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的教案
《周长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㈡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①建立周长的概念。
②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从而使达到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电脑 多媒体 水彩笔 尺子 绳子 树叶 图形卡片
一、情境导入:
师:秋天到了,秋姑娘带着礼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展示纷飞的落叶)
师:对了,片片落叶像蝴蝶展开了翅膀,纷飞在我们的身旁,这就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而且已经轻轻地飘落在你们的桌子上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就赶快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叶子举起来吧!
(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落叶高兴的举起来。)
师:说说你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呢?动手摸一摸这些树叶的轮廓。你能把自己最喜欢的叶子的形状描下来吗?注意,在描的时候,要沿着叶子的边描,笔画不要重复。好,开始吧!
(学生动手描叶子的轮廓。)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描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1:我用手按住叶子的中间,然后用水彩笔从页柄开始描,正好沿着叶子描了一周,就描好了。
生2:我是从叶子的顶端尖尖的部分开始描的,也是正好描了一圈。
生3:我先描了叶子的左边,又描了叶子的右边,也正好是叶子的一周。
师小结:其实,不论大家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我们都是描出了这片叶子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这片叶子的周长。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研究什么是周长。
师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二、探索新知
1、揭示周长概念
师:小蚂蚁也收到了秋姑娘的礼物,看,它在做什么?(课件播放小蚂蚁绕叶子一周的动画)
提问:小蚂蚁是怎样跑的呢?
生:它是从叶子的一个点作为起点,绕着叶子的边跑了一圈(一周),又回到了起点。
师:小蚂蚁绕着叶子跑一周的长度就是叶子的周长。
师:看,这两片叶子,那一片画出了叶子的周长?为什么?(课件播放图片)
2、一笔画:
师:象这样的图形让你画,你会画吗?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 一笔画,(体会从起点开始,画一周,又回到起点,起点和终点重合)
学生画
师: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3、实践活动:摸一摸
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可以找到很多物体的周长,看,老师的讲桌上边有一个平平的面,沿着它的边线摸一周,就是将桌面的周长。(边说边演示)
师:你能像我这样,找到一个物体,选一个这样平平的面,然后细心的摸出它的边线吗?
学生到前面汇报。
生1:我选择了我的文具盒上面平平的面,摸出了这个面的边线。
生2:我选择的是我的橡皮的一个面,这是这个面的边线。
生3:我选择的是我的数学书的封面,这就是数学书面的边线。
生4:我选择了我课桌的面,这是课桌面的边线。
师:刚才我们摸出的这些面的边线,它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
4、封闭图形
师:小蚂蚁看到同学们学到这么多知识,这高兴。看,又跑来一只小蚂蚁要和刚才的小蚂蚁比赛呢。(出示课件)
提问:(1)他们俩谁跑的是树叶的一周?
(2)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封口的,一个是不封口的。
师:对,封口的叫封闭图形,有周长。不封口的图形没有周长
演示:将一根铁丝折成五角星的框架
提问:看老师手里的图形,它的周长在哪儿? (学生上台指出)
演示:把铁丝的接头放开
质疑: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小组讨论 , 并汇报讨论结果,简要说明理由(鼓励组员补充)
师:看,秋姑娘要考验一下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出示课件)
小结:向老师手里的图形一样,这条线是封闭的,长短和图形的边线一样,周长其实是一条“线”,而不是线里面的“面”。所以我们在测量周长时要使用长度单位。
5、实践活动:量一量
过渡语: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不但能准确的描出图形的周长,还找到了不少身边事物的周长,真是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周长,你信吗? 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头饰,我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来试戴一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什么现象呢?
(一个同学戴上正好,但是另一个同学戴上却滑了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生:因为他们两个的头一个大,一个小。
师:要想让这两个同学戴上大小合适的头饰,必须要先量一量他们的头围大小,他们的头围就是他们头一周的长度。
(师演示从一个点起,绕着这个同学的头一周,最后在回到起点上来。然后把测量的线在米尺上测量一下,就是这个同学的头围。)
1、 认识测量工具
2、 讲清测量方法
3、 选择自己身体的一个部位进行测量。
4、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5、 测量图形的周长
师:我们身体上的周长你会测量了,那么封闭图形的周长又该怎样来测量、计算呢?
请大家看一组图形,要想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几条边的边长呢?
生:三角形要先测量三条边的长度,然后把这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那么一个四边形要先测量几条边呢?又该怎样计算他们的周长呢?
出示一个四边形让学生到前面来测量并计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一组图形:测量好每一个边长的图形,有五边形、六边形、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计算它们的周长,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㈢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课,无可避免地有着一个共性——热闹。生动有趣的情境,五花八门的学具,足以让孩子们“小脸通红、小手直举”,教师更是在教学设计上费尽了心思,所以很多活动课,乍一听都是成功的,可仔细品味,总觉得似乎还不够味,或者说听完之后味道便散了,有时甚至难以再忆起,那么能否有一种味道留于唇齿之间,忆之弥香呢?在《周长是多少(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尝试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一种温暖的美丽,尝试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一种策略和一种思想。
案 例
课前游戏
反口令:坐下,起立,坐下,坐下,起立,下课,(班长:坐下)
师宣布游戏结束,微笑问候。
【点评:笑是温暖的,学生从未尝试过用微笑来问候,觉得新鲜有趣之余,更是在和教师微笑着对视的那一刻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
活动一 想一想
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师出示小黑板,露出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名回答: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呢?
【点评:猜图形,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2.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
(1)量线的长度求周长
师:同学们学得真棒,陈老师送你们一个礼物。
师出示红线(长100cm)围成的心形。
师:希望你们能用一颗装满爱的心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认真对待学习的每一天、每一堂课。
问:那这颗爱心的周长是多少呢?
指名回答。
师将红线拉直,拿出较长的尺(50cm),请学生说量法。
师拿出较短的尺(20cm),请学生说怎么量。
师:那如果尺子更短一些,该怎么办?
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变”(板书),变一种想法,变一种做法,很多本来复杂的问题通过转变就会变得更简单、更巧妙!我们学数学不光是学做几道题,而是要学会怎样更灵活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点评: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一颗红线围成的爱心进行了爱的教育。量红线长度时,教师故意设计了尺比线短的情况,渗透“转变”这一解题策略。】
(2)平移求周长。
师出示P69量一量的左图。
问:它的周长怎么求?
小小组讨论,汇报。师演示平移过程。
出示量一量的右图,同上教学。
问:这道题和前面一道题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两个图形通过边的移动,求周长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点评:本来复杂的图形,通过平移,“变”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转变”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二 摆一摆
师:陈老师觉得,学会合作也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下面一个活动就需要小小组合作,看哪一组最会合作,完成得最快。先听好要求,每组都有10根3cm、10根5cm的绿色纸条,请每个同学围出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并口算出它的周长。同组同学尽量不要摆得相同,摆之前一定要先商量好哦,开始吧。
㈣ 小学生三年级数学下册 什么是周长 教案
一、教案背景、面对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什么是周长》
三、教案设计理念互联网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它存有大量数据(教学案例、课件、电子档案)、多媒体资源资料(如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软件等学习资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便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致力研究如何使数学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进行《什么是周长》教案设计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相信教学效果更佳。
四、教材分析为准确地把握好教材内容,尤其要理解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上的异同,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重组,我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查阅与本课时相关的教案、说课稿、PPT、课堂实录视频等,以便更准确地定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说出什么是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对具体事物或图形开展观察、度量、计算,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求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教学重点: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3、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以及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长方形、长方体、剪刀、直尺、软尺、)5、学具准备:直尺、彩笔、软尺、学习纸、绳子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操作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愉快教学等方法
【学法】教学中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周长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㈤ 三年级数学上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动手操作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具准备:直尺、彩色笔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直尺、信封(内装有毛线和树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首先运用课件演示,故事引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们,蚂蚁家族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你看,这只小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小蚂蚁练围绕树叶爬了一周的情境)。
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观察后看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指出:在树叶周围的这些线就是它的边线。
围着树叶的边线一圈叫做树叶的一周。
小蚂蚁从哪里出发,又回到了哪里,我们才称为一周?
预设:从起点沿边线又回到起点。
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
1.指一指
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小蚂蚁有句话要告诉大家。
课件演示,小蚂蚁说: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
(1)师:谁能指一指哪里是树叶的周长?
请学生代表上台指出树叶的周长,下面的同学当裁判并举手指一指。
教师强调:要从一点出发,再回到这点才是一周。
(2)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3)课件再演示小蚂蚁未爬过一周,和爬过一周多的过程。
小蚂蚁为了加强训练,爬了树叶四次,哪次的长度是周长,哪次不是?
有沿着边线,没有回到起点;
‚有沿着边线,但是超出了起点;超过了一周
ƒ有回到起点,但是没有沿着边线。
第4次是周长,有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
2、描一描
(1)书本44页描一描
我们已经认识了树叶的周长,如果让你来描一描树叶的周长,你会吗?请你拿出彩色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来。
学生汇报: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沿着哪里描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树叶的周长,体验描树叶周长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起点可以不一样,但只要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这样一周的长度,都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的第1题
我们已经描过了树叶的边线,现在请用彩色笔画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强调边线指的是图形外围的线,图形里面的不能画)
3.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像树叶一样有周长,比如我们的课桌面。
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
我们摸的课桌面边线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还有我们的数学书封面。
我们摸的数学书面边线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3)你们还能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吗?摸一摸、说一说哪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测量周长
1、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周长,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书本45页练一练第2题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在哪里?
三角形这三条边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这四条边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引导学生理解:五边形呢?六边形呢?也就是说不管是几边形,它的周长就是所有边的总和。
这几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直的线,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测量。
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
注意:用尺子测量后把数字标在旁边,注意要加上单位哦。
选择三角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
请看,老师这边也有一个方法:我把这条边转下来,它的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变?(长度);同样的,把另一条边也转下来,这样就把三角形的周长变成了一条直直的线了。
2、测量头围和腰围
同学们,天越来越凉了,老师想做一顶帽子,想知道这顶帽子合不合适,要知道什么?(头围)
请你上台来指一指你的头围在哪里?
同学们,知道了头围在哪里,那怎么测量呢?——(线、软尺)
好,那你来用软尺绕,老师帮你。
头围本来是曲线,现在我们通过软尺绕一周,就把它变成了一条直直的线,可以用什么测量?(尺子)
以前我们要把这一条直线放在尺子上进行测量,现在有了软尺,就可以直接读数了,他的头围大约是51厘米。
知道了头围,就可以做一定合适的帽子。老师还打算买一条裤子来配这顶帽子,要知道什么才能买到一条合适的裤子。——(腰围)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沿着肚脐一周的长度,就是我们的腰围。
3、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量完了头围,现在老师还想量一量树叶的周长。树叶的周长不是直线了,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会受到上面测量头围的启发,说要用线绕。
好,你来绕一绕,老师来帮你扶住树叶。
同学们,你们看明白了吗?他是从起点开始,紧紧贴着树叶的边线,又回到起点。然后,要牢牢抓住这一处,并用彩色笔做个记号。接着,把这条绳子一拉,就变成了一条直直的线了,就可以用(尺子)来测量了。
同学们,在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提醒:把做记号的这一端对准0刻度线,捋直绳子,另一端对向几,就是几。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
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像我们刚才那样,一人扶树叶,一人绕绳子,记得做上记号哦。
现在,请拿出抽屉里的信封,取出树叶和细绳,开始动手。
(3)反馈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们的测量结果?
学生用上“大约”
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一样呢?
树叶有大有小,测量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四、观察思考、深化理解
1、 练一练3(1)
同学们表现得很棒,老师想出道难题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图(标有数字):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继续看,把第二个正方形沿虚线剪掉一块,变成了这样。
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谁来说明理由?
课件演示:让两个图形的边重合,可以看出,这几条边完全重合,只要比较其余两边是否分别相等就行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两条竖边相等,这两条横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
引导学生:把横的边往上移,这条边的位置变了,长度不变。所以,我们可以把这条边移上去补在上面。竖边也是一样的。
是不是真的一样呢?老师已经帮你们测量好了数据,请同学们算一算,验证一下!
2、 课后思考
这是一块长方形菜地,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种黄瓜,一部分种西红柿,请同学们课后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