,也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不一定非要指出问题,对试题的难度、对教学的导向都应该有所分析,这也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础。
3、考试整体的数据呈现及认识
(1)必须准确。这是一个重头戏,是所有老师最为关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确。分析前必须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校对,不容许出任何的疏漏。可以在分析前将表格下发给老师校对。
(2)呈现应该多层面、多维度。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统计,全校总体成绩、年级组成绩统计,年级班级达标情况,与区均值比较统计,与前次考试比较统计等等。
(3)根据校长思路、学校传统、学校考核指标以及考试具体情况等因素确定数据的呈现形式。要重点突出、立场鲜明、不卑不亢。
(4)要对数据进行解读,从中得出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发展水平。
4、从考试中提炼的优势、经验及发现的问题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向上级领导所作的教学工作汇报,也不同于教学工作总结和一般的教学论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反思内容与反思过程的具体承载形式。重在体现“分析”、“反思”,这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主要特点。也是最能体现分析者水平的地方。
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学生。学生的成绩与表现,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兴趣态度、学习习惯、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分析时,可以着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虑。
(2)分析教师。教师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总能从教师身上找到根源与佐证。分析教师时,可以着重从备课、上课、批改、反思、辅导等方面去考虑。
(3)分析学校。教学干部是学校教学规章的制订者,教学实施的研究者、指导者和管理者。教学干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教师就能落实到位。可以着重从教学常规管理、课外校外活动、教科研工作、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去考虑。
分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优势与问题要并存,既要让老师充满信心,又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
(2)不能简单的罗列各学科问题,必须整合提炼。
(3)既要综合,又要具体。所谓综合就是结合学校的管理来说,不能把所有责任都一揽子推到教师身上,从学校计划入手,结合学校目标,围绕学校主要工作来分析。所谓具体,就是要分析到年级组、班级、任课教师,甚至分析到某一个学生。不仅要对考试的整体情况作出分析评价,还要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了解和分析。它包括:
a.分类比较研究与个别化评价
教育学理论和实际教育经验都告诉我们,同样的分数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发展,同样的等级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答题结构和答题思路。因此,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学生(特别是尖优生和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生)具体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答题时的个性特点和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特殊才能与天赋或思维缺陷,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b.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分析
就是分析研究学生的试卷,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从而找到学生可能的学习困难所在和可能的先觉知识缺陷,并通过与学生面谈来验证,进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有选择地研究那些学习特别困难且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试卷,结合平时观察和测验判断,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最具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c.教学诊断分析
通过学生答卷进行分析,比如选择题的各个选项比例,有可能发现一定范围内共同存在的学习错误和教学薄弱环节,从而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分析,提出改进教学或教学补救的方案,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有效措施。
(4)要用事实说话。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深入调查,亲自统计、阅卷。例如作文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有得分率的统计,具体案例的分析。
6、改进措施及意见
(1)要关注整体和个体.
(2)要针对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3)切忌空洞,要有可行性。
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一般形式与要求
1.题目要简练,揭示报告主题。为揭示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主题,同时体现文体特点,拟题时,可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关键词要准确,亮明报告的重点与创新点。应以报告中多次出现的,突出学校教改、课改重点与亮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不要多,3-5个为宜,要抓住特点、找准典型,不要面面俱到。每次考试,由于学生形形色色的都有,所以反映在答卷上千奇百怪,因此在写分析报告时,一定要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准症结,提出对策。
3.结构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结构框架,与报告前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学管理到教学质量的顺序去考虑。一般可这样安排报告的结构框架:一、学校基本情况;二、主要教学成绩(报告重点之一)1.学校办学目标;2.学校教学常规管理;3.学校教、科研工作; 4.内容要集中,突出教学工作重点。既然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就不宜过多地将德育、后勤管理等内容掺杂进来。
5.论述要客观,详实具体。既要详细、实事求是地介绍学校或自己分管学科的“主要教学成绩”,进而总结成功教学经验、教学管理经验,又要全面、客观分析学校或自己分管学科教学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并拿出详实具体、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强与改进方法”。对“主要教学成绩”谈得很清楚、具体,而对教学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加强与改进方法”两部分内容却轻描淡写,示意性地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够的,对以后的教改、课改是不会起到多大指导、促进作用的。
6.要将定性分析与量化展示有机结合。既要注重运用语言准确论述,又要注重运用清晰的数据来如实反映。如,学科基本功(朗读、背诵、查字典、单词认读、数学口算、数量关系等)测查统计,学科作业良好率测查,写字规范、端正、匀称、紧凑测查统计,学科综合考试成绩(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统计。
7.语言要朴实、准确。“教学质置分析报告”属行动研究论文范畴,因此语言基本表达方式应以论述、分析为主。报告中要少描写、抒情,不使用夸张。
8.对事不对人,不怕得罪人。
9.优势要说够,问题要说透。
『贰』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在绩效管理上存在哪些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组建时间较晚,经验不足,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公认的考核体系。尽管很多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也作了很大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绩效考核制度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考核体系大都处于初级阶段,还未能充分认识到教师考核工作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性,一些学校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但轻视人才的使用和考核,不能充分调动这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绩效考核给教师的印象就是:绩效考核是在走过场、赶形势,考核只是在年终发奖金或课时津贴时进行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
(二)考核的指标体系不科学,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现行的考核办法基本上是沿用老一套“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依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进行,但在具体实施考核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分解或分解得不具体、不全面,考核标准偏重于定性,没有量化标准或量化标准太复杂繁琐,考核者往往凭经验,凭印象来评价,打“人情分”、“印象分”。科学的考核结果应该依凭科学的考核制度和方法来获得,否则会导致考核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难以取得考核实效。
(三)考核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组织任课教师所在班级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分,以及教学督导的抽查打分和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对其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打分。虽然这几次评分大体上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但考核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个人的人际关系及一些功利性倾向等非正常因素会影响考核结果的公正性。比如:有些学生在给老师打分时,如教师管得松,考试易通过就打高分;如老师管得严就报复,给这样的老师打低分。其结果导致一方面向社会输送的是劣质毕业生,另一方面那些负责的老师可能因为学生打分不及格而被转岗或解聘。
『叁』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几个方面
1、对教师素质的评价。
根据发展性的评价理念,我校对教师素质进行回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答,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反省与计划性等,并制定出《教师素质评价标准》,每学期校领导都要按此标准对教师进行严肃认真的考核。
2、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1)看是否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习。
(2)看是否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风。
(3)看“学困生”的转化情况。看“学困生”是否能积极地参与学习,看教师是否善于发现和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4)看课业负担是否适度,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以上几项内容通过学校、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各项教学监控措施来评定。
『肆』 教学质量评价三类评估包括什么
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选择合理的考核指标:
1、教师的学术业务水平。如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对重点、难点掌握的准确程度,组织课堂讨论、选用编写教材、选习题及试题的水平等方面。
2、教师的教学方法。如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讲授方法是否恰当,是否结合学生实际,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及能否妥善组织各个教学环节,承前启后及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得如何,表达与板书是否清楚与有条理等。
3、教师的教学态度。如是否认真备课,是否执行教学计划,能否不断改进教学、更新教学内容,能否既教书又育人等。
对于评价教学效果的各项考核指标,可采用加权记分法。学术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三方面,如对基础课可用权重4:3,3;对专业课可用权重5:3:2。对于各项具体指标,也可用加权记分,由教师及学生组成评审组,得出一门课程教学的总得分。
(4)教学质量考核扩展阅读
具体做法
(1)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提出经过努力应达到的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各学科质量标准和综合教学质量标准;
(2)对教师的备课、讲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考核,学生的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小结等主要教学环节提出质量标准;
(3)对教学辅助工作,如各处室对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服务、资料供应和数据统计等提出质量要求。衡量教学质量,既要有数量指标,如识字量,优秀生率,不及格人次占参加考核人次的百分比,领导和教师听课节数等。
也要有程度标准,如教师讲课要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布置作业要考虑学生负担。学生听讲要理解教师思路,抓重点、关键和难点。实验要有记录和报告等。通过教学管理实践,不断总结研究,使教学质量具体化、科学化、标准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学质量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学质量评价
『伍』 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对_的考核来实现
你好
1.1教学评价结果处理不细,没达到评价的预期目的
正确的评价导向,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促进教师的健康发展,但目前评价结果反馈调控作用效果并不好.由于没有对评价数据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和研究,根本无法从评价数据中掌握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教师也只知道自己的总排名,不清楚自己教学具体存在那些不足,应做那些改进,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管理部门因不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对教师提出具体改进的要求.这种评价不仅对教师教学起不到检查督促作用,反而会导致教师对评价目的意义的曲解,在师生中形成不良的导向.例如,有些教师为得高分排名靠前,片面讨好学生,迎合学生的“口味”,“违心”地改变教学计划,教学只重表面热闹,不重实质内涵,上课对学生要求不严,课后不布置作业.这种不惜放松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标准的做法,使教学评价不仅失去了作用,而且带来相反的结果.
1.2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和完善
1.2.1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师范性
高师体育院系是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任务的,所以教师教学应重视学生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就应突出师范性特点,有考查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体育教育专业能力的指标.然而现有评价指标有关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如引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教学能力的指标几乎都没有,只能凭印象评价任课教师.这种评价缺乏客观性,可信度低,不利于引导教师钻研体育教育科学,开发创新教学手段方法,不利于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2.2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教学评价主要以课堂授课质量为主,而教师大量参与的课外体育训练、体育竞赛、裁判、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习等实践课教学、隐性课教学质量的评价很少或没有,需要进一步充实.从目前指标体系涉及的内容上分析,主要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表现和效果,如内容表述、层次结构、板书质量、教学手段方法、仪表态度等,涉及如何评价教师实施创新教育能力的指标比较少,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的指标更少,实际操作时主观性比较大.
1.2.3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不强
大多数体育院系教学评价只设计了理论课和技术课两种评价表,而不同特点的课程教学要求不同,有些课程相对抽象,有些课程理论性强,有些课程的实践性强等,不同特点的课程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加区别或区别甚微,缺乏针对性是不科学的.统一的指标体系,无法对不同特点、不同类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低.比如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专业技术课与公共体育课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其可比性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即使在得分一致的情况下,实际教学质量也未必相同.
1.2.4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不强
指标是一种具体化的评价准则,指标越具体越容易操作.但目前我们的评价指标大多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很难量化,往往只是一个大体印象,需要评价者主观把握·如:教学态度、教书育人,评价时很难准确量化,特别是学生识别、评判能力差,更难把握,不易准确评分,造成评价水分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构建“多元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依据课程可分基础理论课、实验课、专业技术课、公共体育课等四种不同教学类型,因此,必须分别制定与之相适用的学生评价表、专家和同行评价表、院系领导评价表和教师自我评价表等“多元分类”教学质量量化评价表和教学质量定性评价表‘不同评价人员应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教学督导专家和同行以评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为主;学生以评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课程学习效果价值为主;教师自评是以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为主;院系领导评价主要从学科发展、课程建设、教学规范要求、各项教学任务完成质量来评价.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表应围绕各自评价侧重点制定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并将各指标的内容变换成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尤其是学生评价表更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将评价的每个指标明确、清晰、易于操作.如学生评价表可将课程学习价值量化为:通过学习,我获得了事实性的知识(专业术语、运动知识、方法);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基本原理、一般性概念和理沦;通过学习我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在专业领域中如何获取新知识等四个量化评价题项给学生选择,简洁、明了、好判断.
2.1.2完善评价内容标准
一是评价项目应突出师范性.要将教师培养学生体育教育教学能力、指导课余体育训练和锻炼能力、组织运动竞赛和裁判能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以及普通话能力等项目列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强化教师自身能力和对学生专业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二是评价标准要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不仅能用传统教学方法,还要会采用现代教学先进手段;不仅要有传统的教学思想,还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和思想,能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采用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可将该内容作为加分项纳人评分标准.三是评价体系要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能力和素质例如,增加精品课程、科研课题、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等项目的申报、立项与获奖加分因素.四是评价范围应涵盖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如评价体系应包括课余体育训练和锻炼、运动竞赛和裁判、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习等教学活动内容;五是新开课程应适当提高评价权重系数,以鼓励教师多开新课促进体育教育快速发展.
2.2建立“多元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主体
要通过建立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反馈网、院系领导教学检查、听课、任课教师自我评价等“多元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主体,使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多主体参与、贯穿教学全过程,以确保教学评价全面、公正、准
『陆』 怎样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的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志,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实现教学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 以科学原则为指导,明确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教学评价指标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要能体现出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教学过程信息。
1 导向原则。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评价指标要既全面要求,又要突出重点,要能体现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念,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化时代培养学生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要求。
2 独立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能起到诊断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作用,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各评价指标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分度,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在制定评价指标时,首先要科学地分解目标,然后再逐层合并,防止指标重叠,使各项指标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要主次分明。
3 实效性原则。评价的实效性就是要使评价体系能有效地反映评价的情况。评价时要以全新的观念,克服过分强调规范性和客观性,使本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得僵化和死板,且评价结果也不能反映出时代的要求。实效性原则应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不仅要反映社会对教学的要求,又要反映学校的要求和学生内在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出学生的个性。
4 容错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评价信息的偏差,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设置较好的容错性,即使信息不完备也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二 以新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确立评价指标
为了体现创新精神,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全面反映现代教学要求。
1 构建新的教学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现代的教学在强调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强调能力和完善人格的和谐发展,在课程设计上由追求系统性和严密性向课程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课程内容注重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使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转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养成,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形成新的学生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3 阐释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不以学生知识的积累为唯一标准,而是知识结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看教师的教,还要看学生的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三 以客观事实为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1 确定评价主体。课堂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评价过程是评价主体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在教学评价中要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就必须根据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来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其中学生评价最具合理性,专家的评价则比较客观公正,领导的评价能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效果,社区评价则更具有开放性。
2 确定评价范围。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以及学校社会所提供的环境资源,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评价内容和范围是制定评价指标的前提。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素养等方面;学生则测重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学校和社区则要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水平等。学生的评价侧重于描述性评价,指标比较客观,判断比较准确。专家评价侧重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研究能力方面内容,指标偏向于概念化,领导侧重于评价教学素质、敬业精神、课程建设方面。总之,教学评价要体现研究性学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并科学分配权重。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前提,要在一定原则指导下,以新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多主体评价为特征,做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使教学质量评价客观公正。
『柒』 老师的教学质量怎么考核
对教师的基础知识,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研与科研业绩,教学工作业绩,本学期教学情况等进行的全方位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