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番茄太阳教案

番茄太阳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17 01:58:45

❶ 鼎尖教案怎么样

与《优化教案1+1》比,我觉得《优化教案1+1》更适用。每课时都有明确的课时目标、回教答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有“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最后有“板书、教学反思”,特别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复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用起来更得心应手一些。《鼎尖教案》中,有“课前疏导、课题讲析、写作背景、文本链接”能让教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也可以向学生作简单介绍,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拓展学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各有千秋吧,但我更喜欢《优化教案1+1》!!

小学语文怎样教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

老城中心学校李莉在习惯的思维中,第一课时没什么意思,无非是学字词,读课文,理文脉,教一点文本,不像第二课时,可以重组文本,品悟文本,容易出彩。然而实践证明,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我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一年,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一直困惑着我,面对枯燥的字词、重复的朗读、对课文梗概的理解这些相对于第二课时略显乏味的知识,我一直从内心里抗拒执教第一课时。本学期,听了张奇春老师执教《“番茄太阳”》第一课时,我不仅感受到了张老师本人深厚的语文素养和大语文精神,也解开了一直以来深埋于心中的困惑: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之后,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这些内容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谈话导入,激趣置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非常重要。为此,新课的开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如:张奇春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首先1、板书“番茄”师:同学们,“番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西红柿)有谁和老师一样喜欢它?你为什么喜欢?(绝大多数孩子都是非常喜欢这种能果能蔬的果子的。)生:因为它酸酸甜甜很好吃。生:因为它圆圆的,颜色红艳艳的,非常好看。师:同学们真得很喜欢,说起来,张张脸儿都洋溢着笑容,很快乐。2、板书“太阳”,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温暖、光明……3、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课题。4、激趣置疑。师:读这一课的课题,在你的心里会产生哪些问题?生:“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课文里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番茄太阳”为题?师: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经张老师这么引导,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为学习新课文埋下了铺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何乐而不为呢?二、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例如,张奇春老师在《“番茄太阳”》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认为她在识字教学抓得非常到位。她在进行教学生字新词时,首先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最关键的八个词语:“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款、亲戚、忙碌。”然后请个别学生认读,全班同学齐读。张老师特别注重“戚”字的读音和书写,她能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最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节课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出色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三、紧扣课题,读通读顺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阅读学习的突破口。例如张老师在教《“番茄太阳”》一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由课题质疑,这个“番茄太阳”到底是指什么呢?课题中为什么加双引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地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学生在读文中理解课题中的双引号是表示所写的太阳不寻常,具有某种特别意义。学生就有了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些,接着张老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这样就把课文读通顺了。四、充分朗读,理解文本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于老师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时,也是这样做的。课前,于老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其中一点就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始,他拿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由读课文,保证每个学生最少读3遍,然后,逐节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每一句、每一段。我也认为在第一课时教学中,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应把读好课文、读准确课文作为第一课时的目标。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开火车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⑴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读的目标。⑵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⑶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效的朗读。在进行精读感悟时,老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如:张奇春老师在教学《“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课文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文中多次描写了明明的“笑”,张老师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再进行重点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其中的含义,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对下文的学习有所帮助。五、指导书写,创设氛围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教师讲的时间,节约出时间带领学生练习。即要求我们分配好时间,做到讲练结合。而张老师在她的第一课时指导书写的教学中,她都做到了这点。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开展写字比赛、参加书法大赛,每周举学生作业展评等,还可以利用橱窗、板报、展板等向全体师生展示练习成果。向他们讲述身边同学用心习字的故事,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再看看他们一项项的获奖证书。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认识到习字的重要性,从而对习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变成“老师要我写好字”为“我要把字写好”。这样,学生对习字在思想上有了重视,也就有了持之以恒把字写好的决心与动力。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第一课时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块,但不能结构化,必须因文而异,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就难求第二课时的精彩。这就要求我们虚心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问题,搞清楚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从而上出与第二课时同样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来。

❸ 浅谈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老城中心学校李莉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主要研究的课题是: 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应当如何上好呢?最近,我们语文教研组集中讨论这个课题,我认真听取各位同行的建议,又听了张奇春老师教《番茄太阳》第一课时后,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这些内容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非常重要。为此,新课的开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如,我教《二泉映月》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二泉映月》这首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的二胡曲,让学生在欣赏曲子之时,自然而然地了解阿炳的苦难的一生以及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为学习新课文埋下了铺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何乐而不为呢? 二、识字学词,落到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例如,我在第八周听了张奇春老师的《番茄太阳》第一课时后,我个人感觉她在识字教学抓得非常到位。她在进行教学生字新词时,首先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最关键的八个词语: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款、亲戚、忙碌。然后请个别学生认读,全班同学齐读。张老师特别注重戚字的读音和书写,她能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最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节课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出色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 三、紧扣课题,读通读顺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例如张老师在教《番茄太阳》一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由课题质疑,这个番茄太阳到底是指什么呢?课题中为什么加双引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地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学生在读文中理解课题中的双引号是表示所写的太阳不寻常,具有某种特别意义。学生就有了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些,接着张老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这样就把课文读通顺了。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我认为在第一课时教学中,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应把读好课文、读准确课文作为第一课时的目标。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开火车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⑴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读的目标。 ⑵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⑶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效的朗读。 在进行精读感悟时,老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如:张奇春老师在教学《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课文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文中多次描写了明明的笑,张老师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再进行重点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其中的含义,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对下文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指导书写,突出重点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低年级是学生写字姿势、书写习惯培养的起始阶段。由于他们写字速度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留有足够的写字时间。要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的字,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生字中的每一笔、每一画在田字格中所处的位置,做到书写正确、美观。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教师讲的时间,节约出时间带领学生练习。即要求我们分配好时间,做到讲练结合。当然,这里的练习不能停留在训练朗读课文上,还可以安排练习写字,练习仿写精彩语段等 。

❹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第一课时

老城中心学校 李莉 在习惯的思维中,第一课时没什么意思,无非是学字词,读课文,理文脉,教一点文本,不像第二课时,可以重组文本,品悟文本,容易出彩。然而实践证明,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我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一年,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一直困惑着我,面对枯燥的字词、重复的朗读、对课文梗概的理解这些相对于第二课时略显乏味的知识,我一直从内心里抗拒执教第一课时。本学期,听了张奇春老师执教《“番茄太阳”》第一课时,我不仅感受到了张老师本人深厚的语文素养和大语文精神,也解开了一直以来深埋于心中的困惑: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之后,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这些内容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谈话导入,激趣置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非常重要。为此,新课的开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如:张奇春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首先1、板书“番茄”师:同学们,“番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西红柿)有谁和老师一样喜欢它?你为什么喜欢?(绝大多数孩子都是非常喜欢这种能果能蔬的果子的。)生:因为它酸酸甜甜很好吃。生:因为它圆圆的,颜色红艳艳的,非常好看。师:同学们真得很喜欢,说起来,张张脸儿都洋溢着笑容,很快乐。2、板书“太阳”,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温暖、光明……3、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课题。4、激趣置疑。师:读这一课的课题,在你的心里会产生哪些问题?生:“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课文里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番茄太阳”为题?师: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经张老师这么引导,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为学习新课文埋下了铺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何乐而不为呢? 二、识字学词,落到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例如,张奇春老师在《“番茄太阳”》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认为她在识字教学抓得非常到位。她在进行教学生字新词时,首先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最关键的八个词语:“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款、亲戚、忙碌。”然后请个别学生认读,全班同学齐读。张老师特别注重“戚”字的读音和书写,她能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最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节课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出色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三、紧扣课题,读通读顺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例如张老师在教《“番茄太阳”》一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由课题质疑,这个“番茄太阳”到底是指什么呢?课题中为什么加双引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地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学生在读文中理解课题中的双引号是表示所写的太阳不寻常,具有某种特别意义。学生就有了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些,接着张老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这样就把课文读通顺了。 四、充分朗读,理解文本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于老师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时,也是这样做的。课前,于老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其中一点就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课始,他拿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由读课文,保证每个学生最少读3遍,然后,逐节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每一句、每一段。我也认为在第一课时教学中,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应把读好课文、读准确课文作为第一课时的目标。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开火车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⑴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读的目标。 ⑵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⑶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效的朗读。 在进行精读感悟时,老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如:张奇春老师在 教学《“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课文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文中多次描写了明明的“笑”,张老师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再进行重点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其中的含义,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对下文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指导书写,创设氛围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 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教师讲的时间,节约出时间带领学生练习。即要求我们分配好时间,做到讲练结合。而张老师在她的第一课时指导书写的教学中,她都做到了这点。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开展写字比赛、参加书法大赛,每周举办学生作业展评等,还可以利用橱窗、板报、展板等向全体师生展示练习成果。向他们讲述身边同学用心习字的故事,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再看看他们一项项的获奖证书。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认识到习字的重要性,从而对习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变成“老师要我写好字”为“我要把字写好”。这样,学生对习字在思想上有了重视,也就有了持之以恒把字写好的决心与动力。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第一课时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块,但不能结构化,必须因文而异,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就难求第二课时的精彩。这就要求我们虚心探讨第一课时的教学问题,搞清楚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从而上出与第二课时同样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来。

❺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如何分段

1至1,2至4,5至14,15至17

❻ 语文教学参考书番茄太阳的作者是谁

认识《番茄太阳》的作者和作品
卫宣利简介
卫宣利,女,河南洛阳孟津县朝阳镇人,生于七内十年代末容。因为17岁那年的车祸而双腿残疾,擅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2004年开始正式写作。常用笔名:安一萱,萱子,千江飞雪。作品见于《读者》,《青年文摘》,《女报》,《意林》,《婚姻与家庭》,《人生与伴侣》,《恋爱婚姻家庭》,《小小说选刊》等数百家期刊报纸,作品被各类图书转摘并获奖。
因为上小学时候的一篇作文

❼ 认识西红柿教案及评课

一、熏陶感染,锤炼诗化语言
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新课标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名篇佳作是浓缩的精华,其语言文字所传达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在设计课堂语言时,也要用美的文字渲染出一种诗意,以其鲜明的抒情格调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于“润物无声”中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番茄太阳》教学伊始,盛老师便以极富感染力的诗一般的意境拉开了品味语言文字的序幕:“分层出示:七彩太阳 在你的心目中,太阳像什么?是啊,太阳带给我们温暖,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所以才会唤起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有一个小女孩明明,在她的心目中,太阳就像圆圆、红红的番茄,所以她把太阳叫做番茄太阳。”学生被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和营造出来的美妙情境所吸引,所感染,学习兴趣倍增。这时,教师适时揭题,“来,你也来叫叫看。指名读题,有一种怎样的感觉?美美的、暖暖的、很有趣、很好听、很有诗意等。”教师诗意的评价也给学生平添了许多兴致,给课堂平添了一丝诗趣。
课结束前进行拓展阅读交流时,盛老师这样设计过渡语:“快乐是可以传递的,明明把她的快乐传递给卫阿姨和她身边的人,卫阿姨又通过文字把快乐传递给我,传递给大家,你们愿意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吗?拿起笔,在小番茄纸上写上一到两句耐人寻味的话,温暖别人,送给别人。……你想把它送给谁?我也有一句话送给你们:生活就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阳,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最美的番茄太阳。享受着明明的笑,让我想起了另几张生动的笑脸:认识吗?桑兰、张海迪,她们的微笑,曾被誉为感动世界的微笑。看着这些残缺的生命发出的醉人的微笑,都会由衷地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让我们去解读隐藏在这些笑容后面的感人故事吧!同时音乐响起《心中的爱》。”优美的语言,引领孩子走进诗意的语文世界。

❽ 我们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记“现代与经典”活动有感 长旺中心小学 董丽 教育家朱永新说,“学生走出学校后,忘记学校教的内容,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初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十分惊讶,然后细细品味,确有道理。我不禁陷入沉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底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 于永正 老师提出:“语文课堂该给学生留下语言、语感;留下一些基本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留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 于永正 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慢慢读,好好欣赏,书中有无限的风光。”他就是这样带着孩子一路读去,品出一路风景的。 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在《“番茄太阳”》一课的教学中, 于 老师把阅读品味和感情交流放在重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和感悟,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1、比较语言。比较,是语言品味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从而体验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例如于老在教学《“番茄太阳”》第3自然段“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的笑,妈妈也在旁边笑。”一句时,说:“两个笑字,一样吗?哪一个该读高一点,哪一个该读低一点?”通过比较,学生感悟到明明的笑声是快乐的,应该读高一点,而妈妈的笑是心疼的笑,该读低一点。于老紧紧扣住两个“笑”字,指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赏读语言。于老师在范读过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也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感染学生,诱发其去想象,使其入境入情,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了其对美的共鸣。特别是《“番茄太阳”》最后三个自然段的范读,当于老读到“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时,自己也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于老用泣诉的方法,让在场的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共鸣。 二、在训练中提升读写能力 什么是语文? 叶圣陶 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1、概括 孙双金 老师在执教《幸福人的衬衣》一课时,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上课伊始, 孙 老师就说:“今天我们都来写一写名言”。刚开始学生觉的有困难,但当第一个同学说出他的理解,经孙 老师启发后写出一句名言后,同学们觉得写名言也没那么难了。 孙 老师就是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括的方法,整节课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训练的,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写一句甚至几句名言,那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2、批注 作批注是很多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往往有些老师只是流于形式,为训练而训练,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来作批注,最终只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 张祖庆 老师在执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就着力与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来写批注。 3、想象 曹海永 老师在执教《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老师说:“如果此时把镜头对准巴金老人的手,你会看到什么?”“如果我们把镜头移动,你还会看到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巴金爷爷艰难写信的画面深切的体会到巴金爷爷的那一腔真情。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课堂训练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更深切的感悟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4、表达 王振会 老师执教《称赞》一课,在学到“一个比一个好”这一词组时,老师启发学生仿说“一 比 ”,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在学完第2自然段后,教师安排了一个续写“我多么想 ,多么想 ……”通过这样的续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在学习时形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受益终身。回顾我们自己,上学时的课文还记得几篇,但是记得是学习方法,养成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于永正 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一课,课堂上随处可见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课尚未开始, 于 老师对学生说:“书是读书来的,字是练出来的。”于 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读好书;只有多练字,才能写好字。再如, 于 老师板书课题,故意没有写引号,让学生仔细看,问:“你发现了什么?”在老师询问之后,学生纷纷举手。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实则映射出老师重视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上, 于 老师时常提醒学生“头正身直”,要学生捧起书高声朗读,放下书默读思考。 于 老师这样的谆谆教诲,可见他对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视。像这样严格要求,怎能不让孩子们受益终身呢? 反思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师神采飞扬,学生积极主动,课堂热热闹闹……而当课一结束,所有的东西也都消失了,试问这样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呢?所以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少一分表演,多一份真实,要切切实实的给学生留下点什么才行。

❾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阅读教学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得和谐发展”。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它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还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因此,语文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是它的本质任务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这12册语文课本中,每册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设计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谦逊、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对学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奠基。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呢?下面我就自己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在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往往被称为文章的“题眼”,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好的课题不仅能显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能折射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此时,我们可以把课题当作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从而进行德育渗透,如在教《生命的壮歌》一文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壮”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经验说说见过有那些感人的壮举,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课题、读课题。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理解自然界弱小生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从外层蚂蚁和老羚羊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中收到感染。
2、在导入渗透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在《颐和园》一文教学中,不妨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提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番茄太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在教到这里时,应引导学生多读,且精读,把它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从而才能让学生了解深深体会到小女孩那颗善良而又美好的心灵。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尤其是我国古代、近现代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都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的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课文中人物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对丑恶事物的揭露与批判,那些杰出的人物高大的形象会使我们的学生心灵受到深刻的教育。如在执教《祁黄羊》这课时,我让学生找出晋悼公让祁黄羊举荐人才时,祁黄羊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让学生体会从中体会到他是一个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唯才是举,外举不避仇,内举不必亲的人。
(3)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有些字词在文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字词学习不容忽视。
(4)在欣赏插图,利用图片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黄果树瀑布》一文,除了书中的插图外,再利用多媒体出示黄果树瀑布不同角度的图片,二者结合,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黄果树瀑布特点,再配之教师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丽,产生了自豪之感。
(5)在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中渗透德育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在记叙童第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以相似的结构和语言有层次地表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教材本身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多次对比,学生认识到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为国争光,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3、在课堂练习中强化教育
课堂练习能巩固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形成学生能力。在反馈练习中我们可从抓住训练重点,在突破难点上下苦功夫,巧功夫,恰到好处的渗透德育。如:在《争论的故事》一文教学中,我在课堂巩固训练中实施了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分角色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情境,并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就在表演中得到了升华,从而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认识到了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的道理
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
语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依据。对此,我们应在全课总结、延伸学习内容的时刻,巧妙地渗透总结性的德育教育。如:在《军神》一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小结,让学生在知道刘伯承为了革命而拒绝使用麻醉剂做手术,从而引申教育孩子要向刘伯承一样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5、在习作中诱导德育
新课程教学建议对写作提出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可见学生习作要融进学生生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写作感知做人道理,学会做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道德教育。例如:写“我的妈妈”,要求大家写出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我们应该对父母做些什么?从中让学生接受孝敬父母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使得他们习惯于什么事都只从自身这一角度来考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养成自私的毛病。通过作文,惭惭让他们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起来。由此可见,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传统美德
6、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德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学会安慰》、《学会鼓励》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将课堂内外德育做到有机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语文课外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很受学生欢迎。小学生的可塑性强,课外活动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曾发现有位同学用“帮助”造句:“只有别人帮助了我,我才帮助别人。”我把这个同学找来跟他讲明了助人为乐的道理,使他明白了应该如何“助人为乐”。
(六)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源自于自身广博的知识、举止言行、崇高的品德和博爱的心灵。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教师的人格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相对于空洞的道德理论说教,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起到更生动、更形象的榜样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恰如其分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以社会为课堂,讲课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阅读全文

与番茄太阳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