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健康不玩小勺子教案
小班健康不玩小勺子抄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不会正确使用小勺,为了使幼儿今后更好地使用小勺进餐,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学习正确使用勺子;愿意自己用勺吃饭;乐于参加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使用勺子。
教学难点:愿意自己用勺吃饭。
活动准备
小兔子玩具若干;勺子每人一把,塑料碗每人一个;米少许。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
1、出示兔子玩具。
2、讲《兔宝宝吃饭》的故事。鼓励幼儿自己用勺吃饭。
二、讨论怎样用勺吃饭。
1、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平时怎样用勺吃饭,应该怎样正确用勺。
教师小结:把勺子放在食指和大拇指之间捏好,用中指抵住勺子。然后用勺子一口接一口地把饭送进口中。
2、幼儿练习正确的拿勺方法。
三、游戏。
1、 介绍游戏——用勺喂兔宝宝吃饭。
每组一个兔子玩具,幼儿每人一把小勺、一个塑料碗,碗里装少许米。幼儿用勺把“米饭”送到兔子玩具嘴边。边喂边说:“兔宝宝,我教你吃饭,以后不要妈妈喂饭了。”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进行指导。
四、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练习用勺子喂娃娃吃饭。
『贰』 刘谦魔术勺子变弯是怎么变的啊
勺子弯曲有两种一个是道具记忆金属做的手的摩擦热会使它回复弯曲形态,还有一个是普通的勺子不过是那种质量不是太好的那种通过视线的角度让观众以为它是自己变弯的(具体怎么做石田小白有教学可以去土豆上找视频)
『叁』 促进1-2岁幼儿智能发育的方法是什么
鼓励幼儿动手玩积木或柔软的玩具,提高手部肌肉的灵巧性和手眼的协调能力,使幼儿更有成就感。
他们已经认识到了生活环境中存在很多物体,此阶段如果想发展儿童的记忆力,可以多做一些寻找游戏。将幼儿常见的玩具、水果、日用品等实物或图片,摆放在幼儿活动区周围,然后让幼儿去寻找并指认其中的一个玩具;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个玩具先藏在A处,再转到B处,最后藏到C处,之后问他们“玩具在哪呢”,看他们能否找到,这样的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还可以在游戏中故意设置一些情境,让幼儿按指示连续完成2~3件事:
如幼儿流鼻涕了,让他们自己去拿纸巾,自己学着擦鼻涕,擦完鼻涕,再把纸巾扔到纸篓里,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记忆力、注意力以及动手能力。
从小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很重要。1岁以后的幼儿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单词、短句,言语活动可以支配幼儿注意力的选择性,如集中注意力听简单的故事、看图画书、听儿童歌曲等。学习内容的难度要适当,富有新意和变化性,不能是单调的、重复不变的,也要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如看图画书时不要播放电视,更不要单调刺激时间过长。可根据不同年龄幼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来掌握学习的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者与幼儿交流的语言要简短,发音要清晰,以免给幼儿带来不必要的混淆。教幼儿指认家中的物品,可以通过家中现有的实物,也可以通过书画、玩具、游戏,还可以通过外出旅游的机会让幼儿扩大词汇量、听懂更多的内容。内容丰富的语言有助于思维活动,对事物进行分析及分类,使记忆更加容易。
照料者尽量用直观性的语言,如“看风把地上的树叶吹跑了!”“前边有水坑,妈妈要拉你迈大步过去,不然鞋就湿了。”“冬天来了,上街去玩,宝宝和妈妈都要戴上帽子,穿上羽绒服,外边太冷了!”等。
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在他(她)高兴和烦恼时,都要做出及时且适当的反应,保持幼儿自由探索和纪律约束原则的一致。
日常生活、游戏和户外活动时,照料者要用普通话和幼儿说话,尽量不使用方言土语。如果家长说外语,可在家中使用。要认真听幼儿说话,并要扩展幼儿的词汇。
养成定时进餐和睡眠的习惯。
每天坚持给幼儿读书、唱儿歌,尽可能多和幼儿一起看书、画画。
经常播放平静而优美的音乐,培养幼儿的兴趣。
倾听并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理的要求除外),可以让幼儿自己决定和处理简单的问题。
看护幼儿的人,一定要喜欢幼儿,要有爱心和耐心,对幼儿的需求能敏感地给予回应,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依恋质量,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全面发展。对幼儿的要求不要一口否认或过分迁就。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探索,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不要说太多的“不”对其加以限制,以免影响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会分享。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要事先告诉他(她)把玩具分给别的小朋友玩一会儿,让他(她)逐渐有分享的意识。在家里有好吃的食物时,为了让他(她)学会与家人一起分享,要让他(她)把好吃的食物先分给爷爷、奶奶吃,再分给爸爸、妈妈吃。如果他(她)这样做了,就要表扬和鼓励他(她),时间长了,他(她)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有好吃的东西,他(她)会先想到别人,要先给别人吃。如果是三代同堂,爸爸妈妈一定要先给幼儿做榜样,先人后己、孝敬老人。
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很重要。他(她)虽然愿意独立行动,但时时依恋着父母或照看的人。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尽量多空出一些时间和幼儿在一起交流。当父母有事情要离开时,幼儿会焦虑,所以要在分离前和分离时告诉他(她)自己什么时候会回来;当父母回来时,要先和他(她)打招呼,并全神贯注地注视他(她)一会儿,使幼儿理解父母总是能够回来的,而且照样喜欢他(她),这样他(她)会感到很安全。
学习和人交流。在户外活动时,尽量找机会接触更多的成人和小朋友,让他(她)有机会练习和别人交流,学习和别人沟通的方法。
推荐游戏:
玩捡球和吹泡泡的游戏,拉布毛毛虫,推小推车走,互相追着跑,站在矮板凳上跳下来,或把玩具挂在高于头20~30厘米处,让幼儿跳起拍打玩具。
喂“小动物”食物。为了让幼儿在操作中熟悉小动物喜欢的食物,可以制作大嘴动物和一些故事卡片。在幼儿喂“小动物”食物时,照料者要注意多和幼儿对话,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我给小猫送了一条鱼”。
玩镶嵌板。准备一个镶嵌板,让幼儿尝试将形状板放入对应的形状里。照料者可以和幼儿一起玩,当幼儿放不好时,可以用语言提示或握住他(她)的手腕辅助完成,幼儿完成后,要及时给他(她)鼓励,他(她)学会后,照料者要及时撤销辅助。
模仿和想象游戏可以再现生活,让幼儿学会将物品和用途联系起来。例如,教幼儿用玩具电话做出打电话的样子。幼儿喜欢用饭勺在小锅里拨来拨去,模仿做饭的样子。这时成人应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与他(她)共同分享乐趣。假装喝他(她)倒在杯子里的水,吃他(她)做的饭,并且表现出很好吃的样子。在幼儿的活动区域,可以规划一个娃娃家,便于幼儿以象征和想象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玩具的选择:
1~2岁幼儿会走后,他(她)的活动范围加大了,认识的事物增多了,模仿能力和手的操作能力也更强了,所以可玩的玩具更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小三轮车、球类玩具是必备的,这些玩具主要是帮助他们练习行走,推小三轮车走,蹲下捡拾物品。其他可选择的还有一些小积木、小筐、小铲、小桶、娃娃、小汽车、小动物、瓜果蔬菜,以及各种可镶嵌或可拼插的简单玩具。这个年龄的幼儿在玩玩具时已经不只是单一地拿起来,还需要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积木可以叠起,小棍可以插入孔中,每种小动物喜欢什么样的食物等。
此年龄可玩套筒、套圈、套娃等玩具,通过灵活地打开、套上的活动,促使幼儿逐渐理解大小、形状等关系。可开始玩简单形状的镶嵌、拼版放入的玩具,幼儿虽然在开始时还不会分辨不同图形,但可通过尝试逐渐学会分辨。
父母可以开始给幼儿准备一些蜡笔和纸,让幼儿学习涂鸦,只要他(她)能握笔画出道道即可。其他生活中的物品也可作为玩具,比如小纸盒、小瓶子等,幼儿可能更喜欢将其打开或拆开,放入小东西。总之,能够让幼儿操作和探索的物品,只要没有危险,都可以作为玩具。
同时应注意,此年龄段的幼儿也应开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满足幼儿正常探索的同时,调整和控制幼儿不当的情绪行为。当幼儿出现捡脏东西吃、打人、推人、咬人、拉别人的头发、在公共场合大声尖叫、坐地上或扔食物、乱写乱画等不当行为时,照料者应坚决加以制止,而且家中看护他(她)的人态度要保持一致。幼儿不可能一下改掉这些毛病,需要照料者坚持,才能纠正。因不能满足幼儿的要求而导致其大发脾气时,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要明白幼儿发脾气是给别人看的。聪明的父母这时会用“不当观众”的方法悄然离开,幼儿感到没趣了,自然会停止发脾气。有的幼儿会又哭又闹拉住或追随父母,或要进行危险的动作,父母可以采取“中场休息”的方法来应对:将幼儿抱到没有玩具的、有栅栏的小床上,或放进小房间内,隔离1~2分钟,告诉他(她)只有不哭不闹,才能放他(她)出来。要让幼儿知道过激行为不能逃避惩罚。
为了预防发脾气,对于幼儿必须做到的事,如洗澡、上床休息、不能在街上无休止地玩等,父母可以不用与他(她)商量,直接要求他(她)无条件地遵守这些规则。对于穿哪件衣服、读哪本故事书、玩哪个玩具,可以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如果幼儿有好的行为,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
『肆』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力。我们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主要着眼于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使幼儿接受一些创造活动的熏陶,产生一些最初的创造意识。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创造教育的良好途径。可正规美术活动往往是教师预设大于幼儿生成,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度把握不够准确。而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根据自己需求自主的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创造力能得到更好的发掘。结合我园的区级课题本学年我尝试了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下面就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
1、宽容理解幼儿 创造性的本质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偏离了常规而感到焦虑不安,幼儿也是如此。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总是以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从不轻易指责孩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一次活动中,一个孩子做值日生负责收颜料,可好久也不见他出来。原来他躲在厕所里正用颜料在地砖上“挥洒作画”呢!他发现我时下意识的把手藏在背后,感到恐慌和不安。我敏锐的觉察到孩子的创造性,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请大家讨论并特意在阳台上辟出了一片可供幼儿挥洒的空间,形成了我班颇具特色的“瓷砖天天画”。孩子们在这片方寸空间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面对幼儿看似“出格”行为,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宽容理解幼儿并通过帮助启发使幼儿敢想敢做,从而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
2、赏识幼儿 赏识是对幼儿创造力的肯定,更是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催化剂。幼儿的作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有益于发展创造力就应当受到认可、肯定和赏识。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老师欣赏的目光,满意的点头,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给幼儿带来莫大的快乐,能较好的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在“装饰区”里,幼儿习惯于用记号笔装饰杯子,一幼儿改变了方法:使用报纸条给杯子穿上“横条纹衣服”。我立即对她的改变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赞赏道:多棒的服装设计师,把杯娃娃打扮得这么漂亮!她涨红了脸,显得很激动。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她内心的自豪,体验了赏识的价值。从此这个孩子便对装饰杯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翻出了很多的花样,比如:给杯子娃娃戴上赤豆项链,为杯子娃娃穿上绒线裙……因此,赏识幼儿每一次不起眼的创造,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形成幼儿内在的创造倾向。
二、为幼儿创设求异创造的物质环境
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美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自主的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所以,只有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才能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活动,更大程度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1、开放活动区的环境,拓展幼儿创造的空间 活动区的环境要开放,我精心的构思活动室的每块墙面、每个角落,让活动区环境处处成为幼儿求异创造表现的天地。壁面环境“超级变变变”是幼儿求异创作的成果。幼儿大胆利用废旧光盘装饰或制作成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有小鸟、螃蟹、牛、蜘蛛、熊、大象等。“创意架”上全是幼儿的创造。很多是用牛奶盒和食品包装盒制作的“变形机器人”,用乐百氏奶瓶和玻璃瓶制作的瓶娃娃,用多种废旧材料装饰的镜框,还有长着挂历纸头发、橡皮泥条头发、绒线段头发、丝带头发、竹饭炒脸蛋、穿着各色塑料薄膜裙子的“漂亮妈妈”, 虽没经过精细的加工,但无不透露出幼儿思维的新奇。灯管也是活动区环境的一份子,经过细心创设也成为一处创意作品的风景线,餐碗动物、信封民族娃娃、材料各异的服装秀悬挂其上。总之,创设开放的活动区环境并充分利用发挥了幼儿求异创造的能力。
2、提供丰富变化的物质材料,诱发幼儿求异创造 幼儿的求异创造离不开物质材料,只有丰富多彩难易适度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我在提供材料上吸引幼儿共同搜集,因为幼儿自己搜集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的创造。老师提供的材料不能过分精细和复杂,应使幼儿不用太复杂的技巧就可以获得满足感,材料要富有变化性能吸引幼儿更多的直接参与活动,颜色鲜亮、小巧、易折、形状易引发想象的材料很受幼儿欢迎。总之,在材料提供上大至纸箱,小到纽扣、绿豆,但凡是就要丢进垃圾筒的干净废品都要考虑是否可以进幼儿的“百宝箱”。这些材料都会让幼儿感到如获至宝,均可成为触发幼儿创造灵感的触点。幼儿的创造一般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模仿经验内化后的改变。而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正是幼儿创造的特点。比如:在“制作区”里,我提供了瓶盖、金鱼外形、金鱼眼睛等材料。幼儿摸索出“瓶盖金鱼”的制作方法以后便不在满足于此,一大箱应有尽有的材料诱发了幼儿的创造动机,有的用圆筒薯片盖做成“薯片盖金鱼”;有的用三角形药盒做成“药盒金鱼”;有的用有凹痕的饼干壳做成“饼干盒金鱼”;还有的幼儿用自己收集的开心果果壳做成了“果壳金鱼”。丰富合适的材料使幼儿饱满的创造欲望一触即发,在经验—材料—成品之间,思维在对材料直观感受的刺激下,伴随着创造的冲动走向联想,并在经验的土壤里孕育出花朵:大小不一的瓶盖组合成了不倒翁娃娃、可爱的熊猫等。就这样,丰富变化的材料环境成为幼儿的创造乐园。
三、适时介入,促使幼儿创造力发展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我们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及时分析,给予适时适度的帮助。
1、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幼儿的创造火花。 活动中幼儿的创造火花是稍纵即逝的,所以老师要细心的观察捕捉。我观察到一个孩子把蟹壳拿在手里反复看了好半天,然后颇费了一番力气在上面粘了两根麦管感觉不满意失望的将其丢在一旁。我及时的问他:“为什么不做下去?”“因为我觉得不象小兔子的耳朵。”原来聪明的孩子把蟹壳当作兔子的脸,在装耳朵时遇到了麻烦。我引导说:“小兔的耳朵这么长,打个弯吧!”孩子看着看着,眉宇舒展了。他重新燃起了创造的火花,飞快的在壳上剪贴了眼睛和三瓣嘴,一个活灵活现的兔子就做成了。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他一气呵成制作了“小猫头”、“小狗头”、“小猪头”。可以看出,老师细心的观察和适时点拨可以重新点亮孩子的创造火花,保证幼儿的创造顺利进行。
2、教师要适时介入,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 中班上学期,在剪纸区里,幼儿会用走公园的方法围着白纸有进有出的剪出形态各异的“雏形”。但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幼儿只会从一个角度进行观察,创造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我觉得有必要适时介入以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一个孩子说:“老师,我剪了一个小乌龟。”“确实象乌龟耶!多怪的一张纸呀,转过来看看象什么?侧过来看看又象什么?”旁边的小朋友急切的说:“老师,反过来看还象小兔呢!” 幼儿在惊讶的同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他们积极的投入了对“雏形”纸的“改造”,变出了不同的动物。后来,幼儿又由此及彼的对废报纸及边角料进行“改造”,形成了一次小小的创造热潮。
四、进行一些创造力训练,发掘幼儿的创造潜力
美术区域活动内容广泛丰富,包罗万象,为创造力训练提供了有利因素。我针对幼儿思维及年龄特点有意识的对他们进行一些创造力训练,譬如:想象力、联想能力、扩散思维、推理判断等方面的练习。
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形象思维。幼儿常常能由一个简单的形状想象出无数的象形物。借形想象符合幼儿具象思维和善于想象的特点,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幼儿通常会就某一形状在自己已有的表象认识中积极“搜索”象形物并动手“发明”。我在“变画区”中给幼儿提供不同图形的底版,启发幼儿想象变出不同的象形物体。给幼儿有几根弧线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妈妈的头发”、“弯弯的小河”、“小蛇赛跑”;给幼儿两个半圆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了瓢虫、乌龟、蘑菇;给幼儿圆柱体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了电池、垃圾筒、木桩;给幼儿两线交叉的底版,幼儿想象变出了剪刀、风车、小鱼。幼儿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后来我提供了只有一根直线的底版,幼儿居然想象变出十几种东西:铅笔、金箍棒、小旗、铲子、半块饼干、小饭勺、气球、一把剑-----运用类似“智力激荡”手法进行想象力的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在“加工区”里投放一次性饭盒、蟹壳、光明牛奶盒等易引发想象的材料,启发幼儿根据这些废品进行加工。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孩子在一次性饭盒的旁边插上几根麦管变成了大闸蟹;另一个孩子则把饭盒打开,粘上数字及屏幕变成一只手提电脑!有的幼儿则用牛奶盒挖了许多洞洞,再用一次性筷子搭上纵横的架子变成了“金茂大厦”。可见,把借形想象作为训练的手段,可以使幼儿的创造力上一个台阶。
我还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与创造力有关的内容,如:让幼儿对一张似是而非的图案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猜测,做任意的想象;让幼儿看一些抽象的图片,进行想象记录(结合我班名画欣赏的教学,我提供了画家米罗的作品让幼儿大胆想象、联想,每人看的都有所不同,创造力得到培养)
五、正确把握评价的度,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
1、教师把握好评价的尺度,注重幼儿的创造过程 评价是美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去严格评价幼儿的作品。老师还要注意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到展现,获得成功感。讲评时,一个平时沉默寡语的孩子手拿自己的作品(糖盒、烟盒、饼干盒简单的粘贴在一起),目光里满含着期待。面对其他孩子举得高高的精美创意品,我有点漠视其作品,可又不忍回避孩子期待的目光,于是请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原来,下面的饼干盒是爸爸妈妈的房间和大家吃饭看电视的地方,上面的糖盒是自己的房间,而那个扁平的烟盒是家里的大阳台,孩子还说多晒太阳身体才会健康。这么不起眼的组合却被孩子说的如此美好,我及时的报以这个孩子热烈的掌声,共同为这幢房子取名为“阳光别墅”。我想:这不就是孩子的创造思维吗?我庆幸刚才没有漠然视之。所以,我们评价的目的不是将幼儿分成等级或追求某种成果,而是看活动过程中有无童趣,有无创造思维的闪光点。
2、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创造意图,释放孩子的创造激情 我们评价时要屏弃教师一言堂的做法,给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创造的机会。每次活动结束时,幼儿都有强烈的表达愿望。这时,我们最好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幼儿把自己的创造思路淋漓尽致的展示给我们,这样有利于孩子下一次的创造。如:活动还没结束,一个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把一个稀奇古怪、装备复杂的“怪物”介绍给我们:我做了个会吃垃圾的机器人,大嘴巴是吞垃圾的,肚脐眼是排放垃圾的,两根管子是送走造出来的气的------孩子说的眉飞色舞,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可以看出我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幼儿求新求异的创造思路充分展露,使幼儿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我认为美术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幼儿来说,这种活动形式宽松,幼儿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积极的进行表现和创造,创造能力易于提高。对老师来说,这种活动区别于集体的正规活动,老师可以及时充分的观察和了解到每个幼儿的状况,及时的进行引导和帮助幼儿生成,利于各种层次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陶醉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中,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伍』 清蒸娃娃菜的汁怎么做
主料
娃娃菜一颗
绿豆粉丝一把60g
大蒜一颗或者一颗半
红甜椒半个
青葱半根
生抽2小勺子(平时吃饭的勺子)
白糖一小勺子(吃饭用的勺子)
清水一大汤勺(盛汤用的勺子)
沙拉油四小勺子(吃饭用的勺子)
香油数滴
鸡精适量
清蒸蒜蓉娃娃菜的做法步骤
1
将绿豆或者红薯粉丝用冷水浸泡二十分钟至软,娃娃菜切成4瓣,大蒜去皮剁成蓉,红椒切碎,香葱切碎;
2
锅内放沙拉油2大匙,烧至三成热,放入蒜蓉炒出香味,加入生抽,清水,砂糖,鸡精煮开;然后制好的蒜蓉酱汁盛出备用。然后在盘上先铺垫上泡软的粉丝,再平铺上娃娃菜;再将制好的蒜蓉酱汁用汤匙,淋在娃娃菜身上;
3
锅内烧开水,放上蒸架,放上娃娃菜,加盖大火蒸10-12分钟即可。出锅后马上在表面滴上香油、在洒上少量青葱末及红椒丁做装饰即可
『陆』 娃娃咳嗽吃什么食物好
个人觉得可以吃至纯工坊秋梨膏,对小孩咳嗽好,据我国药典《本草从新》记载,梨,性甘寒微酸刀,具有“清心润肺,利大小肠,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烦解渴,润燥消风, 醒酒解毒”等功效。
『柒』 托班识字教案小饭勺
设计意图: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尝试将生活中常见的饭勺变成幼儿创作的材料,让幼儿运用羽毛、纽扣、豆子、发夹等常见材料装饰勺子,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有趣的人物形象,目的是让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策略:
(1)直观的图片欣赏,激发幼儿对饭勺创意作品的兴趣。(2)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帮助幼儿了解材料的特点(点状、线状、面状),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经验,在材料、工具和创作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3)同伴的操作演示,既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又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表现。(4)开放式的讨论交流,促进幼儿关注同伴作品和进行自我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饭勺创意作品,萌生对艺术表现的兴趣。
2.尝试在饭勺上组合黏贴各种材料,表现娃娃的五官、发型、服饰等。
3.进一步学习正确使用乳胶、胶带等。
活动准备:
1.收集饭勺创意作品和各种材料图片制作PPT(演示文稿)。
2.师幼一起收集的材料:木质饭勺人手1把,羽毛、绉纸、夹子、纽扣、豆子、回形针、吸管、棉花、毛根每组若干。
3.工具:乳胶、棉签、胶带、剪刀、抹布。
活动过程:
一、观察饭勺及欣赏饭勺创意作品,明确创意制作的内容
1.说说木质饭勺的样子及其用途。
2.欣赏饭勺创意作品PPT(演示文稿)。
师:这些是什么?用什么做的?做出了哪些部分?
师:原来饭勺还可以做有趣好玩的东西。你们想不想做?
(析:教师不提供自己的范例,而提供各种饭勺创意作品,是为了避免幼儿单一地模仿,限制幼儿的思维。欣赏多样的创意作品,不仅给了幼儿感受美的机会,而且激发了他们表达、表现的愿望。)
二、观察了解材料的特点,根据娃娃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材料
1.观察材料图片PPT(演示文稿)。
师:大家收集了各种有趣的材料,有哪些呢?
师:这些材料各种各样,哪些是一颗颗、一个个的?哪些是一根根的?哪些是一块块、一张张的?
『捌』 中班娃娃家活动作业的安排
帮助家里大人摆饭、扫地。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娃娃家”,尝试有节奏地仿编歌词。
2、喜欢参加唱歌活动,体验集体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饭勺、围兜人手一份
2、音乐CD
3、响板
4、歌词图片
『玖』 小勺对我笑哈哈幼儿活动教案
这对我笑哈哈,幼儿园活动教案
小班教案《我会用小勺》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尝试精神,学习正确使用勺子,愿意自己用勺吃饭,乐于参加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我会用小勺》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学习正确使用勺子;愿意自己用勺吃饭;乐于参加游戏。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使用勺子。
教学难点:愿意自己用勺吃饭。
活动准备
小兔子玩具若干;勺子每人一把,塑料碗每人一个;米少许。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
1、出示兔子玩具。
2、讲《兔宝宝吃饭》的故事。鼓励幼儿自己用勺吃饭。
二、讨论怎样用勺吃饭。
1、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平时怎样用勺吃饭,应该怎样正确用勺。
教师小结:把勺子放在食指和大拇指之间捏好,用中指抵住勺子。然后用勺子一口接一口地把饭送进口中。
2、幼儿练习正确的拿勺方法。
三、游戏。
1、 介绍游戏——用勺喂兔宝宝吃饭。
每组一个兔子玩具,幼儿每人一把小勺、一个塑料碗,碗里装少许米。幼儿用勺把“米饭”送到兔子玩具嘴边。边喂边说:“兔宝宝,我教你吃饭,以后不要妈妈喂饭了。”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进行指导。
四、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练习用勺子喂娃娃吃饭。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喜欢玩具,用玩具和故事的形式展开思想教育有利于幼儿学习, 通过这一活动的教学,大大改善了幼儿不会用勺的现象。在区角活动中的练习,使幼儿进一步学会正确用勺。喂兔子玩具吃饭,使幼儿认识到要学会自己用勺,不依赖大人。今后我还要在更多的评价方式上下工夫。
小网络:勺子的种类是很多的,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大小,针对不同的东西,他的用处也是不一样的。
『拾』 喂娃娃吃益生菌吃药那些是用勺子喂好些还是用奶瓶喂好些
最好用勺子喂,因为奶瓶喂可能黏附在奶瓶上比较大,服用的量可能会不够。