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教案 > 无华山教案

无华山教案

发布时间:2021-03-15 08:21:43

㈠ 生活在华山脚下,为何有些村民一辈子也没有上过华山

华山有着让人震惊的风景,可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就是天天看到的山,而且工作繁忙是不会选择上华山的。对于作为游客的我们可能难以理解当地人的心态,但换个角度有个每天游客的山在你家附近,每天听着他们诉说着山多好的时候,慢慢你是会对这个旁边的山产生厌恶的感觉。

因为太熟悉,也因为工作太忙,导致当地的居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上华山,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华山就是普通的存在。

㈡ 华山脚下有些村民,即使免费也一辈子没上过华山,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上山

一、爬山没有意义

村民在山脚下居住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对于爬山,他们早已经没有了任何兴趣,可能他们会认为爬山是一件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且没有在家,坐着看电视,听广播更悠闲。


对于旅游旺季,应该是夏天,所以需要提醒各位旅游人士,我们旅游可以欣赏美景,但同时也要注意人身资产安全。这样才可以旅游愉快,如果因为旅游出现了任何意想不到的事儿,那就会失去旅游的意义。

㈢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珍视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解读故事蕴涵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引领我们走进远古神话的战争之中。2两则神话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的认识自然的探索精神,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发掘未知世界的秘密,即使是幼稚的,也是新的发现的开端。
2.翻译,整体感悟
(1)四人小组讨论、翻译,也可以互相提出问题。
(2)教师在多媒体出示需要重点理解的词。
(3)全班讨论,落实翻译。教师可以侧重指导学生注意实词的积累、常见虚词的用法及文言文中词语省略的现象,争取达到不看注释能正确解释和翻译。
(4)学生反复读课文,当堂背诵课文。
3.探究,加深理解
思考:
(1)“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归纳。
参考答案:
(1)“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拓展延伸
讨论: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举代表发言。
4.小结
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5.作业: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把它写成一篇短文。

㈣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这首诗写出了华山什么

这首诗,作者把华山与天 其他山 红日 白云 作比,写出了华山的山势高的特点。

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古诗今译】 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抬头仰望苍穹,太阳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

㈤ 华山下面有些村民,为何一辈子没上华山

这很正常啊!就像北京一样,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没有吃过北京烤鸭,也没有逛过故宫,这就是典型的习以为常嘛!

我敢肯定的说,别说是华山脚下的一些村民一辈子没有爬过华山,估计陕西省多数的人,应该也没有爬过华山,这实在是太正常了。

㈥ 中班社会教案中国的名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县西部。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嵩山:古称中岳,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境内。

泰山:古称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

华山:古称西岳,位于陕西省东部。

衡山:古称南岳,位于湖南省中部。

恒山:古称北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青阳县西部。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

阿里山:位于台湾省中部。

㈦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题目到底是《咏华山》还是《华山》还是《华山吟》

是《咏华山》!

阅读全文

与无华山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