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虽有佳肴主旨
主要讲述了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虽有嘉肴》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白话释义: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文出自西汉戴圣所著的《礼记》
写作背景:
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记》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要敢于承认,使言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本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Ⅱ 虽有嘉肴古文拼音
虽(suī)有(yǒu)佳(jiā)肴(yáo),弗(fú)食(shí),不(bù)知(zhī)其(qí)旨(zhǐ)也(yě)。
虽(suī)有(yǒu)至(zhì)道(dào),弗(fú)学(xué),不(bù)知(zhī)其(qí)善(shàn)也(yě)。
是(shì)故(ɡù)学(xué)然(rán)后(hòu)知(zhī)不(bù)足(zú),教(jiào)然(rán)后(hòu)知(zhī)困(kùn)。知(zhī)不(bù)足(zú),然(rán)后(hòu)能(nénɡ)自(zì)反(fǎn)也(yě);
知(zhī)困(kùn),然(rán)后(hòu)能(nénɡ)自(zì)强(qiánɡ)也(yě)。故(ɡù)曰(yuē):教(jiào)学(xué)相(xiānɡ)长(zhǎnɡ)也(yě)。
扩展资料:
《虽有嘉肴》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Ⅲ 帮忙把这所有的字全部注音,本文选自《虽有佳肴》请把这篇文言文全部注音,谢谢,答案一来立马采纳!!!
电脑中有一个自动注音软件,你自己试试。
又是一个新学期,几个月后便是高三回,时间答如过隙白驹,目标在哪里?方向在哪里?
30岁时,你在干些什么?
正值芳华,少年,当放长眼光,心怀志向。
20180216晚23:34于上僚家中
《礼(lǐ)记(jì)·学(xué)记(jì)》:“虽(suī)有(yǒu)佳(jiā)肴(yáo),弗(fú)食(shí),不(bù)知(zhī)其(qí)旨(zhǐ)也(yě)。虽(suī)有(yǒu)至(zhì)道(dào),弗(fú)学(xué),不(bù)知(zhī)其(qí)善(shàn)也(yě)。是(shì)故(ɡù)学(xué)然(rán)后(hòu)知(zhī)不(bù)足(zú),教(jiào)然(rán)后(hòu)知(zhī)困(kùn)。知(zhī)不(bù)足(zú),然(rán)后(hòu)能(nénɡ)自(zì)反(fǎn)也(yě);知(zhī)困(kùn),然(rán)后(hòu)能(nénɡ)自(zì)强(qiánɡ)也(yě)。故(ɡù)曰(yuē):教(jiào)学(xué)相(xiānɡ)长(zhǎnɡ)也(yě)。
Ⅳ 虽有佳肴文言句式是什么
虽有嘉来肴①,弗②食不知源其旨也;虽③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④也。是故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⑦曰:教学相长也。
1、古今异义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至,古义:最好。今义:到。
2、文言虚词
其,代词,它的。
是故,连词,因此。
也,语气词,表判断。
3、特殊句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判断句。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
教学相长也。判断句。
4、译文
即使有最好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地方理解得不透彻。知道了自己学习上的欠缺,然后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教学感到了困惑,才能进行再学习,不停地充实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Ⅳ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注释:
虽:即使。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自反:反省自己。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弗:不。肄:学习。箧:箱子一类的东西。躐:超越。
Ⅵ 《虽有佳肴》文言文 断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作品出处
《礼记》,相传西汉梁国人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记》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6)虽有佳肴教案扩展阅读:
写法
句式整齐,思路顺畅
本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作品出处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之中的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
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学》、《中庸》、《礼运》(首段)等。《礼运》首段是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又称为《礼运·大同》篇,大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不少地名亦取用此二字
Ⅶ 《虽有佳肴》选自( )
两种说法,一种为礼记•正义,一种为礼记•学记,但肯定是选自礼记的,
Ⅷ “虽有佳肴 教学的教怎么读”
“虽有佳抄肴 教学的教,读:jiāo
拼音介绍: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Ⅸ 虽有嘉肴里有哪些一词多义
通假字: 兑.命 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词:
(1)弗食,不知其旨也。专(旨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属的)
(2)教然后知困。(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4)虽.有至道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教学相长也(长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旨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一词多义:(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此之谓乎(表示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