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几种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孩子收益终身,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孩子从一个天真顽劣的小孩到一个真正接受知识的小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要求规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孩子成绩优异的关键,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补习小学数学,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补习小学数学的五大技巧。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时代,孩子们的大脑不仅仅是课上的40分钟,而是要勇于积极的探索,在给孩子补习小学数学的时候着眼于以上几点,加上对课本知识的结合,孩子的成绩定会有所提高,于此同时孩子更多的学习到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
❷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 数字课堂能复制到电脑吗
能,试试别
❸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1、目标预设化
新课程呼唤生成性课堂,决不意味着预设已不再重要,而是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合理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学中使学生点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
2、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3、探究合作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
4、思维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外向型的学生开朗、活泼,喜欢请问老师,愿意和同学交谈,发表意见坦率,适合集体学习,便于解决疑难问题。内向型的学生情绪稳定,喜欢独立思考,注意力较集中,一般不喜欢集体学习。
(3)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哪些参考书比较好推荐一下
二年级数学老师一枚,个人感觉其实小学还好,需要做的题也不是很内多,学生到了二年级容已经差不多不用再花费太多心思在管理课堂纪律上了。楼主说的教学参考书,应该是针对教案的吧。现在网上的资料也很丰富,教案下载也很方便,就是质量没太有保证,好的坏的都有,我一直在用的就是《优秀教案》,一直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会随时翻一下看看好的教学思路和师生的互动活动,内容很丰富,还有PPT说课稿什么的,尤其是要上公开课之前会仔细看,几次下来效果也不错,推荐给你。
❺ 如何有效利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数学教材的全称为: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本教材的研制历时十多年,1989年开始筹备与申报《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1992年该项目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确立为国家级“八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专题(教科规字[1992]1号),课题组从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现状反思、中国古代数学与数学教育的特点以及现代数学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与探索。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制订了《数学课程改革方案(实验稿)》,并在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游铭钧先生以及一批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的支持下,于1994年开始组织编写第一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轮自愿参加实验工作的只有17所学校,之后实验范围逐年增加。1998年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领导的直接指导下,与吉林省教育学院合作,着手进行第二版实验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实验学校的学生数超过3万人,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
2001年,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内容目标为依据,着手进行第三版实验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工作。第一学段(1~3年级)教材分别在2001年、2002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第一批国家级实验区使用,2002年秋季在全国各省市扩大实验范围,已有240多万起始年级的学生开始使用本教材。
本文所说明的教材是第三版。这套教材是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新体系。本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理念和基本特点
(一)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二)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
(三)以数学活动为线索,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六)突出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与综合
(七)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八)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二、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各领域的特点
(一)数与代数领域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编写者经过努力,在第一、二版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已经完成了新世纪(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六册教材的编写工作,并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在全国各地已有240多万名起始年级的学生在试用这套教材。但教材仍然还会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材建设永无止境,课程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实验区使用标准组编写的教材,既是对我们的激励、肯定,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期望。因此,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教师在运用本教材的同时,能将教材中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向下一代提供最优质的数学教育,我们责无旁贷!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理念和基本特点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本套教材在研究建国以来历次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大量的国外课程、教材改革的成功经验。同时,教材编写者充分地考虑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也充分考虑到未来社会对公民的数学要求,力求形成以下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的知识,已成为当前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每个在校的儿童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因此,教材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一方面注重与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许多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有数学价值的情境,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例如,在数与运算的学习中,教材突出对数的实际意义及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强调以现实的或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教材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人类生活的空间,通过学生身边的物体引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学习,并增加了确定位置、图形变换等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在统计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大量学生周围的话题,鼓励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来作出判断。与此同时,教材又安排了“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探究活动”等学生喜爱的、又乐于接受和愿意思考的学习内容。教材安排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身边的事例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活动空间的拓展,教材逐步将学生的视野从自我世界、周围环境引向现实社会、科学技术等更为广阔的空间,选择了更为丰富的素材,同时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例如,在“认识多位数”的学习中,教材突出了多位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安排了“抗击非典”“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开发大西部”“我国海洋资源”“太阳系九大行星”“三峡水力发电站”“火箭速度”“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等丰富的素材,使学生从环境、社会、科技等多个角度,理解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多位数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
教材对重要的数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例如,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单元,教材是从学习开始的。教材创设了分苹果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传统教材往往在此就引入的意义、读法和写法,这样做既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创造潜能,也没有体现出学习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一半”等名词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入“一半可以用来表示”,并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这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了从问题情境到建立模型的过程。进而,教材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与描述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对这一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用,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模型的作用。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了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实践证明,教材的这一基本叙述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这一模式也打破了以往单纯由教师讲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操作、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同时,这一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情感体验。
❻ 小学数学论文题目大全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内况的调容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❼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从头说起:题目、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
然后是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设计意图四项)
❽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那个系列的参考书好,各位小学数学老师帮帮忙~~~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的新课标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与回案例,牛皮纸封面的不错答。里面配有PPT课件光盘。教案是详详案。对你这种新新手来说很实用。34一本。里面连教学反思都有,而且一课教案不止一个,有时有A、B、C可供参考选择。我自己用的也是这个版本。
❾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参考文献
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
2、选材典型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具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4、时空广延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目标全面性
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写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记录功能——案例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如果们说一个数学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够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2、导向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魂牵梦绕的难题,或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如果你对案例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3、反思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如果把反思当成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传播功能——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民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编制
1、编制原则
(1)客观性原则。一个案例就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来代替。坚持实事求是,尽量依据时间发展顺序客观记录事例。杜绝掺假现象,不会“合理构想”。不搞“文字游戏”,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变事实。
(2)独特性原则。在撰写案例活动中,倡导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不人云亦云,不见风使舵,要有个性的观察、个性的实践、个性的反思、个性的表述。
(3)价值性原则。撰写案例的目的在于推动教学的改革。因此,所选事例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价值程度,与案例本身的实际意义成正比。所以,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教学实际需要选择事例。
2、编制格式分析有关案例不难发现案例的一般格式与写法。目前专家撰写的案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变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与“提示——案例——访谈录——分析”。“提示”,主要简介“案例”与“分析”中将要涉及的基本教育理论,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教学实例的融合。“访谈录”以对话的形式记录对有关教师进行的访谈,以外化教师的缄默知识,便于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做法。教师撰写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断+反思”,其变式主要有“背景——片断——反思”与“片断——评析——反思”。可见,案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为了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断,这些片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它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案例以真实的教师和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是教师对自身典型教学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节课或一个片断,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把几节课的相关片断叠加。从案例内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叙事式”和“对话式”;从案例内容的编排方式看主要有“单一式”、“对照式”和“递进式”。反思一方面是基于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例印证理论;另一方面要高于案例,要从案例的分析中生发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09-05-03 | 添加评论
0
简单爱爱爱爱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
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它表现为:(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腊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
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
主要测评学生在学习活动里自学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水平。包括: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统一体,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哪里找、怎么学、有什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从喜欢某位教师到喜欢这位教师所教学科,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
“教学的最优化就是教师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教学设计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用自己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提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材料,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把学什么?怎么学?还给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材料而不是讲解,是组织原始信息而不是处理加工;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学好不同水平的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学习、敢于发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开放性课堂,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培养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小学数学应视为应用数学而不是理论数学,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实验表明,改变教学评价对象,能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出了备课、上课的一种新模式。更能体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综上所述,实施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为:
一、教师活动
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
3.溶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
4.紧扣目标设计尝试、实践和创新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5.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学生活动
(一)自主性学习状态
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二)合作性学习状态
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责。
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三)创造性学习状态
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新课程改革已经历了五年多了,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之中,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数学教学更显精彩。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顿时,满教室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中的学困生则心不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组意见不一致,但在讨论时不是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不同意见的同学,而是争吵不休。讨论几分钟之后,反馈交流自己的意见,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劲叫:“老师,我!我!我!”待老师叫了一个同学,另外同学则唉声叹气,在一部分学生的唉声叹气中,指名的同学开始发言了:“我是……”
“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没等这同学说完,另一个学生在下面大声叫嚷着。
“我也有不同意见,我是……”另外的学生也叫了起来。经这几个同学一闹,下面学生把各自的方法纷纷说开了。整个教室乱哄哄一片。像刚才的例子我还碰到过多次,因而我就想:这样的教学有效吗?
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交流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而缺少倾听的过程,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的课堂现在普遍呈现出的现象就是:“热热闹闹”爱说话,爱表达的学生多。但在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那么,我们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自己,学会倾听呢?下面简单谈一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会听”。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⒈ 听辨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等编成判断题,由教师口述题意,全班学生用手势表示“对”与“错”。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巩固练习中,我让学生认真听,仔细判断,看谁的耳朵灵:“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图形是长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是平形四边形。”通过这些判断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辨别、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正确的判断。这在无形中,就加强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⒉ 听算法。
计算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每天坚持3分钟的口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口算练习中,我不但进行视算练习,还时常穿插听算练习。这样既改变了单调的练习模式,又有利于激发练习的兴趣,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通过听算,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学会算,更要注意听,只有听清楚,才能算正确。
⒊ 听说法。
低段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完有余数的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
师:我们接下来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对得又对又快,但不能重复。老师报一个余数是1,你能说出一个等于它的算式吗?
生1:15÷2=7……1 生2:10÷3=3……1 生3:25÷8=3……1 ……
师:说得真多。下面余数是3。
生1:15÷4=3……3 生2:27÷6=4……3 生3:33÷5=6……3 ……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之后,才不致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这样还促使学生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同时,能使学生静下来耐心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⒋ 转述概括法。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发言要用心,要细心。另一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转述概括别人的发言,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要求每个学生发言时,先说出前面发言同学说的内容,并对听来的内容进行评价,然后再讲清自己的观点。这样让学生转述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抓住别人讲话的精髓,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也从中得到启发,达到触类旁通,学会倾听。
另外,老师每次布置作业时,只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然后请听得不够专心的同学转述一次。如还不清楚,再请一位同学转述。
这样要求学生转述显然很费时,但对于倾听能力的培养却很有帮助。只要我们从低段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今后的课堂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应舍的花时间。
二、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善听”。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些习惯的累积。要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呢?
⒈ 讲明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并不成熟,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靠硬性灌输,应在和谐的气氛中渗透。在教学时,我总是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听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用心;我们不仅敢说,还要会听,这样才是一个好学生。当然,要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明白,要靠我们教师耐心的引导,利用平时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
⒉ 意识倾听的长期性。
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认真听,更是一种好品质,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它的养成非一日之功。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不稳定,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倾听这就显得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逐步加以细心培养。在平时教学中,我主要要求学生把话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来培养倾听习惯。不管某个学生回答得“对”还是“错”,我都教育学生,让别人把话讲完,才举手发表自己不同的一见解,这才是对别人尊重的表现。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发言时,被别人打断,你会怎么想?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要求学生能克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意见。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又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间还有反复,但我们只要持久有序,长期坚持,是可以实现的。
⒊ 发挥教师的示范性。
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任务。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①听懂学生的心声。
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要专心地听,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对待学生发言,首先要看到他的闪光点,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
②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小学生的情绪色彩很浓,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常常由于兴奋,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这时,我就马上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或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瞧,XXX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XXX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XXX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以上的尝试,现在我班学生已逐步养成了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且能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对数学也有了较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使我进一步明确课堂上自主不等于随意。在提倡个性张扬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尊重、民主、平等”是其中的核心,学会倾听也正是建立在这理念之上的。只有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才能听懂别人的意思,达到交流的目的。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善听”、“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