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写平移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想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想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4.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次我们一起参观了凤凰村,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他们的饮料加工厂,好么?”(指导学生看情境图,课本57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同位交流。
3.指名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看到了工人叔叔坐着升降机正在换灯泡,饮料瓶在传送带上移动,工厂的大门是自动推拉门,看到车间的电扇......
4.这些物体都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吗?
5.指名学生用手势演示大门,升降机,电扇,传送带的运动方式。
6.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几类?哪些物体可以分为一类?为什么这样分?
7.教师小结:大门,升降机,传送带,这些物体是直着运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平移。像电扇,换气扇,汽车轮子等这些物体是转动的,这种运动叫旋转。(板书课题:平移与旋转)
二.新授
1.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现象,你能说一下吗?
2.指名学生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多让学生说说。
平移现象:拉抽屉,转笔刀往外拉的动作,卷帘门,铝合金的推拉窗,商场里的手扶电
梯,拉窗帘的动作,五里营的渡船等
旋转现象:开门的动作,电机的转动,头部运动,自行车轮子的转动,陀螺,风车的转
动,悠悠球的转动等
3.问: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平移和旋转,那么平移和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们在运动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这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4.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1).平移和旋转的方向。
小游戏:老师说口令,大家做动作,用桌子上的课本做平移的动作。
向上平移,向下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向前平移,向后平移。
问: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想一想,平移时可以向哪些方向运动?(指名回答)
问: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小组讨论)
让学生做旋转动作:甩手臂,转圈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平移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做直线运动,旋转可以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运动,旋转时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运动的。在运动过程中变的是物体的位置,不变的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B. 小学阶段在二、五年级学习“平移和旋转”知识的衔接点在哪里教案设计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小学二年级下册开始接触平移和旋转的内容。新课标要求是“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教材通过在方格纸上按不同的方向平移小房子,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让学生把其他两种情形填完整。
画旋转图形出现在五年级,课程标准是:“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2.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例如教材中的例4:
教材通过让学生画一画的活动,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图形旋转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五年级的小学生11岁左右,思维虽然已经开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们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还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本质的东西,还难以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他们还达不到“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要求,让他们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还是比较困难的。此外,教材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学习时间只有2个课时,所以,在短时间内要完成课标,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学得也不扎实。而到了初中,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比较浮躁,觉得初中学的和小学差不多,学起来没有新鲜感,也就没有深入学习的心理需求,表现出课堂学习缺乏积极性,难于静下心去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