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能告诉我应聘小学语文老师说课流程,急,感激不尽
这是网上搜的希望能帮助你O(∩_∩)O 《李时珍夜宿古寺》。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设计教学时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从而为理解文中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二)、突出重点、读中感悟。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三)、抓住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其实这也是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因此,我将本课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位在: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察访药材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而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二)、通过阅读环境描写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 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板书:苦 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板书:环境 这个环节设计,我以读为主,以感受古寺“破败”为主,这是因为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得精心剪裁课文,大胆舍弃,直奔重点段,腾出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让学生品读重点段。其次,这个环节突出朗读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 (三)、通过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 板书:语言 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交流感受最深的一句话,重点指导第二个重点句:“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体会。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长年累月”“苦多了”等词适当补充资料,引导重点理解这句话,并尝试创设了四种情境。 借助教师的语言、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氛围,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 (四)、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 由问题“当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抓住“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体会李时珍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板书:严谨踏实 并补充李时珍曾经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感受李时珍的“为民得福”?板书:为民得福 这个环节的设计由关注文本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学生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它对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都有极大的帮助,不容忽视。 (五)、总结升华,感悟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 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这个环节我补充资料说明了《本草纲目》是一部医学巨著,通过资料中的数据让学生深刻认识《本草纲目》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这个环节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但他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一生。 (六)、作业布置 1、复述课文。 (目的是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2、课外搜集 。(目的是把学生从课文引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接下来我想谈谈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1)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2)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3)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4)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5)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编写的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练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动作虽有序但能感觉人物的干练、神态里含蓄但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内容并相机出示一组填空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填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自创人物的对话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故事内容朴素真实,故事情节无秩少宕,描写方法清淡白描,但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后使人激动不已,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读后耐人发人深省,读后让人感人心肺。这时我让学生自主读学生最感动的段落,并说出因为什么感动,如何表现你的感动?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了朗读。这一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感情朗读后,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将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将心中的敬爱说出来,将心中的崇敬喊出来,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作者获得和谐共振,激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思维。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个环节教师得灵活机动,适机引导。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样,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更好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限,在说课中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