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简介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② 如何看待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利也有弊,利大于弊。下面先谈谈“利”:
其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一般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环境,为畅所欲言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个体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而小组集体的思想意识可能迸出与众不同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德意志,从而提高自我。由于有公平竞争机制作前提,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会更融洽。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明显,摆正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些问题。我总结以下几条:
1、分组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①组与组之间的不平衡;②分组过大,不方便交流,一个小组内4个成员为最好;③对于一个小组,组内的成员只是硬性的按照不同能力相互合作兵教兵的模式组合在一起,教师较少考虑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致使某些时候学生的合作交流出现问题,最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影响。
2、同学关系不协调。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有效进行。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学生趁小组合作交流之际聊天,脱离课题闲聊,做小动作,尤其是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差。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小组就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不能顺利进行。
4、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在教学实践中,大家有可能发现:好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参与的更多,有的时候,一个好学生可能一节课发言达十多次,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久而久之他还有自信吗?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且好学生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致使他们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不再进行思考。"
5、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 ,教师往往只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重视总体,忽略了个体,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困难学生。
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这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
③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所谓“合作”,这里指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生生、学生与家长的合作互助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此氛围中,不断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情感,不断推动学生合作行为,逐步使学生具有合作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要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每个学生都有一些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从中隐藏着许多新异的思维,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并被广泛运用。然而,在广泛运用的同时,又不免会出现“一窝蜂”和“优等生处处占先,后进生时时靠边站”的不良现象。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也尝试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有一些体会,与同仁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好处: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中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虽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时效。
6、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既然小组学习好处那么多,作为老师为何不多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呢?在教学中,我是能用则用,但不滥用。如,读书时,小组评读;学习课文时,小组交流、讨论;课文延伸时,小组合作表演;预习课文时,小组汇总交流等等。通过小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认为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语文教学时,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小组组建要合理。
⑴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成员搭配的最佳方案是好中差各1-2名,这样的互助小组才能更好地互助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⑵选好小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应该选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⑶培训好组长。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⑷轮流做组长。当第一位组长已具备一定组织能力时,就要更换组织者,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个别差异的不同,会明显表现出不同组织水平,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能因学生的差异就剥夺学生锻炼的权利发展的机会,而要致力于在学生原有的能力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2、合作要有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问题要紧扣教材,围绕重难点,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即适中又准确,切忌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如在学习张晓风的《行道树》时,我在学生品味了文章的语言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供学生合作学习:说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含义(提示: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这道题如果不给提示的话,学生是无法找到含义分析的突破口的,因为有了提示,片刻思考后,学生踊跃起来,平时不爱、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开始和其他学生交流。因此教师设计的讨论探究题难度要适中,要了解学生,同时也要把握教材的难点。
3、合作要有分工。学生是讨论的主人,最好由学生轮流主持,人人发言。教师可以相机指导,促使学生深入讨论。常言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性格”,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的能言善辩善于表达,有的沉默寡言但善于总结。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我们要因材施教各尽其才,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将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课时,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他们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还分别担当我、万芳、父母、奶奶等其他人进行表演、讨论。结果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非常透彻,尤其对我和万芳的心情和性格也能在讨论和演示中很好地理解,对万芳的仗义理解的很深刻。我真庆幸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也使教师的教学面向到每一位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4、合作后要讲评。合作后要做好总结和讲评工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如果班级初建“互助小组”,请一两个成功互助学习的小组示范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也很有必要,或者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当评判员分布到各小组参与评价。互助小组学习结束后,要充分肯定讨论成果。如在学习吴晗的《谈骨气》时,我首先请学生在小组内质疑解疑,然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时未解决的问题:“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可否换成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事例?”我当时马上肯定“他你提的问题真好,有深度!”然后组织各小组讨论。再次交流时,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我对他们的种种理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你说得真好!”“你能理解得这么深刻!”“你有这么独到的见解太棒了!”这些话会印在每个学生的心里,使他们真正获得求知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大研究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拓展无不体现着科学家们的合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
④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页的例题,要求根据乘船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南瑞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写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页的例题,要求根据乘船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南瑞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写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⑤ 新课程实施以后,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小学课堂教学中盛行,请问有关专家,合作学习到底有哪些优点
合作学习中的合作需要探究
福建漳平新桥中心学校 黄大权
《小学教育科研论坛》03年3期P17页刊载了姚远老师的一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的文章,该文写道:据有关资料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使用率达到98.3%,几乎堂堂都有小组讨论。语文课使用这种形式的频率最高,少则1次,多则2、3次,每次小组讨论持续在2—4分钟。有人截取了语文课小组讨论的12个教学片断进行分析,发现只有38%的小组讨论具有积极效果;还有54%的小组讨论是成效甚微或流于形式的花架子;有8%的小组讨论则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上述研究资料,一方面说明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的可喜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探索中还是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
笔者认为影响合作学习质量低效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合作主体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习惯;个人合作学习的心理倾向;及个人参与合作学习必需的自身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等。
二是合作主导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调控合作学习进程、有效评价合作学习情况。
三是合作学习的技术方面因素。比如合作小组的搭配、合作问题的设计、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及掌握倾听、发言、讨论、交流、争论、阐述等合作学习交流的技巧。
而解决合作学习低效的对策,目前老师们主要也是在合作学习的形式、机制、技巧等讨论的较多,而较忽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需求的探究。笔者认为,应该把影响合作学习低效的各种因素,看成一个整体,并抓住这个整体的核心来探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合作学习低效问题。而这个核心就是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合作学习的需要。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之间的心理要求。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建立合作学习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调动学生本身固有的合作心理需求,使学生把“要我合作,变成我要合作”。一旦激起了合作学习的欲望,合作学习的低效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就是哲学上讲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上述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内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合作学习的心理倾向这一因素。第二、第三方面,影响合作低效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情况的评价反馈和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
本文就针对这几个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如何通过探究外因,达到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因需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合作学习低效问题。
一、任务驱动法。
教师在学生合作前,布置或共同协商出本课或本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先自主探究后,产生必须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合作内驱力的方法。实践证明,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深难,学生都不易产生合作内驱力,而只有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具备能密切联系学生固有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最易让学生产生合作内驱力。比如:教学现行人教版第九册《草原》第一段,(以下版本相同)我们提出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作者如何表现蒙古草原独特的美的?”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写景的片断分析并不陌生,探究时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一者,草原美景对南方学生是陌生的;二者,要求从语言运用和形式的表现来分析,比以往有了更高一些的要求,单靠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是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就迫使学生要借助于老师、同学的帮助和合作才能进行。这就产生了合作内驱力。再比如,让学生用课本剧的方式来体会《狼和小羊》中狼和小羊的性格特点,学生们也必须用到合作,才能进行,这些都较好地运用了任务驱动法。
二、责任承担法
通过让学生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产生了为负担责任而必须合作的方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的成员分工一定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也一定要分清楚,这类似于“包干”,教师可以采用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来评价小组的质量。也可以采用个别测试的方式,即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却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尔后,综合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这样,任何一个组员不好好学习都会影响到全组成绩。老师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理,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一旦有了关乎全组利益的责任,他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去寻求同伴的帮助,而为了整组的共同利益,同伴也会热心给予帮助,合作完成。责任承担法就是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把个人责任和全组利益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达到共同进步,互惠互助的目的。这种由集体合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个组员认真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可以避免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的现象。
三、评价激励法
教师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水平及运作情况作出正面的、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达到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从而产生合作需要的一种方法。斯莱文认为:"人际间奖励结构是指同伴的成绩之于个体的重要性。在竞争性的奖励结构中,如按正态曲线对学生评定等次,一个学生的成功注定了别人相应地失败。在协作性的奖励结构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帮助别人成功,学生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性(positive)的互赖关系。”合作学习主要是利用正性的奖励结构来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因此,教师在对小组的集体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时,应避免使用诸如:某某同学演得最好;某组某同学汇报的最具体;某个小组的组长组织的最好等赞扬个人的评价。即使某同学的确表现优秀,教师表扬时也应从小组角度来进行表扬。通常更应该多使用像:某个小组演得最好;某个小组汇报的最具体;某个小组组织得最好,某个小组分工最明确等,而对小组间互评时,教师要常提醒小组推选出的代言人将:我认为某某小组怎么样怎么样,改为我们小组认为某小组怎么样怎么样;我觉得某小组如何如何,改为我们小组觉得某小组如何如何。这样一改,就暗示学生,老师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让学生感到为了小组的利益和为了小组的成功,不仅要关注自己怎样,更要关注自己小组所有成员怎样。从而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合作的需要,强化了生生合作的动机。另外,在小组评价时,应采用提高分计分制,即在分组前,教师按平时成绩和表现给每个学生定一个基础分或等级。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通过独立测验得到分数或等级与他们各自的基础分或等级相比,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自己基础分或等级的程度来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或新的等级。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得分相加,从而构成了该小组的分数或等级,达到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由于学生们是因为比自己的过去做得更好而受到奖励。而并非将他们的成绩与别人的成绩相比较而受到奖励,因此对每个学生来说,这既不太难,又不太易。只须借助合作就能做到,合作的需要也就容易产生。通过合作得到成功和奖励,又会激发学生下一次的合作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分或等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几次测验以后,基础分或等级也得随着学生的进步,而提高、变化,使学生永远保持一股“冲劲”。有时,小组成员也要跟着作适当的调整,让全班各组继续保持竞争的均势。
四、问题调动法
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兴趣、好奇、喜欢探究等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合作需要的一种方法。
1、设计发展性的问题。
所谓发展性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的问题。维果茨基将儿童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伙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比单独行动更高级的行为。因此,当教师设计的发展性问题切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心理易处在愤悱状态,急需帮助,合作的需求也就给调动起来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强化了下一次的合作需要。比如:上例《草原》中的设计:作者是如何表现蒙古草原独特的美的?就是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设计的发展性问题的。
2、设计探究性的问题
小学生具有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已等心理特征,设计探究性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而有了发现,不论是对是错,不论是浅薄还是深入,也不论是独到还是庸俗,学生总爱向老师和同学炫耀一番,这是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这时学生的合作探讨的需求便产生了。比如:教学第十二册《草船借箭》一文,我设计了: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这个探究性的问题,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自愿组合成合作小组,有的提供三国资料,有的找出如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还有的认真勾划文中词句。他们的探究也很有新意。比如,有的认为:鲁肃并不忠厚,他没有把诸葛亮借船的事如实向他顶头上司周瑜汇报。也不把周瑜告诉他的一些话告知诸葛亮。而有的学生则从三国小说中找出描写鲁肃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认为鲁肃的本性是忠厚老实的。这种探究,已经初步涉及到如何抓住典型事例来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这原本是大学中文系才运用的知识啊!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由于开放性的问题产生的是多元解答,学生能通过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去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学生们总想和同学、老师述说、交流,以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维护自尊,获得自信,赢得同学的尊敬,在班里取得相应的地位。因此,开放性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比如:第五册《亡羊补牢》当讲到,那个人已经发现羊少掉是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文中的那个人如果是你,这时,你会怎样做呢?请先独立思考,尔后小组讨论,结果在小组中,学生讨论得非常激烈,出现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像:我假扮成老虎躲在羊圈里,吓死老狼;我可以在羊圈口或窟窿处挖个坑,铺上泥土,活捉恶狼;我在羊圈周围拉上电线,用电线电死老狼等。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思维相互交锋、碰撞,收获很大。他们渴望着下一次的合作学习。
4、设计矛盾性的问题
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矛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情感、生活经验等的矛盾冲突,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解决的迫切心理。这时,老师及时地让学生们合作探究,正切合他们的心理所需,当然能收到合作的高效。比如:第九册《大瀑布的葬礼》在开讲时,我设计了:“葬礼”只有讲为某人举行的?而这篇课文讲的“葬礼”却是为大瀑布举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上的冲突,他们迫不及待阅读课文,找寻因果,为下一步调动合作内需打下了基础。有时也可以设计情感冲突的问题,同样也能达到调动学生合作需求。
5、设计辩论性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好胜、好强、好表现、喜争论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辩论性的问题,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心理需要。比如:在教学第九册《珍珠鸟》一课时,我设计了:信赖,是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还是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辩论性问题,让学生在独自充分思考基础上,再分正反两方展开合作交流,最后组织正方、反方辩论赛。整堂课,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针锋相对、踊跃发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合作,学生是非常乐意的。
总之,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认为:一方面要把影响合作效率的各种因素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另一方面要围绕学生的合作需要这一整体的核心来取舍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否则,学习上的合作学习与体育运动等其他类的合作又有何差别呢?
⑥ 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可行性。老师讲得累学生学不会,用大量时间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用大作业量完善知识的掌握不足,是当今教育的普遍现象。如何让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成为迫切的任务。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理论,清末传入我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但是,到现在,其缺点也渐渐暴露出来,主要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方法与个别教学。加之大班额现象,造成中差生得不到很好关注。总有较多差生拉班级成绩后腿。教师在讲与练时间分配上很是苦恼。课堂上一直以讲为主,觉得都是重点,丢下那个知识点都不放心。而学生却在老师的讲解下坚持不了几分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20分钟以后课堂就难以驾驭。一些中差生更是听不懂、听不进、不愿听,就这样,一天天互相煎熬着。这样,在班级授课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就应运而生。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已有多年,在我校却只有个别教师做了一些尝试,只是刚刚起步。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和完善。
也有人对在大班额下搞小组合作有异议,认为实行起来不方便;也有人认为不适合低年级。这样的争论其实是不必要的。本学期,学校在4年级语文进行了“阅读式课堂教学”的尝试,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可行性得到验证。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为在全校推广做了尝试。下面我就小组合作体现形式谈些看法,也是对近一学期来4年级教改尝试的简单总结。
二、小组合作是阅读式教学的重要组成。以下是我对小组合作体现形式的粗浅看法,供大家讨论。
首先,在小组内,自主学习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自主学习是基础,相互合作是补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是目的。就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一般应当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研读、思考、判断并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换意见,形成较统一的共同答案,或相持不下,借助老师来统一。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它是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基本要求。无自主就无学习,无合作就无小组。自主的过程正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体现方法的过程、暴露知识缺陷的过程乃至学习态度的过程。这些过程都在合作中得到体现。
弄清了自主、合作及自主与合作的关系,接下来是自主及合作的体现形式应当是什么样子。先说自主。内容决定形式,课堂上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又有哪些呢?教师展示了阅读提示后才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其实课堂上的阅读提示无非是字词句段篇章修辞语法等内容。所有这些都需要从读开始。因此,自主很大程度是从自读开始,到自思。(当然了,有时也可以是由他读到自思。)自读的形式有默读、朗读、齐读、小组读等等。但是,千万不要为读而读,读是为解决思的问题。自读作为自主的形式,较为浅显好把握,而自思就有些体现难度。学生是否在思、思的怎样是关键。问题到这时就必须结合合作了。
如果阅读式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形式是自读、自思(自悟),那么合作的形式则有更多种,且不太容易把握。
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阅读提示还无法解决,就要借助组内讨论去解决。组内讨论是每个人逐一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由一个或个别人发言,往往是由题的难易程度和组内意见一致性情况而定。而发言应当先由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开始,这样才能让合作一下子就体现出必要性。而让学习好一点的同学先发言,虽更容易形成一致答案,却不利于体现合作,更主要是容易掩盖错误答案,不易体现获得知识的过程。另一种方法也可以由小组长(或组内主持人)主持发言。小组长应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而不仅是学习成绩,二是组织能力,包含语言表达、人际关系、个人威望、协调等方面。小组长要善于平衡各组员发言,也即难易分配、发言次数等的分配。然后是组内小结,一般应由组长归纳,征求组员同意,确定代表小组的发言人。发言时有两种情形,一是回答老师提问;二是其他小组回答后发表本组不同意见。
以上是小组活动体现形式的一般过程,而影响小组活动效果的因素更多,也决定了其能否达到要求,是否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乐学、会学、兴趣与能力。
1.教师设计问题与提问形式。什么问题需要小组活动,小组如何活动,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该设计好。问题内容的设计决定了如何提问。要有预设,并结合课堂生成调整。问题简单了,活动就流于形式;不具体,学生无以适从;太细小又易形成满堂问、个别答,使小组活动走了样儿。同样,提问一定要针对小组,而不是总针对小组长,要同对小组内要求相一致。既要照顾各组提问次数,又要以内容难易、小组水平、发言欲望相协调。预设时教师一般是有估计的,特别是难点知识的提问,但同时又要及时课堂巡视,既解决学生困惑,又掌握课堂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提问是对问题设计、学生掌握情况的检验,是课堂上的直观体现,因此提问大有讲究。其中一定要克服前半节课提问有板有眼,后半部分乱了章法,回到满堂问,或个别答的老路。
小组活动也不光是提问、思考、讨论、交流、回答师生互动一种形式,在阅读式课堂教学中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小组活动以读的形式体现应该是常态。小组齐读,轮读,比赛读,挑战读、接读、分角色都可以。大家在教学实际中也摸索了许多好的办法。譬如挑战读,一组读其他组是听众,但听众有听众的任务——找错误。大家都有事情做,都是参与者。既充满兴趣又充满挑战。对快熟提高学生读书水平和兴趣极有帮助。最近,学校组织几名教师参加了省教科所组织的大阅读教学展示活动。其中于永正老师等三人倡导的五步阅读方法对指导我们培养学生阅读很有参考价值,值得深入探究。小组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教学实际中摸索、求他山之石为我所用都是好的办法。在读书中培养出的集体荣誉感、互助精神、竞争意识、团队力量,远超出掌握几个知识点的重要性。读的形式与读的内容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精心策划,还要在课堂上精心组织实施,其中也少不了教师点拨、点评、示范等。
阅读特别是小组阅读是阅读式课堂教学最大特点。是克服长期以来语文课上无读书声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让语文课回归本来面目的有效途径。
2.小组的管理。由于我校班额较大,分组只能以前后桌四到六人为一组,采用班级授课下的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只能相对增加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地位得到有限体现。往往稍不留意,就又变回到纯粹的班级授课制下的满堂灌。因此,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要下些功夫。
首先是全体科任老师对小组的认可,并维护它的存在,让它在每一课时都有体现;让分组学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在师生心目中扎根、发芽、成长。没有存在便谈不上一切。
其次是小组成员的组成。每个小组中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相互协调,特别是小组长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小组成员也可以适时适事调配。
第三,小组内外要引入量化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最大忌讳是合作流于形式。课堂上看起来挺热闹,听起来都在说话,似在议论,其实学生都在做自己的事。有的早已跑题。
组内记分,增强责任感,组间量化评比,激发学习动力,鼓励与提高差生。互助合作以共同提高是小组合作的目的之一,组内记分要既督促鞭策,又加压增力带帮扶,应当做为小组的任务之一。切忌组内批斗,挖苦。渐渐失去中下生的支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组间量化评比要及时,还可同奖励办法相结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让小组成为优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越来越好;让差生在小组内克服自卑、封闭、惰性,激活内在,学习成绩与自信得到提高。激励必不可少。
第四,小组活动的时间与方法指导。一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一般以2到4次为宜,最多不超过5次;每次时间2到5分钟。次数过多或时间太长或太短,或降低了小组活动效果,或达不到目标。这些,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而不是课堂上随意而为。设计次数多少和时间长短,要由教学内容需要来确定。
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的巡视很重要。不仅看学生对知识的讨论,还要指导小组以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五,小组的课外管理。小组合作学习不只体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课下、课外(校外)。阅读式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预习与知识拓展延伸,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要需要课下、课外(校外)学生去完成。既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或者先独立后合作完成。每个学生完成预习、拓展知识的渠道、方法、能力、条件都不尽相同。而现代信息手段给学生课外合作提供了可能,要鼓励、提倡学生用QQ、微信、微博、邮箱等多种手段完成合作。电脑上不只能玩游戏、聊天。
另外,小组合作还可以延伸到课外阅读、写作。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⑦ 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合作学习
简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
[摘要]新课程课堂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说是学生成功地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从分组到操作过程中适当指导就能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挥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发现、合作交流、体验成功,使他们充分的展示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教师的评价要肯定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也要肯定小组的学习态度与能力,以评价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合理分工,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教育的精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有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每个成员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尊重个别差异的学生发展个性,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能忽视。
一、怎样创设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在合作过程的价值,处理好个人作用与集体作用的关系,不夸大也不贬低自己的作用,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说是学生成功地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
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急于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合作学习可以让他们冷静下来,理清思路,并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想法,让他人来检验是否有漏洞。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两派,一方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主经过思考表示认同或置疑,不仅解决了问题,也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另外,在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时,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出现困难时,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在进行小组合作时,避免盲目的讨论,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当学生已形成一定的思维结果时,他就想说、想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想得到启迪。
一些物理教学的实验无法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操作,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二、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小组发言成了“好生”的一言堂,学习好的学生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乐于坐享其成,不再动脑思考。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从分组到操作过程中的适当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至少应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尽可能使各小组的构成均衡,即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上好、中、差的协调,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小组发言机会相当;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思考方式、学习习惯、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注意小组成员之间年龄特征的互补性。二是事先应建立一些基本的合作规则,如实验时进行分工,可分为动手操作的、观察的、记录数据的等,并且这些角分分工按一定的次序轮换,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有不同的角色体验,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讨论时,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统一的集体意见。使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小组汇报的成员也应按一定的顺序更替,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三是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小组中,掌握学生合作的程度,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度等,朋而灵活地调整一下教学环节。教师若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
三、怎样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作为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挥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发现、合作交流、体验成功,使他们充分的展示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在制定计划、实验操作、数据收集与分析论证等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观察每一组甚至是每个同学的情况和表现,在应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指导的同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以鼓动、欣赏为目的的评价。但对知识结构完善、基础好的同学要适当的提出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和制造适度困难,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学习效果。可比参与小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有了成绩善于肯定。在组际交流中,适时点拨、或设疑、激起争论或开拓思路。在评价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际评价。而教师的评要要肯定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也要肯定小组的学习态度与能力。以评价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⑧ "浅谈课堂教学中怎样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效结合
首先,要把课听好。
①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②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③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④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
其次,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提高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这样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记忆是学习的根本。
提高记忆力,可以专门的训练一下。这一类的训练比较多,比如我比较熟悉的:速读记忆、编码记忆、思维导图记忆。速读记忆是一种快速阅读之后的重点记忆和理解记忆;编码记忆是一种将编码信息与恰当的线索联系起来的个性化记忆;思维导图记忆是一种将所需记忆内容整合成关键词句后的思维记忆。以上三种记忆,是我个人用下来比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统的训练,具体比较多,就不一一详细讲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软件中对我上述的三种训练都有具体的讲解和训练。
学会高效复习,温故而知新。
①制定阶段性的复习目标,合理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复习任务。什么时候复习什么科目,什么时候做题训练,什么时候看书背诵,什么时候查缺补漏等等,都一一明确下来。
②复习的时候,不要长时间的只复习一科,也不要频繁的更换复习科目。每一个时段的复习都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按计划复习完一个学科再进行另外一个学科的复习。
③自己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最好就保持同步进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于老师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师远远落下。
④每一小阶段的复习之后,要检查掌握情况。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合起书本,回忆一下这一阶段都学习复习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较模糊的、还没有掌握的、有疑问的,针对有问题的要趁热打铁,折回去快速温习巩固。也可以找你的伙伴一起进行,相互检查、考校。
认真做题和面对每一次考试。
做题的时候:①要仔细审题,而且要审准、审透,提炼出有效信息。②要讲究效率,会的就过(一定是要真的会,而不是感觉会),把时间放在不会的上。③不要动不动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题会让你觉得题目很简单,但实际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④适当进行题海战术,掌握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考试除了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方式,同时也是你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①学会如何分配和把控时间;②掌握作答中各种细节的处理技巧;③磨练考试心态;④帮助自己认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复习提升。
⑨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的目录
前言
第一抄章 合作与合作学习
第一节 合作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 合作学习的研究历程
第三节 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合作学习的行为主义观
第二节 合作学习的人本主义观
第三节 合作学习的社会心理观
第四节 合作学习的信息加工观
第五节 合作学习的建构主义观
第三章 合作学习的研究基础
第一节 合作学习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合作学习的效果研究
第三节 合作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⑩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与和谐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基本课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才能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呢?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构建和谐课堂,我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在实施和谐课堂的教育过程中,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在师生之间树立民主平等思想。实现师生民主平等,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让他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教学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知识的根本是从实践中来,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活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积累与发展过程。“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注意,增强学习针对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预期,由此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整个的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定向作用。只有在真实问题情景中学生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己的潜能和谐发展。
三、利用竞争比赛,加强自主合作学习
和谐高效课堂提倡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动起来,但最主要的还是心“动”起来。心动了才能做好事情,如何让学生心动,积极主动地“我要学” ,那就得靠老师的鼓动。有人说,一个教师应该具备半个演讲家的口才,半个作家的文才,半个演员的表演艺术 ……正如商家搞好了宣传策划就赢得了市场,同样,能把学生鼓动起来了,老师就赢得了课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会起到强化定向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参与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在每节课上我都要或多或少的运用竞争机制,展开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每个学生都是跃跃欲试、积极投入、踊跃表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效率相当高。
四、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
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